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造林密度和混交树种对光皮桦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光皮桦不同造林密度、不同混交树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光皮桦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的生长有较大差异,其胸径、冠幅由大到小依次为:1 100株.hm-2、800株.hm-2、1 600株.hm-2、2 500株.hm-2,树高以1 100株.hm-2的林分最大,其余比较相近。光皮桦与不同树种混交生长有较大差异,各生长指标以杉木×光皮桦混交林最好,其余依次为:福建柏×光皮桦、木荷×光皮桦、马尾松×光皮桦;光皮桦纯林生长指标与福建柏光皮桦混交林比较接近。杉木×光皮桦和福建柏×光皮桦是较好的混交组合。  相似文献   

2.
对11 a生光皮桦不同混交模式造林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种混交模式中,光皮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及高径比、造林保存率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单位面积蓄积生长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以光皮桦×杉木混交林效果最好,其余依次为光皮桦×福建柏、光皮桦×木荷、光皮桦×马尾松。在混交林分总蓄积量上,光皮桦×杉木光皮桦×福建柏光皮桦×马尾松光皮桦×木荷,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安溪竹园国有林场开展了杉木-光皮桦混交林(3杉2桦)、光皮桦纯林和杉木纯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杉木-光皮桦混交林中杉木、光皮桦的生长量均分别大于杉木纯林、光皮桦纯林;5年生时混交林中光皮桦生长量大于杉木,10年生、15年生时杉木的胸径、单株材积均超过光皮桦;杉木-光皮桦混交林土壤与杉木纯林、光皮桦纯林相比更加疏松透气、肥力高。由此提出了生产上杉木、光皮桦造林应提倡营造混交林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杉木萌条光皮桦混交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杉木低产林改造时,采用了炼山和清杂整地方式。并进行了杉木萌条更新、营造光皮桦纯林及杉木萌条光皮桦混交林对比试验。其结果表明:杉木萌条光皮桦混交林的地径年平均生长量比光皮桦纯林高14%、比杉木萌条纯林高26%、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分别比纯林高12%和28%。清杂整地优于炼山。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0年生福建柏与米老排混交造林试验研究表明,与福建柏、米老排纯林相比,混交林中米老排和福建柏的树高、胸径均明显较大。混交林分蓄积量达89.59m3·hm-2,分别比米老排、福建柏纯林提高了19.98%和18.97%。与纯林相比,混交林林分的抗火性、改土、涵养水源等生态效能明显增强。福建柏与米老排混交造林效果较好,可在生产实践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杉木光皮桦混交林优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杉木光皮桦混交林,具有针阔叶常绿落叶混交、复层林冠、根系成层分布、林分群体结构稳定等优点,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比杉木纯林增产5.8%,能改良林地土壤,0~60cm土层内有机质年均积累率达0.07%,是杉木纯林土壤的2.35倍。采用梅花状混交方式、7:1混交比例,是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的优化模式。全面整地、挖大穴造林,埋青抚育,首次抚育间伐时间定为7年生,(但光皮桦原则不间伐)等,是培育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93年营造的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福建柏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3种不同树种组合混交林的调查,以福建柏纯林为对照,比较分析其生长效果,结果表明:福建柏混交造林能明显促进福建柏的生长;3树种组合混交比2树种组合混交的生长效果好,两者间的生长量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尤以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更为适宜。该混交林中的福建柏树高、胸径、材积和林分总蓄积分别比福建柏纯林提高了23.14%、17.14%、87.25%和49.74%。可进一步在闽南山地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秃杉与光皮桦2∶1和4∶1比例及秃杉与杉木1∶1比例行状混交,与营造秃杉纯林进行造林效果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林分中秃杉生长量顺序为秃杉+光皮桦2∶1混交林>秃杉+光皮桦4∶1混交林>秃杉+杉木1∶1混交林>秃杉纯林;混交林土壤>0.25 mm的团聚体含量、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等高于纯林,而混交林土壤结构体破坏率低于纯林。秃杉与光皮桦2∶1的比例行状混交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福建柏混交林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30年生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与福建柏纯林生长量、林下植被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比较分析,进行福建柏不同林分类型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和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中福建柏与福建柏纯林相比,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提高了14.6%、13.9%、46.9%和19.2%、11.1%、45.9%,林分总蓄积量增加了70.4%和57.9%,而且生长量和蓄积量的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混交林和纯林植物多样性指数接近。混交林土壤比纯林土壤疏松透气,持水性强,肥力高。  相似文献   

10.
对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纯林生长效果进行了调查,杉木光皮桦混林木经过10年的经营管理,现林木生长效果良好。结果显示:其林木生长不同,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比杉木、光皮桦纯林的林分生长量生长较好,混交林的平均树高,比纯林的平均树高分别大14.32%、6.5%,平均胸径分别粗19.42%、11.85%,单株材积平均分别大57.14%、29.47%,蓄积量平均分别多55.34%、27.61%。土壤肥力均有提高,N、P、K分别增大2.73%、1.80%,8.00%、3.85%,5.07%、3.57%。  相似文献   

11.
采用样地调查和植物生物量测定方法,对闽南沿海山地福建柏、木荷纯林和混交林不同种植模式的生物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生物量为福建柏纯林福建柏木荷混交林木荷纯林;灌木层生物量为福建柏木荷混交林木荷纯林福建柏纯林;草本层生物量为木荷纯林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福建柏纯林;凋落物层生物量为福建柏木荷混交林木荷纯林福建柏纯林;各层生物量为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福建柏纯林木荷纯林。表明福建柏-木荷混交林比福建柏、木荷纯林更有利于林分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加养分归还量,有利于林分养分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2.
福建柏与杉木、湿地松混交林分结构和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通过福建柏杉木混交林、福建柏湿地松混交林、福建柏纯林、杉木纯林、湿地松纯林的林分结构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福建柏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福建柏纯林、湿地松纯林相比具有较大的林分生物量 (福建柏杉木混交林为 2 33 6 6t·hm-2 ,福建柏湿地松混交林为 2 19 4 5t·hm-2 ,而杉木纯林、福建柏纯林、湿地松纯林分别为 188 78t·hm-2 、178 37t·hm-2 、181 4 4t·hm-2 )和较合理的林分结构 ,可以把福建柏与杉木、湿地松混交林作为用材林造林方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闽南地区桉树人工林混交造林模式,2010年在福建省安溪白赖国有林场开展了桉树福建柏混交(混交比例为2桉∶8福建柏)造林试验,并与桉树纯林、福建柏纯林对比。5 a的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桉树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量都大于桉树纯林,增益可达39.2%、16.1%、109.5%以上;混交林中福建柏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生长分别比纯林减少了25.9%、10.7%、46.8%,但树高生长也超过速丰林标准的14.7%。说明桉树与福建柏混交存在着生长相互促进作用,是种间关系较为协调并且具有较高生产力的混交模式,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闽粤栲+马尾松、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土壤化学性质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闽粤栲+马尾松、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生长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分配率。研究结果表明,闽粤栲+马尾松及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在改良地力、促进马尾松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等方面均优于马尾松纯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改良地力的能力略强于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中马尾松生长量高于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各树种干材生物量分配率最大,其次为树枝和树叶;叶的分配率大小为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枝的分配率大小为光皮桦+马尾松混交林>闽粤栲+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15.
光皮桦不同混交造林模式对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混交造林模式对光皮桦幼林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式造林中,光皮桦×楠竹、光皮桦×杉木和光皮桦纯林的树高和地径年均增幅为65.1cm和0.76cm、88.7cm和0.92cm、77cm和0.77cm,光皮桦×杉木混交模式树高和地径生长分别比光皮桦×楠竹和光皮桦纯林提高26.61%和17.4%、13.19%和16.3%。杉木×光皮桦混交优于其他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定量评价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不同造林模式的水源涵养功能,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浸水法,对广西玉林市六万林场28年生福建柏2种(纯林、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福建柏混交林)造林模式林分林冠层、活地被物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拦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混交林林冠层的最大持水量、最大截留量均明显大于纯林;纯林活地被物层的最大持水量、最大截留量显著大于混交林;混交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稍大于纯林、最大截留量小于纯林;0~20 cm层的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在混交林和纯林间差异不大,纯林20~40、40~60 cm层的土壤容重明显大于混交林、混交林总孔隙度明显大于纯林;混交林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在3个土层中均大于纯林,其中20~40、40~60 cm层的最大持水量和0~20、20~40 cm层的非毛管持水量差异显著。福建柏混交林地总拦蓄水量大于纯林,其拦蓄水能力是纯林的166.48%。因此,福建柏混交造林更能发挥其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7.
福建柏湿地松混交造林对林木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6年生福建柏湿地松(1∶1)混交林、福建柏纯林的林分生长状况,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以及林下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混交林比纯林大12.6%、23.5%、63.8%,混交林总蓄积量比纯林大51.2%,经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混交林和纯林林下植物丰富度一致,但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混交林大于纯林;混交林土壤与纯林土壤相比,土壤结构较好,土层疏松透水,持水能力强,土壤肥力较高。  相似文献   

18.
以福建柏纯林、福建柏与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的4种福建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和样品测定,分析不同福建柏混交林凋落物蓄积量、持水量和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凋落物现存蓄积量及持水量分别表现为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福建柏杉木混交林>福建柏纯林>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福建柏纯林>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福建柏杉木混交林,凋落物现存蓄积量和持水量在4种福建柏混交林类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随着浸水时间的变化,前2 min内,4种福建柏混交林的凋落物吸水均最快,福建柏杉木混交林达到51.07 g/min,吸水最快;福建柏木荷混交林达到34.25 g/min,吸水最慢。在整个吸水过程中,凋落物持水量及饱和时最大持水量为福建柏杉木混交林>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福建柏纯林>福建柏木荷混交林。(3)凋落物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均为福建柏杉木混交林>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福建柏纯林>福建柏木荷混交林,C/N、C/P、N/P值均为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福建柏纯林>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定量评价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人工林凋落物的水文功能,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浸水法,对广西六万林场福建柏纯林、福建柏+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混交林两种造林模式林下凋落物的储存量、持水特性、拦蓄特性、吸水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混交林凋落物储存量大于纯林;混交林半分解层凋落物大于未分解层凋落物,而纯林则相反。混交林凋落物自然含水率、自然含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均大于纯林,而纯林凋落物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和有效拦蓄深均大于混交林。混交林凋落物半分解层的持水和拦蓄特性均大于未分解层,而纯林除了自然含水量外,其它则相反。福建柏人工林凋落物持水速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凋落物对最初降水的拦蓄能力较强;凋落物持水速率和吸水速率皆呈幂函数关系。因此,福建柏混交造林能更好地发挥其持水功能。  相似文献   

20.
福建柏木荷混交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同样的试验地内,对福建柏木荷苗木采用不同的株行距纯林、混交造林.试验结果表明:15a生的福建柏木荷混交林木平均树高分别比福建柏、木荷纯林高大5.3%、7.3%,平均胸径分别粗10.6%、4.3%,平均树冠分别大12%、6%,每公顷郁闭度大12.5%,每公顷立木蓄积量平均分别多46.4%、26.8%.土壤肥力测定分析: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含量N、P、K,比福建柏及木荷纯林的土壤养分含量N、P、K,平均分别大23%、18%、11%及9%、11%、9%,有机质分别大25.3%、1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