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从贮藏期间患黑斑病的甜瓜中分离出的3株真菌A2015、A2018、A2019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这3株菌株均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生长初期呈白色,菌丝横纵交错,呈絮状,后期分生孢子呈暗色倒棒状,具有横纵隔膜。对分离所得菌株及购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的梨黑斑链格孢(Alternaria gaisen)菌株3.18017进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β-Glu)活性测定,研究链格孢侵染甜瓜时所产生的具有侵染力的酶活特性。结果表明:在4株链格孢侵染甜瓜过程中,PG活性在第3天时达到最高,其中菌株A2015的酶活最高达到20 924.25 μg·h-1·g-1 FW;Cx和β-Glu活性第6天时达到最高,分别高达250.20、8 619.21 μg·h-1·g-1 FW;PME活性第7天时达到最高,为0.24 μg·h-1·g-1 FW。说明链格孢在侵染甜瓜时产酶顺序依次为PG、Cx、β-Glu、PME,由此顺序逐步对细胞壁进行降解、侵染进入瓜体内部。此研究结果可以有效为后期针对性防治甜瓜黑斑病以及甜瓜抵御链格孢的入侵提供病原菌自身特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B.melitensis 16M提纯的LPS和O链抗原作为检测抗原,研制出针对B.melitensis 16M的单克隆抗体(McAb),将其标记胶体金,建立一种诊断布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方法 B.melitensis 16M全菌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McAb,测定免疫球蛋白亚类及亲和力。用HiTrap Protein G HP亲和层析纯化抗体并用胶体金标记,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选择最佳反应模式组装成试纸条,对其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阳性病料试验。结果 筛选出能稳定分泌抗B.melitensis 16M的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2D10、3C6、1E10,单抗亚类分别为IgG2a、IgG1,亲和常数(k)介于1×10-8~2.6×10-10。根据配对实验,以3C6为最佳包被抗体,2D10为最佳金标抗体。抗体IgG标记浓度为30μg/ml时,检测效果最佳。同时,与B.melitensis 16M多抗IgG作为包被抗体、2D10为金标抗体的检测体系对比,两种包被方法组装的试纸条最低检出量为5.0×103CFU/ml,且不与其它菌发生交叉反应,保持期≥100d。以荧光定量PCR为参照,试纸条检测80份阳性病料,检检出率为100%。结论 建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检测B.melitensis 16M快速、简便、可靠,有望开发成为布病快速诊断试剂盒。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制备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McAb),为建立克伦特罗残留检测方法奠定基础。【方法】用偶氮化法将克伦特罗与钥孔血蓝蛋白(KLH)、牛血清白蛋白(BSA)及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制备完全抗原,免疫Balb/c小鼠,建立杂交瘤细胞株以制备单抗,并对单抗的特异性、交叉反应性及抗原识别位点等特性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获得了1H5、1H7、1D6、2F10四株杂交瘤腹水效价均在1:105以上。对沙丁胺醇交叉反应性测定,最小的是1D6,只有2.32%的交叉反应性。单抗相对亲和力1D6〉1H5〉1H7〉2F10。抗原识别位点分析结果表明,这四株单抗至少识别两个不同的抗原位点。选用1D6初步建立了竞争ELISA检测方法,检测限可达1ng/ml,为进一步研制残留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ase)是高等植物尤其是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关键酶,利用PEPC基因提高C3植物的光合效率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利用来源于玉米PEPCase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筛选克隆,得到3株能稳定分泌抗PEPCase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并制备腹水型单抗。利用其中一株杂交瘤细胞4E5的小鼠腹水单抗和PEPCase的兔源多抗,建立检测PEPCase的多抗一待检样品一单抗模式的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nzyme 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条件经过优化后分别为:兔源多抗以1:3 200稀释,单抗4E5以1:800稀释,整个操作过程仅需要5个小时(不含包被和封闭时间),本方法能够长期保存。利用建立的双夹心ELISA检测方法检测验证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在经PCR分子检测后证实携带PEPC基因的305株样品中,有237株为阳性单株,阳性率为77.7%,符合率较高。实验表明,本研究能够为育种上快速筛选转PEPC基因作物提供了一种更加简单、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兔出血症病毒(RHDV)衣壳蛋白(VP60)的特异性单抗,并进一步分析单抗识别表位的分布情况,将重组杆状病毒r Ac V-Bac-VP60接种Sf9昆虫细胞,收获细胞培养物,电镜观察显示重组VP60蛋白获得有效表达,并可组装成病毒样粒子(VLPs)。将RHDV VLPs作为免疫原与等量弗氏佐剂乳化,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3次亚克隆后,获得11株能稳定分泌抗RHDV VLPs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间接ELISA、IFA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这11株单克隆抗体均能够特异地识别RHDV VLPs和天然RHDV。11株单抗均为Ig G1,其中1D4和3F7的轻链为Lambda型,其余均为Kappa型。截短表达结果显示,单抗5A3针对RHDV VP60的NTA区,5F3针对RHDV VP60的S区,单抗1B8、1D4、3D11、3F7、4C2、4G2、5G2、5H3和6B2针对RHDV VP60的P区。研究为RHDV VLPs抗原表位的鉴定和RHDV结构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RHDV的检测和新型疫苗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不同小菜蛾性诱剂诱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性诱剂能有效诱杀小菜蛾的成虫,减轻其发生为害,并降低农药用量。通过大田实验,对6种小菜蛾性诱剂品种的诱捕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30d内,诱芯A、B、F的日平均诱蛾量相近,极显著高于诱芯C、E、D,它们在诱蛾灵敏度和最高单日诱捕量方面的差异亦然。但在不同时段内,其诱捕性能表现各异。在1-10d内,诱芯A显著高于B、F,诱芯E、C 显著高于诱芯D;11-20d内,诱芯A和诱芯B的诱捕量相近,诱芯F的诱捕量较低,诱芯E高于C、D;21-30d内,诱芯A、B、F的诱捕量相似,但是以诱芯B的略高于A、F。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基本苗机插对中稻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共设6个不同基本苗机插处理,分别为A(每穴2苗)、B(每穴3苗)、C(每穴4苗)、D(每穴5苗)、E(每穴6苗)、F(每穴7苗).结果表明,在D处理条件下,中稻1号的有效穗、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最高,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穗数及每穗粒数的增加;中稻1号不同基本苗机插12d后(6月30日)初始分蘖,至7月25日,处理C、D、E、F分蘖达高峰期,处理A、B分蘖高峰期晚5d.相同机插时间下,适龄移栽的中稻1号D、E、F处理在移栽至拔节阶段的群体生长速率均高于A和B处理.拔节(7月20)至抽穗阶段(8月15)的E和F处理群体生长下降速率均高于D处理.中稻1号每穴不同基本苗机插10叶前发生分蘖均能成稳,分蘖时间跨度小,成穗质量相对较好,结实率高.另外,D处理的成穗数最高,达到358.68万穗/hm2,成穗数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D>E>F>C>B>A.综上所得,中稻1号机插最适每穴基本苗数为5苗.  相似文献   

8.
几种肥料对淡紫拟青霉E7菌株产孢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不同肥料对淡紫拟青霉E7菌株产孢量的影响,采用化肥尿素(F1)和芭田世界通复合肥(F2)、有机肥有机钾宝(F3)和奥普尔腐植酸有机矿化活性冲施肥(F4)对E7菌株进行处理。结果表明,E7菌株对这4种肥料都有良好的适应性,其中有机钾宝对E7菌株产孢量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并且一定浓度的奥普尔腐植酸有机矿化活性冲施肥、芭田世界通复合肥和尿素对E7菌株产孢量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穗小麦多小穗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正松  颜济 《种子》1997,(5):5-8
采用中国春单体系列对大穗普通小麦品系“88F2185”的多小穗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研究。结果表明,“88F2185”决定多小穗的基因位于其1B、3D和5A染色体上,其中3D染色体的效应最强。“88F2185”1B和3D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显性,而5A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隐性。此外,“88F2185”4D染色体上还存在减少小穗数目的隐性基因。据前人研究及本试验结果分析认为,“88F2185”5”的1B及4D染色体上具控制小穗数目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Gai and Wang(1998)的P1、 F1、 P2、 B1、 B2和F2 6个世代 联合分离分析方 法从A、 B、 C、 D 4类共17种遗传模型扩展至E(2对主基因+多基因)共5类24种遗传模型 。 成分分布参数估计的方法由EM算法改进为迭代条件EM算法(IECM), 其收敛性和所获结果 优于EM算法。 水稻株高例中2对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模型(E-2)优于原所  相似文献   

11.
以蜘蛛杀虫肽与Bt-toxinC肽融合蛋白基因(bgt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定量分析为研究目标,采用原核表达及纯化出融合蛋白His-BGT作为抗原进行兔免疫,得到相应的抗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效价在1:10000以上,并对抗血清进行了免疫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的IgG,Westernblot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采用过碘酸钠法将抗体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得到第二抗体即酶标抗体,标记率在85%以上。建立起检测BGT杀虫蛋白的快速、灵敏的方法。应用该检测方法,分析了不同转基因白桦(BetulaplatyphyllaSuk.)株系中BGT蛋白含量占叶片可溶性总蛋白含量的0.05%~0.3%,并利用Westernblot验证了此方法是可靠的。说明抗体夹心BGT-ELISA方法能够定量分析转基因植株中BGT蛋白的含量,为转bgt基因植物的检测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黄曲霉毒素B1完全抗原合成及鼠源多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合成黄曲霉毒素B1(AFB1)完全抗原,制备鼠源AFB1多克隆抗体血清。通过琥珀酰亚胺酯法在黄曲霉毒素B1(AFB1)分子上引入羧基,生成黄曲霉毒素B1肟(AFB1O)。用EDC法和DCC法合成AFB1-BSA和AFB1-OVA。采用薄层层析技术、紫外光谱技术(Uv)、SDS-PAGE鉴定完全抗原的合成。通过免疫BALB/c小鼠,获得鼠原多克隆血清,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多抗血清的免疫效价,用竞争ELISA检测多克隆血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免疫小鼠血清效价都在1:3200以上,其中6号鼠效价最高,到达1.28×10-4,敏感性好,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2.268 ng/mL,交叉反应率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AFB1完全抗原,获得了敏感的AFB1多克隆抗体血清,为以后制备AFB1单克隆抗体及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制备大肠杆菌内毒素多克隆抗体,应用大肠杆菌内毒素作为抗原免疫5周龄家兔,辛酸-硫酸铵法和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分离提纯抗血清,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方法鉴定多抗纯度,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抗体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抗血清效价与交叉反应;大肠杆菌内毒素抗体含量和效价分别为6.95mg/ml和1:12800;成功制备出抗大肠杆菌内毒素多克隆抗体,为大肠杆菌内毒素病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株对美国白蛾高毒力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基因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白蛾是一种重要的检疫害虫,为进行有效地控制,筛选出了一株对其具有高毒力的苏云金芽孢杆菌。HYW-8是从黑龙江伊春市土壤中通过抗生素筛选法分离到的一株形成小菱形晶体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利用PCR-RFLP对其基因型进行鉴定,并采用浸液法对美国白蛾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发现,菌株HYW-8含有cry1Ab、cry1E基因和一种未知cry2基因。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其对美国白蛾具有很高的杀虫毒力,LC_(50)为7.4×10~5芽孢/mL,低于标准菌株HD-1。因此,HYW-8对防治美国白蛾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类圆环病毒因子P1结构蛋白表位肽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为制备兔抗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的特异性抗体,对其在病原学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采用人工合成选定的表位肽,将其与载体蛋白KLH偶联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P1多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化对该多抗与P1的反应性进行检测.获得了抗P1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抗体可与P1病毒蛋白出现特异性反应.偶联后的P1表位肽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6.
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idc-ELISA)测定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采用碳化二亚胺法,将半抗原STX分别与卵清蛋白(OVA)和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得到免疫抗原STX-OVA和包被抗原STX-BSA。用STX-OVA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确定的最佳包被抗原质量浓度为2μg/mL,多抗的工作浓度为1∶800,羊抗鼠二抗工作浓度为1∶1 000。回归方程Y=0.136 6X-0.015 1,R2=0.990 1。该方法的灵敏度达到5.8μg/mL,检出范围在0.2~926μg/mL。  相似文献   

17.
侧孢短芽孢杆菌具有抗菌、杀虫、抗肿瘤等功能,其伴孢体和代谢产物则是影响其功能的关键因素。为了推进侧孢短芽孢杆菌在各领域的产品开发和应用进程,文章回顾了侧孢短芽孢杆菌的独木舟状伴孢体(CSPB)、均质伴孢体(hoPB)、条纹状伴孢体(stPB)和晶状伴孢体的特征和功能,介绍了侧孢短芽孢杆菌产生的侧孢菌胺、聚酮化合物、抗菌肽、酶类、免疫抑制剂、凝血酶抑制剂、氨肽酶抑制剂等多种代谢产物的结构和性质,对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其研究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利用3种不同来源的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抗体(PAb-L5、PAb-I、MAbs-S4)对武汉地区发生的CTV进行检测,筛选到一个表现特异血清学性状的分离物CTV-HB1,该分离物仅同来源于中国的多克隆抗体PAb-L5发生血清学反应.为揭示该血清学差异的分子机制,对CTV-HB1和其他几个分离物CP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CTV-HB1 CP基因与其他19个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90.4%-99.4%,但CTV-HB1和CTV-L5的CP基因氨基酸序列间仅存在3个位点的变异,暗示:此3个氨基酸位点可能与CTV-HB1的血清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用EDC法将BSA和OVA分别和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CIP)偶联作为免疫原和包被原,并经紫外扫描 (UV Scan)、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用合成的BSA-CIP免疫BALB/c小鼠,经过3次免疫后,用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选择细胞融合备用鼠,选择高效价、敏感的小鼠进行抗原超强免疫;取其脾细胞应用杂交瘤技术与骨髓瘤细胞建立分泌CIP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CIP mAb,对CIP mAb的效价、敏感性和特异性等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表明BSA-CIP人工抗原偶联成功;免疫的3只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10-4;其中2号小鼠血清CIP抑制效价较高且IC50最低,达48.59μg/L,融合后筛选出Z3G12B3和Z2H8C10两株敏感特异的杂交瘤细胞,其两株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为1:512,腹水效价为1:2.56×105,Z3G12B3株对CIP的IC50为2.47μg/L,与二氟沙星、沙拉沙星有小于0.03%的交叉反应性,与其他抑制物无交叉反应性。本试验获得了高效价、敏感、特异的抗CIP mAb,为CIP残留ELISA检测试剂盒和试纸条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