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993年和1994年育苗期,在山东省十余家育苗场采集了亲虾、受精卵、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等样品共56份。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说明,所有样品均未检查出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HHNBV的病理变化;HPV的病理变化主要在亲虾、糠虾幼体和仔虾中检出,蚤状幼体有HPV感染的可疑情况。1994年,5.5%的糠虾幼体和5.1%的仔虾检出有HPV的感染。在糠虾和仔虾阶段,海捕亲虾苗种的HPV带毒率为4.0%,越冬亲虾苗种的带毒率为6.2%。HPV和HHNBV的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方法表明有3个样品为可疑的HHNBV阳性;有12.5%~25%的糠虾期育苗池和70%的仔虾期育苗池存在有HPV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青虾胚胎及幼体发育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和方法1.1育苗场条件育苗在岳阳市水产研究所原河蟹育苗厂房进行,厂房为玻璃屋顶,育苗池为水泥池,共10个,每个面积30米2,深1.5米。育苗用水取自芭蕉湖,水质清新,无污染。育苗池不铺设气石,采用鼓风机充气增氧,使育苗池水的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并形成一定的波浪。1.2亲虾培育及孵化亲虾从洞庭湖捕捞,个体重为0.2~0.3克/尾,长4~5厘米。先将亲虾放入暂养池中交配抱卵,已抱卵的亲虾移入育苗池中培育,待孵出蚤状幼体并达到一定密度时,用虾笼将亲虾诱捕出池。为保证每池排放的蚤状幼体发育同步…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虾苗种生产的发展,对动物性饵料——卤虫无节幼体的需要量也随之增加。主要产于河北、辽宁二省的卤虫冬卵供不应求。为解决卤虫无节幼体供应不足的问题,1986年我们在启东县海水养殖场对虾人工育苗中,试用新鲜糠虾代替卤虫无节幼体喂仔虾,取得了可喜的结果。该场共有对虾育苗池  相似文献   

4.
以微胶囊饲料试作罗氏沼虾溞状幼体开口饲科,幼体摄食和消化情况良好,发育正常,生长加快,在使用了微胶囊饲料作为开口饲料的52池幼体中,经21~24天培育,即可顺利变态成仔虾。52池幼体共出苗1335万尾,平均每池出苗25.7万尾,6万尾/m^3。与往年相比,丰年虫用量下降了12.7%,主要饵料的生产成本降低11.9%,育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在凡纳滨对虾育苗涵状幼体期以不同频次添加溶藻弧菌VZ5株,并在糠虾幼体后搭配添加芽孢杆菌Bz5株,测定育苗过程中水质、水体中弧菌密度变动以及对虾幼体生长和存活状况,研究溶藻弧菌VZ5株在凡纳滨对虾育苗中应用的效果。结果表明,添加溶藻弧菌的3个处理组仔虾期氨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仔虾期幼体干重分别为0.0463±0.0009、0.0420±0.0006、0.0407±0.0009g/尾,显著高于对照组(0.0253±0.0003g/尾)。滏状幼体期每天添加溶藻弧菌的处理组幼体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溶藻弧菌VZ5株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氨氮的积累和促进对虾幼体生长。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虾幼体的聚缩虫病是对虾育苗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培育池中的对虾幼体80%以上感染,如不及时防治,可导致育苗失败。 一、病原体 对虾幼体聚缩虫病的病原体常见种是树状聚缩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钟虫科。聚缩虫寄附于中国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及成虾的体表和鳃。 二、发病过程及症状 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及仔虾都容易感染聚缩虫,尤以蚤状幼体、糠虾幼体的聚缩虫病危害最大。1999年,大连市金州区北海村育苗室对虾蚤状幼体第Ⅲ期时,5月14日发现第20号培育…  相似文献   

7.
(3)水质调控:布苗时的池水水位保持在40厘米,之后每天加10厘米新水,直至80厘米。第3天开始吸污(虹吸池底污物),第6天开始倒池(即将全池罗氏沼虾涵状幼体用网捕至另一加好新水的育苗池),整个培育周期倒池2~3次。到布苗第15天左右出现仔虾以后,水质调控以换水、吸污为主。出现特殊情况时(如死苗、水质恶化等)应紧急倒池。每天上下午各吸污一次,吸污换水应安排在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之前,以减少卤虫无节幼体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金钱虾等,原产于东南亚地区,因其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易养殖等优点,而深受养殖户欢迎。罗氏沼虾受精卵刚孵出的幼体即是罗氏沼虾蚤状幼体,经过11次蜕皮,变态成仔虾,此过程称为罗氏沼虾蚤状幼体培育。若培育池中已有80%幼体发育成为仔虾,便可淡化3天~5天再进行池塘养殖。沼状幼体能否变成仔虾,是罗氏沼虾育苗关键,本文为大家介绍罗氏沼虾蚤状幼体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9.
四角蛤蜊(Mactra quadrangularis)制作饵料,大量代替盐水卤虫卵,应用于中国对虾育苗生产。完全可以满足对虾幼体对动物饵料的需要,而且对虾幼体喜摄食、生长快、发育正常,育苗周期18天左右,平均茬口出仔虾每立方米水体30万尾,最高达70万尾。从无节幼体至仔虾出池的成活率一般在50~65%,与全用卤虫卵育苗效果相似。与卤虫卵、蛋黄、豆腐等饵料相比,具有加工方法简便、实用、供饵及时、成本极低等特点,开发了新的饵料源。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1984年进行了对虾幼体粉状微颗粒饵料的研制和小水体育苗试验,发现在对虾糠虾期和仔虾期投喂粉状微颗粒饵料都能顺利变态,并且每立方米水体出仔虾3~4万尾。1985年将这种粉状微颗粒饵料直接用于生产性育苗试验,对虾从糠虾Ⅰ期至仔虾出池,使用该饵料培育,能顺利发育变态,每立方米水体出仔虾7.5万~9.3万尾。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河蟹生态育苗的特点即在整个育苗过程不加温,从布苗到大眼幼体不使用抗生素等药物。生态育苗培育的蟹苗体质健壮,生命力强,成活率高,从大眼幼体培育至扣蟹的成活率可达20%左右。1设施与材料1.1育苗池面积20~40m2,水深1m,每单元育苗面积560m2。育苗池上方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中间内隔30cm,可起到保温作用。1.2人工配制海水布苗前半个月开始配制人工海水,配制海水用的淡水直接从池塘中打入配水池,不用沉淀和过滤。1.3循环过滤系统由蓄水池、育苗池、排水沟、过滤池组成封闭循环系统。1.4幼体培育的饵…  相似文献   

12.
枝角类和桡足类在河蟹育苗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枝角类和桡足类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及内陆咸水水域,俗称水蚤、鱼虫、虾仔,它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尤其是海水种类体内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是鱼、虾、蟹幼体的重要饵料。枝角类主要种类为裸腹蚤;桡足类主要种类为海产猛水蚤和哲水蚤及淡水中的镖水蚤。这些种类中绝大多数均可作为河蟹育苗不同阶段各期幼体的适口饵料。1999~2000年在河蟹人工育苗中,我们用该饵料部分或全部替代代用饵料及卤虫卵,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及较好的经济效益。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本试验设备采用天然海水人工育苗场进行河蟹育苗的原有设备,枝角类和桡…  相似文献   

13.
选取450只平均抱卵量为960粒/尾健康活力强的抱卵虾作为亲本进行育苗试验,并对日本沼虾蚤状幼体分期进行系统观察。结果在孵化期间共获得蚤状幼体408 240尾,孵化率为94.5%,育苗后期共获得仔虾242 086尾,蚤状幼体发育到仔虾的成活率为59.3%,蚤状幼体可分为Ⅴ期。本试验结果为今后日本沼虾人工育苗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臭氧对不同发育时期中国对虾的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淇  李健  宫小明 《齐鲁渔业》2003,20(9):18-19
采用静水法研究了臭氧对不同发育时期中国对虾的毒性。结果表明,臭氧对中国对虾受精卵、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和仔虾的无显著毒性浓度(24小时)分别为0.80mg/L、0.08mg/L、0.48mg/L、0.87mg/L和1.36mg/L;不同发育时期中国对虾对臭氧的耐受能力为: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受精卵<仔虾。建议采用0.2mg/L左右浓度的臭氧对海水进行消毒处理,经充分曝气后再应用于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15.
李增崇 《科学养鱼》2001,(10):15-16
五幼体培育1.幼体培育池的建造。幼体培育池一般是砖石结构,水泥批档,底铺白瓷砖,长方形,底部倾斜5%~6%,浅水端设进水管,深水端设出水口,并设置充气、加温、控温设施。培育池规模大小可因地制宜,一般面积为4~6米2,高70~75厘米,注入水深65~70厘米。广西水产研究所设计的幼体培育池为长4.0米、宽1.25米、深70~75厘米。生产实践证明,幼体培育效果良好。各池应平行排列,一般排成两行,池与池之间和两行之间有通道,方便管理。幼体培育池要建在室内,称罗氏沼虾育苗室,育苗室可用砖水泥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南美白对虾育苗过程中,危害较大的病害有蚤状幼体和仔虾(P5以前)的“粘脏病”、大规格仔虾(15毫米以上的仔虾)的“红体病”,其中以大规格仔虾的“红体病”损失最为惨重,小则整池、大则整场绝产,池中死亡的大规格虾苗成堆。育苗的技术人员公认一旦发病之后根本无药可治,1~2天  相似文献   

17.
通过脊尾白虾幼体饵料搭配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海水小球藻、中肋骨条藻分别与虾片和卤虫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变态速率、存活率及体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使用虾片的育苗效果较差,幼体发育至2期溞状幼体后开始大量死亡,只有约30%的幼体变态成3期溞状幼体;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组的脊尾白虾幼体组在第8d时有46%的幼体变态为仔虾,至第10d时幼体100%变态为仔虾;此外,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组幼体的存活率为92%,其幼体在1期仔虾平均体长为5.199mm,平均日增长达到0.3079mm/d。由此可见,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有利于脊尾白虾幼体的生长发育,可用于脊尾白虾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18.
周剑敏 《齐鲁渔业》1998,15(2):22-24
报道了中国对虾保水育苗的工艺流程及管理措施:海水沉淀24h后,用1000目网过滤;放养无节幼体密度为10万尾/m^2;水温控制:无节幼体20~22℃,蚤状幼体22~23℃,糠虾期23~24℃,仔虾期25~25.5℃;以较强光照培育单胞藻;连续充气,其强度随发育阶段而逐渐增强;前期主投小硅藻,后期主喂卤虫,辅喂蛋黄、蛋羹,严格控制投喂量。经18天培育,出苗率达55%,单位水体出苗量在4.9~6.4成  相似文献   

19.
朱春华 《水产养殖》2005,26(4):19-22
在水温30的条件下,用8个盐度梯度(4、7、10、13、16、19、22、25)的育苗用水进行罗氏沼虾人工育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7 ̄13的盐度范围内,罗氏沼虾幼体生长发育正常,变态时间均值为181d,而过高或过低盐度明显延长变态时间,且存活率很低;用淡水孵化罗氏沼虾幼体,每天增加盐度2 ̄10,幼体的生长发育和变态与育苗盐度始终保持在10的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罗氏沼虾在盐度为10的水体中孵化并发育到第期后,每天降低盐度2直到变态,幼体变态时间平均缩短2 ̄3d,且变态同步性较高。研究表明,罗氏沼虾幼体对盐度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低盐度条件下进行罗氏沼虾生产性育苗是可行的,本研究可明显节约罗氏沼虾育苗过程中的海水用量,降低育苗成本,为内陆地区大面积推广罗氏沼虾养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河蟹育苗试验中,通过在过滤池中接种生物膜,向育苗池及过滤池中施用水质改良菌等方法对育苗水进行生物净化,降低水体中的NO2--N,NH3-N等,循环利用配制海水育苗;通过调节水质控制发病率,不施用任何抗生素。结果表明:整个试验过程中育苗用水量减少,各期蚤状幼体发病率降低,Z1 ̄M阶段的变态率分别为78.2%、87.5%、73.2%、62.5%,42.3%,育苗成活率平均为12.9%,并减少了药害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