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鳗鱼凹凸病的诊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鳗鱼凹凸病是由微抱虫寄生引起的。它病程缓慢,但其难以治疗,且传播性强,表面一旦形成凹凸即失去商品价值,因此是一类危害性较大的疾病。笔者近几年接触了几例凹凸病的实例,现将该病的一些基本情况介绍如下。l病原鳗鱼凹凸病的病原为鳗匹里虫,属微抱子虫目。抱子小,构造简单。鳗匹里虫寄生于体例肌肉内,抱子散布于肌肉组织内外,同时使周围组织溶解,体表内陷,呈现凹凸不平,故称之为凹凸病。2流行与危害本病流行期无特别限制,在15-30℃的水中皆可感染,温度愈高抱子发育愈快。幼鳗、成鳗均可感染,在加温的养鳗池内,白仔鳗就有…  相似文献   

2.
鳗鱼凹凸病是近两年来苏北沿海养鳗场危害较大的新鳗病。本文就其病因、症状、危害、流行情况及防治方法作详细介绍。一、病因鳗鱼凹凸病又称鳗鱼匹里虫病。是由孢子类的鳗匹里虫寄生于鳗鱼肌肉上引起的。本虫在筋纤维间形成大大小小的群体,这些群体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为28—195微米×26—117  相似文献   

3.
对虾匹里虫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亚玲 《齐鲁渔业》2008,25(7):9-10
匹里虫(Pleisotopbora sp)属原生动物门,微孢亚门,微孢子目,单丝亚目,微粒子科。寄生在对虾上的微孢子虫,已报道的有4种,奈氏微粒子虫(Ameson nelsoni)、对虾匹里虫(Pleisotophora penaei)、桃红对虾八孢虫(Agmasoma duorara)、对虾八孢虫(Agmasoma penaei)。微孢子虫病已在我国山东、广东和广西发现,在广东和广西是一种较为常见和危害较大的病,  相似文献   

4.
鳗鱼患车轮虫病虽没有患拟指环虫病对鳗鱼影响那么严重,治疗也没那么艰难,但因虫体繁殖力强,易侵及多数鳗鱼并造成伤亡,因而也是威胁鳗鱼养殖的重要外寄生虫。从欧洲鳗、日本鳗到美洲鳗,鳗苗、黑仔、幼鳗到成鳗等各阶段,皆易受到本虫之侵袭而导致较重大的病害。该虫传播速度快,一旦鳗池有本虫侵入,即使开始时仅有数尾发病,也会很快蔓延全池的鳗鱼。因此若不能及早正确诊断本病而施以对策,将会给养鳗场带来较重大的损失。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鳗鱼的鳃、鳍及体表,并不侵入体内。鳗苗及幼鳗多见寄生于体表及鳍,而成鳗多见寄生于鳃部,少量寄生时对…  相似文献   

5.
自今年3月份以来,福建省福清、仙游等地的欧鳗养殖场送检的病鳗中陆续发现有两极虫的感染。这些两极虫多寄生于鳗鱼的鳃丝内,引起鳗鱼鳃部红肿出血,粘液增多、食欲不振等病症。1、发病情况病鳗多为3月龄以下的幼鳗,发病初期体表无明显病症,鳃丝鲜红、出血,有的有增生或溃烂,粘液明显增多。内脏器官无明显病变,细菌检查多为阴性。临床表现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发病后期出现体表出血、破损等病症,常有一些幼鳗死亡。2、病原本病的病原体是原生动物、粘泡子虫类、两极虫科的一种两极虫(MyXidiumSpp)。寄生于鳗鱼鳃中的抱子呈纺睡…  相似文献   

6.
养殖欧鳗寄生虫病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殖欧鳗寄生虫病有隐鞭虫、多子小瓜虫、车轮虫、斜管虫、粘孢子虫、伪指环虫、复殖吸虫囊蚴、血居吸虫、九江头槽绦虫、鳗居线虫、寡毛类环节动物和锚头鳋等20多种。其中小瓜虫、粘孢子、伪指环虫危害严重。寡毛类环节动物,体内寄生纤毛虫,鳗居线虫形成局部流行,危害日趋严重,本文着重描述小瓜虫、粘孢子虫,伪指环虫病流行危害的原因和防治现状,建议从改善养殖模式、杜绝病原和科学管理三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7.
明杨  卫岗  刘金 《齐鲁渔业》2006,23(2):45-45
鳗凹凸病是由微孢虫寄生引起的。它病程缓慢,但难以治愈,且传播性强,是一类危害性较大的疾病。现将该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养殖对虾主要有6种寄生虫病。1 微孢子虫病(原虫病)1.1 病原 国外报道有:奈氏微粒子虫[Ameson(=Nosema)nelsoni]、对虾匹里虫[(Pleisttphorapenaei]、桃红对虾人孢虫[Agmasoma=Theloha-nia duorara]、对虾八孢虫(A.penaei)。我国发现几种微孢子来鉴定。1.2 传播途径 可能由于:①摄食病虾的蜕壳  相似文献   

9.
鳗鱼的出血性开口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鳗鱼的出血性开口病鳗鱼的开口病一般是由一种属于甲壳类的锚头蚤寄生在鳗的口腔内而引起的病害,因此也叫铁锚虫病。锚头蚤一般都寄生在大鳗的口腔内,体重不足100克的鳗很少感染此病.因锚头蚤引起的开口病业者都是比较熟知的。本文介绍的是近几年来浙闽粤等地露天鳗...  相似文献   

10.
欧州鳗鱼的小瓜虫病也叫白点病,为小瓜虫寄生在欧州鳗的皮肤及鳃上,患病鳗鱼的皮肤上出现明显的白色小点,成熟的虫体较大肉眼可见,受感染的病鳗同时伴有大量的粘液及表皮脱落糜烂,病鳗体色发黑,其致死的主要机理是:(1)小瓜虫寄生在鳃的上皮细胞,引起鳃上皮细胞增生、肿胀坏死,进而影响到鳗鱼的呼吸。(2)寄生后引起鳗鱼的电解液、营养物质和体液的流失、造成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1.
(4)孢子虫、肤孢子虫、鳗匹里虫病内服:孢虫散3~5克/千克料。外用:灭孢宁0.1毫克/升,精养池使用蓝天使0.3毫克/升+孢虫散1~2毫克/升浸泡72小时,杀灭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鳗鱼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奇生于鳗鱼体表或鳃部引起的。小瓜虫吸取鳗鱼组织作营养,并引起组织增生,形成许多小白点状脓疮。病鳗的鳃、体表、鳍上可见许多直径0.1毫米-2毫米的白点。病鳗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流动迟钝,常浮于水面或靠池边。大量寄生可使幼鳗致死。 小瓜虫多寄生在体重0.4克-5克的幼鳗体表。水温15℃-23℃时适宜小瓜虫的生长和繁殖,高温或低温时均较少出现。  相似文献   

13.
《水产科技情报》1998,25(2):88-89
鳗鱼主要疾病之防治十、针虫(锚虫)症▲病症:1.全年皆可能发生,但以高水温期较常见。2.病鳗口常张开,不思进食,下颚有出血斑,打开口腔可见虫体寄生,其形状像铁锚,故得此病名。▲病因:为寄生性桡足类中的Lernaeaparasi-luri及Lernae...  相似文献   

14.
<正>吉陶单极虫隶属于后生动物亚界,粘体动物门,粘孢子纲,双壳目,单极虫科,单极虫属。目前,已报道单极虫属种类约100余种,主要寄生于淡水鱼类,少数种类可寄生于海水鱼类当中。绝大部分种类不会导致鱼类疾病,仅少数几种单极虫会导致鱼类的大量死亡,如寄生于异育银鲫皮肤的“肤孢子病”武汉单极虫、寄生于异育银鲫鳃上的“鳃孢子虫病”汪氏单极虫以及寄生于鲤或散鳞镜鲤肠道或皮肤的吉陶单极虫等。  相似文献   

15.
拟指环虫病是整个鳗鱼养殖过程中最常见而又最麻烦的寄生性疾病,拟指环虫隶属于蠕虫类、吸虫纲、单殖亚纲、鳗拟指环虫(Pseudodactylogyrus anguilla)。据报告,它是已发现寄生在鱼类所有指环虫中最凶狠、顽固的种类。由镜检可见,其头前端有四叶,头背侧有黑色眼点,体呈浅灰色,体长达1.5毫米以上。其后端有七对小钩和一个大锚吸盘,绕缠于鳗鳃内吮吸鳗鱼的血及组织液。  相似文献   

16.
欧洲鳗的小瓜虫病也叫白点病,由小瓜虫寄生在欧洲鳗的皮肤及鳃上引起。受感染的病鳗同时伴有大量的粘液及表皮脱落糜烂,病鳗体色发黑。其致死的主要机理是:①小瓜虫寄生在鳃的上皮细胞,引起鳃上皮细胞增生、肿胀坏死,进而影响到鳗鱼的呼吸。  相似文献   

17.
鳗鳔居线虫病,是由线虫的幼虫借寄生于剑水蚤,又被鳗苗误食,而进入鳗鱼鳔内,吸取鳗鱼营养,营成虫的寄生生活所致。其症状为病鳗体质消瘦、生长缓慢,严重的则腹部膨大,浮于水面,作“之”字形慢游,养鳗者虽对鳗苗的开口饵料——水生丝蚯蚓也进行漂洗、消毒,以便消除和杀灭剑水蚤。但往往由于消毒不严或其他种种原因,鳗鳔居线虫病仍是较普遍的一种寄生虫病。虽不是鳗鱼的致死病,但其寄生会引起鳗鱼食欲不振、鱼体消瘦、生长缓慢,抗病力下降,易染其他疾病而导致鳗死亡,这类情况是常见的。笔者把去年治疗的鳗鱼鳔居线虫病一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何辉成 《内陆水产》1996,22(5):20-20
鳗鳔居线虫病治疗一例鳗鱼鳔居线虫病,是由线虫的幼虫借寄生于剑水,被鳗苗误食,而进入鳗鱼鳔内,吸取鳗鱼营养,营成虫的寄生生活所造成的鳗鱼病。其症状,病鳗体质消瘦,生长慢,严重的,腹部膨大,浮于水面,作“之”慢游。养鳗者虽对鳗苗的开.口饵料──水生丝蚯蚓...  相似文献   

19.
《水产科技情报》1996,23(4):182-183
鳗鱼主要疾病之防治三、烂鳃、烂尾病(柱状病)病症1.此类鳗病对中成鳗多感染于鳃部;幼鳗及鳗腺多感染于尾部及鳍上。2.鳃部受感染之鳗鱼,呈现呼吸困难、鳃盖张合之幅度加大、游动无力、常靠岸。捉起后以手指轻压鳃盖会有淤血流出,剪开鳃盖可见鳃瓣有缺损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福建南部养殖石斑鱼匹里虫(Pleistophora sp.)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福建南部海区一些网箱养殖石斑鱼常见一种流行性孢子虫病,病鱼主要表现为游动失常、厌食、消瘦。外表无明显病理症状,部分病鱼腹部膨大变形,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剖检可见腹腔、生殖腺、肝脏、结缔组织以及肌肉组织内散布或成串排列数个到数十个大小不一的黑色或银灰色孢囊。包囊内含大量孢子虫的子孢子,子孢子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4~5μm。根据形态学以及寄生特点确定该寄生虫是一种匹里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