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杂交组合猪肥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大白猪×山西白猪、大白猪×马身猪、大白猪×大白猪、马身猪×马身猪和山西白猪×山西白猪等5个组合猪肥育性能研究。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猪作为试验猪,平均体重30 kg,每个组合10头,公母各半,单圈饲养,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测定不同组合猪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胴体指标。结果表明:①大白猪×山西白猪组、大白猪×马身猪组平均日增重,达90 kg体重日龄和饲料转化率分别为769.7 g/d和731.4 g/d;162.1 d和170.3 d;3.08∶1和3.40∶1;②大白猪组×山西白猪组,大白猪组×马身猪组平均屠宰率、瘦肉率、背膘厚、眼肌面积分别为72.85%和70.68%;64.65%和57.90%;2.70 cm和3.64 cm;38.43 cm2和35.60 cm2;29.53%和28.08%。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择加系双肌臀大白猪、美系杜洛克、丹麦长白三个品种的公母猪,组成5个杂交组合(双公×双母,双公×长母,双公×杜母,杜公×双母),测定了双×双、长×双、双×长、双×杜、杜×双五个组合猪的繁殖性能与肥育性能.结果表明杜×双组合在日增重(896.05 g)、饲料报酬(2.80∶1)、瘦肉率(66.01%)等主要指标上优于其它杂交组合,且繁殖性能居中、胴体品质优良,是加系双肌臀大白猪二元杂交瘦肉猪生产中的最佳杂交父本品种.试验还表明,双肌臀大白猪产仔多(12.08头)、增重快(851.97 g)、瘦肉率高(65.24%)、适应性强,值得大力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3.
加系双肌臀大白猪不同杂交组合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择加系双肌臀大白猪、美系杜洛克、丹麦长白三个品种的公母猪,组成5个杂交组合(双公×双母,双公×长母,双公×杜母,杜公×双母),测定了双×双、长×双、双×长、双×杜、杜×双五个组合猪的繁殖性能与肥育性能。结果表明:杜×双组合在日增重(896.05g)、饲料报酬(2.80∶1)、瘦肉率(66.01%)等主要指标上优于其它杂交组合,且繁殖性能居中、胴体品质优良,是加系双肌臀大白猪二元杂交瘦肉猪生产中的最佳杂交父本品种。试验还表明,双肌臀大白猪产仔多(12.08头)、增重快(851.97g)、瘦肉率高(65.24%)、适应性强,值得大力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4.
黄大鹏  刘胜军 《养猪》2000,(4):22-22
三江白猪经过十几年来的持续选育 ,特别是最近几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种猪场的系统选育 ,已经具备生长速度快、臀部丰满、繁殖性能高等突出特点。各项生产性能都比原育种目标有了明显的提高 ,经过在全国各地的大批引种纯繁和杂交利用 ,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充分发挥三江白猪的遗传潜力 ,更好地使其在商品肉猪生产中得到充分利用 ,我们结合各地的杂交利用情况 ,进行了杂交后代肥育性能的测定比较。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猪选择本研究共分 7个组 ,即三江白猪组、杜洛克组、大约克猪组、大约克猪×三江白猪组 …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民猪的耐寒能力、弄清民猪的耐寒特征,试验选择体重80~90 kg健康民猪和大白猪各10头,饲养于哈尔滨市冬季室外半敞篷舍中,比较民猪和大白猪的存活率、冻伤率、颤栗频率、颤栗间隔时间、行为表现等,试验期为22 d。结果表明:民猪存活率为100%,大白猪为70%;民猪冻伤率为0,大白猪为100%;民猪颤栗频率为85次/min,大白猪为212次/min;民猪颤栗间隔时间为2.50 s,大白猪为1.05 s;民猪挤卧比例为60%,大白猪为100%;民猪弓腰比例为40%,大白猪为100%。说明民猪耐寒能力强于大白猪。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品种及杂交组合氟烷基因显性纯合子育肥猪肌肉中羟脯氨酸和pH值2个指标的测定,来分析品种及杂交组合效应对猪肉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及杂交组合效应对猪肉的嫩度有影响。在屠宰后的前4 d大长猪(大白猪×长白猪)猪肉中羟脯氨酸含量低于长大猪(长白猪×大白猪),说明其嫩度要好于长大猪;猪肉离体后pH值先下降后上升。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长白猪和大白猪猪肉pH值的升高速度要比杜洛克猪、长杜猪(长白猪×杜洛克猪)、长大猪、大长猪的速度要慢,说明长白猪和大白猪肉的货架期较长。长白猪与大白猪正反交,对肌肉pH值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营养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三江白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生长阶段三江白猪对能量、蛋白质及赖氨酸的需要量及其对生长性能影响的重要性。试验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以能量、粗蛋白质、赖氨酸为三因素,设置3个水平标准,选取同批次(24.87±0.64)kg三江白猪207头按性别比例平均分成23组。按生理特点将试验分为25~40kg、40~70kg和70~90kg3个阶段,以3套不同营养水平的配方进行饲养。结果显示:育肥期三江白猪25~40kg阶段三因素最优组合为DE14.15MJ/kg、CP18.90%、Lys0.95%;40~70kg阶段为DE13.85MJ/kg、CP17.43%、Lys0.85%;70~90kg阶段为DE13.47MJ/kg、CP15.43%、Lys0.75%,能取得最佳生长性能。粗蛋白质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的三江白猪生长性能的贡献率最大;粗蛋白质水平对40~70kg、70~90kg阶段三江白猪日增重调控最灵敏。赖氨酸对70~90kg阶段三江白猪饲料利用效率调控最灵敏。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选择具有典型区域、气候和猪种特点的五地区五品种生长肥育猪258头,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基础日粮,预混料统一配制,在日粮充分营养水平下测定了不同品种生长肥育猪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长白×大白×北京黑猪全期(20~100kg阶段)日增重、饲料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分别为0.76kg/d、2.14kg/d、2.74。杜×长×大猪全期日增重、饲料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分别为0.68kg/d、2.05kg/d、3.01。杜×大×长猪全期日增重、饲料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分别为0.72kg/d、1.78kg/d、2.56。长白×荣昌猪全期日增重、饲料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分别为0.70kg/d、2.02kg/d、2.85。长白×哈白猪全期日增重、饲料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分别为0.59kg/d、2.13kg/d、3.59。从总体生长情况来看,去势公猪日增重、饲料采食量有高于小母猪的趋势,饲料转化率有低于小母猪的趋势。从不同品种生长情况来看,长白×大白×北京黑猪全期生长情况好于其它各品种猪,其次为杜×大×长猪。从胴体品质来看,去势公猪与小母猪大部分胴体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近上市体重时,杜×长×大猪瘦肉率较其它品种猪高,长白×哈白猪屠宰率较其它品种略高。  相似文献   

9.
沙子岭猪不同杂交组合肥育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测定了双×沙、杜×沙、长×沙三个杂交组合的肥育性能与胴体品质.结果表明双×沙组合日增重快(563.58 kg)、料肉比低(3.671)、瘦肉率中等(54.54%),肉质优良.但经方差分析,肥育和胴体品质性状三个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合双×沙组合在繁殖性能方面的突出表现,认为用加系双肌臂大约克作为沙子岭猪二元杂交生产中的配套父本品种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了解新发现"无毛"表型大白猪群体的生物学特性,以正常表型大白猪为对照,对"无毛"表型大白猪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相同饲养条件下,"无毛"表型仔猪初生重、达100kg体质量日龄及100kg活体背膘厚、繁殖性能均与正常表型大白猪无显著差异(P0.05)。在屠宰性能上,"无毛"表型大白猪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背膘厚、瘦肉率、脂肪率、骨率、皮率均与正常表型大白猪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屠宰体质量情况下,"无毛"表型大白猪的胴体质量、屠宰率、背膘厚随屠宰体质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但屠宰率无显著性变化(P0.05);此外,"无毛"表型大白猪瘦肉率、脂肪率随屠宰体质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而骨率、皮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肉质性状上,"无毛"表型大白猪肉色、pH值、大理石纹、肌内脂肪含量均与正常表型猪无显著差异(P0.05)。"无毛"表型大白猪肉质性状中除肌内脂肪含量随屠宰体质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外,其他性状与屠宰体质量均无显著关联。结果表明,"无毛"大白猪在主要生产性能方面均表现正常,无毛性状对猪的繁殖性能、生长发育和产肉性能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