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东坡水平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高黎贡山东坡水平带蚂蚁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除中南段2 500 m等高线外,东坡各水平带的不同位置均有特有种.在1 000 m、1 500 m、2 000 m、2 500 m等高线上,从北到南特有种数目依次递增,但北段1 500 m和2 000 m等高线出现特有种增高例外.在东坡不同海拔等高线上,大多数物种只在1个样地中表现为优势种,北段与南段的优势种通常不同.在1 000 m和2 000 m等高线上北段的优势种多于南段,而在1 500 m等高线上南段优势种多于北段,2 500 m等高线上不同地段优势种趋于相等.东坡水平带上物种数目和密度表现出普遍规律性.从北到南,1 000 m和2 500 m等高线上物种数目和密度依次递增,在1 500 m等高线上物种数目和密度依次递减.在1 000 m等高线上优势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具有明显规律性,从北到南,优势度依次递减,多样性和均匀度依次递增,但在北段出现例外.在1 500 m、2 000 m和2 500 m等高线上,蚂蚁群落的优势度、多样性和均匀度缺乏规律性,可能与植被的次生化和片断化等因素有关.尽管东坡水平带上同一海拔植被类型相似,但是蚂蚁群落之间差异显著,相似性系数在0~0.50之间.山体下部1 000 m等高线上蚂蚁群落之间相似性较大,相似性系数在0.25~0.50之间.随着海拔增加,同一水平带上群落之间相似性减小.  相似文献   

2.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东坡垂直带蚂蚁群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东坡北段、中北段、中南段、南段垂直带蚂蚁群落及其物种多样性。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东坡垂直带上蚂蚁群落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随海拔升蚂蚁群落优势种数目普遍递减,优势种所占比例递增,物种数目和个体密度递减,随海拔升高,优势度指数普遍递增,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递减,同时观察到了一些例外,在北段云南松林出现的优势度指数偏高,优势种数目、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偏低例外与植被为纯度林有关,而该处物种数目和个体密度偏高例外与边缘效应有关,中南段季风常绿阔叶林出现的优势度指数偏高,优势种数目、个体密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与植被片断化有关,中北段和中南段山体上部出现的优势种所占比例和优势度指数偏低、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偏高情况与植被保持原始林状态有关,在保护区东坡4个地段垂直带上,蚂蚁群落之间的相似性系数几乎均在0-0.25之间,处于极不相似水平,只有中北段东坡旱冬瓜林与季风常绿阔叶林蚂蚁群落相似性系数达到0.25-0.50范围,即中等不相似水平。  相似文献   

3.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东坡蚂蚁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昆明西山森林公园东坡5个垂直带和5个水平带22块样地旱季的蚂蚁群落与物种多样性.物种数目在2~13种之间,个体密度在6.2~1 808.2头·m-2之间,优势度指数在0.183 8~0.982 8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在0.049 9~1.554 9之间,均匀度指数在0.072 0~0.724 0之间.在垂直带上,物种数目、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着海拔升高基本呈现递减趋势,而优势度指数基本呈现递增趋势,这种规律性在中段太华寺垂直带表现最明显.水平带上,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只在2 250 m水平带上呈现从南向北依次递减规律.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来看,在西山森林公园东坡5个垂直带中以中段太华寺垂直带植被保护最好,在水平带上以海拔2 250 m山体中上部植被结构最好.蚂蚁群落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显示,西山森林公园虽然范围不大,但无论垂直带或水平带上,蚂蚁群落之间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滇西北云岭东坡蚂蚁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滇西北云岭东坡5个垂直带和10个水平带32块样地的蚂蚁群落与物种多样性.物种数目为1~17种,个体密度为4.0~368.0头·m-2,优势度指数为0.223~1.000,物种多样性指数为0.000~1.787,均匀度指数为0.062~0.747.在各垂直带上,个体密度随海拔的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减少;山体中部植被和气候综合条件最好,其蚂蚁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于山体上部和下部,优势度指数低于山体上部和下部.水平带上,各样地的多样性指数无规律性,这与样地特殊的局部环境和人类干扰有很大关系.蚂蚁群落相似性系数表明,不同样地蚂蚁群落间差异显著,滇西北云岭山脉整个生态系统生境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5.
藏东南嘎隆拉和墨脱河谷蚂蚁群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揭示藏东南地区蚂蚁群落的生态学规律,对藏东南嘎隆拉和墨脱河谷不同样地的蚂蚁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揭示藏东南地区蚂蚁多样性。[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手拣法进行调查;利用Estmaete S 9.1.0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抽样充分性;利用多样性分析法,分析了蚂蚁群落的组成、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群落均匀度及群落相似性等群落特征。[结果]合计发现蚁科Formicidae昆虫8亚科,45属,96种。分析发现,不同植被类型优势种和稀有种组成不同,稀有种较多。低海拔区域的沟谷雨林和常绿阔叶林蚂蚁优势种具有明显的热带和亚热带特征。多样性分析发现,各样地中的蚂蚁群落物种丰富度0 42种,个体密度0.0 1 805.6头·m-2,多样性指数02.285 5,均匀度指数0.251 0 0.873 6,优势度指数0.147 0 1.000 0。其中海拔1 200 m沟谷雨林的蚂蚁物种丰富度最高(42种);海拔1 450 m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多样性指数最高(2.285 5),优势度最低(0.147 0);海拔2 960m高山松林均匀度指数最高(0.873 6);高海拔的针叶林蚂蚁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最低,优势度最高。北坡分布的物种稀少,南坡物种丰富;群落相似性系数表明不同海拔和植被的蚂蚁群落间差异显著。[结论]嘎隆拉和墨脱河谷生境存在明显差异,蚂蚁群落的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呈现随海拔升高和植被的更替而降低的规律,但在南坡下部和中部出现2个峰值,分别为热带和温带物种的聚集群,表现出多域效应现象(Multi-Domain Effect)。植被、海拔和坡向对蚂蚁物种的分布和多样性影响深刻。  相似文献   

6.
藏东南德姆拉山西坡及波密河谷蚂蚁群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搜索调查法研究了藏东南德姆拉山西坡及波密河谷11块样地的蚂蚁群落。采获蚁科昆虫3亚科10属27种,多数物种为稀有种。调查数据显示,样地的物种数目0~11种(平均5.9种),个体密度0~1 706.2头·m-2(平均270.7头·m-2),多样性指数0.346 1~1.207 3(平均值0.795 3),均匀度0.215 0~0.770 3(平均值0.474 6),优势度指数0.383 5~0.811 9(平均值0.578 4)。在垂直带上,个体密度随海拔升高大体呈现降低趋势,山体中部物种数目低于山体下部和上部。各样地蚂蚁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没有呈现规律性变化,但均匀度与优势度成负相关关系。蚂蚁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同时受到海拔高度、地貌条件和植被状况的影响。蚂蚁群落相似性系数表明不同样地蚂蚁群落间差异显著,说明藏东南德姆拉山生态系统中生境存在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哀牢山西坡蚂蚁物种及优势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样地调查法对哀牢山自然保护区西坡4个垂直地段28块样地140个样方中的蚂蚁进行调查,共采集蚂蚁标本57 345号,分属9亚科49属172种.切叶蚁亚科的毛切叶蚁属L asiomy rm ex T erayam a etY am ane为中国新记录属.优势亚科为切叶亚科、蚁亚科、猛蚁亚科、臭蚁亚科,优势种有43个.优势种数目随地段或海拔的变化缺乏一致的规律性,优势种百分比随海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在海拔2 000 m(北段1 750 m)处及以上海拔,蚂蚁群落均由1~3种蚂蚁占绝对优势,甚至只包含1~2种蚂蚁.2 000 m以下蚂蚁优势种数目增加或优势百分比降低.此外,讨论了哀牢山与太白山蚂蚁物种丰富度差异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云南省华坪县海拔1 240~3 060 m蚂蚁群落多样性规律。共采集蚂蚁15 077头,隶属于5亚科21属46种,其中包括42个已知种和4个待定种。分析结果表明,黑头酸臭蚁、罗思尼斜结蚁、沃森大头蚁为华坪县的优势种,占物种总数的6.5%;常见种有10种,占21.7%,稀有种有33种,占71.7%;蚂蚁群落的物种数目为1~22种(平均值9.3种),个体密度0.4~1 299.8只/m~2(平均值376.9),多样性指数0~1.617 2(平均值0.634 4),均匀度指数0~0.539 8(平均值0.249 1),优势度指数0.278 1~1.000 0(平均值为0.700 7);不同海拔和植被类型蚂蚁群落之间相似性系数0~0.448 3(平均值0.064 2),处于极不相似至中等不相似水平,说明华坪县蚂蚁群落具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云南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蚂蚁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滇西南地区蚂蚁多样性,采用样方调查法和搜索调查法研究了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蚂蚁群落。在16块样地中采获蚁科昆虫11亚科57属188种,不同样地蚂蚁群落的物种数5-72种,个体密度12.5-1234.0头/m2,优势度指数0.0887-0.7024,多样性指数0.7978-2.9355,均匀度指数0.2514-0.7170。沟谷雨林蚂蚁物种最丰富,苔藓常绿阔叶林物种最贫乏;橡胶林蚂蚁个体密度最高,苔藓常绿阔叶林个体密度最低;山地雨林蚂蚁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柚木林蚂蚁群落优势度指数最高,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低。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拥有最丰富的稀有种,最有保护价值;山地雨林、落叶季雨林、苔藓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也有一定数目的稀有种,保护价值较大。相似性系数表明,不同植被类型蚂蚁群落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云南蒋家沟流域土壤种子库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变化特征,明确种子库对植被垂直带谱的响应性机制及群落恢复潜力,选取蒋家沟流域8条海拔带[Ⅰ(2700~2900 m)、Ⅱ(2500~2700 m)、Ⅲ(2300~2500 m)、Ⅳ(2100~2300 m)、Ⅴ(1900~2100 m)、Ⅵ(1700~1900 m)、Ⅶ(1500~1700 m)、Ⅷ(1300~1500 m)]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的数量特征、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种子库相似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Ⅲ、Ⅱ海拔带的平均物种数和种子密度显著高于Ⅶ、Ⅷ海拔带,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与物种数量随海拔降低而逐渐减少;Ⅰ、Ⅱ、Ⅲ海拔带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M)大于5.000,Ⅶ、Ⅷ海拔带M小于3.000。种子库萌发物种以菊科和禾本科草本植物为主,海拔2300 m以上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海拔2100 m以下则以1年和2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各海拔带物种分布均匀性较好,除Ⅵ海拔带外,其余海拔带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大于0.900。Ⅲ海拔带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高,分别为0.942和3.006;Ⅶ海拔带的D和H最低,为0.810和1.720。除Ⅶ、Ⅷ海拔带以外,其余海拔带的土壤种子库均与临近海拔带种子库相似性最高,Sorensen相似性系数(CS)为0.400≤CS<0.550,且整体上表现为随海拔升高CS逐渐减小的趋势。蒋家沟流域植被群落土壤种子库的变化受海拔梯度的影响,与蒋家沟流域内气候的垂直地带分布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揭示喜马拉雅山蚂蚁多样性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珠峰段海拔5260~1840m范围的蚂蚁群落结构。观察蚁科Formicidae昆虫22796头,经鉴定隶属于3亚科、14属、23种,发现中国新记录种3个:阿富汗红蚁Myrmica afghanica Radchenko&Elmes、阿氏红蚁M.alperti Elmes&Radchenko、帕氏红蚁M.pachei Forel。结果显示珠峰段蚂蚁群落中发现优势种2个(樱花帕拉蚁Paraparatrechina sakurae(Ito)和光亮黑蚁Formica candida Smith,占物种数的8.70%),常见种11个(占物种数的47.83%),稀有种10个(占物种数的43.48%),丰富的稀有种提升了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珠峰段北坡和山间谷地的蚂蚁群落相似性较大,与南坡的蚂蚁群落差异显著。北坡和山间谷地海拔较高,属于古北界范围,蚂蚁物种贫乏;南坡海拔跨度大,分属于古北、东洋两界,蚂蚁物种丰富。说明蚂蚁群落结构主要受气温影响,海拔高差决定蚂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本研究在珠峰段记载蚂蚁23种,其中发现中国新记录种3个、西藏新记录种4个、待定种5个,丰富和完善了喜马拉雅山蚂蚁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1990—1998年和2006—2015年每年对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进行区系调查,结果表明,南岭共有眼蝶科68种,其中东洋区共57种,东洋区属主导分布型;中国华南、西南、华中区的共有种共50种,其它分布区种类少,说明南岭眼蝶与南岭植物一样主要属亚热带区系;眼蝶科中的黛眼蝶属有29种,超过云南、海南、台湾、福建省等地的黛眼蝶属种数.2012—2015年对南岭南北坡不同海拔的蝶类分布进行了研究,共发现眼蝶39种669头,其中南坡32种417头,北坡23种180头,山顶5种72头.在区系组成上,南坡拥有更多的南亚热带至热带的眼蝶种类;在海拔分布上,南北坡栖息于中海拔(1000~1100 m)森林中的眼蝶种数比低海拔(500~600 m)多.造成眼蝶南北坡分布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南坡冬季温度高于北坡,且南坡植物区系中拥有更多的热带广布成分;而造成中海拔眼蝶种数较多的原因是该区域人为活动较少、原始植被保留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喜马拉雅山蚂蚁群落的生态学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喜马拉雅山底雅段和札达段的蚂蚁群落进行调查。共观察蚂蚁5355头,隶属于2亚科5属7种,其中底雅段7种,札达段3种。对该地区蚂蚁物种丰富度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底雅段和札达段的蚂蚁物种丰富度较低。底雅段南坡的蚂蚁物种数目、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Fisherα指数和优势度指数表现出"中域效应"现象,而个体密度则表现出"多域效应"现象;札达段南坡的蚂蚁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和Fisherα指数均表现出"多域效应"现象。蚂蚁群落相似性系数显示各样地间的蚂蚁群落处于极不相似至极相似水平,表明该地区不同海拔蚂蚁群落既有差异又存在一定共性。在底雅段和札达段,海拔对蚂蚁物种的分布和多样性有较大影响,坡向和植被对蚂蚁群落分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植被特征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特征与植物多样研究表明:1)植物种类贫乏,有明显的重点科;并以的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aceae和禾本科Graminea等被子植物种类较大。2)对阴、阳坡不同海拔灌丛植被α多样性的的测度表明,各样地灌丛群落灌木和草本的物种多样性H与丰富度S、均匀度E成正相关关系,而与优势度D呈相反关系;植物群落物种α多样性指标在阴坡随海拔升高表现出明显的直线上升增加趋势,阳坡呈现出中间低两边高近似“U”型的海拔梯度格局;草本具有和灌木多样性指数相似的海拔梯度格局。3)低海拔梯度和高海拔梯度的灌丛植物种类和群落生境有较大的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相似性减小,物种更替速率增大,灌丛群落的β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小陇山"天然林保护工程"中锐齿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稳定性调查,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锐齿栎群落乔木层丰富度指数为10.6,Shannon-Wiener指数为1.4222,Pielou指数为0.5450,Simpson指数为0.4134,显示了暖温带南部阔叶落叶林物种多样性的特点,和介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暖温带北部阔叶落叶林之间群落多样性的地域特征;②锐齿栎群落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阴、阳坡分布模式,且阴坡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大于阳坡的相关指数;③锐齿栎群落物种多样性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发育阶段模式。随着群落的发育,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规律相似,均匀度、优势度的变化各有特点,显示了不同的生态学意义;④以锐齿栎为建群种的锐齿栎群落处于稳定状态。与早期研究相比,验证了研究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科学性和成效性。  相似文献   

16.
坡向与造林密度对刨花润楠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福建省华安葛山国有林场,通过对不同坡向和2种造林密度的10年生刨花润楠林分生长量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对刨花润楠树高和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以东北坡的刨花润楠生长量最大,胸径达到8.1 cm,树高9.1 m;其次为西坡、北坡、南坡;东坡最小。种植密度对刨花润楠生长有显著影响,适当的提高造林密度能够促进刨花润楠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在蚂蚁河上游小流域以落叶松为试验树种进行不同立地因子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类上落叶松的地径、树高和近3年高生长量均以荒山荒地最高;落叶松树高生长以东坡和北坡最高,地径生长以南坡最大;暗棕壤上落叶松生长最好;土壤厚度与落叶松的各个生长量指标存在紧密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