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型魏氏梭菌所致家畜“猝死症”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型魏氏梭菌所致家畜“猝死症”的诊断与防制周浮伍李华章吕正云王明政(江苏省邳州市畜牧兽医站221300)近几年来,我市家畜发生了一种以发病急、死亡快为主要特征的疫病,俗称“猝死症”。经过江苏省农科院检验,确诊为A型魏氏梭菌所致,应用该院生产的A型魏氏...  相似文献   

2.
宁夏家畜“猝死症”调查及综合防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1991 ̄199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3个县(市)发生家畜“猝死症”,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解检查以及对病原微生物分离和微量元素监测,并通过诊断性防制的研究,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发生在我区的家畜“猝死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为主因,硒缺乏是家畜猝死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家畜"猝死症”是1990年前后在我国河南省部分地区黄牛出现的一种发病急、病程短、无任何前驱症状而突然死亡、致死率极高的疾病.近年来已蔓延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都有发病报道,死亡数量巨大,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经过研究调查,各地基本上查清了发病原因,摸索出了一些防治办法.概述如下,供疫区诊治时参考.1 魏氏梭菌或与巴氏杆菌疫苗免疫许多学者从当地猝死家畜病料中分离到魏氏梭菌或魏氏梭菌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原为魏氏梭菌.疫区多采用当地分离的菌株自制成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注射.从1991~1993年河南省豫东疫区应用河南农业大学自制的魏氏梭菌疫苗进行预防注射,使发病率有所下降.但由于疫苗未能广泛应用,又使疫区面积渐扩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从四川19个县市送检的178份牛、猪、羊“猝死症”病料进行了细菌学、病毒学、毒物学检验,对发病区域土壤与饲料含硒量也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细菌感染是四川牛、猪、羊“猝死症”的主要病因。在分离的病原菌中:魏氏梭菌占57.9%;溶血梭菌占10%;溶组织梭菌占10%;巴氏杆菌占32%。病毒学检验结果为阴性。对送检的胃内容物及抗凝全血进行氢氰酸、氟乙酰胺、DDT及六六六检测后,仅1份胃内容物的氟乙酰胺阳性,1份胃内容物氢氰酸阳性。发病区域的饲料及土壤中含硒量属正常范畴。用17种抗菌素药敏试验证实某些地区的菌株对抗菌药物有一定的敏感性,有的地区菌株对抗菌药物不敏感。用分离鉴定的当地菌株制备的灭活苗在疫区进行免疫试验,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家畜魏氏梭菌病的诊断和防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家畜A型魏氏梭菌病是近几年发生的多种家畜共患的一种病,该病往往没有任何前驱症状,突然发病死亡,以全身实质器官及消化道出血、小肠阶段性坏死为特征。因该病发病快、死亡急,在没有确定该病病原之前,人们暂称之家畜“猝死症”。1994年我省发病195931头家...  相似文献   

6.
牲畜“猝死症”的病原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对从四川19个县市送检的178份牛、猪、羊“猝死症”病料进行了细菌学、病毒学、毒物学检验,对发病区域土壤与饲料含硒量也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细菌感染是四川牛、猪、羊“猝死症”的主要病因。在分离的病原菌中:魏氏梭菌占57.9%;溶血酸菌占10%;溶组织梭菌占10%;巴氏杆菌占32%。病毒学检验结果为阴性。对送检的胃内容物及抗凝全血进行氢氰酸、氟乙酰胺、DDT及六六六检测后,仅1份胃内容物的氟乙  相似文献   

7.
在宁夏严重缺硒、牛“猝死症”病死率高的地区,采用硒缓释弹丸、市售含硒饲料添加剂、自制作含硒饲料添加地黄牛进行补硒试验,补硒后50d、90d测定各组全血硒值和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自制含硒饲料添加剂补硒效果最佳,以每日口服7.83mg亚硒酸钠最理想。  相似文献   

8.
<正>猪猝死征主要是由魏氏梭菌混合其它细菌共同引起的一种急性死亡症。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人畜粪便、土壤、水等环境中,该菌群属典型的条件性致病菌,它可引发地区性流行病,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因不同类型魏氏梭菌感染而死亡。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发生家畜猝死征与该菌有关,发病急、病程短、无任何前期症状而突然死亡,而且死亡率极高。一般发生于育肥猪、母猪,呈散发性流行。2013年12月,江西农业大学兽医院接诊一例  相似文献   

9.
魏氏梭菌病(俗称“快死症”),是由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一种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高的家畜传染病。该病在我区最早发生于1989年,呈点散发生,1990年以后,发病数量逐年增多,发病区域也由散发发展为片状散发流行,1993年底已蔓延于我区大部分县市。据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全区已累计发生牛魏氏梭菌病1.6万余头、  相似文献   

10.
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 (Clostridiumperfringens)简称产气荚膜梭菌 ,又称魏氏梭菌 (Clostrdiumwelchii) ,根据该菌产生的α、β、ε、ι 4种主要毒素 ,将其分为A、B、C、D、E 5型。1 994年笔者报道了国外由A、B、C型菌感染或混合感染所致仔猪坏死性肠炎的猝死症。近年国内也时有由产气荚膜梭菌A、B、C、D、E五型菌所致多种家畜猝死症的报道。现将产气荚膜梭菌所致疫病、所产毒素及近年国内由产气荚膜梭菌所致家畜猝死症概述如下。1 产气荚膜梭菌所致疫病及所产毒素类型毒素中和试验对…  相似文献   

11.
牛羊猪“猝死症”防治技术研究:病原诊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经过1995-1996年两年的调查研究,现已明确了本病的主要病原;除山东省外,河南、江苏、吉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均从产现死家畜的病料中分离出了魏氏梭菌;山东从病死山羊的病料中很规律地分离出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凝结芽胞杆菌;青海、海南、四川等省除分离到魏氏梭菌外,还从部分“猝死症”死亡牦牛、水牛和黄牛病料中分离出淀血梭菌(Cl.haemolydticum);江苏、四川、河南和甘肃等省还从病死家畜病料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的四川、江苏、吉林、安徽、河南、山东、福建、陕西等省广泛流行一种“猝死症”,根据各省“猝死症”病因方面的研究报道,认为兔的产气荚膜梭菌A型魏氏梭菌为主要病原菌。兔的魏氏梭菌痛是其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一种以急性、剧烈腹泻、排黑色水样或带血的胶冻样腥臭粪便,盲肠浆膜有出血斑和胃粘膜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魏氏梭菌是自然界分布相当广泛的一种致病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一种常见菌。本文主要综述了兔魏氏梭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与检测技术、防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德国牧羊犬魏氏梭菌病诊断及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氏梭菌病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又叫产气荚膜梭菌。由英国人Welchii等于1892年首先从一具腐败的人类尸体产生气泡的血管中分离得到,并以Welchii命名为魏氏梭菌。该菌引发的疾病发病急、病程短,病畜无任何前期征兆而突然死亡,死亡率极高的疾病,根据发病特征,人们将其称“猝死症”。  相似文献   

14.
当前尚不见有治疗“牛猝死症”的药物面市,而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 由吉林省五星动物保健药厂生产的抗猝死症血清用于治疗“牛猝死症”有特效,实验用于治疗13例患牛,全部一次治愈。另外,该血清用于治疗鹿的“猝死症”也十分有效。 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该病主要是由魏氏梭菌外毒素中毒而引起  相似文献   

15.
家畜猝死症病因探讨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家畜猝死症70年代在我市就有零星发生,近几年来迅速蔓延流行,已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自1994年以来,作者采取定点调查、全面普查、细菌学培养分离鉴定、毒物薄层层析法检验,基本查清了我市家畜猝死症流行规律和致病原因。牛羊猝死多为魏氏梭菌病所致,中、小猪猝死多为链球菌病和猪水肿病,牛羊猪都有发生氟乙酰胺中毒而猝死的。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市发生部分黄牛猝死病例,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来不及治疗,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呈散发或局部地区流行。据不完全统计,我市黄牛猝死病例每年约有300头。从临床症状及化验室检验情况看,大部分病例与牛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以及缺硒有关联。根据上述情况,为防治黄牛猝死病,减少养牛户的经济损失,保障养牛业健康发展,我市自2000年以来在部分乡镇、村社试验推广了黄牛猝死症综合防治技术,其主要内容是普遍注射牛巴氏杆菌疫苗、魏氏梭菌疫苗或牛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二联苗,同时注射硒-VE制剂。1主要技术应用1.1免疫注射多年的实践已证…  相似文献   

17.
<正>魏氏梭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土壤、水源等自然界以及动物肠道中的重要病原体,常导致人和家畜多种重要疾病。而羊源魏氏梭菌(产气荚膜梭菌)作为一种常见致病菌,常常引起羊猝死症、羊肠毒血症、羔羊腹泻等疾病,由于该菌引起的感染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常给羊养殖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了解羊产气荚膜梭菌病,树立正确的养殖理念,掌握正确的羊产气荚膜梭菌病预防控制技术,对羊场养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猝死症”的病原分离培养物人工接种黄牛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牛源A型魏氏梭菌、绿脓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的培养物和冠状病毒、粘膜病病毒细胞培养物人工接种黄牛,结果证明魏氏梭菌腹腔接种可致死黄牛,其症状与自然病例相似,A型魏氏梭菌是吉林黄牛“猝死症”的主要病原,其他细菌可能有协同作用,冠状病毒和粘膜病病毒感染可能是重要的诱因。  相似文献   

19.
徐州市家畜“猝死症”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市发生了一种主要侵害猪、山羊、牛、犬等家畜,以突然发病、急性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暂称猝死症)。据统计,1993年1月份以来,已累计死家畜7.947万头,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余万元,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查明这一突发性流行病,我们多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疫区,全面系统地调查了解疫病的流行病学、临症表现、病理变化等,采集病死山羊、猪、牛、犬等病料,送江苏省农科院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同时,还做了免疫效果调查,初步认为我市流行的“猝死症”是由魏氏梭菌为主梭状芽胞菌引起的急性致死性疾病。 一、流行概况 我市“猝死症”最早出现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  相似文献   

20.
2012年8月份,陕西某牛场发生牛魏氏梭菌病,从病死牛肝脏、脾脏分离得到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牛魏氏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各年龄牛均易感染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牛的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俗称“牛猝死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