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流行热(Bovine epizootic fever)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izootic fever virus)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牛流行热病毒主要侵害牛,黄牛、奶牛、水牛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奶牛最为易感,不同性别、年龄及品种的奶牛都可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2.
牛流行热,又称为三日热,是由虫媒弹状病毒牛流行热病毒(BEFV)引起的牛和水牛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会导致牛发热、四肢僵硬、跛行,通常又会完全恢复.其会引起感染动物的死亡,母牛流产,致使奶牛产奶量下降、公牛体重和生殖能力下降.作者结合国内外对牛流行热病毒的研究,从发病历史、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症状、致病机理、诊断、防控等方面阐述了牛流行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1年7~9月,我镇6个村的牛发生类似牛流行热的疾病,共发病72头(黄牛68头,水牛4头),发病率为8·82%。2004年8~10月,又有4个村发病,共发病68头(黄牛52头,水牛16头),发病率为8·46%。笔者用火针治疗病牛16头,全部治愈,现报告供参考。1临床症状突然发病,主要表现是高热,体温升高到  相似文献   

4.
不可小觑牛流行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撮脚温.是一种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患牛突发高热,流泪,有泡沫样流涎,鼻漏,呼吸促迫,后躯僵硬,跛行。发病率高,黄牛一般为良性经过,奶牛较敏感,有一定的死亡率。2004年8月至9月,南阳市某奶牛养殖专业村陆续发生牛流行热。据初步调查,已发病奶牛525头,死亡55头。经采取隔离治疗、消毒灭源、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5.
<正>牛流行热又称流行性感冒、三日热,其病原主要是牛流行热病毒,其传染性较强,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导致全群感染,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1流行病学牛流行热可感染黄牛、水牛以及奶牛等众多品种牛,尤其是3~5岁的牛发病率更高,水牛及牛犊发病率较低。牛流  相似文献   

6.
1983年7~9月,松桃县普觉区6个乡发生牛流行热,共发病436头(黄牛409头,水牛27头),发病率为9.69%。1986年8~11月,又有4个乡发病,共发病314头(黄牛  相似文献   

7.
牛流行热是由弹状病毒科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zoofic ferer virus)引起的牛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短期发热,伴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机能障碍和流产等临床症状。1983年7月中旬,南昌地区各奶牛场相继发病,我场奶牛一分场8月2日至9月8日病牛362头。现将流行特点、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牛流行热以前简称牛流行性感冒,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以突发高热、流泪、流涎、流鼻漏、呼吸促迫,四肢关节障碍及精神抑郁为特征。本病病程短,常为良性经过。1流行病学奶牛、黄牛、水牛均可感染发病,传播媒介为吸  相似文献   

9.
<正>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以突发高热,呼吸急促紧迫,并且伴有消化道机能障碍和行动障碍为主要特征。发生该病的牛多数经过2~3d呈良性经过,但也有造成继发感染死亡病例,据报道,奶牛发病后呈全群爆发,发病率可达80%,死亡率6%左右,严重影响产奶量。1流行病学该病毒主要侵害牛,其中奶牛、黄牛和水牛均易感,流行季节性强,见于多雨潮湿和蚊蝇较多的季节,  相似文献   

10.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乳牛、黄牛发生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水牛较少发生[1]。因大部分患牛经2~3d就能恢复正常,呈良性经过,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笔者近十年来采取中西兽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1996年10月笔者所在的厦门市某新建国有乳牛场发生一次流行热大流行,全场358头乳牛有156头不同程度发病、死亡5头,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达43.58%和3.21%。近几年,笔者所在区的各镇(街)、场  相似文献   

11.
一、发病情况1987年8月28日,我县在同安发生牛出血性败血病。至10月10日历时43天,全县共发生病牛46头,其中水牛34头,黄牛12头。死亡24头,其中水牛17头,  相似文献   

12.
正牛流行热又称暂时热、牛流行性热、三日僵硬病,是牛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牛,奶牛、黄牛、水牛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奶牛最为易感,对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的产奶量急剧下降,怀孕奶牛常引起流产或早产。牛流行热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对乙醚敏感,ph小于5或大于10的情况下很难存活,发病率高达80%以上,死亡率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2-3%,病毒存在于病牛的血液中,输液的时候要注意进针时血液流到地面上,污染环境。本病呈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发病情况 1981年12月至1982年4月间,我县滨湖地带的三角、九合、吴城、江益、立新、马口等乡的水牛发生一种以厩舍流行方式的腹泻。据统计,发病水牛697头,死亡184头。我们诊治的49头病牛中,壮年牛41头,9—12月龄小牛6头,犊牛和老年牛未见发  相似文献   

14.
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弹状病毒科、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奶牛、黄牛和水牛等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中以奶牛最易感[1]。本病是我国南方地区多发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吸血昆虫生存活跃的月份,多为良性经过,大多数牛经2~3d后即可恢复正常[2]。但因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疫情持续时间长、后遗症严重和淘汰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了奶牛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湖北省黄冈市是牛流行热的疫区,常见发生于奶牛和黄牛(农村耕牛)。  相似文献   

15.
动物保健     
牛流行热及其防治江西省宜春市畜牧水产局(336000)刘九生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暂时热,俗称“撮脚瘟”,是由病毒引起奶牛、黄牛和水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1临诊症状本病多发生于7~10月份,其潜伏期很短,一般为3~7天。该病发病突然,开始...  相似文献   

16.
<正>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俗称"牛流感",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是奶牛、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2007年以来笔者共诊治奶牛流行热187例,痊愈165头,治愈率88.2%,淘汰和死亡22头。1流行特点该病流行特点是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多为良性经过。有较强的季节性,以夏秋季多发,尤其是天气闷热的多雨季节或昼夜温差  相似文献   

17.
<正> 奶牛发生“流行热”后,有明显碱储下降,酸中毒现象,此尚未见文献记载。我场于八三年八月十九日至九月二十二日在牛群中暴发“流行热”,历时35天。当时存栏黑白花奶牛760头,共发病443头,发病率58.29%,死亡11头,死亡率2.48%。在该病流行过程中,我们发现病牛有酸中毒现象。发病后第10天我们用“量积法”抽查病牛血浆 CO_2结合量,第11天后对新发病牛基本实行普检。受检牛211头,371头次。  相似文献   

18.
牛流行热(Bovine Epizootic Fever),原称牛流行性感冒,又称僵直病、三日热等,是由弹状病毒引起奶牛、黄牛、水牛等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奶牛最易感。牛流行热流行面广、传播速度快,若不及时控制,会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2001年夏秋季节,广州地区部分奶牛场发生牛流行热病,为此,笔者等人对广州地区牛流行热病的流行情况作调查分析,通过采取消灭吸血昆虫、注射疫苗、改善环境卫生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对发病奶牛,笔者等人采取输液、注射康复血清等办法进行综合治疗,大大减少了牛只的病死率。报道如下:1流…  相似文献   

19.
牛流行热流行特征的调查姚龙涛,费三弟,吴建华,祝连兴(上海市奉贤县畜牧兽医站)牛流行热是一种在夏秋季节呈周期性流行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奶牛和黄牛,水牛极少发病。据记载[1],上海地区首次流行牛流行热为1938年8月,以后1949年7月、195...  相似文献   

20.
我场于1954年建场以来,奶牛流行热共发病8次,最近的1991年7月4日发病至8月19日结束,历时45天。我们奶一场发病牛共344头(其中生产牛127头,发育牛213头,犊牛4头)占存栏牛37.3%,共死亡发育牛5头、生产牛3头、死亡率占发病中2.3%。其中危重病牛达30余头,经我们抢救的16头,由于抢救及时、方法对路、降低了病牛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