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用胰蛋白酶处理发病鸡的粪便和肠内容物,接种Marc145细胞,盲传数代后,从山东不同地区发生流行性腹泻的鸡群中分离到轮状病毒,并对分离的轮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进行了部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粒子的形态呈车轮状、大小为70-80nm;其病毒基因组的电泳图谱为5:1:3:2;病毒在Marc145细胞上传到第9代时的TCID50为10^-4.62/0.1mL;该分离株病毒对氯仿、乙醚有抵抗力;对pH3.0处理60min稳定;50℃ 30min能使其感染力下降10^2;1mol/L MgCl2不能增强其对50℃ 60min的抵抗力。动物回归试验中接种两周龄SPF鸡,24h后陆续发病,表现为持续性水样腹泻,与自然发病相同;剖检可见病鸡脱水、小肠内有大量的液体和气泡、肠粘膜变薄;组织学变化为肠绒毛上皮坏死、脱落,绒毛平均长度减少而隐窝深度增加,固有层中淋巴细胞浸润。其临床症状及病理组织学变化与自然发病相同。因此确定发生在山东鸡流行件腹泻的病原为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2.
我国猪囊虫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囊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在我国的发生率较高。近年来,我国学者在该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防制措施以及免疫预防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就该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慢性小肠球虫病导致肉仔鸡生长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1月上旬,山东省泰安市郊一养殖户带5只47日龄AA肉鸡前来我处应诊.自述于9月20日自泰安某种鸡场购进AA鸡苗2000只,饲养期间精神状态良好,采食、饮水正常,仅有零星死亡.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家禽商种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育种仍偏重于快速生长性能的选育,而忽视了其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同步改善,以致难以适应其快速生长期的物质需要,导致出现诸如腹水综合症、猝死症等病的发生,近年来,此类疾病发生率呈明显上升之势,已成为危害性颇大的世界性鸡病。  相似文献   
5.
2003年4月中旬,济宁某种鸡场连续孵化3批种蛋,孵化期间均发生大批胚胎死亡,出壳的雏鸡表现弱雏,成活率极低。经询问种鸡饲养状况和观察死亡胚、死亡雏鸡的症状,确诊为种鸡维生素B2缺乏症。送检的死亡胚胎和1日龄死亡雏鸡症状基本相似。胚胎多在孵化后12-14天死亡,死胚颈部弯曲,足肢缩短,关节变形,水肿,比相同日龄的正常发育胚要小。死雏的特征性症状非常明显,即所有的雏鸡均无绒毛,只在胸部、背部、颈部等部位无规则地出现疏密不一的棒状羽,短而粗,有的羽毛紧贴于皮肤呈结节状。多只死雏表现典型的“鹦鹉嘴”,嘴尖而短,喙部向里侧弯曲,使得…  相似文献   
6.
利用PCR技术,从D型产气荚膜梭菌标准株(C60-2)染色体DNA中扩增出ε毒素基因。该基因产物大小为906 bp,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GenBank报道的产气荚膜梭菌参考菌株ε毒素基因序列同源性大于99%。将扩增的ε毒素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得到重组质粒pET32a-ETX,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中,经IPTG诱导后,SDS-PAGE分析可见大小为54 ku的特异条带;经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表达的ε毒素能与抗天然ε毒素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说明ε毒素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将表达的ε毒素蛋白用0.4%的甲醛溶液制成类毒素疫苗,免疫小鼠后,具有一定的保护力,这表明该重组菌株有望成为产气荚膜梭菌基因工程类毒素疫苗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7.
畜禽支原体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原体感染给畜禽养殖造成的危害已受到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广泛重视。目前控制畜禽支原体感染、降低畜禽养殖经济损失的切实有效方法是大量使用抗生素,其中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药物是现阶段临床兽医首选的3类抗菌药。但短短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表明,滥用抗生素已经严重威胁畜禽健康,许多畜禽支原体临床分离株不仅仅对单一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且同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作者从药物靶位点改变、外排泵系统形成、抗菌药物灭活酶产生等方面对上述抗畜禽支原体药物的耐药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建立支原体耐药性检测体系、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开发新的药物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免疫荧光技术快速检测鸡轮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离的轮状病毒与福氏完全佐剂和福氏不完全佐剂免疫家兔制备高免血清,分离球蛋白,用荧光素标记,建立荧光抗体快速诊断鸡轮状病毒技术。阴性试验、阳性试验、类症试验表明,建立的荧光抗体诊断技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与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大肠杆菌不发生交叉反应。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20日龄SPF鸡感染轮状病毒后12h,肠粘膜深层涂片可出现较强荧光。自然感染检测结果表明,荧光抗体诊断结果与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一致,符合率达100%。  相似文献   
9.
一疾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气候变化特点 气候的变化对禽病的发生有较大影响.2002年山东省遭遇刮百年未遇的干旱,春夏秋冬连旱,雨水较往年大大减少,全年气候干燥,空气湿度低,鸡舍过于干燥,鸡舍中尘土飞扬,尘土易随呼吸进人呼吸道,尘土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包括各种细菌病毒,这些细菌和病毒,在呼吸道中大量繁殖,导致家禽发生呼吸道病,所以,2002呼吸道疾病发生较多,传统的新城疫、传染  相似文献   
10.
牛流行热,又称为三日热,是由虫媒弹状病毒牛流行热病毒(BEFV)引起的牛和水牛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会导致牛发热、四肢僵硬、跛行,通常又会完全恢复.其会引起感染动物的死亡,母牛流产,致使奶牛产奶量下降、公牛体重和生殖能力下降.作者结合国内外对牛流行热病毒的研究,从发病历史、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症状、致病机理、诊断、防控等方面阐述了牛流行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