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大豆花序的变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豆花序的变异小麦、水稻等禾谷类作物的“绿色革命”启示育种科学家从群体、株型和光能利用方面研究产量的突破。大豆与小麦、水稻作物的顶端穗状花序不同,大豆的结实在全株主茎和分枝的叶腋和预端,开花、结实先后参差。在大田生产条件下花荚脱落率达30%~80%之...  相似文献   

2.
大豆株型育种的若干生理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关于株型育种的理论基础 株型(Plant type)指的是植株在空间的态势。良好的株型对于阳光的利用、气流交换的调节,对于适应高肥、足水、密植栽培和提高产量,都是重要的。角田(1959)在讨论禾谷类、豆类、薯类作物的株型时,曾对大豆的株型提出过设想。1968年,Donald创“理想株型”(Ideotype)一词,对小麦的理想株型作了阐述。七十年代,他又提议把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作为鉴定禾谷类作物育种的两个指标。理想株型概念的引人加深了人们对株型与产量关系的认识,也引起了育种家对作物生理的关注。 严格说来,株型育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株…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最重要的主粮之一,也是禾谷类作物基因组研究的模式作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科学家在水稻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就,特别是在水稻理想株型、育性、广谱抗病、耐冷耐热、耐盐和养分高效利用方面的分子遗传机理解析,以及分子设计育种理论方面,开创了以水稻为模式作物研究复杂性状基因调控网络的新领域.展望...  相似文献   

4.
棉花高产育种原理与试验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棉花育种,经过广大棉花育种工作者的努力,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根据中美棉花品种第2轮联试结果,我国自育的3个棉花品种比美国的3个棉花品种平均增产17.45%(付小琼等,1995)。本文结合育种工作实践对国内几十年来的棉花育种工作的一些方面做些总结,初步概括出棉花高产育种的两个基本原理,并对改进棉花育种的田间试验和选择方法提出一些初步设想。1棉花高产育种基本原理1.1原理一;棉花品种的增产原理为理想株型与杂优利用相结合。由于在株型、分枝习性和叶片构造上的特点,棉花的光能利用率不如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如何…  相似文献   

5.
水稻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农学家和生物学家们一直把它作为研究对象 ,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就。水稻基因组在禾谷类作物中是最小的 ,只含有4.3亿个碱基对 (碱基对是遗传物质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简称bp) ,比其它禾谷类作物要小很多 ;它的基因内容和排列顺序与其它禾谷类是相似的 ,研究水稻基因组可以帮助找到其它作物的相关基因 ,水稻已成为禾谷类作物基因组研究的模型。基因组DNA的4种碱基的排列方式不同 ,其中就蕴藏着生命的密码。生命现象是基因组中所有基因和调控元件 ,在包括复制、转录、转录后加工、翻译和翻译后加工等多个层…  相似文献   

6.
禾谷类作物是世界上粮食的主要来源。长期来,人们努力改良作物的产量及抗逆性。但是,象水稻、玉米和小麦这些禾谷类作物,一直未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从去掉细胞壁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方法。现在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科学家已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1986年12月出版的《生物技术》详细报道了他们成功的试验结果。另外,法国和 日本也有成功的报道。这是在禾谷类作物中首次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通过基因转移或原生质体融合,把有利性状转入水稻植株。 一般来说,由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单子叶植物比双子叶植物更加困难,其…  相似文献   

7.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动态株型与光能利用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理想株型是水稻高产稳产的前提.本研究拟对不同年代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恢复系动态株型与光能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探讨恢复系光能高效利用的理想动态株型特征,为提高光能高效利用的高产稳产杂交稻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明恢63、明恢82、蜀恢527、广恢998、广恢122、广恢128、广恢308和桂99等8个大...  相似文献   

8.
水稻分蘖角度是创新水稻株型研究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关分蘖角度的研究一直是水稻高产栽培、育种及生理生态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水稻分蘖角度的遗传控制和有关环境生态因子、营养条件以及激素等对分蘖角度的影响,为杂种优势利用和株型改良相结合的高产水稻育种目标提供理论线索。  相似文献   

9.
二穗短柄草 (Brachypodium distachyum) 植株矮小,生育期短,基因组大小仅为水稻的0.71倍;和水稻相比,在进化上它与小麦等温季型禾谷类作物的亲缘关系更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禾谷类作物模式植物.在短短几年中人们对这一模式植物在细胞遗传学、基因组学以及遗传转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已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综述,以期为禾谷类作物尤其是温季型禾谷类作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育种方法提高作物经济产量有2种途径,一种是直接法,即通过提高作物的产量潜力来提高产量;另一种是间接法,即通过改进产量潜力在实际中的表现来提高产量。在Donald提出理想株型育种以前,很少有人注意到把对作物高产有直接作用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用于作物改良。后来,尽管他的理想株型法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但它在作物育种和产量改良中的运用受到了限制。人们认为在理想株型育种中存在难于识别增产性状和缺乏这些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等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改善产量,可供选择的策略包括F_1代杂种优势的利用和产量基因的识别与操纵(特别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DNA重组技术的利用)。此外,还应继续重视“消除缺点法”的应用,因为澳大利亚许多农作物的最高产量还低于其遗传潜力。通过控制气传和土传病害(包括全蚀病)、解决矿质营养的缺乏和毒害、建立适宜的物候学,以及谷类作物抽穗期抗霜冻等措施来改善产量,很可能会取得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11.
张战  李明 《北方水稻》2003,(4):9-10
简述了理想株型的发展历史及株型育种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阐述了理想株型的形态特征、理想株型育种的理论基础、应用这一理论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发展前景。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水稻的高产潜力是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浅谈水稻理想株型育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理想株型的发展历史及株型育种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阐述了理想株型的形态特征、理想株型育种的理论基础、应用这一理论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发展前景。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水稻的高产潜力是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的辩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研究现状,并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辩证的分析,阐述了超高产新株型创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等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探索,提出未来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的方向。冠层结构、光合作用、物质积累、分配与调运的综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充分利用遗传资源和高光效育种以及传统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协调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关系,协调穗数、穗粒数与粒重的关系,建立合理的产量结构,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实现超高产育种。生态设计育种和分子育种是未来超高产育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超级稻高产栽培株型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0世纪中期 ,日本的Tsunoda就提出高产水稻株型应该是茎秆矮壮挺立 ,叶片短且直立。松岛省三认为多穗、矮秆、短穗是高产株型。在我国自杨守仁提出水稻高产理想株型以来 ,许多水稻专家也相继提出各自的高产理想株型模式 ,如袁隆平提出高产水稻功能叶为“长、直、窄、凹、厚”的株型模式 ,黄耀祥提出“半矮秆丛生快”超高产株型模式 ,周开达提出“重穗型”株型。近年来 ,随着超级稻集成技术的形成与示范推广 ,对水稻超高产株型模式又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通过对协优9308高产栽培株型模式的研究 ,对于超高产栽培和育种具有深远…  相似文献   

15.
高产花生理想株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安全是涉及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花生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对解决我国油料供应矛盾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花生产业得到稳步提高,花生育种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以目前花生生产状况而言,若要进一步发挥花生生产潜力、提高花生产量,须要借鉴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的理想株型研究。本文以花生往年高产创建的株型等相关参数,提出了花生高产理想株型以期指导花生育种工作和花生高产攻关,进一步促进我国花生高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挖掘作物的生物学潜力,而非过分依赖水肥的大量投入,是实现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协同提高(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水稻产量主要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作用,因此要实现水稻的高产高效,提高冠层光能利用率(RUE)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水稻高产高效的叶面积和冠层光能利用特征以及物质积累与运转特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不同形态氮素供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禾谷类作物上施用NO_3和NH_4混合型N比单施NO_3-N产量更高,这一现象在玉米、小麦、黑麦、高粱、水稻等作物上都已观察到了。虽然这些观察大都是通过水培试验法进行的,然而有迹象表明增施NH_4-N在土壤环境中也对作物有益。这些现象使人们想到,增施  相似文献   

18.
水稻超高产育种途径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国内外水稻超高产育种背景与概况,认为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创新、籼粳亚种间杂交及理想株型的塑造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途径。对高产优质结合的方法、亲本材料的利用、加强组合选配及提高选择水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抗生素对高粱茎尖再生的影响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细胞再生体系的建立是作物转基因育种的基础,高粱是公认最难培养体细胞的禾谷类作物之一,不少高粱基因型材料难以建立体细胞再生体系.因此影响高粱转基因育种进展,制约高粱生产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水稻超高产育种途径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国内外水稻超高产育种背景与概况,认为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创新、籼粳亚种间杂交及理想株型的塑造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途径。对高产优质结合的方法、亲本材料的利用、加强组合选配及提高选择水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