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PCR诊断隐孢子虫病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 C R)建立了一种诊断人及牛等哺乳动物隐孢子虫病的方法。试验采用甘油漂浮 G3 耐酸漏斗过滤法纯化隐孢子虫卵囊,以液氮冻融法制备模板 D N A,根据隐孢子虫 18 Sr R N A 序列设计 P C R 引物建立其诊断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可检出鼠隐孢子虫( Cryptosp oridium m uris)和小球隐孢子虫( C.parvum )卵囊;敏感性高,每克粪便可检出 400 个卵囊。初步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 P C R 方法适合于人、牛等哺乳动物隐孢子虫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建立了一种检测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的方法。试验中隐孢子虫卵囊纯化采用庶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以液氮-热水浴反复冻融及酚-氯仿抽提冷乙醇沉淀法制备模板DNA,根据隐孢子虫18S rRNA序列高度保守区设计2对引物,建立Nested PCR诊断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可检出牛源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羊源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牛源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鸡源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及猪源隐孢子虫(C.suis);敏感性高,该方法最低核酸DNA检测量达到10fg。初步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Nested PCR方法适合于隐孢子虫病的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4,(12):5-9
根据Gen Bank上的安氏隐孢子虫HSP70基因主要抗原片段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出目的片段,构建克隆载体,双酶切后连接到p ET-32a表达载体,成功构建了表达质粒p ET-32a-HSP70。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到表达菌中,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和分析,证实获得HSP70融合蛋白。以鼠抗安氏隐孢子虫卵囊高免血清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检测,试验结果证实重组HSP70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为建立隐孢子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抗酸染色法对隐孢子虫卵囊的检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试验主要是为探明抗酸染色法在隐孢子虫病诊断中的作用和特异性。为了证明改良抗酸染色对隐孢子虫卵囊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对相似原虫进行染色。结果显示只有隐孢子虫卵囊和鞭虫卵染成红色,其他虫卵不着色。鞭虫卵外形和体积与隐孢子虫卵囊相差非常大,很容易区别。其他粪样材料呈现绿色,有些结构也可染成红色,从外形和大小上很容易与隐孢子虫卵囊相区别。  相似文献   

5.
将隐孢子虫鼠基因型(Cryptosporidium mouse genotype)P23基因亚克隆到pGEX-4T-1载体中,并用大肠杆菌BL21(DE3)为宿主菌诱导表达。以纯化的rP23为诊断抗原,建立隐孢子虫间接ELISA检测方法,观察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并对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隐孢子虫鼠基因型P23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rP23能被隐孢子虫感染兔血清识别。以纯化rP23为诊断抗原,成功地建立了检测兔隐孢子虫病的间接ELISA技术。对23份临床血清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检出率高于Sheather's蔗糖漂浮法、套式PCR法。本研究结果为研制兔隐孢子虫病诊断试剂盒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隐孢子虫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孢子虫病可致人和多种动物的腹泻等症状,是一种人兽共患原虫病,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也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建立隐孢子虫的感染动物模型对研究隐孢子虫致病机理、免疫及筛选有效的治疗药物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隐孢子虫卵囊的分离与纯化、试验用动物的选择、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影响因素等研究做一综述,介绍了隐孢子虫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7.
双抗夹心—ELISA诊断牛隐孢子虫病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为了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牛粪便中隐孢子虫卵囊抗原的方法。采用抗小球隐孢子虫(C.parvum)卵囊壁单克隆抗体,经对60头份牛粪便样本分别进行抗酸染色和双抗夹心—ELISA检测,结果抗酸染色法检出12头份有隐孢子虫卵囊,而ELISA除对抗酸染色阳性的12份粪样判为阳性外,还对抗酸染色阴性的4份粪样判为阳性,且不与牛球虫、牛结肠小袋纤毛虫发生类属反应。此外,本试验在稀释液中加入EDTA,并增加了反应温度,使得试验在抗体包被板并封闭后30min结束整个检测过程。结果表明,双抗体夹心—ELISA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诊断牛隐孢子虫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隐孢子虫病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孢子虫病的免疫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有效抗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三个方面分子质量约15 ku~17 ku、28 ku、23 ku、60ku的蛋白成分为主要有效抗原,其中有些抗原已重组成功并用于隐孢子虫病的特异性诊断和制备免疫治疗制品。隐孢子虫的刺激引起机体的血清、黏膜抗体反应,T淋巴细胞在抗小隐孢子虫(C. parvum )免疫中起主要作用,IFN γ是最重要的细胞因子, TGF β、IL 4、IL 12、IL 15 等细胞因子在IFN γ对C.parvum 的控制中起协同作用,趋化因子可增进T淋巴细胞的效应,生长因子在抗隐孢子虫感染中起一定的辅助作用。此外,动物因品种、年龄、营养状况不同,对隐孢子虫感染的抵抗力存在群体和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将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P23基因在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系统中进行表达,利用表达蛋白初步建立隐孢子虫病间接ELISA诊断技术,设计引物从微小隐孢子虫基因组DNA中扩增P23基因序列,构建pPIC9K-P23重组质粒,在毕赤酵母中进行表达,用阴离子交换层析柱进行纯化。以重组P23纯化蛋白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现场采集的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SDS-PAGE显示所表达的蛋白大小约为23 kDa。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蛋白能与兔抗P23蛋白血清特异性结合。用建立的间接ELISA技术对186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83.3%。本研究获得了真核表达的P23重组蛋白,初步建立了微小隐孢子虫病间接ELISA诊断技术,为隐孢子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性原虫病。隐孢子虫感染对宿主的免疫器官产生免疫抑制和免疫组织学损伤 ,势必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 ,因而 ,对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易感性增高。隐孢子虫的自然感染宿主多呈隐性经过 ,感染者可以只向外界排出卵囊 ,而不表现任何症状。隐孢子虫感染人的症状表现 ,随人体的免疫功能而异。免疫功能健全的人感染隐孢子虫病可引起急性的自限性肠炎 ;而免疫功能缺陷的人 ,感染隐孢子虫病可引起慢性的却可威胁生命的肠炎 ,主要表现为长期不愈的腹泻。人隐孢子虫病传染途径很多 ,人与人的接触、食物不洁和饮用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