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散卵蚕种再固定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面积(1 cm2)连纸上粘附蚕卵数量平均为96.02粒,不同蚕品种、生产单位对蚕卵粘附数量影响较大,正交蚕种比反交蚕种粘附蚕卵数量略小,而生产季节影响很轻微。建议每张蚕种需要的蚕连纸面积为266 cm2。  相似文献   

2.
西藏急尖长苞冷杉群落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群落调查方法对西藏色季拉山海拔3 800 m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的乔木、灌木、草本分别进行群落特征调查,并对下落种子的时空动态过程和发芽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时间种子下落的数量不同,种子下落初期为种子成熟的10月,集中下落期在11-12月,下落种子量从30粒/m2至190粒/m2,第2年6月种子下落结束;下落种子数量水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树干基部148粒/m2,林冠交叉处达292粒/m2,树冠以外2 m下落的种子数仅24粒/m2;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种子数量明显减少,从地表苔藓层的176粒/m2减少到土层深4~8 cm的12粒/m2.从下落种子的发芽率看,下落种子的初期种子发芽率为8%,到下落种丰收期种子的发芽率可达到43%;距树冠越远下落种子的发芽率越低,在树冠外2 m的下落种子的发芽率仅为2%,而树冠交叉处的种子发芽率可达32%;随土层厚度增加,保存种子的发芽率呈急剧降低的趋势,苔藓层保存的种子发芽率为23%,土层厚度为0~2 cm其保存种子的发芽率为1%,而土层厚度2~4 cm和4~8 cm保存种子的发芽率均为0.  相似文献   

3.
一、合理移植选用两系超级稻品种的,因株型松散适中,剑叶上举不披,可适当密植,行株距为26cm×13cm或20cm×17cm,保证2万穴/667m2左右;选用大叶型超级稻品种的,可适当稀植,行株距30cm×13cm或23cm×17cm,保证1.7万穴/667m2左右。要求每穴插2粒谷籽,保证主茎带蘖苗4~6株。  相似文献   

4.
杂交稻机插秧印刷播种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印刷播种技术在杂交稻机插秧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印刷播种技术播种,种子漏播率低于1%,双种率低于15%。采用株行距为1.0 cm×1.1 cm的播种纸育秧,每盘仅需40 g种子,667 m2栽插23盘,用种量节约近0.5 kg,栽插空穴率仅为4%,每穴2~3株穴的可达65%以上,秧苗栽插均匀。大田产量比手工播种的增产18.18%。  相似文献   

5.
以常规粳稻连粳9号为供试品种,使用印刷播种技术分别印刷0.8cm×0.8cm、0.7cm×0.7cm、0.7cm×0.6cm、0.6cm×0.6cm的附种纸,考察其种子分布情况,并为其设置同等播种量的手工播种方式,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大田育苗和栽插比较。结果表明:1)印刷播种附种纸空缺率低于1.0%,双种率17%左右,种子分布均匀一致;2)4个印刷播种处理所育秧苗素质均高于手工播种对照;3)大田每穴栽插苗数均匀一致,栽插质量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子午岭油松林土壤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6个样地70个小样方的调查分析,对子午岭油松林土壤种子库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子午岭油松林土壤种子库平均储种量为639.1粒/m2,其中,油松种子的平均储量为564.5粒/m2,最小储量为256.3粒/m2,最大储种量为1 046.5粒/m2;油松林土壤种子库中约80 % 的油松种子为空瘪种子,完整种子的生活力极低,但林下仍有油松幼苗分布,说明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具有一定的萌发能力;从种子分布垂直格局看,种子库中80 % 多的种子集中分布在枯枝落叶层和0~2 cm土层中,5 cm以下土层中几乎没有种子分布。子午岭油松林土壤种子库储量为中等水平,并具有一定的萌发能力,能够为林分天然更新提供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咸丰白术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咸丰白术的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院白术的适宜种植海拔为900~1 200 m;一级、二级、三级种苗的种植密度分别选择在30 cm×30 cm、25 cm×30 cm、20 cm×30 cm时产量较好。白术种子生产过程中留3个蕾为最合适留蕾方法,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一级种子经过水浸处理可以使种子发芽率提高10%。  相似文献   

8.
不同行距与密度配置对春玉米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最佳种植模式,实现春玉米高产稳产,以桂单162为试材,4种行距配置方式为主处理,4种种植密度为副处理,裂区设计,研究不同行距与密度配置方式下的玉米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密度、行距×密度互作的玉米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等行距60 cm、等行距75 cm、宽窄行80 cm×40 cm配置3 000 株/667m2密度栽培时玉米穗粒数及产量表现较好,在宽窄行90 cm×40 cm栽培时配置3 500 株/667m2密度穗粒数及产量表现较好,获得最高产量的玉米种植模式为宽窄行80 cm×40 cm + 3 000株/667m2。在实际的生产中,应结合品种自身特性合理选择种植模式实现增产目标。  相似文献   

9.
研究单季杂交稻甬优12号在机插行距30 cm条件下,不同株距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以30 cm×21 cm处理的为最高,其次是30 cm×17 cm,每667 m2产量均达700 kg,其主要原因是有效穗数与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基之间协调较好,每667 m2总颖花数达3 200万朵。  相似文献   

10.
在育苗移栽条件下,研究了行距、株距对玛咖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株距对玛咖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20 cm×30 cm、30 cm×20 cm、30 cm×30 cm、20 cm×20 cm行距和株距组合的种子产量较理想,分别达230.0、221.5、203.5、199.0 kg/hm2,40 cm×40 cm行距和株距组合的种子产量最低,为80.5 kg/hm2;随着株距与行距的增加,单位面积枝条密度显著降低,单个枝条上的结荚花序数则呈显著递增的趋势,千粒重呈增加趋势,荚果数/100结荚花序、种子数/100荚果变化不明显。种子产量与单位面积枝条密度(枝条数/m2)、种子数/100荚果、荚果数/100结荚花序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在育苗移栽条件下,研究了行距、株距对玛咖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株距对玛咖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20 cm×30 cm、30 cm×20 cm、30 cm×30 cm、20 cm×20 cm行距和株距组合的种子产量较理想,分别达230.0、221.5、203.5、199.0 kg/hm2,40 cm×40 cm行距和株距组合的种子产量最低,为80.5 kg/hm2;随着株距与行距的增加,单位面积枝条密度显著降低,单个枝条上的结荚花序数则呈显著递增的趋势,千粒重呈增加趋势,荚果数/100结荚花序、种子数/100荚果变化不明显。种子产量与单位面积枝条密度(枝条数/m2)、种子数/100荚果、荚果数/100结荚花序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机插秧不同行株距组合对常农粳8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2015年在常熟市下甲基地进行试验,设置4种行株距组合处理。结果表明,25 cm×14 cm行株距组合产量最高,各处理表现出移栽密度高则产量较高;产量构成,每穗总粒和实粒各处理间相差不大。25 cm×14 cm和30 cm×12 cm组合纹枯病发生略重。常农粳8号分蘖力较强,穗粒协调,结实性状较好,栽培上采用25 cm×14 cm行株距组合能提高移栽密度和产量。30 cm×12 cm行株距组合株距缩小,稻株交叉重生,纹枯病易相互侵染。因此,常农粳8号在本地区种植,采用25 cm×14 cm行株距组合,能较好地兼顾移栽的密度和行株间通风采光,有利于优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3.
以东北云冷杉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设立面积为1 hm2(100 m×100 m)的样地12块,在每个样地安装面积为0.64 m2(0.8 m×0.8 m)的种子收集器5个.自2018年7月末开始收集种子,每月收集1次,至11月末结束.在实验室将收集的种子分成完整种子、干瘪或霉烂种子、被取食种子3类,分析种子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整个种子雨阶段,共收集177561粒种子,平均种子雨密度为1257.42粒·m-2.完整种子占种子雨总量的比例较高(99.43%),其中水曲柳种子完整率为98.20%,高于其他树种;冷杉种子完整率为89.79%;未收集到鱼鳞云杉种子.研究区大部分树种种子在10月份达到成熟高峰,整个群落及各树种种子雨在不同时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种子空间变异系数为1.35,水曲柳变异系数最大(7.02).该地区种子雨产量丰富、种子完整度高、天然更新潜力大、种子空间变异程度大、种子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父母本不同定植方式对宽柄芥(Brassica juncea var.latipa)杂交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宽柄芥制种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宽柄芥雄性不育系K6A为母本、自交系SGK为父本进行杂交制种,测定不同父母本定植比例(1:2、1:3、1:4和1:5共4个处理)和不同定植密度(株行距)(父本定植密度固定为0.33 cm×0.33 cm,母本定植密度设0.36 m×0.50 m、0.30 m×0.50 m、0.24 m×0.50 m和0.20 m×0.50 m共4个处理)下的杂交制种产量,并对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宽柄芥父母本定植比例为1:3时,其杂交种子的千粒重最重,为0.95 g,与父母本定植比例1:4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父母本定植比例为1:4时,其单株杂交种子产量为7.13 g,显著低于父母本定植比例1:2处理(P<0.05,下同);父母本定植比例为1:4时其单位面积杂交种子产量最高(28.02 g/m2),且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父母本定植比例处理(P<0.01,下同).在父本定植密度固定为0.33 cm×0.33 cm的前提下,母本定植密度0.30 m×0.50 m处理的杂交种子千粒重较重,为0.96 g,与其他3个母本定植密度处理差异不显著;其单株杂交种子产量较高,为6.13 g,明显高于母本定植密度0.24 m×0.50 m处理,显著高于母本定植密度0.20 m×0.50 m处理;其单位面积杂交种子产量较高,为37.31 g,极显著高于母本定植密度0.36 m×0.50 m和0.20 m×0.50 m处理,低于母本定植密度0.24 m×0.50 m处理,但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父母本定植比例和定植密度试验条件下,母本的全株有效角果数均是构成单株杂交种子产量的关键因素,其中,在父母本定植比例试验条件下,单株杂交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除全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果粒数呈微弱负相关外,其余均呈正相关;在父母本定植密度试验条件下,母本的全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和杂交种子千粒重3个性状均与单株杂交种子产量呈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父母本定植比例和定植密度试验条件下,母本的全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和杂交种子千粒重对单株杂交种子产量均具有正向响应,其中在父母本定植比例试验条件下,母本的全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果粒数对单株杂交种子产量的贡献大于父母本定植密度试验条件.[结论]宽柄芥杂交制种选择父母本定植比例1:4及父本定植密度0.33 cm×0.33 cm和母本定植密度0.30 m×0.50 m时其制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茄子品种67158、08900、95675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50 cm×90 cm、65 cm×90 cm、80 cm×90 cm)对单株种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仅对3个品种的产量指标(单株种子产量和结果数)有明显影响,对种子品质参数(植株高度和发芽率)则没有影响。因此,为了获得较大的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应适当密植,栽培密度以50 cm×9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6.
定植密度对党参种子产量和发芽力影响试验的结果表明,定植行株距为20cm×7cm时种子产量最高;种子千粒重、发芽势随定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但定植密度对种子发芽率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田间不同栽插密度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2"综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设置30cm×27cm双本、30cm×27cm单本和40cm×30cm双本3个处理,进行了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大行株距后,"甬优12"营养生长期有所延长,主茎总叶龄有随基本苗数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因此,"甬优12"栽插密度以行株距30cm×27cm双本较为适宜,有效穗数较多、结实率高、每穗总粒较多、产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18.
在有机栽培条件下,探讨有机水稻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试验地点为宁夏兴唐米业灵武市梧桐树乡北滩村有机水稻生产基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6个水平,3次重复,小区面积29.3 m~2。其中处理1:行穴距23.1 cm×13.2 cm,每穴4苗,28 874穴/667 m~2;处理2:行穴距26.4 cm×13.2 cm,每穴4苗,25 265穴/667 m~2;处理3:行穴距29.7 cm×13.2 cm,每穴4苗,22 458穴/667 m~2;处理4:行穴距23.1 cm×13.2 cm,每穴8苗,28 874穴/667 m~2;处理5:行穴距26.4 cm×13.2 cm,每穴8苗,25 265穴/667 m~2;处理6:行穴距29.7 cm×13.2 cm,每穴8苗,22 458穴/667 m~2。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下,处理1获得了较高产量,此种植密度可作为有机水稻合理的群体密度,其秧苗返青率高、分蘖较多、成穗率高,群体结构苗茎穗比例为1.00∶2.76∶2.16,相较于其他处理其稻穗实粒数、千粒质量、收获穗数均表现出一定优势,产量可达到8 395.5 kg/hm~2。  相似文献   

19.
《吉林农业》2004,(9):22-22
一、育苗 四季蒜苗用种子育苗,气温达到15℃时即可播种。播种前先将苗地施足底肥,然后翻犁耙细,整平地,耧好畦,浇足墒水,用细土或灰肥拌种后撒入亩床。每m2用种子4000粒左右(少量种子可按15×18cm的密度摆放)。撒好后,用沙或  相似文献   

20.
龙里不同龄级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土层中有较为丰富的种子,种子数量为1 201~4 045粒/m2,最多的是4龄级4 045粒/m2.平均每个样地种子库密度为2 372粒/m2.萌发试验共发现活力种子20种,隶属于20属,14科.土壤种子库中无藤本植物出现,只有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乔木4种生活型.活力种子大量集中在10~15 cm土壤层中.土壤种子库中种子的种类和数量随龄级的变化呈"M"形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