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审大豆新品种吉育86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新品种吉育86,2007~2008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3494.25kg/hm~2,比对照品种九农21增产8.3%,2009年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3579kg/hm~2,比对照九农21增产6.7%。该品种2009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为:产量高,稳产性好,抗病性强,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
大豆新品种吉育96号,2007~2008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3187.2 kg/hm2,比对照品种吉林30增产5.2%,2008年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3054.6 kg/hm2,比对照吉林30增产4.2%。该品种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多分枝,单产水平高,稳产性好,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3.
"延稻1号"是以彩稻为母本,延粳22为父本进行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水稻早熟新品种。2013—2014年吉林省2年8点次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 525.9kg/hm~2,比对照上育397增产8.7%;2014年4点次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 460.2kg/hm~2,比对照上育397增产8.6%。"延稻1号"的主要特点是熟期早、优质、高产、稳产,并于2015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是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作,2004年以徐薯18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该品种参加了2007年-2008年山东省组织的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6个点两年平均鲜薯产量2299.69kg/667m^2,比对照"徐薯18"增产337.71kg/667m^2,增产幅度为17.21%;薯干产量701.39kg/667m^2,比对照增产99.64kg/667m^2,增产幅度为16.56%;2009年参加山东省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4个点平均鲜薯产量2108.93kg/667m^2,比对照徐薯18增产323.65kg/667m^2,增产幅度为18.13%,薯干产量730.34kg/667m^2,比对照增产87.68kg/667m^2,增产幅度为13.66%;增产淀粉19.06kg/667m^2。三年试验的平均烘干率为32.27%,淀粉率为21.74%,属于高产、高干、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可作为能源型的甘薯新种质。2010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小区对比的试验方法,设垦稻8个品种,以空育131为对照,随机排列,不设重复。结果表明,垦稻19成熟期最早,比对照空育131早3天,垦鉴稻6成熟期最晚,比空育131晚3天。供试品种中,10片叶的品种垦稻19产量最高,为627kg/亩,比对照空育131增产4.4%,其次是12片叶的品种垦鉴稻6,产量为607.0kg/亩,增产1.%。空育131整精米率最高,为68.0%。  相似文献   

6.
水稻新品种"农粘2号"是以"恢粘一"为母本、"藤系150"为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而成。2009—2010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8 093.2 kg/hm2,比对照"通粘一"增产6.6%;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8 597.7 kg/hm2,比对照"通粘一"增产7.8%。该品种于2011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吉林省的吉林、长春、松原、四平、通化等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在水稻生产中合理使用氮、磷、钾肥,以适合寒地种植的11叶品种空育131为试材,采用"3414"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的氮、磷、钾配比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6(N2P2K2)、处理10(N2P2K3)和处理11(N3P2K2)可较明显地增加水稻的茎数;合理配施可明显提高水稻的干物质积累,成熟期各处理组合以处理10(N2P2K3)总干重最多,比对照高12.2%;增施氮、磷、钾可增加水稻产量,其中处理11产量和效益最高,产量达10 519.5kg·hm-2;经回归分析优化出空育131最高产量为12 555kg·hm-2,相应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纯量为135.0,67.5和58.5kg·hm-2。  相似文献   

8.
黑河43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大豆一室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2004年和2005年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2 308 kg·hm-2和2 596.9 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18均增产8.8%;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111.2 kg·hm-2,比对照品种黑河18增产10.5%;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分别达到41.84%和18.98%;中抗灰斑病.2007年初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推广应用,并可用于南部迟播救灾.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从整体性状表现上,龙粳香一号最好,产量为715.6kg/亩,比对照空育131增产7.67%,出米率为68.3%,是参试品种(品系)中出米率第三高,但抗倒伏能力差、分蘖能力中等;其次是主栽品种空育131,产量为664.6kg/亩位居第四,但出米率最高为71.1%;龙粳36和068表现也不错,068的出米率虽比空育131低,但是产量比主栽品种空育131高。  相似文献   

10.
甜玉米新品种闽甜6855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甜6855系根据福建省自然生态环境及市场需求,以闽甜系688为母本、闽甜系0155为父本配制新组合,高产、优质、稳产性较好,2年区试平均产量14 940.6kg·hm-2,比对照增产5.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 854.8kg·hm-2,比对照增产1.78%。于2016年5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闽审玉2016003)。  相似文献   

11.
采用小区对比法试验,选择10个品种,以空育131为对照,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水稻优良品种。结果表明,表现较好的是11叶品种有龙粳26、龙粳36。12片叶的品种龙粳33、龙粳26比对照空育131成熟晚2天,龙粳33晚1天,龙粳36与空育131同期成熟。龙粳36比空育131增产6.7%,龙粳33增产5.0%,龙粳26产量与空育131相同。  相似文献   

12.
垦香48是以武运粳21为母本、05-18为父本杂交,在F2代优选单株,经过连续7 a单株系统选择选育而成的香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条纹叶枯病、品质好、适应性强的特点。2016~2017年河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10 511.3 kg/hm2,较对照品种垦育38增产4.3%;2017年河北省水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945.0 kg/hm2,较对照品种垦育38增产3.5%。2017~2018年国家水稻京津唐组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9 665.3 kg/hm2,较对照品种津原45增产3.9%;2019年国家水稻京津唐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634.2 kg/hm2,较对照品种津原45增产4.5%。该品种稻米品质达到了国家优质3级米标准。2018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稻20180002);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0044)。适宜在北京、天津、山东东营、河北冀东及中北部一季春稻...  相似文献   

13.
龙洋1号是五常市龙洋种子有限责任公司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具有抗病性强,耐冷性强,米粒较长等特点,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987.3 kg.hm-2,比对照牡丹江27增产6.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285.0 kg.hm-2,比对照牡丹江27增产11%。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空育131种子发芽率;并通过大区对比试验,测定其增产效果。结果表明:用粒子流能量场处理的空育131种子的发芽率为90.3%,常规空育131种子发芽率为86.3%;粒子流能量场处理的空育131产量为9 760.5 kg.hm-2,常规空育131产量为8925.0 kg.hm-2。说明应用粒子流能量场处理种子可以达到提高发芽率和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辽粳419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于2009年以辽星15/盐粳456为母本,以中间材料W205为父本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辽宁省水稻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685.4 kg/667m~2,比对照增产6.3%;2017年参加辽宁省水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44.2 kg/667m~2,比对照增产8.0%。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点,适宜在沈阳及其以南的中晚熟稻区种植。201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888"是以"吉农大3号"为母本、外引系"8922"为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665.5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6.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392.7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7.3%。水稻新品种"吉农大888"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于2014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于吉林省四平、通化、吉林、长春、延边、松原、辽源等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水稻新品种九稻59号是由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水稻所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晚熟水稻新品种.主要优点是抗逆性强,丰产性好.2006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吉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8669.3 kg/hm2,比对照关东107平均增产9.9%,生产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早熟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推广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大豆新品种吉育29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大豆新品种吉育297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2006年以吉育47为母本,以东农877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主要特点是早熟、高油、高产、抗逆性强。2019-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90.1 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6.4%。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3 219.7 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5.9%。2022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220024。吉育297为高油、高产大豆品种,籽粒脂肪含量21.60%;人工接种鉴定,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抗大豆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大豆灰斑病。该品种适宜在吉林省早熟区≥10℃活动积温2 400℃以上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9.
水稻新品种“东稻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东稻1号"是1993年以水稻转菰基因后代"C23"为母本,以日本优质水稻品种"一目惚"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晚熟品种.2004年吉林省预备试验平均产量8784.0kg/hm2,比对照品种"关东107"增产1.5%;2005-2006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394.8kg/hm2,比对照品种"关东107"增产8.4%;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298.0kg/hm2,比对照品种"关东107"增产2.5%.稻米品质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中感穗茎瘟(MS),抗稻瘟病性明显优于对照"关东107".该品种于2007年年初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吉林省四平、吉林、辽源、通化、松原等晚熟平原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品育8155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05年以97土31为母本、917-44907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经多年系谱法单株选育而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组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5 988.8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9.1%,增产点率82.6%;2015—2017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试,2 a平均产量4 917.1 kg/hm~2,较对照晋麦47号增产4.2%,增产点率73.9%;2017—2018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 668.8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6.9%,增产点率83.3%。2019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90044。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南部旱地、甘肃省天水市、陕西省宝鸡市、咸阳市和铜川市以及河南省、河北省沧州市的旱薄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