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于永刚 《新农业》2009,(6):50-51
我国疆域辽阔,内陆江河纵横,湖泊水库星罗密布,是世界上淡水水面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极为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据统计,全国的内陆水域鱼类800多种,纯淡水鱼类760种。但淡水养殖病害日趋严重,水域环境破坏、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从系统动力学角度出发,着眼于动态系统的整体统筹,综合考虑环境、生态和经济3方面要素,利用系统模拟软件Stella 9.1.3构建我国内陆淡水渔业池塘养殖系统动力学模型,再结合Berkeley Madonna优化软件,以水产养殖户总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对模型进行优化。获取最佳捕捞时间和最优喂养方案,并反推此时对应的最佳养殖容量,同时利用扰动法对所建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以进一步有效提高养殖容量,指导养殖生产,实现淡水渔业经济生态互利共赢局面,以期实现我国内陆淡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渔业为13亿中国人民提供了约1/3动物性蛋白质,为提高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和食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世界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我国已经开发利用了大部分适于水产养殖的水体(包括内陆)。综述了我国的水产养殖选址和养殖容量管理的现状。在我国,与水产养殖选址相关的因素包括当地陆地和水面的功能区域规划、水体和其他环境质量要求、对当地环境和社区福利的影响。目前国内存在的诸如超容量养殖、工业发展导致的环境压力和环境恶化、内陆淡水养虾的快速扩张以及水产养殖相关法律执行的困境等,是影响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此外,分析了虚拟管理工具(如数据库、模型)和生态系统方法在我国水产方面的应用及相关因素。水产养殖结构中肉食性品种所占比例的连续增加,表明我国水产养殖净产出食物的能力正在变弱,而由水产养殖自身导致的环境压力正在增加。水域区划规划实施存在问题以及水产养殖废物排放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和立法,是限制当前我国水产养殖合理选址和养殖容量管理的瓶颈,为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16,(10)
正内陆水产养殖业是指利用陆地表面一切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从事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捕捞、养殖等淡水渔业生产活动。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渔业生产国;内陆水产养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环境污染、病虫害等问题,必须引起养殖场(户)和有关部门的重视。1.发展现状(1)水污染情况较重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既对渔业生产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但所排放的污水和废水对渔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大中城市周边的江河支流,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鱼类绝迹情况。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淡水水产养殖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当前我国淡水水产养殖效果并不理想,水产种类繁多,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损害了养殖人员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6.
笔者综述我国近年来水产养殖和渔业水域环境的概况,以及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并对防治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影响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郭正富 《现代农业科学》2009,(8):104-104,115
池塘养鱼是中国淡水鱼类养殖的主要方式,2005年淡水鱼养殖产量高达1826.35万t,其中池塘养殖产量占66.6%,迭1216万t,随着淡水资源的日趋匮乏,良好的渔业水域环境是水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渔业发展的命脉。如何进行池塘养鱼用水的循环利用,越来越成为广大水产工作者关注的课题。笔者于2005年承担了四川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的科研课题《池塘养鱼用水的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实施了该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淡水渔业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广阔的渔业水域资源为云南高原特色淡水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分析了云南省淡水渔业环境现状,提出了渔业环境保护对策: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渔业;建立云南省渔业环境监测网;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和种质资源保护区;加强渔业水域环境修复和修复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建康和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何碧梧主编、全国31位著名专家执笔的《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第三版)最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从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两方面总结和反映出中国80年代淡水养殖的新水平、新面貌。全书共15章111万余字,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我国淡水渔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淡水鱼类资源的基本状况、水系和主要经济鱼类及其生物学特点,以及资源保护措施;淡水饲养鱼  相似文献   

10.
日本沼虾种质资源挖掘和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日本沼虾自然分布于中国、日本、越南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淡水水域,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经济虾类.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对其利用主要是采捕野生资源,50年代后期逐渐开始了人工养殖,直到八、九十年代随着海水对虾类流行疾病的爆发和养殖产量的骤减,日本沼虾凭借其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等优势,其养殖业得以迅速发展起来.近十年来,由于自然栖息环境的破坏和野生资源过度采捕,以及缺乏有效的良种选育技术,使得日本沼虾出现种质退化现象.简要概述了日本沼虾种质挖掘的历史和现状,并从形态学、生产性能、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分析了种质资源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种质资源保护策略,以期为日本沼虾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保护以及科学选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