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开顶式气室对冬小麦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OTC)通常是用来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了探明开顶式气室内外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差异,分析了OTC内外气象因子(温度、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差和太阳辐射)的变化,测定了OTC内(CK组)和OTC外(AA组)冬小麦(扬麦13)在不同生育期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生长参数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OTC内温度、相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压差高于OTC外,而光合有效辐射低于OTC外。此外,OTC对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生物量和产量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与AA组相比,OTC对冬小麦的株高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在生育后期对叶面积有促进作用。在冬小麦整个生育期,OTC对冬小麦叶干重、茎干重都表现出明显的负效应,但是对根干重具有促进作用。CK组穗的干物质累积低于AA组。OTC内的冬小麦穗重、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都低于OTC外,导致OTC内冬小麦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基于穗层反射光谱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试验对近地面高光谱仪监测小麦的不同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比较了各方法对籽粒蛋白质含量(GPC)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穗全氮含量(ETNC)与穗层光谱反射率(Rel)的相关系数普遍高于与冠层光谱反射率(Rc)的相关系数。同时,基于小麦光谱反射率、穗全氮含量、籽粒蛋白质含量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选择了包括植被指数在内的20个穗层光谱特征参量,与ETNC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最佳光谱特征参量预测ETNC以及ETNC预测籽粒蛋白质含量(GPC)的统计相关模型。通过2个模型的链接,建立了利用比值植被指数RVI[890,670]预测GPC的回归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相同条件下,相对于以往基于冠层光谱的方法,基于穗层光谱的RVI[890,670]对GPC的预测表现出较大的优势,决定系数R2由0.662提高到0.865,总均方根差RMSE由0.851降低到0.734。本研究为实现田间条件下小麦氮素及相关品质指标的便携式监测仪的开发研制提供了初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坑复合土钉墙转角处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受力变形较小,对支护结构有利,但不清楚转角定量的有利影响范围,目前设计中仍按照与基坑中部一样保守设计,为在此范围内降低土钉用量,避免保守设计,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建立了全尺寸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这种模型包含基坑的转角,能考虑基坑的空间效应,通过建立接触面单元,能考虑土体和搅拌桩、土体和土钉的相互作用,量化分析了基坑转角对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的有利影响范围,计算结果表明,基坑转角对开挖面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坑底隆起、土钉轴力的有利影响范围分别约为1.3、1、1、1.2倍的开挖深度。经与实际工程现场实测值对比,验证了该模型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分析结果优于平面二维和局部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为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安全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叶片高光谱指数预测水稻群体叶层全氮含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田永超  杨杰  姚霞  曹卫星  朱艳 《作物学报》2010,36(9):1529-1537
通过测定叶片高光谱来快速估测整个水稻叶层全氮含量对于水稻氮素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连续3年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品种类型的4个大田试验,分生育期同步测定了不同叶位叶片的高光谱反射率及叶层全氮含量,并系统分析了叶片水平多种高光谱指数与水稻叶层全氮含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叶位叶片的光谱反射率与叶层全氮含量的相关程度不同,顶二叶(L2)表现最好、顶三叶(L3)次之,而L2和L3的平均光谱(L23)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光谱指数的敏感性,是估测叶层氮含量的适宜叶位组合。绿光560nm和红边705nm波段附近光谱反射率与叶层全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两者分别与近红外波段组合而成的光谱比值指数可较好地监测水稻叶层全氮含量,其中绿光、红边窄波段比值指数SR(R780,R580)和SR(R780,R704)表现较好,与叶层全氮含量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87和0.884;独立试验数据检验的RMSE分别为0.216和0.235。将上述2个窄波段比值指数中的近红外、绿光波段和红边波段宽度分别扩展至100、20和10nm,从而构建的宽波段比值指数SR[AR(750-850),AR(568-588)]和SR[AR(750-850),AR(699-709)]与叶层全氮含量相关性仍具有较高水平,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精度(R2)为0.886和0.883,检验RMSE值分别为0.218和0.237。从而在叶片水平,确立了适于叶层全氮含量估测的基于绿光、红边与近红外波段的比值组合和波段适宜宽度。  相似文献   

5.
培育杂交种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我们调查了面包春小麦4个农艺性状在杂交后代中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GCA)对特殊配合力(SCA)的相对重要性,杂种优势和遗传距离测定值间的关系。14个母本系和按因子设计得到的112个杂交种重复种植在墨西哥两个环境中。根据113个SSR计算了Roger距离(RD),再根据Roger距离进行坐标分析。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有三组不同的亲本。  相似文献   

6.
UV-B辐射增强对喜树叶片色素含量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通过盆栽试验,以自然辐射为对照,研究人工增强UV-B辐射下(5.0 μW/cm2)喜树叶片中光合色素、类黄酮化合物含量及叶片形态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UV-B辐射增强导致喜树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Chla/Chlb)及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上升,并随后呈下降趋势,而类胡萝卜素含量持续升高;(2)UV-B辐射增强导致叶形呈不对称状,色素分布异常,并伴有上表皮增厚、栅栏组织细胞增多、叶绿体扭曲的变化;(3)UV-B辐射增强使喜树叶片上表皮蜡质层增厚,表皮毛和腺毛数量增多,腺毛变短而粗;下表皮气孔被蜡质覆盖,开度变小。因此,增强UV-B辐射处理后,喜树幼苗体内的防御系统启动,叶片形态发生适应性变化,但最终喜树叶片细胞膜系统仍受到伤害并出现膜脂过氧化。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玉米果穗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探索玉米结实率和秃尖形成的原因,研究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对玉米果穗生长动态的影响。借助现代图像处理技术对2 种结实性不同的玉米果穗生长进行动态研究,对玉米穗长、穗粗、秃尖长度、果穗的体积、穗轴的体积、穗粒的体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玉米从吐丝开始到成熟全过程果穗的生长符合Logistic 方程模拟。(2)玉米的穗长、穗粗、穗体积、穗轴体积、穗粒体积都的动态变化都是: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穗粗达到最大增长速率的时间越靠后,作物才能更有效地供给果穗养分,而使果穗直径增大。从体积动态变化可以看出,生长条件差的陕单902 在吐丝14天后,果穗体积和穗粒体积的增长明显减慢,而郑单958 仍然再平缓的增长。这表明陕单902 的结实性差,在吐丝14 天之后穗粒体积的增长的速度慢,导致了玉米秃尖形成。(3)从玉米穗粒质量、穗粒与果穗的干质量比值和穗粒与果穗体积比值的动态变化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相同品种的增长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在相同的品种下,生长条件好的处理干质量比值低于生长条件差的。不同的生长条件同一个品种比较,生长条件好的体积比例高于生长条件差的。(4)从穗产量和果穗性状特征值上看,陕单902 的秃尖长度显著高于郑单958。4 个不同处理的玉米穗粒体积与果穗体积的比值,郑单958 的比值高于陕单902,要提要玉米的产量并且防止秃尖性状的发生就要注重在吐丝7~14天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玉米8个亚种,2个亚型的核型。所有材料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20,主要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第6对染色体短臂均具随体。但臂比值不同,可区分为A1(m染色体)、A2(sm)、A3(st)三类。在核型中具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的数目,罕见栽培或原始类型多于广泛栽培的类型。玉米各亚种的核型进化的趋势是由对称向不对称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麦茬直播夏玉米产量限制因素及高产技术,总结了黄淮海夏玉米生产情况、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夏玉米生产中耕层浅薄土壤理化性状差、播种质量差缺苗断垄严重、水肥投入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灾害发生频繁玉米稳产性差、玉米收获偏早等高产限制因素,结合已有研究,提出了(1)深耕改土与秸秆直接还田,(2)合理密植、提高播种质量,(3)因土壤养分和玉米需求平衡施肥,(4)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抗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5)适时晚收等高产技术对策,以期为黄淮海麦茬直播夏玉米增产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仓顶喷水与几种隔热材料粮面压盖控温储粮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山泉水进行仓顶喷水降温,然后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挤塑式聚苯乙烯(XPS)保温板和散稻壳进行粮面压盖控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仓顶喷水结合散稻壳压盖控温储粮更加经济、有效、方便,便于基层粮库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流固耦合的多元结构深厚覆盖层透水地基的力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厚覆盖层多元结构坝基在渗流过程中各土层力学差异明显,分析时关注的具体问题也不尽相同,需要深入研究。基于比奥固结理论,考虑土体的非线性流变以及土体固结变形过程中孔隙度、渗透系数、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的变化;借助ADINA流固耦合模块来模拟西藏达嘎水电站坝基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过程,分析各层力学特性及相互作用。研究表明,透水性较强的表层土体是渗流主要通道,也是渗流进出区和沉降变形体现区,应在上游采取措施提高其压缩模量,下游区域增设反滤层和排水设施;坝基中的粉细砂层是坝基沉降的主要原因,对坝基沉降起主导作用,同时应注意其液化特性对坝基的不利影响;坝基中的承压含水土层对下游上部结构产生向上顶托力,若位置较深,则破坏性较小;坝基深部土层对整个坝基的渗流破坏影响较小,但对沉降和渗流量的影响不可忽视;表层砂卵砾石层和粉细砂层的渗透系数相差较小时,土层间不会发生接触冲刷。此外,还发现坝基孔隙水压力在快速衰减阶段被消散,期间土体固结较快。垂直防渗墙能有效降低渗透坡降和渗流量,将坝基沉降变形控制在防渗墙上游区域,但上游坝基变形对防渗墙产生较大的水平推力,应加大防渗墙尺寸或者采用辅助渗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Consolidation deformation can lead to changes of structural and permeable characteristics of clay impermeable layer, which will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seepage field and concentration field, and then affect the transport law of contaminant in impermeable layer. Based on the Biot consolidation theory, the transport law of contaminant in deforming soil is studied taking account. Meanwhile, the effects of consolidation pressures and adsorption parameters have been analyzed separat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solidation deformation retards the transport process of contaminant and shortens the transport depth of contaminant. In addition, the retardation of consolidation deformation on the transport process of contaminant becomes stronger as the consolidation pressure increases. Meanwhil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 linear adsorption mode, the decreasing rate of migration depth increases gradually as the adsorption parameter decreases. It is shown that the retardation of consolidation deformation on the transport process of contaminant becomes more visible when the adsorption parameter decreases. Th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esign of effective thickness of the simple constructed garbage dump and bottom sediment dump, as well as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impermeable layer.  相似文献   

13.
西州蜜17号甜瓜采用发泡网单个包装,置于瓦楞纸箱(4个/箱)内,共2 849箱11层堆高,用货车后挂载装,设置底层(2箱高)、中层(6箱高)和顶层(10箱高)三个堆高层次处理,使用振动记录仪监测载重33 t、时速57 km/h、54 h运输全程的X轴向(左右方向)、Y轴向(前后方向)和Z轴向(上下方向)振动的响应加速度,分析不同堆装高度三维轴向振动加速度的差异,为采后甜瓜适宜的运输条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甜瓜运输全程85.87%~92.33%的X轴向振动加速度为0.020~0.058 g,70.85%~91.63%的Y轴向振动加速度为0.033~0.083 g,67.33%~74.91%的Z轴向振动加速度为0.093~0.140 g。常温运输的甜瓜垂直方向振动强度最高,前后方向次之,左右方向最低。堆装高度的增加将提高三维轴向的振动强度,中层和顶层堆高存在水平方向对垂直方向的振动递增效应。中层堆高瓜箱内的温度与相对湿度较低;顶层堆高的相对湿度较大,底层堆高的温度偏高。  相似文献   

14.
突涌是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遇的主要灾害之一。现有的承压水基坑突涌稳定分析方法均不能反应突涌破坏机理。从水力劈裂的机理入手,建议承压水基坑突涌问题应考虑应力-渗流场耦合作用。在Biot固结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基坑突涌分析水力劈裂耦合模型,考虑了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动态演化。试图通过分析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基底土体应力场和渗流场的变化,来判断突涌发生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突涌始于基底隔水层所发生的张拉破坏,基底周边是发生突涌的危险位置;渗透弱面(初始张拉裂缝)的水压楔劈效应所导致的水力劈裂为基坑突涌提供了通道;高水压力的存在是突涌发生的前提条件,高水力梯度的产生是基坑突涌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华南特色大棚夏季微域环境的变化特点,研究了防雨棚和防虫网棚2种设施内外的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设施内外日平均气温差异小,白天设施内升温快,气温比露地稍高,但设施内外最高气温差异在2℃以下,晚间设施内外气温相近;设施内外相对湿度差异较大,防雨棚的相对湿度白天高、晚上高,防虫网棚白天低、晚上高,露地则是白天低、晚上低;设施内外最大相对湿度差异小,防雨棚最小相对湿度明显高于防虫网和露地。因此,防雨棚和防虫网棚温度与外界差异小,均适合华南地区夏季蔬菜栽培,但防雨棚的防雨水效果更佳,相对湿度更稳定,防虫网棚的防虫效果好,可根据种植需要选择合适的设施。  相似文献   

16.
赤峰市松山区山坡地日光温室气温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山坡地日光温室气温变化特征,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本研究对温室内外小气候因子进行了观测。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夏冬2季温室内外气温、湿度、地温和太阳辐射变化特征及室内温度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夏冬2季室内温度、地温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冬季温室增温效果大于夏季,山坡地日光温室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2)5 cm、10 cm、20 cm地温变化幅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峰值出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相应的滞后1 h左右;(3)日光温室室内温度与室内外小气候因子相关性较好。试验建立的夏冬2季室内温度预报模型,夏冬2季室内温度预报值绝对误差小于1℃,相对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7.
In recent years, the round deep foundation pits engineering gradually appears in Chengdu Plain whose strata are mainly sand-cobble soils. However, there are no proper calculation methods of earth pressure in retaining structure like this and distribution mode of the pressure is unknown. With the use of elastoplastic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involved in interaction between retaining piles and soil,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earth pressure of the round deep foundation pit retaining structure is determin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distribution of earth pressure on a pile is triangular and the maximum lies in the location of pit bottom, but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pressure is less than Rankine active earth pressure. Model tests have also been carried out so as to verify the distribution mode. As for the test model, the values obtained b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are approximately similar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the distribution law as a whole, which to some degree suggest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相似文献   

18.
塑料大棚小气候特征及预报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为揭示塑料大棚室内气象要素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建立一个适合本地的塑料大棚小气候预报模型,本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草莓塑料大棚为研究对象,收集2007年12月-2008年4月大棚内外气象数据,系统研究温室内外温度、湿度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分析室内与室外的最高、最低气温的关系。研究表明,室内的气温、相对湿度明显高于室外,室内与室外的最高温度相差5~10℃,最低温度相差3~6℃。室内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成线性负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逐步回归方法的温室内空气温度预报模型,并利用独立数据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冬季和春季的逐时气温预报值与实测值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2、0.887;标准回归统计误差(RMSE)分别为2.3℃和2.7℃,该研究结果可为慈溪市设施农业环境调控及小气候预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表明,冬小麦条锈病发生晚的麦田,病叶主要分布在上部,与早发麦田相比,同部位叶片发病轻,因而形成的本田菌源量低,不利于后期小麦条锈病暴发,控病效果明显。因此对早发麦田要早期挑治和中期控制,对晚发麦田要中期控制,阻止外部菌源的落户和本田菌源的形成,有效减轻后期发病程度, 中度以上发病年份,齐穗扬花期普防病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