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氏珠母贝室内循环水养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珠母贝又称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是我国养殖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我国自1965年成功地开展马氏珠母贝的人工育苗以来,海水珍珠养殖业发展迅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水珍珠成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部分地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但2007  相似文献   

2.
珠母贝苗是珍珠养殖的关键,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珠母贝的产量和质量。近几年来,随着珍珠养殖业人工养殖进程的深化,出现了"种苗欠壮"的现象,主要表现是珠母贝越养越小,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这是多代近亲繁殖及忽略提纯复壮的后果。为了获得优质的马氏珠母贝苗,我们选用天然野生亲贝与人工养殖亲贝进行杂交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  相似文献   

3.
马氏珠母贝激光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氏珠母贝是培育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近年来,由于近亲繁殖,种群退化,贝体越来越小,致使培育的人工珍珠颗粒也越来越细。为了改良品种,培育出数量多、质量好的马氏珠母贝苗,我们从1982年起,进行激光育苗研究,并于1987年结合生产试  相似文献   

4.
合浦珠母贝[Pinctadafucat“(GOlfM]又称马氏珠母贝,是世界上用于生产海水珍珠的最主要贝类,我国的海水珍珠几乎都为合浦珠母贝所产。自六十年代中期我国合浦珠母贝人工育苗取得成功并大批量生产之后,其养殖种苗则完全为人工苗,养殖规模因此得到很大的发展。但由于长期不注重野生合浦珠母贝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不注重科学育种及珠口的择优、复壮培育,只贪图生产便利,近亲繁殖,导致种质资源严重退化,其主要表现在珠贝个体越来越小,生长迟缓、抗病力差。成活率下降,以致可植珠核小,手术贝死亡率高,商品珠率低,严重影响珍珠的…  相似文献   

5.
马氏珠母贝,又称合浦珍珠贝,是生产珍珠的主要贝类,十多年来,其人工育苗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多年来,在人工育苗的过程中,每年育苗,只是将上两年育苗养成的珠贝进行交配育种,导致珠贝的亲缘越来越近,品种严重退化,其主要表现在珠贝的成熟个体越来越小,后果是不能育出大颗粒的优质珍珠。因此,南珠的质量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水产界的重视。 也有不少育苗场进行过天然马氏珠母贝的人工育苗,但是由于天然珠母贝资源有限,能获得的数量本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产》2010,(3):65-65
近日,海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在陵水县新村港南海水产研究所陵水试验站养殖基地,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持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马氏珠母贝优质珍珠养殖技术与示范”课题进行了现场测试。根据试验记录,养殖选育的优质马氏珠母贝中贝和大贝30万只,  相似文献   

7.
马氏珠母贝是我国培育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主要用于生产规格6~8毫米的有核珍珠,其培育的珍珠被称为"南珠"。近年来,不少育苗场在马氏珠母贝育苗过程中出现浮游幼虫死亡率高、变态率低、后期贝苗"掉板"等现象,导致育苗产量低、失败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不仅是一个采捕和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也是人工养殖珍珠最早的国家。我国目前用于生产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是合浦珠母贝,但其个体小,养出的珍珠也小,经济价值不如大珠母贝。 一、分类地位与分布 生产海水珍珠的母贝主要是双壳纲、异柱目、珍珠贝科的两个属的一些种,即珠母贝属的珠母贝,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和珍珠贝属的企鹅珍珠贝等。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马氏珠母贝养殖技术规范亲贝》广东省地方标准制订的立项背景、总体思路、技术路线、技术方案和标准的结构与准则研究。对马氏珠母贝亲贝来源、亲贝特征、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和规定,填补了国内珍珠养殖标准制订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正>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又称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是我国养殖海水珍珠的主要品种。但长期以来,在珍珠生产中普遍存在着插核手术后休养贝死亡率高、留核率低等问题,造成了母贝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珍珠养殖的经济效益。国际上,主要是日本在海水珍珠养殖过程中特别强  相似文献   

11.
对企鹅珍珠贝和马氏珠母贝软体部脂肪进行了提取和测定。结果表明,企鹅珍珠贝和马氏珠母贝软体部脂肪含量分别为8.3%和9.6%。企鹅珍珠贝脂肪酸中DHA EPA的总含量为39.71%,比马氏珠母贝脂肪酸中DHA EPA的总含量(30.86%)高。2种珍珠贝软体部脂肪酸均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For pearl production, pearl oyster seeds from foreign pearl oysters as well as hybrids between native and such foreign pearl oysters are produced in Japanese hatcheries. However,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se pearl oysters and hybrids based on morphological measurements. Thus, a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distinguishing Atlantic pearl oysters Pinctada imbricata from the Indian-Pacific pearl oyster group including P. martensii and P. fucata , was developed.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products of the partial intergenic spacer (IGS) of nuclear ribosomal RNA (rRNA) genes exhibited length polymorphism between P. imbricata (590 bp) and the other two species (427 bp). The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 of the PCR products (PCR-RFLP) cleaved with Mse  I observed in the IGS of nuclear rRNA genes also gave different profiles between P. imbricata and the other two species. The difference in PCR-RFLP using Alu  I was also detected in the mitochondrial 16S rRNA gene regions between P. imbricata and the other two species. Thus, the method developed enables the distinction of P. imbricata from P. martensii and P. fucata .  相似文献   

13.
4种防治马氏珠母贝多毛类寄生病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多毛类寄生病是我国养殖马氏珠母贝普遍存在的病害,同时也是危害最大的病害。本研究比较了4种防治多毛类寄生病方法(淡水浸泡法、饱和盐水浸泡法、SBS涂料涂覆法和水泥涂覆法)的效果,通过分析处理后10d和处理后60d试验贝中的活虫数、有虫率和贝死亡率,用£检验同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水泥涂覆法在处理后前期的杀虫效果明显,在长时间养殖中对提高试验贝的成活率方面有显著的优势,该法成本低、易操作。  相似文献   

14.
对本实验室和其他学者已经发表的马氏珠母贝外套膜和珍珠囊的454焦磷酸测序转录组数据以及NCBI中的EST数据进行了重组装、同源序列比对和GO注释分析。重组装获得了30266个contig,平均长度522 bp,其中最长的contig为4144 bp;NR数据库BLAST分析获取了2310个相似性contig(E≤10?5),其中1902个在模式动物(人、小鼠、海胆、线虫、斑马鱼、果蝇或者太平洋牡蛎和珠母贝)中可以查找到同源序列。基因注释(GO)结果表明,注释到生物学过程的3846个contig可分为23个亚类,其中代谢过程蛋白、细胞过程蛋白和生物学调控蛋白为contig数量最多的3个亚类;注释到分子功能的4601个contig共分为11个亚类,其中结合蛋白的contig数量最多,其次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和结构分子活性蛋白;注释到细胞成分的2992个contig分为17个亚类,其中细胞和细胞组成部分的contig数量最多,其次分别是细胞器和大分子复合体contig数量。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开展外套膜和珍珠囊特异性表达基因的大规模筛选。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分析了自主研发的微胶囊饲料替代微藻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育珠性能、生长相关基因和矿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共设置了3个实验组,其中,EG1组投喂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EG2组投喂微胶囊饲料+亚心形扁藻,EG3组投喂微胶囊饲料。养殖170 d后,比较马氏珠母贝的育珠性能、闭壳肌生长相关基因EGFR、FGF18、GHITM和TβRI以及外套膜的中央膜和边缘膜矿化相关基因pearlin、DPT、pif177和N19的表达。结果表明:(1)各组间马氏珠母贝育珠贝的存活率、留核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所采收珍珠的珍珠层厚度及平均质量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各实验组间马氏珠母贝闭壳肌中EGFR、FGF18、GHITM和TβR I的相对表达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各实验组间马氏珠母贝中央膜中DPT和N19的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EG2和EG3组pearlin的表达量显著性高于EG1组(P0.05),pif177在EG3组中的表达量显著性高于EG1和EG2组(P0.05);(4)各实验组间马氏珠母贝边缘膜中pearlin、DPT和N19的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EG2和EG3组pif177的表达量显著高于EG1组(P0.05)。研究结果说明,该微胶囊饲料可以替代部分微藻进行育珠生产,为进一步研发马氏珠母贝的人工配合饲料及开展工厂化育珠积累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温度和pH对马氏珠母贝肝胰脏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4月,从湛江市流沙港马氏珠母贝养殖群体中挑选黄壳色个体为亲本.繁殖黄壳色选系F1.2007年10月,在黄壳色选系F1随机取样,分析了温度和pH对马氏珠母贝肝胰脏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为15~50℃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40℃;温度为15~75℃时,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55℃.不...  相似文献   

17.
贝龄对马氏珠母贝植核贝生长、成活率和育珠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速长系F2为材料,分析了贝龄对植核贝生长、成活率和育珠性状影响。实验设2.0龄贝植核组(A)、2.0龄贝对照组(B),1.5龄贝植核组(C)和1.5龄贝对照组(D),按照常规技术进行插核手术与海区养殖,育珠期为450 d。在插核后第15、30、60、180、270和450天,比较各组的平均体质量和成活率差异;在插核后270 d和450 d,比较A和C组留核率、珍珠层厚度、优质珠率和珍珠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插核后第15、30、60、180和270和450天,4个组的平均体质量和成活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和D组的成活率显著大于A和B组(P<0.05),C和D组的体质量日增长率显著大于A和B组(P<0.05)。在插核后第270天,A和C组的留核率、珍珠层厚度和珍珠产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和C组间优质珠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插核后第450天,C组留核率、珍珠厚度、优质珠率和珍珠产量均显著大于A组(P<0.05)。结论认为,利用低龄贝进行插核育珠明显提高植核贝的留核率、成活率和珍珠层厚度,从而能够提高珍珠质量。本研究旨在为合理设计马氏珠母贝的养殖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RAPD技术分析了广东大亚湾野生种群内繁殖一代DDl群体和海南三亚野生种群内繁殖一代SSl、两野生种群间杂交一代DS1群体各18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的28个含10碱基的随机引物中,其中11个随机引物可产生稳定和可重复的多态扩增结果,共检测出86个位点,其中DDl群体有74个基因位点,其中56个表现多态,多态比例为75.68%;SSl群体79个基因位点,其中57个表现多态,多态比例是72.15%;DSl群体有72个基因位点,其中64个表现多态,多态比例为88.89%。用修正的Shannon表型多态性指数量化3个群体的遗传多态性,DDl、SSl和DS13个群体的遗传多态性分别为0.2280,0.2ll5和0.2456。不同地理种群间杂交能够增加子代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9.
王爱民 《水产学报》2003,27(3):200-206
为了培育马氏珠母贝新品种,开展了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的工作,获得了3个自繁群体和3个杂交群体,BB1、DD1和SS1分别来自北海野生种群(BW)、大亚湾野生种群(DW)和三亚野生种群(SW)自繁一代;BDl、BS1和DSl分别来自BW与DW、BW与SW以及DW与SW杂交一代。运用方差分析对6个子一代群体的5个主要性状(壳长、壳宽、壳厚、总体重和壳重)进行了比较,3个杂交群体未表现出杂种优势。但获得的6个群体将成为进一步选育的基本群体。子一代的变异性增加为进一步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深远海养殖发展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渔业转型发展进程中,发展深远海养殖是突破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约束性挑战,实现新时期中国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基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关于深远海养殖发展的定义,结合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水平和海域条件,对中国深远海养殖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养殖品种选择、养殖系统构建、养殖海域规划是关系深远海养殖产业稳步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养殖品种选择方面,应重点考虑经济潜力、适应水温和养殖技术;在养殖系统构建上,分析比较了不同养殖系统应用于深远海养殖的适宜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在养殖海域规划方面,应重点考虑养殖排放、环境承载力和海域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