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解湖南省长沙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对奶羊养殖场(户)和种羊场采用普查策略,对其他羊养殖场(户)采用两阶抽样策略,选择羊群并选定群体中个体,采集血样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分析布鲁氏菌病感染和传播风险。结果显示:全市羊布鲁氏菌病表观场群流行率为1.54%(95%CI:0.42%~3.91%),表观个体流行率为0.60%(95%CI:0.43%~0.80%);4个阳性群集中分布于长沙县和宁乡县;和以往监测数据相比,长沙市的羊群布鲁氏菌病流行率和人间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说明前期的防治策略取得积极成效。总体来说,长沙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率较低,疫情处于稳定控制状态,因而可以分区域逐步实现全市布鲁氏菌病净化。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两个阶段的随机抽样检测,结合问卷调查,获得大连市羊群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及感染风险因素,初步了解了当地养羊场户对布鲁氏菌病防控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行为实践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羊布鲁氏菌病场群血清流行率为8.89%(95%CI:6.14%~11.63%)。从饲养模式看,调查的6个种羊场均无布鲁氏菌病感染,而商品代饲养场和散养村羊群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分别为13.33%(95%CI:5.64%~21.03%)和8.21%(95%CI:5.24%~11.17%),差异不显著(X~2=1.93,p=0.170.05)。从饲养品种看,不同品种羊群之间的布鲁氏菌病血清流行率差异也不显著(X~2=0.15,p=0.93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养羊场户共用种公羊""产后胎衣丢弃和喂狗""流产物喂狗""与其他养羊场户共用交通工具""近一年羊贩子进羊圈""近一年在交易市场买卖羊"等行为是羊群感染布鲁氏菌病的风险因素,而"购入前检测布鲁氏疾病"是显著的保护性因素。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近一年在交易市场买卖羊"(OR=4.91,95%CI:1.57%~15.35%)"流产物处理不当"(OR=1.87,95%CI:1.06%~3.30%)是主要的羊群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因素。"知信行"调查结果表明,大连市养羊从业者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程度较好,说明兽医部门的宣传工作有成效。但从行为实践角度来看,仍有部分养羊场户存有侥幸心理,在日常养殖和生活中不采取降低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估算河南省平顶山市奶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率,分析可能的场间传播风险因素,对该地区68个奶牛养殖场(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垂直检测方法,估计的奶牛布鲁氏菌病群体表观流行率(AP)为11.76%,个体AP为2.22%(95%CI,1.97%~2.49%),真实表观流行率(TP)为0.28%(95%CI,0.12%~0.5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场区没有有效隔离、不能自繁自养、调入奶牛没有隔离栏舍是奶牛布鲁氏菌病场间传播的潜在风险因素。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P=0.05),ROC曲线面积为0.871(95%CI,0.817~0.964),预测概率较好。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奶牛布鲁氏菌病流行率较低,整体控制效果良好,但存在一些潜在场间传播风险因素,需要加强防范,并应持续开展净化工作。本研究可为该地区奶牛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改进及净化示范区工作推进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安徽省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2016—2018年,每年从全省16个地市、2个直管县的种用场、商品代场和散养户,随机抽取不同数量的牛羊血清样品,进行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和试管凝集试验复检。结果显示,2016—2018年,安徽省牛羊布鲁氏菌病群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0.58%、0.66%和0.50%,个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0.05%、0.09%和0.14%,群体真实流行率分别为0(95%CI:0~3.2%),0(95%CI:0.1%~1.9%)和0(95%CI:0.2%~1.2%),阳性样品主要来自商品代场。结果表明,安徽省连续3年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出现区域性流行的风险较小,但需持续加强监测,加强引种检疫监管,重点推进商品代场的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山东省诸城市羊群布鲁氏菌病的感染情况,同时为本市羊群布鲁氏菌病防治提供数据支撑,针对诸城市羊养殖业户进行了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市10个规模化羊场中,未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小规模养羊场场群表观流行率和个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1.14%(1/88)(95%CI:0.00%~3.35%)和0.16%(5/3 143)(95%CI:0.01%~0.30%);从空间分布来看,布鲁氏菌病阳性场位于本市小规模饲养场较多的西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山东省威海市牛羊布鲁氏菌病的基线,分析人畜间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查找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风险因素,为该地区布鲁氏菌病防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采用两级采样策略,选择牛羊群和选定群体中的个体,采集血清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档案查阅等方式,分析人畜布鲁氏菌病感染和传播的风险因素。[结果] 在牛群中未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羊群布鲁氏菌病表观群体流行率为0.48%(95%CI:0.10%~0.86%),个体表观流行率为0.41%(95%CI:0.33%~0.49%)。[结论] 威海市家畜布鲁氏菌病净化效果较好,疫情处于稳定控制状态;羊饲养户跨地区调入活羊时不申报落地检疫,未隔离就混群饲养,是导致布鲁氏菌病传入的主要风险因素;多途径接触发病动物、产品及污染物是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主要原因。需持续通过定期监测、禁止免疫、控制流通、强化监督等综合防控策略来净化和根除该病;应继续加强有关布鲁氏菌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牛羊屠宰加工人员等风险人群的风险防患和自我保护意识,降低布鲁氏菌病传入以及感染人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犬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犬感染风险因素,初步掌握养犬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程度和行为特点,从而提出合理的预防对策和控制措施,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估计流行率计算抽样数量,然后随机抽样,采用IELISA方法检测光滑型和粗糙型犬布鲁氏菌,同时结合调查问卷,获得乌鲁木齐市犬布鲁氏菌病流行率、感染风险因素和养犬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认知情况,并对调查结果采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犬布鲁氏菌病总流行率为25.5%(95%CI:20.9%~30.1%),且犬种和牛羊种并存,公共卫生威胁严重;从不同群体看,牧区流行率最高,为41.5%(95%CI:31.0%~52.0%);外购、散养、常接触牛羊、喂生肉、不处理犬粪便等行为是乌鲁木齐市犬布鲁氏菌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其中"常接触牛羊"(OR=1.97,95%CI:1.47~15.35)、"喂生肉"(OR=5.06,95%CI:1.69~20.74)是主要风险因素;乌鲁木齐市养犬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程度低,个人防护意识差。因此,应加强对犬感染牛羊种布鲁氏菌的公共卫生防控,减少犬与牛羊的直接接触,不喂生肉,定期开展犬布鲁氏菌病专项检测,同时加强宣传,提高养犬人员的布鲁氏菌病认知度。  相似文献   

8.
2015年初,湖北省某县启动羊布鲁氏菌病监测净化工作。为了解该县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和阳性场户的地理分布,对该县1 567户养羊场户分两阶段抽样,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c ELISA垂直试验进行检测,获知该县羊布鲁氏菌病的群体血清流行率。结果显示:该县羊布鲁氏菌病真实群体血清流行率为2.00%,不同乡镇和不同养殖规模养羊场户的群体血清流行率分别在0~11.16%和0.67%~25.58%之间不等;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场户74户,其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主要集中在4个乡镇,以存栏量在50只以下的养羊场户居多;不同乡镇和不同养殖规模养羊场户中的布鲁氏菌病分布情况不同。调查结果提示,应根据本底调查结果,制订净化方案,实行布鲁氏菌病区域化管理,同时加强对不同流行区域间羊群移动的检疫监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估计莱西市奶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率和地理分布,分析奶牛养殖场间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风险因素。[方法]对莱西市1803个养殖户30119头应检奶牛,全部采样,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垂直试验,同时开展奶牛布鲁氏菌病问卷调查。利用GIS、Epi Infor TM 7和SPASS软件,开展横断面研究和case-control研究,分析莱西市奶牛布鲁氏菌病阳性场户的空间分布、布鲁氏菌病流行率和养殖场间的风险因素分析。[结果]莱西市布鲁氏菌病的场户血清流行率是2.55%,个体血清流行率为0.38%;单因素分析发现存栏量、养殖模式、养殖环境、是否有专用产犊场地、挤奶方式、运奶方式、粪污是否分开处理、是否使用机械处理粪便等8个因素与奶牛布鲁氏菌病发生有一定关系(p<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存栏量少(10只以下)(OR=4.58,95%CI:1.87-11.23,p=0.001)和散养户集中村饲养(OR=2.21,95%CI:1.05-4.63,p=0.036)与该病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山东省A市牛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情况,为布病防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运用普查抽样策略,对A市牛羊存栏量、布病流行率及不同规模场群布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牛布病场群表观流行率和个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0.64%(95%CI:0~1.52%)和0.03%(95%CI:0~0.07%),羊布病场群表观流行率和个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3.37%(95%CI:2.07%~4.67%)和0.39%(95%CI:0.34%~0.44%)。规模<50头(只)场群的场群表观流行率最低,与存栏50~99和100~499头(只)场群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阳性场群复检的场群表观流行率(25.00%)高于全市整体布病场群表观流行率(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上结果表明:该市牛布病流行率较低,处于稳定控制状态,羊布病流行率稍高,需在后续监测净化中重点关注;不同规模场群的布病场群流行率存在差异,养殖规模较大的场群流行率较高,这为探寻风险因素提供了方向;阳性场群布病复发风险较高,今后在布病防控中应对阳性场群开展持...  相似文献   

11.
2017年4月24日,河南省确山县某养牛场报告发生疑似牛支原体肺炎。为查明相关病因,控制疫情,减少牛场损失,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人员,采用现场访谈、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犊牛长距离调运应激可能是该牛场牛支原体肺炎暴发的原因,不当的治疗方法造成了犊牛大量死亡。依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减少应激、加强卫生消毒和合理用药等牛支原体肺炎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2018年山西省晋中市规模猪场母猪伪狂犬病血清学场群流行率,寻找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以母猪存栏大于100头的75个规模猪场为研究目标,按照发现疫病的抽样策略,采用两阶段抽样方法,随机选取51个规模猪场,在每个养殖场随机抽取30份血清样品进行感染抗体检测,并对所有检测的规模猪场开展问卷调查。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晋中市规模猪场母猪伪狂犬病场群流行率为40.90%(95%CI:27.3%~54.5%)。单因素分析显示,风险因素为"方圆3 km内有其他家畜养殖场、交易市场或者屠宰场",保护性因素为"引进猪只时检测伪狂犬病毒感染抗体和1年内引进公猪精液"。建立的模型拟合度较好,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0.658~1.000)。调查结果提示,新建养殖场要与其他的家畜养殖场、交易市场或者屠宰场保持安全的养殖距离,规模养殖场要坚持自繁自养,在引进种猪和公猪精液时一定要进行严格地PRV检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结核病感染情况,2018年以全省规模奶牛场为研究对象,采用估计流行率的抽样策略,开展奶牛结核病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空间和群间分布分析。全年共对152个监测场点的12417头活牛进行牛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结果显示:全省规模奶牛场结核病场群阳性率为8.55%,个体阳性率为1.36%;豫西地区奶牛结核病个体阳性率最高,达8.91%,豫南地区无阳性活牛检出,其他地区个体阳性率介于0.05%~0.21%之间;存栏量≤100头的规模奶牛场个体阳性率最高,存栏量>2000头的规模奶牛场无阳性检出。结果表明,河南省规模奶牛场存在一定程度的牛结核病感染,豫西地区奶牛场和小规模奶牛场流行情况尤为严重,因此需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模场群,制定相应的防控、净化措施。本研究掌握了河南省奶牛结核病的流行情况和分布特点,对于河南省奶牛结核病净化以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河南省猪群中常见猪病病原隐性感染情况,2018年以屠宰场猪群为研究对象,每个季度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开展常见猪病病原携带情况调查。采集猪扁桃体、淋巴结组织样品,对同一头猪的不同组织进行混样处理,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口蹄疫病毒(FMD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病毒(PP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圆环病毒3型(PCV3)、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以及副猪嗜血杆菌(HPS)和弓形虫(TP)的病原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时间和空间分布分析。本调查在全省5个区域,共检测样品972份,除未检出CSFV和FMDV外,其他9种病原均有检出,检出率在0.21%~64.81%之间;PPV、PCV2、PCV3、HPS等4种病原一年四季均有检出,且地域分布较广,检出率较高,需重点加强防控;PRRSV、PRV、TEGV、PEDV、TP等5种病原呈现一定季节性和区域性分布特征,需针对不同季节和不同区域,制定相应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兽医社会化服务建设现状,为优化管理政策措施提供支持。2017年以来,宁夏地区兽医主管部门全力推进政府购买兽医社会服务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全区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覆盖面广。全区95.5%(21/22)的县(区)开展了政府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覆盖全区81.6%(160/196)的乡镇。二是村防员队伍平稳转型,工作效率与薪资待遇显著提高。此外,本文梳理基层兽医服务需求和供给,指出了当前存在养殖主体对政府提供兽医服务的依赖性强,基层兽医机构力量不足,社会兽医服务组织能力不足,兽医服务市场化程度低等发展瓶颈,这提示应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培育社会化服务机构,强化经费投入的目标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河南省郑州市2018年规模猪场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利用gE抗体ELSIA方法,对免疫过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的36个不同养殖规模的定点监测猪场,进行gE抗体检测。2018年1—12月,共检测血清样品1 057份,检出阳性场27个,场群阳性率为75.0%(27/36);检出阳性样品309份,样品阳性率为29.2%(309/1 057)。结果表明,郑州市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面较广,流行率较高,存在较高的疫情暴发风险。存栏500头以下规模猪场的gE抗体阳性率(69.8%)是存栏3 000头以上的规模场(19.1%)的3.65倍,表明养殖规模越小,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风险越大。利用荧光PCR方法对gE抗体阳性样品进行检测,检出阳性32份,阳性检出率为35.6%(32/90),表明感染猪群的持续带毒、排毒现象较为严重。建议规模化养猪场加强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和gE抗体检测,及时淘汰阳性猪,同时结合隔离、消毒等综合防控技术,逐步实现猪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  相似文献   

17.
对河南省某蛋鸡场病死鸡中分离的一株鸡源新城疫病毒(NDV)进行血凝性、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F基因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HA效价平均为1:128,HI效价为1:1024,MDT为55h。F基因测序表明:其编码区长度为1662bp,共编码553个氨基酸;F基因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具有典型的NDV强毒分子特征,表明该分离株为强毒株,将其命名为A/Chicken/China/zhoukou1/18(简称ZK1/18)。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株属于Ⅶ型,是引起河南省新城疫疫情的主导基因型。该疫情提示,属于基因II型的LaSota疫苗株不能完全抵御基因Ⅶ型野毒的侵袭,在鸡群抵抗力降低时,可造成鸡群感染发病,需要加强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和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水平,建立省市县三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机制和风险评估模型,2018年河南省组织开展了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共有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市和117个县/区级实验室参加,其检测结果平均正确率分别为97.30%、93.68%、91.97%。结果表明,全省大部分兽医实验室均已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能够为河南省动物疫情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撑,但市、县两级实验室检测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县级兽医实验室检测诊断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这提示应进一步加大实验室资金投入与实验室建设,增强实验室内外管理水平,提升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加强技术支撑,完善检测标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2017年5月13日,天津市某蛋鸡场出现疑似流感疫情,发病鸡伴有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死亡率持续升高,经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为高致病性H7N9流感疫情。为查找可能风险因素并提出防控建议,进行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本次疫情袭击率为10.8%,车流、人流以及野鸟带毒入场可能是引起疫情的主要原因。本次疫情得到有效处置,未发生扩散。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评价饲粮中不同纤维来源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84头体重接近的28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对照组饲粮以及添加5%玉米纤维(CB)、小麦纤维(WB)、大豆纤维(SB)的饲粮,处理28d。试验结果:相比于对照组,CB、WB组料肉比(FCR)分别下降8.5%、7.9%(P<0.05);CB组仔猪总能量(GE)、有机物(OM)、干物质(DM)消化率分别降低2.1%、2.1%、2.9%(P<0.05),粗纤维(CF)、磷(P)消化率分别增加7.8%、29.3%(P<0.05);WB组仔猪GE、OM、DM消化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8%、3.9%、3.4%(P<0.05),CF、P消化率分别增加8.8%、19.3%(P<0.05);此外,SB组CF、OM、P消化率分别增加9.9%、5.1%、4.5%(P<0.05)。表明,饲粮中纤维显著影响仔猪生长,不同纤维源对仔猪生长性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