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为了解云南省永德县猪伪狂犬病流行情况,以永德县养猪示范基地、散养户、公猪站为对象,采集2个乡镇229头种母猪血液和30头种公猪精液,采用ELISA和PCR方法分别检测猪伪狂犬病毒gB免疫抗体、gE感染抗体和病原。结果表明永德县种公猪伪犬病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种母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阳性率为53.28%,感染抗体阳性率为3.06%,为永德县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上海市规模猪场(母猪存栏量≥350头)猪伪狂犬病(PR)场群流行率,探寻PR传播的风险因素,通过两阶段随机抽样策略,抽取91个规模猪场,采集母猪血清样品1 349份;采用gp I-ELISA方法进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抗体检测,同步对采样规模猪场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的风险因素转换成二分类变量,用Epi info~(TM)7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P0.05的变量,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ROC曲线,计算模型的预测概率。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上海市规模猪场PR场群流行率为62.76%(95%CI:52.82%~72.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年内引进种猪(OR:4.84,95%CI:1.53~15.3,P=0.007)、引进公猪精液(OR:10.63,95%CI:0.88~130.41,P=0.06)、病死猪收集场所位于场区内(OR:3.65,95%CI:1.15~11.59,P=0.03)和场内有流浪犬猫(OR:5.12,95%CI:1.47~17.81,P=0.01)是导致PR传播的主要危害性因素;引种/引进精液时检测PRV g E抗体(OR:0.31,95%CI:0.09~1.12,P=0.07)为主要保护性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95%CI:75.3%~93.5%)。本研究掌握了上海市规模猪场PR的流行和分布情况,建立了规模猪场PR场间传播的多因素Logistic风险模型,为上海市规模猪场的PR防控和净化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2010~2014年上海市36个规模猪场的8215份母猪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毒感染抗体检测,并对不同年份、不同区域、不同母猪存栏量的规模猪场伪狂犬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4年上海市规模猪场伪狂犬病毒感染抗体场阳性率为75%,母猪个体阳性率为46.40%(95%置信区间:34.18%~59.43%),两者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不同区域看,感染抗体阳性率以浦东新区、金山区、松江区和奉贤区较高,大型规模猪场(母猪存栏量1000头)伪狂犬病的防控成效较为显著。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规模猪场母猪群伪狂犬病毒感染抗体阳性率较高,通过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和构筑良好的生物安全环境对伪狂犬病防控起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大连市种公猪伪狂犬病(PR)免疫和野毒感染情况,以及种公猪带毒对猪场PR净化的影响,采用ELISA试验、荧光PCR试验,对24个种猪场的108头种公猪,对应检测伪狂犬病毒(PRV)gE抗体、gB抗体和精液中的PRV核酸,同时检测同场经产母猪的PRV gE抗体、gB抗体。根据种公猪检测结果,划分不同PR净化等级种公猪场,并分析不同等级种公猪场经产母猪的PRV gE抗体。结果显示:种公猪PRV gB抗体阳性率为71.3%,gE抗体阳性率为37.0%;精液PRV核酸阳性率为2.8%。精液PRV核酸检测全部为阴性的一级种公猪场,占比为25%;一级种公猪场的经产母猪PRV gE抗体全部为阴性,二、三、四级种公猪场的种公猪与经产母猪同步呈现从低到高的PRV野毒感染水平。结果表明:种公猪在PR净化中起关键性作用;对于PR净化,对种公猪不但要进行PRV gE抗体检测,还要进行精液病原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定科学的猪伪狂犬病净化策略,估计猪场伪狂犬病的流行率和群间分布情况。[方法]通过科学合理抽样,采用针对性的检测方法,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 E-ELISA试剂盒,对采自厦门市一种猪场不同猪群的1561份样品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结果]该猪场伪狂犬病血清学真实流行率为90.8%(95%CI:87.9%~93.7%);不同猪群中,种公猪的g E抗体阳性率最低,其次为育肥猪,哺乳仔猪的g E抗体阳性率最高;不同品种间,黑猪的g E抗体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大白和长白,杜洛克的g E抗体阳性率最低。[结论]该种猪场可能感染了新的伪狂犬病毒,导致血清学流行率较高;在今后类似的伪狂犬病血清学流行率研究中,可以考虑把哺乳仔猪排除在研究群外;如无法在短期内淘汰所有PRV g E抗体阳性种猪,建议首先要淘汰阳性种公猪,其次要探索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和评估上海市部分规模猪场母猪群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状况。[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35个规模猪场的2097份母猪血清样品,应用gpI-ELISA方法进行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检测。[结果]2014年上海市部分规模猪场母猪群伪狂犬病猪群感染抗体阳性率为56%(95%置信区间43.46%~68.55%),从2010年至2014年野毒感染抗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大型规模猪场(母猪存栏量>1000头)伪狂犬病的防控成效较为显著。[结论]上海地区部分规模猪场猪群中伪狂犬病流行率较高,通过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构筑良好的生物安全环境对猪伪狂犬病将起到良好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次研究旨在初步了解河南省鹤壁市部分猪场伪狂犬病流行情况,于2017年4月至11月应用gE-ELISA鉴别诊断试剂盒对5个地区的部分养猪场共600份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毒gE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鹤壁市部分猪场伪狂犬病野毒平均感染率为19.5.%,其中种公猪、经产母猪、后备母猪、育肥猪、保育猪和仔猪血清阳性率分别为6.67%、25.71%、13.85%、13.0%、28.0%和33.0%;散养场较集约化养殖场血清阳性率高,分别为36.0%和11.25%。检测结果表明鹤壁地区猪场普遍存在伪狂犬愈病野毒感染,养殖户(企业)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湖北省崇阳县猪伪狂犬病毒的感染状况,应用PCR技术对来自崇阳县不同规模7个种猪场的126份公猪精液进行了猪伪狂犬病毒(PRV)的检测,阳性率为0;同时采取了这7个已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 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血清420份,采用了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鉴别ELISA方法进行了血清学抗体监测,结果检出猪伪狂犬g E抗体阳性10份,阳性率为2.37%。结果表明,崇阳县猪群中存在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但感染率较低,不同猪场感染差异大。  相似文献   

9.
采集10个规模猪场种公猪112头、生产母猪200头、后备母猪158头、肥育猪200头共670份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g B和g 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龙海市10个规模猪场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母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效果良好,但对于肥育猪的免疫却有所忽视,D、J两场的肥育猪g B抗体阳性率分别只有70%、60%。10个猪场全部为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阳性场,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母猪、肥育猪g E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41.96%、37%、32.28%、40.5%。种公猪带毒现象较为严重,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压力大,显然对龙海市伪狂犬病控制和最终净化是十分不利的。该次调查将为科学评估龙海市伪狂犬病的防控现状和下一步制定伪狂犬病的净化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集10个规模猪场种公猪112头、生产母猪200头、后备母猪158头、育肥猪200头共670份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gB和g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龙海市10个规模猪场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母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效果良好,但对于育肥猪的免疫却有所忽视,有2个场的育肥猪gB抗体阳性率分别只有70%、60%。10个猪场全部为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阳性场,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母猪、育肥猪gE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41.96%、37%、32.28%、40.5%。种公猪带毒现象较为严重,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压力大,显然对龙海市伪狂犬病控制和最终净化是十分不利的。本次调查将为科学评估伪狂犬病的防控现状和下一步制定伪狂犬病的净化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河南省猪群中常见猪病病原隐性感染情况,2018年以屠宰场猪群为研究对象,每个季度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开展常见猪病病原携带情况调查。采集猪扁桃体、淋巴结组织样品,对同一头猪的不同组织进行混样处理,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口蹄疫病毒(FMD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病毒(PP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圆环病毒3型(PCV3)、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以及副猪嗜血杆菌(HPS)和弓形虫(TP)的病原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时间和空间分布分析。本调查在全省5个区域,共检测样品972份,除未检出CSFV和FMDV外,其他9种病原均有检出,检出率在0.21%~64.81%之间;PPV、PCV2、PCV3、HPS等4种病原一年四季均有检出,且地域分布较广,检出率较高,需重点加强防控;PRRSV、PRV、TEGV、PEDV、TP等5种病原呈现一定季节性和区域性分布特征,需针对不同季节和不同区域,制定相应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对陕北白绒山羊和关中奶山羊乳房炎阳性率调查的基础上,以乳房炎山羊乳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制成二联灭活疫苗,对处于妊娠期的陕北白绒山羊进行免疫接种,观察制备的灭活疫苗对陕北白绒山羊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陕北白绒山羊乳房炎发病率(11.5%)显著低于关中奶山羊(66%),说明山羊乳房炎发病率受不同经济用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免疫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后14d和28d,免疫山羊抗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免疫前的水平(P<0.5),表明制备的乳房炎二联疫苗能有效激发山羊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的抗体,研究结果对不同品种山羊乳房炎的防控和乳房炎疫苗的研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8年9月初,黔东南州某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的保育猪发生急性死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测,对该起疫情进行了诊断。结果显示:猪伪狂犬病病毒gE-ELISA抗体检测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RT-qPCR检测均为阴性,猪瘟病毒RT-qPCR检测阳性。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结果,确诊该疫情为猪瘟病毒感染。猪瘟临床特征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其他疫病较为相似,仅依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很难分辨,实际工作中,需结合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才能确诊。同时,该疫情也提示,虽然猪瘟已非国家强制免疫病种,但仍需根据实际开展免疫预防,做好引进猪群的隔离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河南省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以及羊养殖场感染风险因素,按照两阶段抽样检测方法,采集某县羊养殖场和散养村的羊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垂直试验进行布鲁氏菌检测。结果显示,该县散养村的羊布鲁氏菌病表观群体流行率为16.35%,真实群流行率为18.17%(95%CI:12.14%~24.20%),养殖场的表观群体流行率为22.22%,真实群流行率为25.60%(95%CI:13.87%~37.33%)。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羊贩随意进出养殖场(OR=18.50,95%CI:1.82~188.39)”和“共用种公羊(OR=12.00,95%CI:1.11~129.42)”是该县羊养殖场感染布鲁氏菌的主要风险因素。结果表明,该县羊布鲁氏菌病流行较为严重,提示该县需要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控,提高养羊场户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加强散养村内种公羊的布鲁氏菌监测与净化,及时淘汰阳性羊。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结核病感染情况,2018年以全省规模奶牛场为研究对象,采用估计流行率的抽样策略,开展奶牛结核病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空间和群间分布分析。全年共对152个监测场点的12417头活牛进行牛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结果显示:全省规模奶牛场结核病场群阳性率为8.55%,个体阳性率为1.36%;豫西地区奶牛结核病个体阳性率最高,达8.91%,豫南地区无阳性活牛检出,其他地区个体阳性率介于0.05%~0.21%之间;存栏量≤100头的规模奶牛场个体阳性率最高,存栏量>2000头的规模奶牛场无阳性检出。结果表明,河南省规模奶牛场存在一定程度的牛结核病感染,豫西地区奶牛场和小规模奶牛场流行情况尤为严重,因此需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模场群,制定相应的防控、净化措施。本研究掌握了河南省奶牛结核病的流行情况和分布特点,对于河南省奶牛结核病净化以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7年4月24日,河南省确山县某养牛场报告发生疑似牛支原体肺炎。为查明相关病因,控制疫情,减少牛场损失,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人员,采用现场访谈、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犊牛长距离调运应激可能是该牛场牛支原体肺炎暴发的原因,不当的治疗方法造成了犊牛大量死亡。依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减少应激、加强卫生消毒和合理用药等牛支原体肺炎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和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水平,建立省市县三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机制和风险评估模型,2018年河南省组织开展了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共有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市和117个县/区级实验室参加,其检测结果平均正确率分别为97.30%、93.68%、91.97%。结果表明,全省大部分兽医实验室均已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能够为河南省动物疫情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撑,但市、县两级实验室检测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县级兽医实验室检测诊断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这提示应进一步加大实验室资金投入与实验室建设,增强实验室内外管理水平,提升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加强技术支撑,完善检测标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2018年9月,贵州省某乡镇一野猪养殖场30%左右的仔猪出现食欲废绝、先便秘后腹泻、呼吸困难、逐渐消瘦等症状,死亡率为75%。通过临床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确诊为猪瘟病毒感染。分析认为,引起此次感染的主要原因是该养殖场未对新增仔猪及怀孕母猪及时进行猪瘟免疫。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番鸭细小病毒(MDPV)在广西病死番鸭中的感染情况,通过PCR方法,对2016—2018年广西地区送检的362份病死番鸭样品进行MDPV检测,并进行群间和时间分布以及混合感染分析。结果显示:2016—2018年广西病死番鸭平均MDPV样品检出率为10.22%(37/362),其中未免疫MDPV疫苗的样品检出率(16.36%)高于已免疫的(1.35%),20日龄以内的(19.51%)高于21日龄以上的(2.53%),2018年的(12.84%)高于2017年(8.62%)和2016年的(8.16%),3—5月(15.46%)和9—11月(11.49%)的高于1—2月(9.68%)和6—8月(3.53%)的;群阳性检出率在10.20%~21.62%之间,分布特点同样品检出率基本相同。送检的MDPV阳性和阴性样品中,均检出鸭黄病毒、鸭圆环病毒、鸭I型肝炎病毒以及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等5种病原菌。结果表明:广西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MDPV流行且有加重趋势;MDPV在春、秋季流行较为严重,主要侵害20日龄以内幼鸭;免疫对于控制MDPV感染具有较好效果,病死番鸭中多种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现象较为普遍。结果提示,要加强春、秋季节的MDPV疫苗免疫,尤其是对20日龄以内的幼鸭,同时要采取综合措施,控制病原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得知2010-2016年玉林市犬只饲养量年均20.13万头,免疫犬年均为13.64万头,免疫密度年均为67.74%,仍存在未经免疫的犬。ELISA方法检测免疫犬抗体阳性率为91.57%(1509/1648),非免疫犬为4.13%(10/242);RT-PCR方法检测520份犬脑组织,病原检出率为5.00%(26/520)。通过数据分析与实际情况结合,表明玉林市犬狂犬病免疫抗体合格率较高,疫苗效果表现稳定,外观健康犬仍携带狂犬病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