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研究对大连市全部11个奶牛场开展抽样调查,通过设计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案并结合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大连市奶牛场副结核病流行状况以及奶牛场从业人员对副结核病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行为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大连市奶牛场副结核病平均个体血清流行率为17.23%(95%CI:15.99%~18.74%),场群真实流行率为100%;年龄、胎次是奶牛副结核病重要的风险因素;奶牛副结核病是导致大连市奶牛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大连市奶牛场从业人员对副结核病的认知程度有限,部分规模场对本病认识不足,导致部分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研究结果提示,大连市需重视对奶牛副结核病的防控,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阻止本病的继续蔓延并在有条件的场户开展净化;各奶牛场应严格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在引进奶牛时严格检疫,防止引进阳性牛、隐性感染牛;兽医部门应该加强科普宣传,增强奶牛场工作人员对副结核病的判断力,提高其防范副结核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四川省达州市山羊场布鲁氏菌病传播的风险因素,根据阳性养殖场分布情况,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在全市6个区(县)的58个阳性场(病例)和387个阴性场(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对养殖场基本情况、饲养管理状况、生物安全措施等方面的25项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性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构建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模型的预测概率并建立ROC曲线。结果显示:该市羊场感染布鲁氏菌的风险因素为:"养殖场存栏量在50头以上"(OR=9.08,95%CI:2.91~28.39,P0.01);"养殖场启用年限在2012年前"(OR=12.57,95%CI:3.69~42.85,P0.01);"养殖场近1年内引入过羊只"(OR=9.11,95%CI:1.08~77.29,P=0.04);"从达州市以外地区引羊"(OR=19.30,95%CI:1.94~192.41,P=0.01);"新购入羊只不隔离直接混群"(OR=6.78,95%CI:1.33~34.45,P=0.02);"临产母羊不隔离饲养"(OR=5.63,95%CI:1.61~19.72,P=0.01)。拟合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92.6%(95%CI:88.9%~96.4%),说明该模型预测羊场是否感染布鲁氏菌的能力较好。研究结果表明,达州市山羊场感染布鲁氏菌的主要风险因素为对外引羊,以及养殖场户生物安全意识和布鲁氏菌病认知度较差。这提示相关部门应重点加强羊只移动的检疫监管,积极对养殖场户开展布鲁氏菌病宣传干预。  相似文献   

3.
为估算河南省平顶山市奶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率,分析可能的场间传播风险因素,对该地区68个奶牛养殖场(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垂直检测方法,估计的奶牛布鲁氏菌病群体表观流行率(AP)为11.76%,个体AP为2.22%(95%CI,1.97%~2.49%),真实表观流行率(TP)为0.28%(95%CI,0.12%~0.5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场区没有有效隔离、不能自繁自养、调入奶牛没有隔离栏舍是奶牛布鲁氏菌病场间传播的潜在风险因素。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P=0.05),ROC曲线面积为0.871(95%CI,0.817~0.964),预测概率较好。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奶牛布鲁氏菌病流行率较低,整体控制效果良好,但存在一些潜在场间传播风险因素,需要加强防范,并应持续开展净化工作。本研究可为该地区奶牛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改进及净化示范区工作推进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估计山东省莱西市奶牛结核病(b TB)的流行率,分析场间传播可能的风险因素,对该地区548个奶牛养殖场(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ELISA检测,估计b TB的群表观流行率(AP)为6.9%,群真实流行率(TP)为7.3%(95%CI:4.7%~10.0%);通过ELISA和单纯皮内变态反应(SICT)垂直试验,估计b TB个体AP为1.0%,TP为1.9%(95%CI:1.6%~2.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规模场、无隔离措施、无产犊场地、场外人员接生是b TB场间传播的潜在风险因素。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P=0.05),ROC曲线面积为0.808(95%CI:0.736~0.880),预测概率较好。本研究可为该地区奶牛结核病防控策略的改进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辽宁省某市的奶牛布鲁氏菌病(简称奶牛布病)流行现状及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风险因素,开展本研究。对该市辖区内所有奶牛进行布鲁氏菌病的普查,获知该市奶牛布病的表观个体血清流行率和表观群血清流行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一步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初步筛选出14项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可能风险因素,经相关性检验结合生物学知识,选取了5个变量进入多因素分析,最终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初步建立了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风险因素回归模型,并建立ROC曲线计算了模型的预测概率。研究结果显示,该市奶牛个体流行率为0.99%,群流行率12.44%。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的风险因素包括:“无专用购销车辆”(OR=3.57,95%CI:1.04-12.5,p =0.04),“进圈时不穿专用工作服和胶靴”(OR=5.0,95%CI:0.97-25.00,p =0.06),“与犬混养”(OR=12.39,95%CI:0.97-157.56,p=0.05)。该结果表明与犬混养可能是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重要的风险因素,而奶牛销售时自有购销专用车辆和场内生物安全措施的采取如进圈穿专用工作服可使奶牛布病在场群间传播的风险降低。针对回归模型建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71.6%,表明此模型解释该市奶牛布病群间传播风险的能力为中等。  相似文献   

6.
2015年7月,上海市奉贤区某奶牛场报告发现25头奶牛结核病阳性病例。为了解疫病来源及风险因素,对该奶牛场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场4~6月龄犊牛的结核病流行率为9.41%,6~10月龄发育牛的结核病流行率为6.25%;4个阳性棚舍均接近生活区,其中22号棚舍最接近办公区,暴露在其内的牛确诊为结核的风险最高,是21号棚舍牛的10.67倍(95%CI:3,37.91)。调查认为,该奶牛场结核病传入的主要风险因素是引进动物以及人员流动。根据调查结果,建议将该奶牛场所有结核病检测阳性牛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饲养员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测,降低人员流动频率,对进出本场的车辆、器具冲洗干净后彻底消毒,防止疫情散播。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于2003-2010年在浙江省瑞安市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连续8年累计对12245头(次)奶牛进行结核病感染情况的调查,期间共检出阳性奶牛893头,年均阳性率为7.29%。通过每年对阳性奶牛采取严格的处置和净化措施,使该市奶牛结核病的阳性率从2003年的14.99%(176/1174)逐年降低至2010年的1.40%(21/1496),年递减率为25.65%,流行趋势呈明显下降。同时,将2007-2010年间4个年度不同饲养规模奶牛场(户)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奶牛结核病阳性率以开放式小规模奶牛场(存栏≤20头、场均10.3头)最高,平均7.28%(104/1429),但随着饲养规模的适度增加,阳性率有呈现出稳定下降的趋势,并以较大规模奶牛场(存栏>150头、场均169头)最低,平均2.25%(19/845),两者相差2.24倍。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上海市规模猪场(母猪存栏量≥350头)猪伪狂犬病(PR)场群流行率,探寻PR传播的风险因素,通过两阶段随机抽样策略,抽取91个规模猪场,采集母猪血清样品1 349份;采用gp I-ELISA方法进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抗体检测,同步对采样规模猪场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的风险因素转换成二分类变量,用Epi info~(TM)7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P0.05的变量,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ROC曲线,计算模型的预测概率。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上海市规模猪场PR场群流行率为62.76%(95%CI:52.82%~72.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年内引进种猪(OR:4.84,95%CI:1.53~15.3,P=0.007)、引进公猪精液(OR:10.63,95%CI:0.88~130.41,P=0.06)、病死猪收集场所位于场区内(OR:3.65,95%CI:1.15~11.59,P=0.03)和场内有流浪犬猫(OR:5.12,95%CI:1.47~17.81,P=0.01)是导致PR传播的主要危害性因素;引种/引进精液时检测PRV g E抗体(OR:0.31,95%CI:0.09~1.12,P=0.07)为主要保护性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95%CI:75.3%~93.5%)。本研究掌握了上海市规模猪场PR的流行和分布情况,建立了规模猪场PR场间传播的多因素Logistic风险模型,为上海市规模猪场的PR防控和净化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某区奶牛场牛型结核分支杆菌的流行状况及风险因素。本研究于2016年9月~10月通过全群抽样策略,对某区27个奶牛场3月龄以上的所有牛只(15 903头)采用牛型结核分支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结核病感染状态进行检测,同步进行问卷调查,利用Epi infoTM 7软件对检测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显著性水平为p 0.2,Fisher确切检验x2;并将筛选出p0.2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该区奶牛结核病Logistic预测模型。PPD皮内变态反应检测结果显示,结核病阳性牛(皮厚差≥4 mm)0头,可疑似牛(2 mm≤皮厚差4 mm)37头,分布于9个奶牛场。单因素分析筛选出11个有统计学意义的风险因素,其中危害性风险因素9个,保护性风险因素2个,最终进入该区奶牛结核病Logistic预测模型的风险因素有病死牛深埋点位于场内、牛舍消毒频率≤3次/周和隔离结核病可疑牛只。结果表明,本市某区奶牛场结核病阳性率处于极低水平,未出现结核分支杆菌流行的状况,基本具备全面净化的条件。但该区部分奶牛场仍然存在牛只引进、生物安全措施执行不严格以及管理水平不高等高风险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俄罗斯北高加索联邦区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发生风险状况,基于OIE风险评估框架和统计分布模拟的方法开展对北高加索联邦区牛结节性皮肤病释放风险评估及其监测抽样模拟。结果显示:北高加索地区联邦区LSD的发病率均值为0.02371(95%CI=0.02-0.03),最大可能流行率能达到0.0329。基于对该地区LSD发病率的估算,抽样监测模拟显示随机抽取平均83头牛只(95%CI=10-234头只),就可以有95%的把握抽取取到一头只LSD阳性的牛。牛结节性皮肤病作为一类可以通过接触和虫媒传播的疫病,对畜牧业危害极大,对其的控制应实施严格的入境检疫和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