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刘学陶 《猪业科学》2020,37(4):44-49
非洲猪瘟疫情使得整个养猪产业开始重新认识生物安全措施。生物安全措施分为外部生物安全措施与内部生物安全措施,纵观所有猪场大多已加强了外部生物安全措施,但对于内部生物安全措施着墨与执行甚少。内部生物安全措施其实就是场内严格执行全进全出(allin all-out)管理、提升猪群免疫力及防止疫病在场内传播的管理措施,这将为猪场里的猪只带来多种健康价值,以及通过周详缜密的生产规划最大程度地提升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正猪场健康保障计划应该解决外部和内部生物安全。它应该以降低疾病传入猪场的风险(外部生物安全),以及降低疾病在猪群内部影响(内部生物安全)为主要内容。在生产系统生物安全方面,满足隔离、驯化需求的后备培育舍是种猪群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无论隔离在场外或场内,后备培育舍在处理蓝耳病和其他流行病方面都有助于促进清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养猪大国,但并不是养猪强国,生产效率较低,养殖水平虽有提高,但与养猪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其中生物安全意识淡薄、生物安全体系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因素。生物安全体系是一种防控猪群疫病的综合措施,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可有效切断病原与猪群之间的接触,或者有效降低猪群生存环境或机体内病原数量,使得猪群不发病。文章从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来进行阐述,以期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提供思路或借鉴。  相似文献   

4.
猪场生物安全是指通过识别威胁养猪生产的各种风险因素,防止或阻断病原体在猪群间侵入、侵袭、传播,以确保养猪生产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所采取的综合措施。生物安全措施虽然不是控制非洲猪瘟的必要手段,但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可以切断病原传播链条,保护猪群免受非洲猪瘟病毒侵害,对于控制、扑灭和根除非洲猪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杨汉春 《兽医导刊》2016,(17):24-25
正一、种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是为了防止/阻断病原体传入猪场和在猪场内传播,保证猪群健康与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从而给猪群生长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最大限度地使猪群远离病原体的攻击。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又分为猪场外部生物安全和猪场内部生  相似文献   

6.
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生物安全措施及实践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安全”是指猪场采取疾病防制措施以预防传染病的传入并防止其传播开的科学术语。我国许多养猪生产者常常对生物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能充分理解猪群疾病发生的原理,传播的途径和疾病防制的措施。规模化猪场必须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传入并最大限度降低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从而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防止病原体入侵是搞好生物安全、保持猪群健康的核心任务。养猪生产中的生物安全包括了一系列能够防止猪群污染和减少疾病传播的措施。每个猪场经理都需要认真考虑病原体在猪场之间传播的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今日畜牧兽医》2007,(3):31-32
“生物安全”是指采取疾病防制措施以预防新的传染病传人猪场并防止其传播开的科学术语。中国许多养猪生产者常常对生物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能充分理解猪群疾病发生的原理、传播的途径和疾病防制的原则。规模化猪场必须实施非常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传人并最大限度降低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从而能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最终得以体现在经济效益的增加上。即便一个猪场已经有了多种流行性传染病,也需要采用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以稳定猪群的健康和防止新的疾病的传人。  相似文献   

9.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指为了防止病原微生物进入猪场、在场内传播和扩散,杜绝场内病原微生物向外传播和扩散,从而保障猪群整体健康而采取的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只有将猪场建设和管理中的微小细节、各类技术进行合理设计,才能建立稳固、高效的生物安全体系。这其中涉及到猪场地址的选择、猪场的建设及环境控制技术、疫病预警监测及综合防治技术、病死猪的处理技术等,囊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本文主要针对以上几个关键性环节阐述在实际生产中有关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几点体会与建议,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猪场内疫病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1明确目标猪场的外部生物安全的目标是维持猪群良好的健康水平,避免新的病原侵入猪群。内部生物安全的目标是控制猪场已有疾病的扩散,尽可能降低猪场疾病的发生几率。要想实现生物安全目标,首先需要仔细区分"净"和"脏"的概念。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11.
猪流行性腹泻为什么难以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猪流行性腹泻(PED)在很长的时间内,依然会困扰养猪生产。笔者走访大量猪场后发现,很多猪场在健康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正是这些漏洞让PED难以控制!1 PED难以控制的漏洞1.1生物安全存在漏洞猪场发生PED,猪群康复后,场内的PED病原会逐步得到净化,可以看出,每次发生PED的病原都是从外面传入到猪场而感染的,所以,控制PED最重要的环节是生物安全。但是,很多  相似文献   

12.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完善的猪场疫病防控体系,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优化的、全面的用于生猪生产和疫病防控的系统工程,是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预防猪疫病发生的生产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用来避免病原体进入猪群或猪场的外部生物安全和当病原体已存在时防止疫病在猪群内或猪场内向未感染猪散布或向其他猪场散布的内部生物安全。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实现疫病控制、净化的重要途径。当前,非洲猪瘟、猪瘟、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控制和净化是我国猪病防控的重中之重,必须依靠严格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以及疫苗的强化免疫,同时配合科学的监测才能实现有效控制和净化。  相似文献   

13.
猪场生物安全概念:为防止(阻断)外来病原体(病毒、细菌等)侵入猪场,阻断场内疾病扩散到场外,保证猪群健康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疫病综合防控措施,以及一切阻断病原和病原载体媒介接触猪只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快速发展,烈性传染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而建立科学、高效的生物安全体系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在养猪生产过程中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可以阻止或减少外部病原的引入(外部生物安全)及病原在养殖场内的传播(内部生物安全)。同时,科学的生物安全体系还有助于提高养殖生产效率、减少药物和疫苗的使用量。文章综述了目前国内养猪业主要采取的生物安全措施,同时系统分析了美洲和欧洲国家生物安全措施在猪场应用的发展历程,以期为完善我国养猪业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养猪场内,众多的病原微生物充斥于猪场的各个角落,是引发猪群疫病的重要元凶.因此,猪场管理者应千方百计去搞好猪场的消毒和卫生工作,控制猪场内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和传播,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切断其传播之路,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养猪场内,众多的病原微生物充斥于猪场的各个角落,是引发猪群疫病的重要元凶。因此,猪场管理者应千方百计去搞好猪场的消毒和卫生工作,控制猪场内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和传播,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切断其传播之路,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一个猪场能否盈利是由品种、营养、管理、环境控制决定的,但这个猪场能否存在是由生物安全决定,但猪病的问题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切不可照搬照抄.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是指在养猪生产中防止猪病传染源进入猪场,侵袭猪群,造成疫病流行的技术措施.包括致病性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进入,增强自体免疫力和对已侵入猪场、猪群中的致病菌(毒)不能连续传染给其他猪只等一系列生物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防疫免疫制度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18.
规模化猪场的生产中,疫病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及扩散或场内猪群本就存在条件病原微生物扩散造成的。如何控制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扩散及场内猪群本就存在条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维持或提高猪群健康水平,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通过消毒工作可以达到杀灭和抑制病原微生物扩散或传播的效果。但是,猪场在使用药物消毒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刘东花 《猪业科学》2021,38(6):62-65
猪场生物安全一直是养猪产业的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在2018年暴发非洲猪瘟疫情后,生物安全防控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生物安全是猪场养殖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而猪场生物安全的防控是由多个环节紧密衔接的,不仅需要加强场内消毒,场内到场外都存在生物安全防控中的不稳定因素,都需要猪场工作人员严加管控,如选址、生产相关人与车管理、猪场内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生产防控记录等,以此提高猪场效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生物安全措施预防疾病被认为是改善动物生产整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评估4个欧盟国家猪生产中生物安全措施的实施水平,并描述生物安全水平与猪场以及生产特征之间的可能关联。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比利时、法国、德国和瑞典进行了232个一点式猪场的横断面研究,通过基于风险评分工具Biocheck.UGent~(TM)(www.biocheck.ugent.be)描述和量化每个猪场的生物安全状况。通过猪场管理系统以及与猪场主面谈获得猪场的生产和管理特征,并分析其与生物安全水平的相关性,通过设计的—个因果关系路径来研究其统计学关联。结果显示许多猪场的生物安全状况都有很大改善空间。4个国家之间在内部和外部生物安全水平上均有显着差异(P0.01)。外部生物安全(即采取所有措施以防止疾病引入猪群)评分结果为:德国最高,法国最低。内部生物安全(即采取所有措施防止畜群疾病传播出去)评分结果显示瑞典最高,比利时最低,差异较大。与内部生物安全评分相比,外部生物安全评分普遍较高。疫苗防控所针对的病原体数量与内部生物安全状况显著相关,提示对疾病传播风险应采取更全面的预防性方法。较高的外部生物安全水平与每头母猪每年断奶仔猪数量增加有关。此外,断奶日龄和至断奶时仔猪死亡率与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量高度相关。生物安全水平与对某些疾病临床症状治疗的估计频率(代表该疾病发病率)负相关,该结果与生物安全水平较高则动物越健康的假设一致。这些发现促进了猪场生物安全状况的改善,并有助于讨论通过减少抗生素需求量来保护动物健康的其他替代方法。预防胜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