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银花发根诱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发根农杆菌的菌株类型、菌种浓度、浸染时间、预培养和共培养时间等对金银花发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杆菌R1000培养OD600至0.6左右,稀释40倍浸染4 min时,诱导率最高,诱导率达58%。金银花外植体预培养5 d,与农杆菌共培养3 d,然后转入含500 mg/L羧苄青霉素的培养基杀菌培养是最适合的。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巴西尾巨桉和巨赤桉两种优良杂交桉树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和巨赤桉再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5 mg·L-1+NAA 0.2 mg·L-1,继代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5 mg·L-1+NAA 0.15 mg·L-1.芽诱导和继代增殖中6-BA的浓度对两种杂交桉树有显著影响.生根培养中,尾巨桉和巨赤桉生根情况差异显著,尾巨桉茎芽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 mg·L-1+IBA 1.0 mg·L-1,巨赤桉茎芽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5 mg·L-1+IBA 1.0 mg·L-1.两种杂交桉树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为桉树良种选育和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建立的南林95杨高频再生体系为基础,利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GUS组织染色分析法研究了预培养时间、茵液浓度、As浓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5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对南林95杨遗传转化的影响,并探讨了南林95杨转化中添加卡那霉素的适宜浓度。运用DP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杨树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预培养7d,在含As200μmol/L的茵液浓度为0.6的农杆菌液中侵染20rain,共培养3d为最佳遗传转化体系,适宜的卡那霉素筛选浓度为50mg/L;本试验共获得6株转化植株,经GUS染色检测和PCR分析表明.GUS基因已初步整合进入南林95杨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4.
通过预培养时间、菌液稀释倍数、浸染时间、共培养时间、抗生素质量浓度5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得出优化组合,认为组培苗叶片外植体预培养5 d,菌液稀释45倍,浸染4 min,共培养3 d,然后转入含500 mg/L羧苄青霉素的1/2M S培养基上培养,金银花的发根诱导率最高,达54.3%.随机抽取离体培养的发根经PCR检测,证实为转化发状根.  相似文献   

5.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与植物纤维素合成有关的纤维素合成酶基因导入喜树体内,并对影响遗传转化效率的几个因子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有效的喜树遗传转化体系。采用预培养的外植体在OD600(0.5)的农杆菌菌液中侵染10分钟,外植体与农杆菌侵染后在再生培养基上与农杆菌共培养三天,然后转入筛选培养基,获得了最佳的转化效率。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UGPase基因已经整合到喜树的基因组中。在最佳的转化条件下获得了 6%的转化效率。这个转化系统对于利用遗传转化对喜树进行遗传改良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国槐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国槐叶盘转化法,在建立修饰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ck)转化体系过程中,对影响农杆菌转化频率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槐叶片需在黑暗条件下在MS培养基上预培养5天,农杆菌菌株选用GV3101,农杆菌共培养3天较合适;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约为0.7,感染时间10 min;侵染前的菌液和共培养基中添加200/μmol·L-1乙酰丁香酮(AS)对国槐遗传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浓度以头孢霉素(Cef)500mg·L-1最好.PCR和Southern blotting检测证实sck基因已整合到国槐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优良尾叶桉无性系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培育速生耐寒转基因桉树新品种,研究了以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提供的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无菌苗为材料,选取带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的发生以及植株再生的过程。通过多种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组合的对比试验,筛选出尾叶桉茎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ZT0.5mg/L+NAA0.4mg/L;芽继代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ZT0.5mg/L+NAA0.2mg/L;适合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NAA2.0mg/L+IBA0.3mg/L。  相似文献   

8.
柞蚕抗菌肽D基因转化桉树培育抗青枯病株系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尾叶桉叶盘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优化 ,获得尾叶桉 (Eucalyptusuro phylia)叶盘外植体的再生植株。将携带外源目的基因的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与尾叶桉U6无性系叶盘共培养 ,经愈伤组织诱导、卡那霉素筛选和植株再生 ,获得 2 0个小芽 ,再将小芽转入附加卡那霉素(Kam) 4 0 μg·mL- 1 的E3-B培养基中诱根 ,获得 8株存活且可再生的转化子。取转化苗叶片作胭脂碱合成酶活性检测电泳后呈阳性 ;分别以γ 32 p dCTP及地高辛标记柞蚕抗菌肽D基因作探针 ,与转化苗DNA作点杂交及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 ,结果均呈阳性。以上结果表明 ,柞蚕抗菌肽D基因已整合到尾叶桉基因组中。将从桉树青枯病重病区分离的强毒青枯菌 (Pseudomonasspp .)株 (9910 16 )以 1× 10 9cfu·mL- 1 浓度接种转化试管苗 ,以未经转基因的尾叶桉U6 无性系试管苗为对照 ,结果表明转化苗接种死亡率 5 6 7% ,对照死亡率为 86 7% ,由此可推出导入柞蚕抗菌肽D基因的尾叶桉转化苗明显提高了对青枯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赤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桉优株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成功建立了赤桉组培快繁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改良MS是赤桉腋芽增殖启动培养的适宜培养基,启动率为77.3%。改良MS+6-BA1.5mg·L-1+NAA0.1mg·L-1是赤桉继代增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20d后增殖系数可达4.17,平均芽长2.9cm。改良1/2MS+IBA1.0mg·L-1+NAA0.5mg·L-1是赤桉生根培养的最适培养基,生根率达99.5%。3000~6000lux是赤桉增殖的最适光照强度,1500~3000lux是其生根的最适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10.
欧美杨108生产性状优良,是基因工程转化的理想受体,高效的组培再生系统是转化工作的基础。以欧美杨108茎段、叶柄、叶片3种外植体为起始材料,确定了植株再生过程中诱导丛生芽、芽的茎伸长和生根培养的最优培养条件,建立了稳定高效的再生培养系统。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MS优于WPM;最适从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TDZ 0.05 mg/L+6-BA 0.05 mg/L+NAA 0.05 mg/L+蔗糖30 g/L,茎段、叶柄、叶片3种外植体丛生芽诱导率分别达100%、100%和86%。丛生芽需要进行茎伸长诱导的环节,茎伸长诱导效率最高是MS+KT 0.5 mg/L+GA3 2 mg/L+果糖30 g/L培养基,茎段和叶柄丛生芽茎伸长诱导最好,诱导培养20 d,得到平均芽长3 cm的有效芽,增殖系数大于4。抽茎芽转入生根培养前,须经MS基本培养基壮化培养。在1/2 MS+IAA0.02 mg/L+IBA 0.02 mg/L+AC3 g/L+蔗糖30 g/L培养基上,试管苗生根率可达100%,苗体健壮。欧美杨108高效组培再生系统为其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不同因素对农杆菌介导的杉木转化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试管苗靠近茎尖的茎段为受体材料,研究6个影响杉木遗传转化效果的因素,初步确定杉木茎段较为合适的转化体系为:预培养1~3 d,OD600 nm为0.1~0.4的菌液浸染10~15 min,共培养3~5 d,共培养基附加乙酰丁香酮(AS)80 μmol·L-1,共培养后延迟3 d筛选.在初次筛选培养基上共得到186个卡那霉素(Km)抗性芽,在二次筛选培养基上获得39个Km抗性芽.PCR检测有2个Km抗性芽呈稳定阳性,初步证明外源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基因已整合到这2个Km抗性芽的基因组DNA中.  相似文献   

12.
尾巨桉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尾巨桉幼苗的茎段和叶片作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及植株再生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在改良H培养基上茎段和叶片两种外植体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7-10d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0%以上。在改良H+6-BA1.0mg·L-1+NAA0.5mg·L-1+蔗糖5%培养基上,茎段愈伤组织的分化率达22.2%,每块愈伤组织有效芽数达10-20个,并且诱导出了根芽齐全的单生型小苗。  相似文献   

13.
以沙田柚(Citrus grandis(L)Osbeck cv.)上胚轴为对象,农杆菌为载体,进行了抗菌肽shivaA基因转入沙田柚影响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田柚上胚轴卡那霉素选择浓度为70mg/L,抑菌用抗菌素采用羧苄青霉素效果好于其它种类抗菌素。共培养期间,50mg/L羧苄青霉素的加入可促进转化频率的提高。实生苗苗龄以20~25天为宜。预培养3天、农杆菌再悬浮液与共培养基中加入3%烟草叶片提取液、选择剂起始浓度降为50mg/L有利于转化频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尾叶桉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尾叶桉(Eucalyptusurophylla)优树(U6无性系)无菌苗的叶子和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丛生芽发生以及植株再生的过程。通过多种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组合的对比试验,确定了U6快繁体系的最适宜培养条件:(1)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 1-2mg/L2,4-D;(2)芽增殖培养基:MS 0.5mg/L6-BA;(3)生根培养基:1/2MS 2.0mg/LNAA。  相似文献   

15.
以烟草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利用叶盘法,将含生长素应答基因(auxin response factor,ARF)的根癌农杆菌LBA4404携带双元质粒载体(pBin438)介导进行遗传转化.结果表明:诱导烟草叶片不定芽的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 0.8 mg.L-16-BA 0.05mg.L-1NAA,生根培养基为1/2MS 0.02 mg.L-1IBA 0.02 mg.L-1NAA,分化率、生根率分别为96.9%、96.7%;将预培养3 d的外植体与农杆菌菌液浸染3~5 min后,共培养2~3 d,然后转化到含Km75 mg.L-1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分化筛选,再转入Km为75 mg.L-1、100 mg.L-1的培养基上进行生根筛选,生根率为66.1%;与对照相比,转基因烟草在形态上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叶片颜色变深绿,叶片增厚,主叶脉变粗壮等.PCR扩增,获得40株阳性转基因苗,证明ARF基因已导入烟草中.  相似文献   

16.
邓恩桉茎段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9 a生邓恩桉优株树干基部环割促萌,以萌芽条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始芽诱导、不定芽增殖以及再生植株的培养研究.结果显示:以0.1%HgCl2处理外植体8~10 min时无菌活外植体得率较高,达到50%~60%;适宜茎段离体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为改良B5,即B5 NH4NO3 60 mg/L;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组合6-BA 0.18 mg/L NAA 0.14 mr/L有利于不定芽的增殖和生长,培养25 d时不定芽增殖系数3,且生长健壮;单芽在1/2 B5 IBA1.2 mg/L NAA 1.6 mg/L上生根率为73.3%.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南林95杨叶片遗传转化体系,以南林95杨叶片为外植体,采用均匀设计U12(12×63),利用组织化学染色定位法,根据GUS基因的瞬时表达量,研究了农杆菌浸染时间、农杆菌菌液OD600值、共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浓度等4个因素对遗传转化的影响。建立相关的线性回归方程,并优化了南林95杨叶片的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体系,即农杆菌浸染时间35 min、农杆菌OD600值1.1、共培养时间4 d。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杨树早期开花,缩短育种周期,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探讨影响热激启动子控制的FT1基因转化白杨派杂种无性系的因素,优化其转化条件,并实现FT1基因的转化,采用热激诱导方法诱导2~3个月大的转基因植株早期开花。结果表明:叶盘转化前的预培养、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及共培养时间对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再生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叶盘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暗培养6天,然后用活化至OD600=0.5的菌液侵染60min,再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共培养2天,该条件下FT1基因转化白杨派杂种的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再生率可达29.84%;37℃每天1h持续热激3周可使FT1基因顺利表达,促进转基因植株开花;热激植株大小是影响转基因植株热激诱导开花的限制因素,低于20cm的植株不能诱导开花;热激诱导可产生相对较多的正常花器,但花器变异仍然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9.
35杨微繁殖与叶片不定芽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5杨茎段外植体为供试材料,对腋芽微繁殖、叶片不定芽再生、生根以及移植的离体培养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获得初始无菌苗的取材以4月取田间杨树新枝茎段外植体为最好;茎段外植体的启动培养基以附加NAA0.1mCL、0.5mg/L6-BA及GA,0.5mg/L的WPM培养基为优;腋芽微繁殖最快的培养基为WPM+0.2mg/L6-BA+0.1mg/LIAA+0.1mg/LIBA;生根培养基以3/5WPM+0.1mg/LIBA为好;叶片不定芽再生培养基以WPM+0.2mg/L 6-BA+0.1mg/LIAA+0.1mg/LIBA再生频率最高,达92.86%;叶片不定芽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20d后获健壮生根苗,移栽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20.
以南方四季杨叶片作为受体材料,分别设置梯度实验,研究了Kan(卡那霉素)选择压以及遗传转化过程中影响转化效率的5个主要因素(预培养时间、浸染时间、共培养温度、共培养时间和乙酰丁香酮浓度),得出30mgL-1的Kan浓度作为南方四季杨遗传转化过程中的选择压。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为:叶片预培养3 d;OD600=0.4的菌液浸染10 min~15 min;浸染前菌液中加入AS(乙酰丁香酮)300 umol·L-1;22℃~25℃条件下暗处共培养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