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在伊春市乌马河林业局乌马河经营所开始启动.意味着拉开了国有林林权制度改革的序幕。尽管林权改革并非新生事物.特别是南方集体林区的林权改革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历史。但因涉及的改革对象和影响因素的特殊性.国有林区林权改革就具有了更加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国有林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木材生产的战略基地,森林资源占全国的42.34%。因此,国有林区林权改革的成败.对我国林业发展及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2.
孟莉  王立海  万阳 《森林工程》2006,22(6):57-59
应用熵理论对我国国有林区目前的林业系统状态进行分析,得出国有林区林权制度必须改革的结论,并从系统论、经济学和林业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了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在伊春市乌马河林业局乌马河经营所开始启动,意味着拉开了国有林林权制度改革的序幕。尽管林权改革并非新生事物,特别是南方集体林区的林权改革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历史。但因涉及的改革对象和影响因素的特殊性,国有林区林权改革就具有了更加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国有林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木材生产的战略基地,森林资源占全国的42.34%。因此,国有林区林权改革的成败,对我国林业发展及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4.
林业职工是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主体,是推进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力量。国有林区改革作为一项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涉及政府、企业、职工等多方利益关系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直接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职工的满意程度关系着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所设计的“森林资源不断增加、生态功能不断增强、职工生活不断改善”的三大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阐明了实施林权制度改革是国有林区发展的必然选择,介绍了黑龙江省伊春林区国有林权改革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十二五"森工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国有林区的体制改革尤其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和难点。2004年,我为此到全国重点国有林区伊春考察调研,对森林资源产权不明的体制弊端有了切身的感受和较清晰的认识,随即专门向国务院领导同志建议尽快启动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时隔三载,看到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已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倍感欣慰和振奋,作为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热心支持者.我愿谈几点个人认识和体会,希望这项利国、利民、利企的改革实践取得圆满成功,以促进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而国有林地流转作为林权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经过实践被逐步确认为拓展森林资源经营方式的一个大胆尝试,特别对于国有林区意义重大。通过林地的流转,改变国有林业企业固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经营方式,促进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改变国有林区经济、社会、职工收入现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及跨部门、跨区域的开放式管理模式。我国南方集体林区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  相似文献   

8.
林改第一槌敲醒了林区职工 2006年4月29日.一个春机盎然的日子.一个改变了伊春林业职工命运的日子。根据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关于加快实施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全国国有林区林权改革试点在伊春乌马河林业局乌马河经营所正式启动实施.并相继在5个试点林业局全面展开.试点面积8万公顷。  相似文献   

9.
国有林区林权制度的改革已成为深化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践工作者都从多个角度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于与林权制度改革密切相关的资源经济学理论,在基本理论与方法等方面也应当作出调整与改革,从而逐步形成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资源配置方式。林权制度改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充分考虑约束其生存的各种因素,并对制度的选择进行成本一收益比较,才能构建出切实可行的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林权制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国有林区整体战略转移和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背景下,从两个角度探讨黑龙江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经营存在的关键问题:一是从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角度出发,经营的关键问题即经营对象的变化;二是从分类经营角度出发,经营的关键问题即经营目的的变化,并针对上述问题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经营方式进行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2.
伊春林改:改出一片新天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今年4月.黑龙江省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运行整整两周年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现代产权理论基础上、分析我国林权和林业产权的关系,对白龙江林区国有林产权制度改革中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该林区国有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2006年1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伊春作为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先行进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尝试。其实早在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就已经提出,要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国家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  相似文献   

15.
迭部林区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科学发展和建设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及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深入实施,林下经济已经成为林业转型发展、林区二次创业的战略性产业,是今后林区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对群众而言,  相似文献   

16.
《林业工作研究》2007,(1):42-44
“十一五”时期,是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加快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国家林业局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决定,着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点国有林区和森工企业改革、国有林场改革,逐步消除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问题,挖掘林业发展潜力,保障林业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我国林业改革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了群众的欢迎。现将2006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综合如下,供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国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权决定活力,产权决定效率,产权决定出路。备受瞩目的全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在伊春林区正式启动了。这是全国国有林区一开先河的历史性创举,是惠及林业职工、实现林区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变革的开始,在中国林业发展史上必将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为了使广大读者对国有林区林权改革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本期刊发黑龙江省伊春市人民政府市长、伊春林管局局长许兆君同志《国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前瞻》一文,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18.
以改革成本理论为分析工具,从经济改革成本、社会改革成本2个维度对我国国有林区的内部分开体制进行分析,认为经济改革成本是采取内部分开体制的直接原因,而社会改革成本会随着改革过渡期的延长而增加。在当前国有林权改革停滞的情况下,对林业产权体系进行边际创新,明晰林区居民对于森林生态资源的产权有利于突破林权改革遭遇的困境,实现林权的帕累托式改革。  相似文献   

19.
王刚 《森林公安》2009,(4):39-40
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一场被称为"第三次土地革命"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普遍推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关系广大林区群众利益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林业生产关系的一次大调整和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速林业发展、振兴林区经济、富裕广大林农的根本途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0.
闫立海 《林业科技》2010,35(5):68-70
伊春作为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全国唯一的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自2004年以来,相继在5个试点林业局展开了林权制度改革,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科学、合理的对林改试点成果进行评价既是制定试点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也将直接影响国家对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