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滑舌鳎源蜡样芽孢杆菌毒性检测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株鱼源致病菌L1进行了16SrDNA的鉴定、6种毒力基因的PCR检测、溶血素和4种胞外酶的定性分析以及半数致死密度测定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1为蜡样芽孢杆菌,携带与腹泻毒素相关的溶血素BL基因、肠毒素T基因、细胞毒素K基因、多效调控因子、非溶血性肠毒素5种毒力基因,不含呕吐基因;并且该菌分泌溶血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尿素酶;其对斑马鱼96h半数致死密度为3.26×10~8cfu/mL。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庆大霉素等15种药物敏感。本试验旨在从毒力基因和外毒素角度评估该菌对水产养殖动物的潜在致病性;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为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提供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2.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是由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引起的对虾病害,本研究从患AHPND的凡纳滨对虾样品中分离得到5株副溶血弧菌,采用致AHPND的副溶血弧菌(VPAHPND)的相关质粒的引物AP2进行PCR检测,表明这5株菌中均存在AHPND相关质粒.利用丝裂霉素C进行溶源性噬菌体筛选和噬菌体诱导发现,其中2株副溶血弧菌(20130629002S01和20130726001S01)可能存在溶源性噬菌体感染;从经0.5 μg/ml丝裂霉素C诱导的20130629002S01和20130726001S01中分别分离得到两种噬菌体phage1和phage2.透射电镜观测显示,phage1为有尾噬菌体,phage2为球形噬菌体.将上述5株副溶血弧菌进行卤虫无节幼体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它们对卤虫无节幼体均有致病力,且各分离株的毒力表现出显著性差异;20130629002S01和20130726001S01两株带有溶源性噬菌体的副溶血弧菌的致病力显著低于无噬菌体的副溶血弧菌(20130721001S02).本研究结果表明,5株VPAHPND分离株都含有AHPND相关的质粒,表现出显著的毒力差异,可能携带不同的溶源噬菌体,也可能不携带溶源噬菌体,溶源噬菌体与副溶血弧菌各分离株的毒力并无必然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是由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引起的对虾病害,本研究从患AHPND的凡纳滨对虾样品中分离得到5株副溶血弧菌,采用致AHPND的副溶血弧菌(VPAHPND)的相关质粒的引物AP2进行PCR检测,表明这5株菌中均存在AHPND相关质粒。利用丝裂霉素C进行溶源性噬菌体筛选和噬菌体诱导发现,其中2株副溶血弧菌(20130629002S01和20130726001S01)可能存在溶源性噬菌体感染;从经0.5μg/ml丝裂霉素C诱导的20130629002S01和20130726001S01中分别分离得到两种噬菌体phage1和phage2。透射电镜观测显示,phage1为有尾噬菌体,phage2为球形噬菌体。将上述5株副溶血弧菌进行卤虫无节幼体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它们对卤虫无节幼体均有致病力,且各分离株的毒力表现出显著性差异;20130629002S01和20130726001S01两株带有溶源性噬菌体的副溶血弧菌的致病力显著低于无噬菌体的副溶血弧菌(20130721001S02)。本研究结果表明,5株VPAHPND分离株都含有AHPND相关的质粒,表现出显著的毒力差异,可能携带不同的溶源噬菌体,也可能不携带溶源噬菌体,溶源噬菌体与副溶血弧菌各分离株的毒力并无必然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短小芽孢杆菌X93及胞外产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婧  王娟  宋增福  贾亮  张永华  范斌  张庆华 《水产学报》2013,37(10):1564-1571
从健康养殖大黄鱼肠道中筛选出对病原弧菌有拮抗作用的潜在益生菌株X93,利用细菌快速鉴定系统和16S rDNA方法进行细菌种类鉴定;通过点种法对其抗菌谱进行测定;采用平板扩散法,研究了培养时间、温度、盐度、蛋白酶K和Fe3+等因素对其胞外产物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GenBank accession No.HM137033);对20株病原指示菌中的13株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抗菌谱较广;菌株培养48 h后的胞外产物抑菌作用最强;在pH为7时,抑菌活性最大;达到最大抑菌活性的温度和盐度分别为28 ℃、5;蛋白酶K和不同浓度的FeCl3均会降低其抑菌活性。该菌对病原弧菌、迟缓爱德华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等水产上常见主要致病菌有良好的拮抗效果,且具有抑菌作用的胞外产物对温度、盐度和Fe3+有一定的适应范围,适宜作为益生菌株,有望在实际养殖环境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5.
于5L试验容器内,以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通过菌浴和口服法感染拟穴青蟹溞状幼体,比较2种弧菌对拟穴青蟹溞状幼体感染的致病力。海水水温25~26℃,盐度30.1,紫外线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菌浴感染拟穴青蟹幼体,24h对Z1至Z5幼体半致死密度分别为4.03×105、7.67×105、8.56×105、1.98×106、8.99×106cfu/mL;溶藻弧菌菌浴拟穴青蟹幼体,24h对Z1至Z5幼体半致死密度为5.76×106、7.64×106、7.92×106、1.02×107、6.02×107 cfu/mL;口服感染试验的幼体死亡率随投喂次数和时间增加而提高。在5×106cfu/mL密度下2种弧菌的混合感染组(密度比1∶1)24h幼体死亡率低于对照副溶血弧菌感染组,高于对照溶藻弧菌组。  相似文献   

6.
带鱼肠道中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液抗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带鱼肠道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JFL15,其发酵液对嗜水气单胞菌、美人鱼发光杆菌、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大肠杆菌、迟钝爱德华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查氏弧菌均有较强抑菌作用。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以及系统发育进化分析,菌株JFL15与暹罗芽孢杆菌的同源性最高,达98.05%,初步鉴定为暹罗芽孢杆菌。对暹罗芽孢杆菌JFL15的发酵液进行研究发现,暹罗芽孢杆菌JFL15的发酵液对酶、温度、酸碱度和紫外线均不敏感,且发酵产物储存较长时间后仍具有较强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从鳗鲡肠道中分离获得4株优势菌株,通过16S r RNA测序鉴定,结果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2、鼠李糖乳杆菌L4、地衣芽孢杆菌B1与枯草芽孢杆菌B2。对这4株菌株进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这4株益生菌对副溶血弧菌、铜绿假单胞菌、鳗弧菌等具备较好的抑菌能力,且能高效降解氨氮、亚硝酸盐;对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8种药物表现敏感,在5%兔血琼脂平板培养无溶血环形成,对鳗鲡无致病性。指出,筛选出来的这4株鳗鲡肠道益生菌,可为后续益生菌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为鳗鲡安全、环保养殖新增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抗副溶血弧菌感染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以初体质量为(6.95±1.20)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养殖箱进行3周的养殖实验和2周的副溶血弧菌人工感染实验;其中,对照组每日投喂普通商品饲料,实验组每日投喂在普通商品饲料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1:1)配制成的3组实验饲料,实验饲料中益生菌的终浓度为107 cfu/g。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保护率最高的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实验组进行凡纳滨对虾相关免疫基因表达水平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单一益生菌或复合益生菌均可显著提高对虾抗副溶血弧菌感染的能力(P<0.05),且复合益生菌的保护效果更佳,其相对免疫保护率为31.11%。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实验组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的先天免疫缺陷基因(innate immune deficiency gene,IMD)、对虾素3a分子(penaiedin 3a)、酚氧化酶原(prophenoloxidase,proPO)、溶菌酶(Lysozyme,LZM)和甲壳素Crustin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且分别在18~24 h达到最大值。实验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可有效提高凡纳滨对虾抗副溶血弧菌感染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可能是通过增加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从西宁市5个市场采集鱼、虾各30份样品,通过常规的细菌分离技术分离到副溶血弧菌6株,其平均检出率为1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所得副溶血弧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出现高度敏感;对头孢拉啶、头孢唑啉出现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青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
弧菌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健康的鱼虾体内以及养殖水体中分离得到 2 19株海洋细菌 ,以鳗弧菌 (Vibrioanguillarum)、副溶血弧菌 (Vibrioparahaemolyticus)、沙蚕弧菌 (Vibrioneresis)、飘浮弧菌 (Vibrionatriegen)等病原性弧菌为指示菌 ,在 2 2 16E平板上采用十字交叉划线法、点种法和平板扩散法进行体外拮抗实验 ,从中筛选到 6株有拮抗作用的海洋细菌。用平板活菌计数法研究拮抗菌J - 10及其胞外产物对鳗弧菌的抑菌作用 ;采用平板扩散法研究拮抗菌J- 10胞外产物抑菌效果的影响因子。结果显示 ,拮抗菌J- 10在混合体系中 ,2 4h之后表现出拮抗作用 ,在第 3天使鳗弧菌的数量降为最低 ,比第 1天的鳗弧菌数量下降了 2个数量级 ,之后鳗弧菌的数量开始上升 ,而对照组鳗弧菌的数量在第 2~ 5天基本维持第 1天的水平 ,表明拮抗菌J - 10在混合体系中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拮抗菌J- 10的胞外产物能较好地抑制鳗弧菌的生长 ,使实验组的弧菌数量在 3h降为最低 ,之后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而对照组则一直呈上升的趋势 ;拮抗菌J - 10的胞外产物对热敏感 ,对pH的变化不敏感 ,对蛋白酶K不敏感 ,Fe3 的添加会减弱其抑菌活性。根据形态特征和常规生理生化反应进行鉴定 ,J - 10为藤黄微球菌 (Micrococcuslete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