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母本)和光稃野燕麦(父本)远缘杂交亲本与后代的核型及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母本的染色体长度比为1626,核型公式为2n=4x=28=18m(2SAT)+10sm(2SAT),核型为1A。父本的染色体长度比为2526,核型公式为2n=6x=42=20m(2SAT)+22sm(4SAT),核型类型为2B。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和光稃野燕麦杂交后代0878株系的染色体数目为42,染色体长度比为1.802,核型公式为2n=6x=42=22m(2SAT)+20sm(2SAT),核型为2A。 0878-1株系的染色体数目为42,染色体长度比为2.057,核型公式为2n=6x=42=38m+4sm(4SAT),核型为2B。由于光稃野燕麦遗传物质渗入到该杂交后代,获得了进化程度高于其母本的普通小麦型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2.
对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084株系的核型公式为2n=6x=42=36m(4SAT)+6sm,核型为1A,为极对称核型,属于原始类型;野生二粒小麦、二倍体野燕麦及084株系的进化指数分别为1、4和1,表明084株系的进化程度与野生二粒小麦一致,低于二倍体野燕麦;084株系的染色体相对长度较亲本大,且其平均臂比、核型不对称系数及臂比大于1.7的染色体比例均在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之间,说明远缘杂交在一定程度上对加速小麦属的进化有重要意义;084株系染色体臂比与母本的相近,且存在4对染色体与父本的相对长度和臂比极为相近,核型分析结果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杂交后代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3.
对葡萄牙野燕麦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42,绝大多数为中着丝粒染色体(m)或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m),染色体长度比为3.190,并在第5、第11和第16号染色体上发现3对随体,核型公式为2n=6x=42=18m+22sm(6SAT)+2st,染色体组型为"2B"类型。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28,其中包括9对中着丝粒染色体(m)和5对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m),染色体长度比为1.626,其中在第1、第2号染色体上发了2对随体,核型公式为2n =4x =28=18 m(2 SAT)+ 10 sm(2 SAT),核型类型为“1A”.  相似文献   

5.
巴西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是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PRl07与海垦1号是中国橡胶树种植、育种的两个重要品种.利用染色体直接敲片技术研究橡胶品种PR107、海垦1号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PR107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2n=36=30m(2sat)+6sm,海垦1号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2n=36=22m(2sat)+14sm(2sat),两者核型类型均为2B型.  相似文献   

6.
对提莫菲维小麦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提莫菲维小麦的染色体数目为2n=28,其中包括8对中着丝粒染色体(m)和6对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m),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相对长度比为1.569,并在第2号和第13号染色体上发现了2对随体,核型公式为2n=4x=28=16m+12sm(4 SAT),核型类型为"2A".  相似文献   

7.
皮燕麦阿缓Avenasativa是普通燕麦的一个种。原产地是维多利亚,现收藏在我国燕麦品种资源库。经我们观察研究皮燕麦阿级是一个染色体数目较多的种。2n=6x=42,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6x=42=26m+16sm,核型类别为2B。  相似文献   

8.
棉花[AGD]三种杂种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棉花三种杂种进行了细胞水平的核型分析,得出结论:三种杂种[A2×G1]×[AD]1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52,核型公式为2n=4x=52=2M+44m(2SAT)+6sm(2SAT),核型类型为1B。三种杂种[A2×G1]×[AD]2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52,核型公式为2n=4x=52=44m(2SAT)+8sm(2SAT),核型类型为2B。  相似文献   

9.
对牛角辣椒‘绿龙9号’,朝天椒‘天鹰’,小果番茄‘绿玛瑙’,圆形茄‘快青’,野生茄‘红刺茄’和‘托鲁巴姆’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染色体数均为2n=2x=24,且均具有1对带随体的染色体;染色体长度茄子约在3~5μm、辣椒约在5~7μm、番茄约在2~4μm;辣椒‘绿龙9号’和‘天鹰’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24=18m+4sm(2SAT)+2st和2n=2x=24=18m(2SAT)+6sm,核型类别分属2B和2A;番茄‘绿玛瑙’的核型公式为2n=2x=24=14m(2SAT)+8sm+2st,核型类别属2C;茄子‘快青’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0m+4sm(2SAT),核型类别属2A;野生茄‘红刺茄’和‘托鲁巴姆’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24=20m(2SAT)+4sm和2n=2x=24=22m(2SAT)+2sm,核型类别分属2A和1A。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定豌4号、草原23号、中豌4号、中豌5号、中豌6号、中豌9号6个不同豌豆品种(系)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虽然6个品种(系)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2n=2x=14,但染色体类型与核型各不相同,定豌4号的核型公式为2n=4m+8sm+2sm(SAT),核型类型为3A;草原23号的核型公式为2n=2x=10m+4sm,核型类型为1A;中豌4号的核型公式为2n=2x=2m+12sm,核型类型为1A;中豌5号的核型公式为2n=2x=2m(SAT)+12sm,核型类型为2A;中豌6号的核型公式为2n=2x=12m+2sm,核型类型为1A;中豌9号的核型公式为2n=2x=2m+10sm+2sm(SAT),核型类型为3A。表明6个不同豌豆品种(系)间存在染色体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推断它们的进化程度为:定豌4号、中豌9号进化程度较高,中豌5号次之,草原23号、中豌4号、中豌6号较低。  相似文献   

11.
山茶属5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山茶属5种植物的核型:1.矩叶茶Camellia grijsii Hance核型公式为2n=2x=30=20m+7sm+3st;2.文山毛蕊茶C.wenshanensis Hu核型公式为2n=2x=30=20m+8sm+2st;3.紫果茶C.purpura Chang et Chen核型公式为2n=2x=30=22m+4sm+4st;4.显脉金花茶C.euphelebia Merr.ex Sealy核型公式为2n=2x=30=21m(4sat)+9sm(2sat);5.五柱滇山茶C.yunnanensis(Pitard ex Diels)Cohen Stuart核型公式为2n=2x=30=26m(2sat)+4sm.这5种植物分属不同的亚属及组.结果表明它们均是二倍体2n=30,但核型结构明显不同.核型类型前2种属2A型,后3种属2B型.  相似文献   

12.
裸燕麦和皮燕麦的核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裸燕麦内燕5号莜麦Auena nudaAuena和皮燕麦野红燕麦Auena Sterieis是燕麦属中两个六倍体的不同种。我们曾对这两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进行了观察研究。内燕5号莜麦是六倍体2n=6x=42,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6x=42=22mm+20sm(2SAT),核型类别为2B;野红燕麦是六倍体2n=6x=42核型公式为2n=6x=42=22mm+18sm(2SAT)+2ST,核型类别为2B。  相似文献   

13.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对薯蓣属(Dioscorea)4种植物进行核型研究。结果显示小花盾叶薯蓣(Dparviflora CTTing)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0,核型公式K(2n)=20=8m+12sm;盾叶薯蓣(野生种)(Dzingiberensis CH Wright)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0,核型公式K(2n)=20=14m+6sm;盾叶薯蓣(Dzingiberensis CH Wright)栽培株系A-02-6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40,核型公式K(2n)=40=20m+18sm+2st;黄独(Dbulbifera L)的染色体数目为2n=8x=80,核型公式K(2n)=80=34m +46sm;山药(薯蓣Dopposita Thunb)的染色体数目为2n=14x+4=144,核型公式K(2n)=144=57m+84sm+3st。结果表明:薯蓣属是染色体数目和倍性复杂并且存在许多多倍体的植物群,核型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鲁棉研15号及其父本——转基因抗虫棉选系613、母本——常规陆地棉选系R55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鲁棉研15号及其父母本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6。鲁棉研15号的核型公式为:k(2n)=26=10m+12sm+4st,属于"2B"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6=8M1+10M2+4L+4S。其父本的核型公式为:k(2n)=26=6m+2sm(SAT)+16sm+2st,属于"3B"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6=8M1+8M2+4L+6S。其母本的核型公式为:k(2n)=26=20m+6sm,属于"2A"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6=6M1+18M2+2S。通过比较发现,鲁棉研15号倾向于父本,三者中属母本最原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疆两种蓝刺头植物的核型差异.[方法]应用改进的染色体制片方法研究新疆两种蓝刺头植物的核型.[结果]天山蓝刺头的细胞染色体数为2n=30,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为16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为14对,在第5,6对染色体长臂上带有随体,核型为2A型,核型公式为2n=2x=30=16m+14sm(4SAT).硬叶蓝刺头的细胞染色体数为2n=28,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为22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为6对,在第2对染色体长臂上带有随体,核型为2A型,核型公式为2n=2x=28=22m(2SAT)+6sm.[结论]两种蓝刺头染色体数目不同,随体存在与否及数目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皮燕麦阿缓Auena satiua是普通燕麦的一个种。原产地是维多利亚,现收藏在我国燕麦品种资源库。经我们观察研究皮燕麦阿缓是一个染色体数目较多的种。2n=6x=42,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6x=42=26m+16sm,核型类别为2B。  相似文献   

17.
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方法,对毛百合、有斑百合及其3个杂种后代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毛百合、有斑百合和3个杂种染色体均为2n=2x=24。毛百合核型公式为2n=6m(2SAT)+4sm(2SAT)+14st,有斑百合核型公式为2n=2m+8sm+12st+2t,杂种F1-1核型公式为2n=4m+2sm+18st,F1-2核型公式为2n=2m+8sm(2SAT)+14st,F1-3核型公式为2n=2m+8sm+14st。F1-1、F1-2和母本的核型类型都是3B型,而F1-3与父本的核型类型都是3A型。在染色体长度比、平均臂比及不对称系数等指标上,杂种大部分都趋于父母本的中间值。杂种染色体形态具有父母本双亲的特点,可以鉴定为真杂种。  相似文献   

18.
我们观察研究了燕麦属(Avena)中不同倍性三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如下:砂燕麦Avena strigosa为二倍体,2n=2X=14,核型公式是2n=2X=14=10m+4sm(2SAT),核型类型为2A;野生大燕麦Avena magna为四倍体2n=4X=28,核型公式是2n=4X=28=16m+12Sm(2SAT),核型类型为2A;裸燕麦(莜麦)Avena nuda为六倍体2n=6X=42,核型公式是2n=6X=42=22m+20sm(2SAT),核型类型为2B。从核型结果中可以看出,多倍化是三个种进化重要趋势,随着倍性的增加,核型的不对称性也增加。  相似文献   

19.
参照李懋学和Stebbins的方法,对细叶百合、兰州百合、亚洲百合("精粹"和"托里诺")进行了染色体数目鉴定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细叶百合和兰州百合为二倍体种,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24=2m+4sm(2SAT)+8st+10t和2n=2x=24=10sm(4SAT)+6st+8t,分属3A和3B型;"精粹"百合和"托里诺"百合为三倍体种,核型公式分别为2n=3x=36=3 m+6sm+18st+9t和2n=3x=36=3 m+3sm+12st+18t,均为3B型。此外,细叶百合、"精粹"百合和"托里诺"百合株间或细胞间均存在着染色体数目变异。  相似文献   

20.
毛百合×有斑百合种间杂种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方法,对毛百合、有斑百合及其3个杂种后代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毛百合、有斑百合和3个杂种染色体均为2n=2x=24.毛百合核型公式为2n=6m(2SAT)+4sm(2SAT)+14st,有斑百合核型公式为2n=2m+8sm+12st+2t,杂种F1-1核型公式为2n=4m+2am+18st,F1-2核型公式为2n=2m+8sm(2SAT)+14st,F1-3核型公式为2n=2m+8sm+14st.F1-1、F1-2和母本的核型类型都是3B型,而F1-3与父本的核型类型都是3A型.在染色体长度比、平均臂比及不对称系数等指标上,杂种大部分都趋于父母本的中间值.杂种染色体形态具有父母本双亲的特点,可以鉴定为真杂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