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邱达华 《内陆水产》2005,30(11):31-31
卵甲藻病又称“打粉病”或“白鳞病”是由嗜酸性卵甲藻引起。此病主要危軎下池半个月左右的鱼苗和“冬片”鱼种,不仅草、青、鲢、鳙、鲤的鱼种发病.而且野杂鱼也受疼染。笔者2004年9月上旬诊治过一例卵甲藻病,现将其诊治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根据嗜酸卵甲藻病的病态特征、水库发病情况进行了诊断与治疗,介绍了水库养殖生产中嗜酸卵甲藻病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卵甲藻病又叫卵鞭虫病,是由嗜酸性卵甲藻(嗜酸性卵鞭虫)寄生鱼体而引起,其病症初看与小瓜虫病相类似,主要症状:初期病鱼在池水中拥挤成团, 环游不息;病鱼体表粘液增多,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白点逐渐蔓延至尾柄、身体两侧、头部和鳃内。仔细观察,可看到白点之间有红色斑声、(充血),尾柄部特别明显。后期病鱼食欲减退,游动迟缓,不时呆浮水面,鱼体上白.点连接成片重叠象裹了一层米粉,故有“打粉病”或“白鳞病”之称。“粉块”脱落处发炎溃烂,并伴有大量的水霉菌寄生。最后病鱼瘦弱,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4.
正淀粉卵甲藻病也称眼点淀粉卵涡鞭虫病,是一种海水藻类引发的鱼病。淀粉卵甲藻可在鱼体寄生生长和在水中繁殖。该病主要在海水石斑鱼育苗池和土池养殖过程中产生危害,发病速度快、死亡率较高,给海南的石斑鱼冬季养殖带来严重风险,若防治不力则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5.
<正>嗜酸性卵甲藻(Oodinium acidophilum Nie)属胚沟藻目、胚沟藻科、卵甲藻属。从分类地位上而言,该藻归属于甲藻门,是分布于淡水中的浮游藻类,但目前在水产疾病研究领域里,均视其为原生动物的鞭毛虫类。该藻分布广泛,适宜于偏酸性的养殖水体,可侵害多种鱼类,无宿主专一性。在我国,嗜酸性卵甲藻病首次发现于江西万年县,此后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也逐渐有该病的报道,但均以养殖食用鱼发病为主,鲜有报道该藻感染观赏鱼引起发病死亡的病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鲟鱼卵与西伯利亚鲟鱼卵的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化方法分析了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鱼卵的营养成分,并对两者的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鱼卵的水分含量平均值为62.83%~64.88%,粗蛋白平均含量为20.38%~20.77%,粗脂平均含量为10.41%~13.58%。统计分析表明,俄罗斯鲟鱼卵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西伯利亚鲟鱼卵,而粗蛋白、水分和灰分含量略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俄罗斯鲟鱼卵和西伯利亚鲟鱼卵的氨基酸组成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50.66和44.43。两种鲟鱼卵的脂肪酸中,均以C16∶0、C18∶2n6c和DHA为主要脂肪酸,三者总的质量分数达50%左右;而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总量俄罗斯鲟鱼卵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在两种鱼卵中含量分别为19.47%和16.83%。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鲟鱼卵均含有丰富的各种营养成分,但从粗蛋白、必需氨基酸(EAA)、DHA和n3PUFA含量来看,俄罗斯鲟鱼卵的营养价值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  相似文献   

7.
用鲟鱼卵制作的鱼籽酱等制品一直是国际市场上的珍品,价格不菲,但鱼卵又是鱼类资源之根本,过多的采集鲟鱼卵对珍贵的鲟鱼资源再生带来严重危机,因此,国际濒危动植物保护公约组织(CITES)一直将鲟鱼卵纳入保护范围,实行极严格的配额限制。鲟  相似文献   

8.
对发病泰国斗鱼的病原体进行显微观察,分析鉴定为是胡椒病,病原体为嗜酸性卵甲藻,描述了泰国斗鱼患胡椒病的症状、病原体的生活史,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 卵甲藻病也称“打粉病”。据《鱼病防治手册》(中科院水生所,1975)和《鱼病学》(上水院养殖系,1979油印稿)记载,1961年此病在江西省首次发现,1967年又在广东省发现,以后在福建省又发现。1979年浙江省遂昌县东坞水库的一口鱼塘亦发现卵甲藻病,引起该塘大批鱼种死亡,经采用生石灰24ppm全塘泼洒,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卵甲藻病又称“打粉病”或“白鳞病”是由嗜酸性卵甲藻引起,此病主要危害下池半个月左右的鱼苗和“冬片”鱼种,不仅草、青、鲢、鳙、鲤的鱼种发病,而且野杂鱼也受感染。笔者2004年9月上旬诊治过一例卵甲藻病,现将其诊治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养殖地在临城镇黄竹村,鱼种培育池面积1068m2,平均水深1.0m,2004年6月15日投放8 ̄10cm的草鱼种8000尾,鲢鱼种3200尾,鳙鱼种800尾,投喂以芜萍、浮萍等青饲料为主,配合饲料为辅,9月8日巡塘时看到少数鱼种在池中拥挤成团,鱼体上有白点,3d后出现死鱼。2症状草、鲢、鳙鱼发病,病鱼体表粘液增多,背鳍…  相似文献   

11.
施氏鲟是黑龙江特产,重要的经济鱼类,特别是它的卵,在国内外市场上均是最珍贵的水产品。由于多年的酷捕使鲟鱼资源锐减,因此鲟鱼肉及鲟鱼籽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不断上涨,其市场发展前景看好。因此,适时地培育、驯化可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大规格鲟鱼苗种,可推动我省鲟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鲟鱼苗种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鲟鱼养殖业的不断兴起,随之而来的鲟鱼苗种成活率、疾病等问题,成了我国鲟鱼养殖业发展的绊脚石,这些绊脚石应尽快解决。下面就我国鲟鱼苗种早期成活率低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一、遗传因素的影响1.亲本因素的影响鲟鱼养殖业是一种新兴的水产养殖业。目前,在我国鲟鱼养殖业中,鲟鱼的苗种来源全部是由人工繁殖所得,而人工繁殖所需的亲鱼全部是在自然界捕获的野生鲟鱼,而这些野生鲟鱼亲鱼长年累月生活在自然界中,生存环境复杂,难免不感染病毒。有部分病毒对鲟鱼亲鱼没有危害,这些病毒侵入亲鱼体内的卵内,对卵的发育及受精乃至后期苗种的发…  相似文献   

13.
随着鲟鱼人工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鲟鱼大规模、高密度养殖方式的形成,鲟鱼卵、鲟鱼苗、商品鲟的国际、国内间的流通加大,由于一些养殖场的管理和技术措施不当,鲟鱼的病害逐渐显现出来。现将鲟鱼  相似文献   

14.
1 病原体 嗜酸卵甲藻(Oodinium acidophilum Nie),是胚沟藻目、胚沟藻科、卵甲藻属的种类。因它只生活在微酸性(pH5-6.5)和淡水水质中,故称其为嗜酸卵甲藻。嗜酸卵甲藻为寄生性单细胞藻类,纵分裂法繁殖。第1次分裂总是从凹陷处向内一分为二,接着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地继续分裂下去,一直到128个子体,以后每个子体再分裂1次,形成2个裸甲子,藻类学家称之为裸甲藻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0月,笔者接诊3例草鱼、团头鲂患卵甲藻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和烂鳃病并发病的病例,通过l~2个疗程的治疗,除一例无效外,另2例基本治愈。现把诊治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一、基本情况患病草鱼、引头鲂食欲下降,鱼在塘中离群独游,许多鱼在人靠近时也不离开,喜欢群集于进水口中。  相似文献   

16.
被称为“知化石”的鲟鱼,如今在高坝洲库区找到了自己的“乐园”。目前,这里人工养殖的鲟鱼已达17种。日前由宜昌市天峡鲟业有限公司主持的“鲟鱼人工繁殖及产业化集约养殖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省级验收。专家们认为,该技术成果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宜都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鲟鱼基地。鲟鱼最早生活在2.5亿年前。目前,全球尚存的鲟鱼仅27种,已全部被世界濒危动物贸易公约组织列为保护物种。分布在我国的鲟鱼有8种,其中中华鲟、达氏鲟和白鲟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鲟鱼肉和卵均为高档营养食品,其中鲟鱼籽被称为“黑色黄金”,具…  相似文献   

17.
971429 腌鲟鱼卵的 PCR 鉴定=PCR iden-tification of black caviar[刊,英]/Desalle R,Birstein V M∥Nature.—1996,(6579).—197~198鲟鱼样品取自于过度捕捞、围栏养殖及污染的环境,按传统的腌鲟鱼卵原种鉴定方式,仅依靠粗放的因子,如卵径大小、外观、壳、组织结构和颜色,而新采用的 PCR 鉴定鲟鱼原种手段先进、结果准确、价格低廉。所有查核的鲟精蛋白形鱼种可用线粒体细胞色素 b、16S 核糖体 DNA 和12S rDNA 核甘酸序列标记,目前己对3种商品鲟鱼的个体间变种进行了鉴定。己制备了几种引物,对3种  相似文献   

18.
白鳞病又叫打粉病,病原体是嗜酸卵甲藻;白点病又叫小瓜虫病,病原体是多子小瓜上。这两种病都流行于水温25℃左右,危害严重,病症相似,病鱼体表都是粘液增多,皮肤和鳍上都出现白点。但通过细心观察,也不难发现两种病有明显不同:被嗜酸卵甲藻感染产生了白鳞病的鱼初期在池水中拥挤成团或水面形成了1—3个小圈,环游不息,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白点逐渐蔓延全身至尾柄,仔细观察,可看到白点之间有红色斑点,尾柄处充血特别明显,而白点病却无此特征,病鱼食欲减退、游动迟缓,有时呆浮水面,后期白点连成片,体表象裹了…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养殖鲟鱼的疾病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祝飞 《内陆水产》2002,27(6):30-31
鲟鱼为软骨硬鳞鱼,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新疆、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等河流及其相连的湖泊和浅海中,其肉厚骨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黑色黄金”之称,尤其是用鲟鱼卵加工成的鱼子酱,更是驰名中外,其肉、卵含蛋白质极高,皮可制成佳肴,可以说鲟鱼的全身都是宝。随着其野生资源的减少,人工增殖及人工养殖相继出现。我国已开展人工养殖和养殖的品种有中华鲟、史氏鲟,还有从国外引进的杂交鲟等、北美短吻鲟、俄罗斯鲟、美国高昂鲟以及杂交鲟等。水产业者普遍看好鲟鱼的养殖前景,通过不同的渠道投入资金,进入…  相似文献   

20.
卵圆鞭毛虫病是养殖鱼类常见的寄生虫病。病原体靠吸附器侵入寄生组织,危害寄主。它主要寄生在海水鱼的鳃瓣,偶尔也在皮肤上出现。一般寄生在皮肤尚不造成鱼体死亡,若大量寄生在鳃部则易造成鱼体呼吸障碍死亡。该病发病迅速,死亡率高,给养殖生产者带来极大经济损失。本文初步探讨了治疗该病的方法以供参考。1病原体卵圆鞭毛虫病病原体为植物性淀粉卵甲藻。寄生在鱼体上的时期叫营养体,呈球形、卵圆形或梨形,直径为ZO~70urn。胞质中有许多淀粉粒,胞核一般不易看清。虫体外围细胞膜明显,一端有几条细长的假报状突起,为固着细胞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