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新疆蒙古族那达慕进行研究。认为:新疆蒙古族那达慕具有民族文化传承、社会整合、娱乐与健身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等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产地蒙古黄芪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选取33个不同产地的蒙古黄芪及其根际土壤,测定其所含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并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与土壤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磷、有效钾、有效钙和有效镁利于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积累,吉林部分地区、宁夏地区、甘肃地区、内蒙古地区的土壤适合种植蒙古黄芪。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内蒙古通辽市白村为个案,主要从农牧变迁的视角对科尔沁蒙古族乡村地区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困难的问题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在科尔沁蒙古族乡村社会由半农半牧向纯农耕文明的转变过程中,由于特殊的社会文化传统和生计模式,从而形成独特的技术需求,造成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困难.因此,在一个灌溉历史并不长的蒙古族聚居地区,需要寻找到现代农业技术与本土知识体系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4.
科尔沁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尔沁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民族记忆的"活化石"。分析了科尔沁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现状,并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图书馆的发展等3个方面论述了科尔沁地区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饮食禁忌不仅是蒙古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还是蒙古族伦理道德观念和日常行为的重要体现。蒙古族饮食禁忌既来源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来源于对礼俗的崇尚。本文通过对饮食禁忌的研究,可以看出蒙古族珍惜食物的传统美德、尊敬长辈的伦理观念、团结和谐的生活态度以及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6.
巴音布鲁克蒙古口蘑液体培养的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蒙古口蘑的营养代谢特点,为进一步开展蒙古口蘑资源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巴音布鲁克草原蒙古口蘑为材料,采用液体培养技术,通过研究生物量、菌球特征、培养时间等内容,阐明蒙古口蘑液体培养的营养代谢特性以及适宜的液体培养条件.[结果]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糁5;,葡萄糖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黄豆0.1;,pH 6.5~7.0时蒙古口蘑生物量较稳定,生物量干重达0.684 8 g/100 mL,菌龄为21d.培养基装量以摇瓶体积的40;为宜,转速125 r/min,溶解氧满足需要.[结论]巴音布鲁克蒙古口蘑对不同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不同、培养时间亦不同.蒙古口蘑对马铃薯配方和米糠配方的营养代谢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7.
勒勒车是蒙古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中主要依靠的交通工具,也是蒙古族人民纵情翱翔草原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伴随着蒙古族人民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同时,作为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不同成熟度和不同品牌切达奶酪为原料,以葡萄糖酸-δ-内酯(GDL)为酸化剂,通过直接酸化法得到再制奶油奶酪样品,对制得的样品进行了质构分析、持水性测试、持油性测试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原料奶酪的硬度与耐嚼性决定了成品的硬度与涂抹性.不同成熟度的切达奶酪对感官、硬度、涂抹性影响较大,对内部、表面乳清析出和油脂析出率影响不大,最佳的原料选择是4~6个月的切达奶酪,不要使用成熟期超过8个月的切达奶酪作为原料.同一成熟期不同品牌的切达奶酪对质构和内部乳清析出性影响较大,对表面乳清析出、油脂析出率及感官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阐述当前蒙古族饮食制作技艺文献整理现状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记录蒙古族各类传统饮食制作技艺的古代汉籍文献。经研究发现,这一研究仍属初级阶段,现有研究成果并不多见;相关饮食制作技艺的文献体系尚未建立,专业人士及团队建设不足;相关古代汉籍文献较少,多以宋元时期的史籍为主。最后,根据现存实际问题,本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希冀能够在文献资料方面为蒙古族饮食文献体系的构建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蒙古民族虽以发达的牧业著称,但也曾有着悠久的捕鱼历史。后虽因牧业经济主体地位以及藏传佛教思想的影响,使捕鱼业在蒙古族逐渐式微,但捕鱼技术仍然在曲折发展。从渔具方面来看,蒙古族在网渔具、钓鱼具及杂渔具的种类及制作材质上不断取得进步发展。而造成这一发展态势的重要原因在于蒙古族所处环境对其生产方式的重要影响,以及蒙古先民"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新型家庭常温酸奶发酵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别于一般酸奶发酵剂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利用德氏乳杆菌乳亚种AZ19型、棉子糖乳球菌SE1-2型,在风味、活菌数量、酸度变化等方面作初步探讨,制作出德氏乳杆菌乳亚种:棉子糖乳球菌:唾液链球菌的比例为1:4:4的1种新型在常温即可发酵,具有一般酸奶活菌数高,口味柔和,风味纯等特点的混合发酵剂,此发酵剂适合日常家庭酸奶制作。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是我国的马铃薯主产区之一,2015年开始推行的主粮化战略为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该研究分析了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继续引导和推进马铃薯产业规模化和技术进步;培育和发展马铃薯产业组织;推进马铃薯主粮加工发展;加强马铃薯交易平台建设和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3.
根据内蒙古东部四盟市的大豆分布特点,划分不同种植区,分析主推品种特性,进而探讨内蒙古东部四盟市不同地区大豆育种目标的建立及选育方向,以此推动区域大豆品种的更新换代,促进大豆生产,更好地服务内蒙古大豆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明确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种类分布情况,鉴定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特征。[方法]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部分奶牛场采集100份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检出的124株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6株,占29.03%;无乳链球菌36株,占29.03%;停乳链球菌24株,占19.36%;大肠杆菌16株,占12.90%;其他菌12株,占9.68%。4种病原菌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先锋霉素V均较为敏感,但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可选择左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先锋霉素V作为治疗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多维度分析内蒙古乳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内蒙古乳业已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奶牛存栏量、奶类产量、人均占有量等指标都位于全国之首。文章旨在从龙头企业的建立、行业发展现状、乳业带形成及牧民收入、地区生产专业化四个维度对内蒙古乳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我区贫困地区的分布状况,近年来扶贫资金的投入情况以及我区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喀喇沁旗是全区31个固定贫困县之一,在我区50个贫困县当中只是一个点,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该旗近年来扶贫开发情况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我区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TVDI的内蒙古植被生长期干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内蒙古地区2007、2008年植被生长期(4~9月)的MOD13A3和MOD11A2数据,建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将得到的内蒙古地区的TVDI数据划分等级,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从气象站点、样点的土壤含水量与TVDI的散点图看出,TVDI作为内蒙古植被生长期的旱情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②内蒙古地区植被生长期主要以轻旱和中旱为主,占全区面积的70%以上;湿润、正常和重旱的面积所占比例较小。③在时间尺度上,内蒙古地区4、5、6月旱情比较严重,7、8月份旱情有所缓解,是全年干旱最轻的时段,而进入9月份旱情又逐渐加剧;在空间尺度上,东北部地区4~9月份旱情比较轻,干旱等级主要以湿润和正常为主;其他地区在7、8月份旱情比较缓和,以轻旱和中旱为主;其中西部的沙漠地区在4~9月份的旱情均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黄河灌区籽用西瓜种质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黄河灌区是我国籽用西瓜主产区之一,栽培历史久远,籽用西瓜种质资源丰富。为全面掌握当地地区籽用西瓜种质资源,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开展籽用西瓜种质资源调查,比较各调查点分布籽瓜的生态生活习性,初步查清了内蒙古黄河灌区分布的籽瓜栽培品种(类型),为籽用西瓜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及高效栽培技术开发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玉米种植区生态类型多样,为充分发挥各玉米种植区的优势,文章从种植制度、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向进行了分区阐述,探讨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分区发展方向及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大豆干旱灾害风险分析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地区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同时也是干旱灾害的高发区,因此,加强内蒙古地区大豆干旱灾害风险分析与区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利用内蒙古地区119个站点的气象资料、地理信息、人口经济等指标,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建立适用于内蒙古地区的大豆干旱风险区划模型,并利用GIS技术绘制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大豆干旱综合风险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岭西部分农区及西部大部,风险中值区主要分布在岭西大部及岭东南、东部偏南部分区域及西部偏东地区,风险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兴安盟西部、通辽市偏西南、赤峰市大部、中部偏南大部分地区。针对各风险区提出了趋利避害的建议,且经验证发现区划结果精度较高,与内蒙古各地大豆减产率及旱灾的实际情况较吻合,可为大豆干旱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