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秦岭  李树仁 《果树科学》1996,13(1):23-26
干旱条件下山楂细胞膜磷脂和脂肪酸的含量发生变化,轻度干旱时磷脂酰胆碱即发生降解,叶片中磷脂酰甘油增多,严重干旱时叶片中磷脂酰甘油减少,磷脂酰乙醇胺明显减少,嫩茎中磷脂酰乙醇受在干旱呈明显减少趋势,严重干旱时磷脂酰胆碱含量显著下降,轻度干旱山楂脂肪酸中亚麻酸含量增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无明显变化,叶片总饱和脂肪酸减少,茎中饱和脂肪酸变化不明显,严重干旱时亚油酸含量明显减少,饱和脂肪酸增多,茎中不饱和脂  相似文献   

2.
采用抗寒性不同的几个柑桔品种的叶片、枝韧皮部以及种子作样品,研究其生物膜组分与抗寒性的关系。发现叶片膜脂脂肪酸中,亚麻酸、亚油酸及棕榈酸的含量均与抗寒性成极显著相关,亚麻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及脂肪酸不饱和指数亦与抗寒性成极显著相关。枝韧皮部及种子的膜脂脂肪酸亦与抗寒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检测出叶片8种磷脂组分,其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甘油的含量与抗寒性成显著正相关,而磷脂酰乙醇胺、溶血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酸的含量与抗寒性成显著负相关,磷脂酰肌醇和双磷脂酰甘油与抗寒性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对山楂属中7个种和9个品种的细胞膜脂质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不同种和品种的磷脂中各组分的含量配比不同,总脂脂肪酸中各组分的含量配比也有差异。磷脂酰胆碱(PC)是主要的磷脂,含量最多,在脂肪酸中亚麻酸(C_(18:3))为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其次为亚油酸(C_(18:2))和油酸(C_(18:1));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C_(16:0))为主。抗性强的野生山楂种比栽培种的脂肪酸不饱和系数(IUFA)高,起源于边缘地区、高寒地区的山楂种脂肪酸不饱和系数大,在山楂品种中,三倍体品种的脂肪酸不饱和系数大。  相似文献   

4.
不同低温处理对黄瓜子叶极性脂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杨玲 《园艺学报》2001,28(1):36-39
 研究了黄瓜子叶极性脂的组分及其脂肪酸组成于不同温度(25、20、15、10 ℃)处理下的变化。结果表明: 黄瓜子叶在15 ℃处理条件下虽无可见冷伤害症状, 但类脂成分已发生显著变化。双半乳糖甘油二酯(DGDG) 含量明显升高, 而磷脂酰胆碱(PC) 、磷脂酰乙醇胺(PE) 大幅度减少; 且主要类脂MGDG、DGDG及PC 中不饱和度高的分子种含量增多,最终导致总类脂的不饱和脂肪酸, 尤其是亚麻酸增多。说明黄瓜子叶在15 ℃下处理7 d , 已经对低温产生了冷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温度条件下常春藤叶片磷脂变化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沈漫 《园艺学报》2003,30(4):431-435
 以栽培在露地和温室的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car.sinensis)为材料,运用荧光偏振、薄层层析扫描、气相色谱等技术测定叶片磷脂流动性、磷脂及其脂肪酸组成配比。结果表明,与温室栽培相比,地栽培的常春藤具有较高的不饱和磷脂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低温胁迫下,磷脂酰胆碱(PC)的不饱和脂肪酸水平是影响膜脂流动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的常春藤的磷脂流动性、磷脂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性分析,从膜脂组成与结构的角度探讨了常绿阔叶植物的抗寒机理。  相似文献   

6.
低温胁迫对番茄苗期和开花期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随处理温度下降,番茄苗期的饱和脂肪酸棕榈酸(C16∶0)与硬脂酸(C18∶0)之和减少,不饱和脂肪酸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总量增加。在8℃处理下,饱和脂肪酸含量与番茄的耐寒性呈显著负相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比及脂肪酸的不饱和指数,均与番茄耐寒性呈显著正相关,开花期其含量的变化与苗期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采用抗寒性强的宜昌橙(Citrus ichangensis)、抗寒性中等的本地早(Citrusreticulata)和抗寒性弱的 Verna 柠檬(Citrus limon)的叶片为试材.分析其叶片总磷脂、可溶性蛋白质以及各种磷脂含量与柑桔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柑桔叶片总磷脂含量、磷脂与蛋白质的比值与抗寒性呈正相关.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甘油(PG)的含量与抗寒性呈显著正相关,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酸(PA)的含量与抗寒性呈显著负相关.而磷脂酰肌醇(PI)和双磷脂酰甘油(DPG)与抗寒性相关不显著.由此说明用叶片磷脂含量可以鉴定柑桔抗寒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8.
脂肪酸与青椒苗期和花期抗冷性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抗冷性较强和较弱的6个青椒品种(系)为试材,分析青椒苗期和花期在8℃、12℃、15℃和25℃温度处理下叶片不同的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苗期还是花期,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比值均随处理温度下降而上升,而饱和肪酸正好相反,且其含量变化在8℃时与青椒品种(系)抗冷性有显或极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JM提高苹果幼树抗旱性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浓度JM(茉莉酸甲酯)处理明显提高干旱条件下盆栽‘首红’苹果幼树茎粗,促进地上部和根的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叶片RWC、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光合速率,对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JM30和70mg/L处理显著提高中度干旱条件下叶片SOD活性,降低质膜透性、MDA含量和叶细胞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指数。认为JM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苹果幼树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0.
黄建昌  肖艳 《园艺学报》2004,31(5):644-646
 研究了不同pH 值(4.5 、3.5 、3.0 、2.5) 的模拟酸雨对番木瓜叶片细胞膜透性和膜脂脂肪酸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酸雨处理导致细胞膜透性、MDA 含量、脂氧合酶(LOX) 活性及K+ 、Ca2+ 、Mg2+ 渗出量显著上升, 膜脂肪酸组分中饱和脂肪酸组分增加, 不饱和脂肪酸组分及不饱和指数( IUFA)下降。用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为判量标准初步评价模拟酸雨对番木瓜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阈值为pH 3.0 。  相似文献   

11.
董春娟  曹宁  尚庆茂 《园艺学报》2017,44(7):1319-1326
为了阐明水杨酸(SA)诱导黄瓜幼苗耐冷性的作用机理,以28℃/18℃(昼/夜)为对照,测定了外源SA对低温胁迫(8℃/8℃)下根系脂肪酸总量、组分、不饱和度以及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CsFAD)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提高了根系总脂肪酸含量和饱和脂肪酸组分C16︰0、C18︰0的相对含量,并降低了多不饱和脂肪酸C18︰3的比例,根系脂肪酸不饱和度和双键指数降低;而低温下外源施用SA后,脂肪酸组分的变化得到显著缓解,饱和脂肪酸C16︰0的相对含量降低,不饱和脂肪酸C18︰3相对含量升高,脂肪酸不饱和度升高。进一步分析CsFAD的表达水平,发现低温胁迫下,根系CsFAB2.1、CsFAB2.2和CsFAD5表达受到抑制,CsFAD3和CsFAD7的表达升高;施用SA可以解除低温对CsFAB2.1、CsFAB2.2、CsFAB2.3的抑制,CsFAD2.1和CsFAD3的表达也有所升高。低温胁迫下外源施用SA可以诱导黄瓜幼苗根系FAD基因表达,提高脂肪酸不饱和度,提高幼苗耐冷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垂盆草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垂盆草为试材,设置4个不同干旱处理(干旱时间为1、3、6、9 d)测定在不同水分条件处理下垂盆草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垂盆草植株的叶片总数、比叶面积、叶厚、株高、根长等生长指标数值显著降低;根干质量、茎干质量、叶干质量和总生物量显著降低;叶生物量比和比叶面积明显降低,茎生物量比显著上升,根生物量比无明显变化;叶绿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在轻度干旱时(持续干旱3 d)达到最大值,重度干旱时(持续干旱9 d时)含量最少;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下降,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随干旱程度加剧显著上升。垂盆草植株干旱条件下,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轻度干旱下垂盆草幼苗的光合能力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而重度干旱则对幼苗光合作用影响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曹宁  董春娟  尚庆茂 《园艺学报》2016,43(10):1941-1952
为探究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下黄瓜幼苗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根系施用SA的方法,测定了正常生长温度和低温(8 ℃)条件下SA处理对黄瓜幼苗叶片中脂肪酸含量、组分,以及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CsFAD)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施用SA能降低叶片中因低温引起的丙二醛积累和相对电解质渗漏,维持细胞膜稳定性;低温引起叶片中总脂肪酸含量减少,C183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降低,C18:0、C18:1等脂肪酸比例升高,脂肪酸双键指数降低;根系施用SA后,叶片中总脂肪酸含量、脂肪酸不饱和度及双键指数均得以恢复;低温诱导叶片中CsFAD的表达,低温下外源施用SA可进一步促进CsFAB2.1CsFAB2.2CsFAD2.1CsFAD6CsFAD7等的表达。总之,SA可以诱导黄瓜幼苗中CsFAD的表达,维持细胞膜脂肪酸不饱和度,提高细胞膜稳定性,诱导耐低温性。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下阿月浑子叶片细胞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增强,可溶性磷含量增加。随干旱胁迫加剧,阿月浑子叶片细胞中MDA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酸性磷酸酯酶活性与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的变化呈相反的趋势,说明干旱增加的活性氧启动了膜脂过氧化和膜磷脂的脱酯化反应。  相似文献   

15.
模拟酸雨对葡萄叶片的生理伤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模拟酸雨对巨峰葡萄叶片的伤害作用。结果表明:经pH3.5、pH2.5和pH2.0的酸雨处理后叶片在短期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伤害斑,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下降。酸雨处理使SOD活性及不饱昨脂肪酸指数(IUFA)下降,同时使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及乙烯生成速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以3年生枳砧兴津温州蜜柑盆栽苗为试材,研究高温处理对柑桔幼果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和内原乙烯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幼果脱落的关系,以探讨柑桔高温热害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使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膜脂脂肪酸组分中亚麻酸比例减少,硬脂城比例上升;致使股脂不饱和脂肪酸指数下降;加速了内原乙烯合成;加剧了幼果脱落.细胞膜脂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与不饱和脂肪酸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8407),而与幼果累积落果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07).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可能是高温热害加速幼果脱落的初始反应.  相似文献   

17.
CPPU对番木瓜干旱胁迫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胁迫下,番木瓜叶片水势、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明显下降,而电导率、POD活性、MDA和H2O2含量则显著上升。分别用10、30、50mg/L的CPPU预处理有效地降低了干旱条件下番木瓜叶片细胞的MDA、电导率和H2O2含量的增加程度,并能减缓叶片叶绿素总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降低。试验表明CPPU是通过减轻干旱对番木瓜引起的自由基伤害来提高番木瓜的抗旱能力,其中以30mg/L浓度的CPPU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