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集约化水产养殖生产方式需要全面满足鱼类和水生甲壳动物的营养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脂类代谢、脂肪酸的需要、能量需要、蛋白质—能量比以及胆固醇和磷脂酰胆碱(PC)等特定具有代谢活  相似文献   

2.
利用正己烷、无水乙醇、乙酸乙酯和氯仿-甲醇(体积比2∶1)4种有机溶剂提取柞蚕蛹油,并对蛹油中的甘油酯、磷脂、甾醇、维生素E等脂类物质进行较为系统地分析。结果表明,柞蚕蛹油中的脂类物质主要为甘油酯,其中甘油三酯约占88%,1,3-甘油二酯(1,3-DAG)约占1%,1,2-甘油二脂(1,2-DAG)约占1.5%;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质量分数可达到80%以上,其中α-亚麻酸占40%,油酸占29%,亚油酸占7%;脂类物质中维生素E的质量分数高达382.56μg/g,主要为α-生育酚(255.00μg/g),还含有少量β-生育酚、γ-生育酚和γ-生育三烯酚;甾醇类物质主要由胆固醇和β-谷甾醇组成,其中β-谷甾醇的质量分数达到3.36 mg/g;磷脂类物质主要由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酯酰丝氨酸(PS)组成,其中PE含量最高,达到34.82%,PS含量最低,仅占1.28%;采用质谱鉴定出18种甘油三酯,相对含量较高的依次为二油酸棕榈酸甘油酯(POO)、二亚麻酸棕榈酸甘油酯(PLnLn)和二亚麻酸亚油酸甘油酯(LLnLn),其含量分别占总甘油三酯的21.18%、14.22%和10.54%。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单一和混合油脂日粮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胸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并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究日粮油脂干预后胸肌脂肪酸组成发生变化的代谢机制,为调控肉鸡脂肪酸组成的研究提供新思路。选取1日龄慢速型清远麻母鸡48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对照组(CON)饲喂大豆油日粮,试验组(BOF)饲喂等量的混合油脂(大豆油∶猪油∶鱼油∶椰子油=1.0∶1.0∶0.5∶0.5)日粮,试验期127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混合油脂日粮对肉鸡平均日增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显著增加了肉鸡胸肌中月桂酸(C12∶0)、肉豆蔻酸(C14∶0)、油酸(C18∶1n-9)、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n-3)的比例,显著降低了亚油酸(C18∶2n-6)比例(P0.05)。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在试验鸡胸肌中共筛选到110种差异代谢物(变量权重值(VIP)1,P0.05),其中63种差异物质被注释,主要是磷脂代谢物,包括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丝氨酸(PS)和磷脂酰乙醇胺(PE)等。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混合油脂组显著增加了胸肌中谷胱甘肽和肌肽含量(P0.05)。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α-亚麻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亚油酸代谢和甘油磷酸代谢等脂质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P0.05)。综上,混合油脂日粮相较于大豆油日粮提高了肉鸡的饲料转化效率,促进了胸肌组织中DHA和EPA的沉积;日粮油脂干预后肉鸡胸肌中磷脂代谢物、氧化稳定性代谢物和脂类代谢途径发生显著改变。本研究鉴定出的差异代谢物和差异代谢通路可为调控肉鸡脂肪酸组成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乳制品是不同种类脂质的丰富来源,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 Mass技术建立了不同类型乳制品(包括山羊奶、大豆奶和牛奶)全面脂质组分析的方法。研究表明:共5种神经酰胺(Cer),9种鞘磷脂(SM),4种溶血磷脂酰胆碱(LPC),21种磷脂酰胆碱(PC),14种磷脂酰乙醇胺(PE),17种甘油二酯(DG),300种甘油三酯(TG),7种磷脂酸(PA),9种磷脂酰甘油(PG),20种磷脂酰肌醇(PI),14种磷脂酰丝氨酸(PS),4种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和38种脂肪酸(FA)被检出,并且其种类和含量在不同类型乳制品中的分布差异显著。其中,大豆奶中富含磷脂(包括PC、PE、PS、PG),而山羊奶中富含中链甘油三酯(MCT)、不饱和脂肪酸(USFA)、ω-6 FA和ω-3 FA(尤其是EPA和DHA)。此外,本研究基于脂质组分差异建立了PLS鉴别模型,并筛查出14类脂质标记物用来鉴别乳制品的类型,从而为乳制品真实性鉴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Ⅰ组)、内毒素组(Ⅱ组)和内毒素+阳离子A拮抗组(Ⅲ组)中兔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和磷脂酰肌醇(PI)含量。结果显示,Ⅱ组中除PE在处理后0.5h没有明显变化外(P〉0.05),PC、PE、PS、PI含量在0,5、1、3、5、7h均低于Ⅰ组(P〈0.05,P〈0.01);而Ⅲ组中除PS、PE和PI在处理后0.5h、PC在1h、PI在3h没有明显变化外(P〉0.05),整个时间段中上述4种磷脂的含量均高于Ⅱ组(P〈0.05,P〈0.01)。可见,内毒素能使兔红细胞膜磷脂含量降低,而阳离子A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对内毒素的拮抗作用和对红细胞膜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E缺乏对雏鸡红细胞膜磷脂及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低维生素E和添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日粮饲喂雏鸡,建立VE缺乏实验动物模型,采用荧光偏振法检测红细胞膜流动性,高效薄层层析法检测红细胞膜组分。结果表明,VE缺乏组雏鸡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含量降低,神经鞘磷脂(SM)、磷脂酰丝氨酸(PS)含量升高,膜流动性下降,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提示VE对维持雏鸡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单一和混合油脂日粮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胸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并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究日粮油脂干预后胸肌脂肪酸组成发生变化的代谢机制,为调控肉鸡脂肪酸组成的研究提供新思路。选取1日龄慢速型清远麻母鸡48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对照组(CON)饲喂大豆油日粮,试验组(BOF)饲喂等量的混合油脂(大豆油∶猪油∶鱼油∶椰子油=1.0∶1.0∶0.5∶0.5)日粮,试验期127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混合油脂日粮对肉鸡平均日增重没有显著影响(P > 0.05),但显著降低了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 < 0.05);显著增加了肉鸡胸肌中月桂酸(C12∶0)、肉豆蔻酸(C14∶0)、油酸(C18∶1n-9)、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n-3)的比例,显著降低了亚油酸(C18∶2n-6)比例(P < 0.05)。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在试验鸡胸肌中共筛选到110种差异代谢物(变量权重值(VIP) > 1,P < 0.05),其中63种差异物质被注释,主要是磷脂代谢物,包括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丝氨酸(PS)和磷脂酰乙醇胺(PE)等。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混合油脂组显著增加了胸肌中谷胱甘肽和肌肽含量(P < 0.05)。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α-亚麻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亚油酸代谢和甘油磷酸代谢等脂质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P < 0.05)。综上,混合油脂日粮相较于大豆油日粮提高了肉鸡的饲料转化效率,促进了胸肌组织中DHA和EPA的沉积;日粮油脂干预后肉鸡胸肌中磷脂代谢物、氧化稳定性代谢物和脂类代谢途径发生显著改变。本研究鉴定出的差异代谢物和差异代谢通路可为调控肉鸡脂肪酸组成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低磷血红蛋白尿症奶牛红细胞膜溶破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然病例 ,采取分组 (血尿组、低磷组、对照组 )对比的方法 ,从分子水平上检测了红细胞膜的磷脂组分、膜骨架蛋白组分及红细胞形态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血尿组奶牛红细胞膜的磷脂组分和膜骨架蛋白及红细胞形态均发生明显地改变 :血尿组奶牛红细胞膜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丝氨酸 (PC PS)及神经鞘磷脂 (SM)显著高于低磷组和对照组 ,而磷脂酰乙醇胺 (PE)含量显著低于低磷组和对照组 ,血清磷与红细胞膜 P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与 SM呈显著负相关 ;血尿组奶牛红细胞膜膜收缩蛋白 、 及区带 - 2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低磷组和对照组 (P<0 .0 1)而区带 蛋白含量明显高于低磷组和对照组(P<0 .0 1) ;从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 ,由低磷发展至溶血 ,红细胞形态从正常的圆盘状→棘形→球形→溶破的演变过程 ,发生血管内溶血时 ,其红细胞膜磷脂组分、骨架蛋白及红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 ,是导致溶血的最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饲料添加剂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应用液相色谱法检测三种主成分含量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回收率均为96%~103%。该方法应用于测定饲料级大豆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含量可行。  相似文献   

10.
磷脂的是构成细胞膜包括瘤胃微生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磷脂的功能是维持细胞膜的结构和流动性。并且是某些膜限制酶的辅酶,瘤胃发酵需要瘤胃微生物提供大分子物质分解代谢的产物。不少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以确定日粮中的磷脂是否可以结合到瘤胃微生物上,从而提高反刍动物的消化性能。瘤胃微生物(接种物)取自小阉牛瘤胃瘘管,其发酵过程在体外进行研究。以豆科干草作为基质。在一个试验系列中,分为5组,不加(对照)或加入5%的商品用卵磷脂(磷脂酰胆碱)进行培养。在另一系列中加入高纯度(99%)的磷脂酰胆碱或磷脂酰  相似文献   

11.
环形泰勒虫感染宿主淋巴细胞可使其获得类似肿瘤细胞样的无限增殖能力,而细胞转化现象会伴随虫体的消失而终止,该寄生模式为人们更好地理解环形泰勒虫和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理想模型。本研究通过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环形泰勒虫感染对宿主细胞能量代谢相关代谢物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揭示其转化机制奠定基础。以环形泰勒虫转化细胞为试验材料,设置布帕伐醌(buparvaquone,BW720c)药物处理组、DMSO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观察不同处理对环形泰勒虫感染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并在72 h时收集细胞样品,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的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处理组的细胞样品进行能量代谢相关代谢物检测,再运用能量数据库对检测到的代谢物变量进行化合物种类鉴别,使用最小判别二乘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筛选差异代谢物。通过对转化细胞的药物试验发现,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在24 h内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从36 h开始试验组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在72 h时两组间的活细胞数量相差最大。PLS-DA分析发现,代谢物变量可将药物处理组及DMSO对照组之间聚类区分,并筛选到21种组间差异的代谢物,药物处理组中有8个代谢物上调,13个代谢物下调。经富集分析发现这些代谢物主要是与能量代谢相关的代谢物,如谷氨酰胺、L-乳酸、苹果酸、丙酮酸、异柠檬酸等。同时用相应的试剂盒检测后发现,谷氨酰胺、L-乳酸及丙酮酸的含量在药物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变化趋势与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的结果一致。本试验通过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环形泰勒虫感染细胞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途径,说明环形泰勒虫感染可显著影响感染细胞的能量代谢,为进步阐明环形泰勒虫转化细胞的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利用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植物乳杆菌发酵黄芪的代谢产物,并探索其互作发酵机制。分别采取植物乳杆菌发酵黄芪(FT组)和未发酵黄芪固态粉末(CT组),经样本前处理、LC-MS分析、生物学信息分析等探寻差异代谢物并分析代谢通路。结果显示,总离子流图峰图重现性良好,发酵黄芪主要代谢物共鉴定出183种代谢成分,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样品间关系PCA图均能良好区分。火山图分析表明,FT和CT组间的代谢物变化具有差异性,正离子模式上调的1 416个代谢物富集到83个代谢途径;下调的935个代谢物富集到83个代谢途径;负离子模式上调的1 040个代谢物富集到52个代谢途径,下调的809个代谢物富集到45个代谢途径。发酵黄芪差异代谢产物酸类、脂类、酮类等氨基酸显著增加,烯类等氨基酸显著下调,其中上调代谢物15个,下调代谢物2个,关键代谢产物主要为α-硫酸二乙酯、2-甲基柠檬酸、3-异丙烯基-6-氧代庚酸等,涉及到丙酮酸代谢、丙酸代谢、半乳糖代谢等途径。本研究结果为发酵黄芪的代谢产物、发酵互作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高糖饲料对黄颡鱼生长、糖脂代谢及肠道代谢物的影响,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4.13±0.11)g的黄颡鱼180尾,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基础饲料(糖水平23.25%)和高糖饲料(糖水平31.11%)两组等氮等能饲料(粗蛋白质水平36.5%,能量水平13.4 kJ/g),进行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黄颡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降低了22.93%和11.44%(P<0.05);(2)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黄颡鱼血清谷草转氨酶的活性提高了45.20%(P<0.05);(3)与对照组相比,肠道代谢物葡萄糖、多糖、组胺、尸胺和腐胺含量分别提高了119.64%、60.33%、188.82%、848.23%和526.97%(P<0.05)。综上所述,长期摄入高糖饲料抑制了黄颡鱼生长,降低了饲料利用,导致机体糖脂代谢紊乱,增加了肠道代谢物糖水平及组胺、尸胺和腐胺含量,提示长期摄食高糖饲料会导致黄颡鱼肝肠损伤。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乳酸菌发酵饲料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便菌群、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40.69±1.16)kg的健康"长×大"二元生长猪90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和3%复合乳酸菌发酵饲料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幼年工蜂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旨在探究不同人工饲粮对幼年工蜂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的影响,为蜂王邮寄的人工饲粮配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试验选取1日龄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300只,分为5组,分别饲喂5种人工饲粮,每组30只工蜂。对照组饲粮:蔗糖粉∶蜂蜜=3∶1;试验组A饲粮:蔗糖粉∶蜂粮∶蜂蜜=6∶5∶1;试验组B饲粮:蔗糖粉∶蜂粮∶蜂蜜=6∶3∶1;试验组C饲粮:蔗糖粉∶花粉∶蜂蜜=6∶5∶1;试验组D饲粮:蔗糖粉∶花粉∶蜂蜜=6∶3∶1。用5种人工饲粮进行室内喂养,记录蜜蜂7 d内的死亡数量;解剖试验组A和对照组第1、3、5、7天的工蜂咽下腺,测定其平均重量、颜色和饱满度;采用LC-MS方法检测试验组A和对照组蜜蜂饲喂7 d后的代谢物差异,对检测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筛选并鉴别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1)对照组和试验组A蜜蜂第1~5天时均没有出现死亡,在第6和7天时试验组A蜜蜂死亡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B、C、D的蜜蜂在6 d内全部死亡。2)试验组A第7天时的蜜蜂咽下腺平均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咽下腺颜色为全部乳白色,且咽下腺小体饱满。3)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方法(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OPLS-DA)分析代谢组数据,结果显示试验组A和对照组明显分离,共鉴定出23个差异代谢物,包括氨基酸、脂类、糖类等,其中有10种代谢物上调,13种代谢物下调。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发现,差异极显著的通路有牛磺酸和亚牛磺酸生物合成通路、赖氨酸降解通路、戊糖磷酸盐代谢通路、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通路(P<0.01),差异显著的通路有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通路,色氨酸代谢通路,碳代谢通路,丁酸代谢通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丙酮酸代谢通路(P<0.05)。由此可见,试验组A的饲粮更适合蜜蜂工蜂的生长发育和生存,在邮寄环境中可代替常用的炼糖饲粮。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及其复合菌发酵棉粕的常规营养成分、棉籽肽含量及棉籽肽分子质量分布的变化。试验设4个组:对照组(未发酵组)、试验Ⅰ组(枯草芽孢杆菌-1)、试验Ⅱ组(酿酒酵母)及试验Ⅲ组(枯草芽孢杆菌-1和酿酒酵母复合发酵)。检测各组棉粕样品粗蛋白质(CP)、干物质(DM)、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钙(Ca)、磷(P)、棉籽肽含量和棉籽肽分子质量分布等指标。结果表明:①试验Ⅰ组DM、CP和Ash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 (P < 0.01);对照组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 (P < 0.01);试验Ⅲ组ADF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 < 0.01);3个试验组Ca和P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其中试验Ⅲ组Ca和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②各试验组之间游离氨基酸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 > 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34.02%、75.59%和75.44%;③各试验组酸溶蛋白质和棉籽肽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其中试验Ⅰ组的酸溶蛋白质和棉籽肽含量最高;3个发酵试验组1 000 u以下的棉籽肽峰面积百分比分别为89.41%、77.61%和84.58%。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在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及其复合菌的作用下,通过固态发酵能显著改善棉粕的营养价值,为棉粕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发酵中药渣作为饲料添加剂替代饲用抗生素的可行性,选取21日龄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渣组、发酵中药渣组和抗生素(硫酸黏菌素)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仔猪,试验期28 d。试验第28天晨饲前,从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1头体重接近组内平均值的试验猪进行前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其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发酵中药渣组仔猪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发酵中药渣组血液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发酵中药渣组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酵中药渣组的谷胱甘肽含量及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渣组和发酵中药渣组血液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综合上述结果,发酵中药渣在调节断奶仔猪血脂浓度方面可发挥一定的作用,同时可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效果优于抗生素,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代替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小麦制酒精沼渣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28头体重为40 kg左右的"杜×长×大"杂交猪,根据性别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2和3组饲粮分别用5%、10%和15%发酵小麦制酒精沼渣替代基础饲粮中的部分豆粕。预试期7 d,试验期60 d,分为前期(1~30 d)和后期(31~60 d)2个阶段。结果表明:1)试验前期,各组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后期,试验1、2和3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增加了16.47%、25.88%和20.00%,且试验2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1、2和3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组的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全期,试验2和3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饲粮中添加发酵小麦制酒精沼渣对生长肥育猪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总蛋白(TP)、尿素氮(UN)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中添加发酵小麦制酒精沼渣对生长肥育猪背最长肌的p H1 h、亮度(L*)、红度(a*)、黄度(b*)、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剪切力、硬度、弹性、内聚性、回复性以及肌内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1和2组背最长肌中苏氨酸、赖氨酸、脯氨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3组(P0.05),试验2组的谷氨酸、试验1组的甘氨酸以及试验1和2组的丝氨酸、丙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发酵小麦制酒精沼渣对生长肥育猪背最长肌中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5%和10%发酵小麦制酒精沼渣能提高生长肥育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并可提高部分鲜味氨基酸的含量,进而改善肉的风味。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主要成分为蛋白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α-淀粉酶和普罗兰酶)对伊犁鹅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盲肠内容物代谢组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4岁伊犁鹅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伊犁鹅(1公4母)。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在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2、0.3和0.4 g/kg的复合酶制剂。预试期7 d,正试期38 d。结果显示:1)在生产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产蛋率提高25.78%(P<0.05),料蛋比降低21.72%(P<0.05)。2)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分别提高21.51%(P<0.05)、30.61%(P<0.05);试验Ⅰ、Ⅱ和Ⅲ组的谷草转氨酶活性分别提高69.85%(P<0.05)、41.26%(P<0.05)和49.02%(P<0.05),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提高34.78%(P<0.05)、33.78%(P<0.05)和40.80%(P<0.05);试验Ⅰ、Ⅱ和Ⅲ组的葡萄糖含量分别提高55.61%(P<0.01)、55.81%(P<0.01)和38.02%(P<0.01);试验Ⅱ组的总胆固醇含量降低15.97%(P<0.05);试验Ⅱ和Ⅲ组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分别降低37.66%(P<0.05)和37.01%(P<0.05)。3)在盲肠内容物代谢组方面,对照组和复合酶制剂组(即试验Ⅱ组)共检测到5530种代谢物,筛选出21种差异代谢物,其中N-乙酰基-L-瓜氨酸、孕烯醇酮硫酸盐和L-瓜氨酸等12种代谢物的相对含量显著上调(P<0.05),N2-(D-1羧乙基)-L-赖氨酸、5-甲氧基吲哚乙酸酯和(R)-乳酸等9种代谢物的相对含量显著下调(P<0.05)。综上所述,在产蛋期伊犁鹅饲粮中添加0.3 g/kg复合酶制剂,可调控伊犁鹅血清中葡萄糖、总蛋白含量和蛋白质代谢相关酶活性,改善脂代谢能力,并可引起伊犁鹅体内21种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途径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增强了伊犁鹅肠道的代谢活动,提高了营养物质利用率,从而提高了伊犁鹅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茶叶渣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风味的影响.1080只25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3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5%的菌酶协同发酵饲料,试验Ⅱ、Ⅲ、Ⅳ组添加1%、3%、5%的茶叶渣菌酶协同发酵饲料,试验期为28 d.结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