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乳酸菌是能利用糖发酵产生大量乳酸和乳酸菌素的兼性厌氧菌,主要包括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乳酸球菌(Lactococcus)、链球菌(Streptococcus)、肠球菌(Enterococcu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和芽孢杆菌(Gemma bacillus)等。很多乳酸菌在发酵代谢过程中除产生乳酸、乙酸等有机酸外,还产生大量的有抑菌或杀菌作用的乳酸菌素,如乳酸杆菌素(Lactacin)和乳酸链球菌素(Nisin)。乳酸菌素是由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通过核糖体合成机制产生的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小肽、多肽或多肽前体。乳酸菌素制剂能够调整或维持肠道内微生态平衡,促进乳酸菌等有益菌增殖,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化,从而达到防病治病、提高动物饲料转化率和畜禽生产性能的效果;而且乳酸菌素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残留。可作为绿色、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应用在动物养殖业。  相似文献   

2.
<正>乳酸菌是一群能从可发酵性碳水化合物中产生大量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通称。乳酸杆菌有44个种,连同亚种共51个种,是革兰氏阳性、无芽孢、细长、有弯曲的杆菌。其中人们对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研究比较多。1乳酸菌的生理功能1.1改善胃肠道功能乳酸菌是肠道常在菌。畜禽服用乳酸菌后,可以改变肠道内环境,抑制有害菌繁殖,调整胃肠道菌群平衡。乳酸菌通过黏附素与肠黏膜细胞紧密结合,在肠黏膜表面定植占位,成为生理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乳酸菌制剂对犊牛腹泻进行防治研究。结果显示,168头新生健康犊牛经15d饲喂试验,乳酸菌制剂组犊牛腹泻率为14.29%,而对照组腹泻率大于试验组2倍(29.76%)。乳酸菌制剂组腹泻犊牛无死亡现象,而对照组腹泻犊牛死亡率为3.57%;27头腹泻犊牛饲喂乳酸菌制剂治疗5d后腹泻率由100%下降为3.70%,腹泻治愈率达到85.19%;及早饲喂新生犊牛乳酸菌制剂可有效防治犊牛腹泻。结果表明,乳酸菌制剂可有效防治犊牛腹泻,避免犊牛因腹泻而死亡,可作为防治犊牛腹泻的微生态制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益生菌素添加剂是根据微生态平衡理论,微生态营养理论和微生态防治理论选用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成员及其促进因子经特殊工艺而制成的新一代高级微生态制剂.乳酸菌素添加剂选用嗜酸乳酸杆菌为主要菌株、辅助芽胞杆菌、双歧杆菌和酵母菌等,以独特的发酵、干燥工艺加工而成,该产品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残留、对防治下痢和习惯性痢疾效果显著;可以直接添加到畜禽、水产、宠物及野生动物等饲料中使用,是抗生素添加剂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5.
益生菌素添加剂是根据微生态平衡理论,微生态营养理论和微生态防治理论选用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成员及其促进因子经特殊工艺而制成的新一代高级微生态制剂。乳酸菌素添加剂选用嗜酸乳酸杆菌为主要菌株、辅助芽胞杆菌、双歧杆菌和酵母菌等,以独特的发酵、干燥工艺加工而成,该产品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残留、对防治下痢和习惯性痢疾效果显著;可以直接添加到畜禽、水产、宠物及野生动物等饲料中使用,是抗生素添加剂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6.
乳酸菌素酸化粉饲喂仔猪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素酸化粉(亦称泻复壮保健饲料)是选用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成员及其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业而制成的新一代高效微生态制剂。乳酸菌素酸化粉选用嗜酸性乳酸杆菌为主要菌株,辅助芽孢杆菌、双歧杆菌和酵母菌等,以独特的发酵、干燥工艺加工而成。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复合乳酸菌制剂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1日龄海兰褐蛋雏鸡36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不添加复合乳酸杆菌,试验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0.05%、0.10%、0.15%、0.20%的复合乳酸杆菌添加剂.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适宜的复合乳酸菌制剂可以提高蛋雏鸡日增重和胸腺指数,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显著降低盲肠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P<0.05),显著提高盲肠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因此,蛋雏鸡饲粮中添加复合乳酸菌制剂可提高生长性能,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复合乳酸杆菌制剂在蛋雏鸡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1%.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4个大型兔场261只家兔的内脏和小肠内容物的检查,发现在28日龄断奶后发生腹泻的家兔,无可认为是腹泻原发性原因的细菌、寄生虫或病毒,球生病(大多数轻度感染巨型艾美尔球虫)仅有10例,而沙门氏菌、Piliformis 杆菌,腺病毒、细小病毒、轮状病毒的分离均阴性。胃肠道所有部位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数目均增加,而乳酸杆菌和类细菌属在回  相似文献   

9.
促生素(probiotic)的定义是“改变动物肠道内微生物平衡的细菌及其产物”。其作用机理是,这些细菌及其产物通过改善宿主动物的营养,生长或健康而对宿主产生有利影响。目前市场销售的促生素大多是乳酸菌(乳酸杆菌、链球菌或双裂菌),通过饲料或饮水喂给动物。这些细菌促生机理及途径现在尚不明了,但可能是通过提供养分、消化食物或抑制有害细菌而发挥作用。最有可能的机理是抑制有害细菌。我们已经知道,乳酸杆菌能够产生多种抗菌物质,这些物质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了抑制动物生长的细菌,如粪链球菌或明显的病原菌如大肠杆菌。获自鼠的实验证据表明,口服乳酸杆菌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在农家庭园饲养的健康鸡的肠道中通常存在着  相似文献   

10.
探索以乳酸菌为主、配合中药制剂制成复方制剂——广灵散治疗犬腹泻的临床效果。将30例腹泻犬随机分成广灵散治疗组和抗生素治疗组。结果表明,各药物对犬腹泻的有效率达到100%;抗生素组治愈时间较广灵散组短;肠道菌群检测结果显示,抗生素在杀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同时也使肠道中益生菌(乳酸杆菌)的数量减少,肠道菌群的不平衡性仍没有解决。而广灵散组虽然在治疗时间上比抗生素组长,但广灵散不仅能减少大肠杆菌的数量,而且能增加肠道中益生菌(乳酸杆菌)的数量,使肠道菌群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乳酸菌素与包膜丁酸钠共添加对仔猪肠道菌群、生产性能、肠道结构及腹泻情况的影响,将90头体重7.53kg±0.49kg的28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为乳酸菌素组,饲喂基础日粮+1.5g/kg乳酸菌素;C组为共添加组,饲喂基础日粮+0.3g/kg包膜丁酸钠1.5g/kg乳酸菌素,试验期28d。试验期间,检测断奶仔猪肠道中菌群种类及数量的变化,同时监测并记录各试验组仔猪的日采食量、日增重及仔猪的腹泻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仔猪肠道有害菌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两个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现共添加组乳酸菌素组对照组的趋势;并且乳酸菌素组、共添组的料肉比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仔猪基础日粮中同时添加乳酸菌素和包膜丁酸钠后,腹泻率与腹泻指数分别降低42.72%与46.15%。观察试验后仔猪肠道形态,发现共添加组仔猪肠道形态更为完整,绒毛更长更粗壮。表明仔猪基础日粮中同时添加乳酸菌素与包膜丁酸钠,能够显著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保护肠道益生菌的含量,维持肠道完整形态,并降低仔猪腹泻率。  相似文献   

12.
特殊性能乳酸菌在治疗仔猪腹泻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阐述了腹泻对人畜的危害,重点介绍了大肠杆菌与腹泻的关系,指出在治疗腹泻的各种方法中,乳酸菌益生素疗法将是一种较有前途的治疗方法:而筛选得到的能够产细菌素,并且能够抑制大肠杆菌等病原菌的乳酸菌,无论在益生素,还是在生物防腐剂的研制开发上,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乳酸菌能够耐受动物胃肠道中高浓度的胆盐和各种酶类,在肠壁上黏附定植,同时对宿主的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特别是能诱导s Ig A的分泌,产生更为理想的黏膜免疫效果,进而引起全身性系统免疫反应。因此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轮状病毒(RV)这3个具有肠组织嗜性的腹泻病毒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在乳酸菌中表达,以期为胃肠道疾病的预防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微生态学的崛起,在畜禽养殖业中微生态制剂成为饲料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态制剂中通常以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应用最为广泛。畜禽服用乳酸菌后,不仅可以改善胃肠道菌群平衡[1,2],提高畜禽的成活  相似文献   

15.
乳酸菌对寄生曲霉孢子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对乳酸菌抑制黄曲霉生长与产毒的研究始于1980年.乳酸菌主要被应用于多种发酵乳制品中,其代谢产生的低pH值环境可抑制多种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在多种发酵乳制品中存在的寄生曲霉可使食品腐败或产生对人类有危害的黄曲霉毒素.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酸杆菌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对曲霉孢子是否具有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乳酸菌素是在乳酸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活性的抗菌蛋白或多肽,是一种高效、无毒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对乳酸菌素的抑菌机理、安全性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作了全面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1“金倍素”的免疫作用 1.1“金倍素”中益生菌对畜禽免疫力的影响 根据“金倍素”的组成成分可知,主要以芽孢杆菌属、酵母菌属、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等,目前,营养特性明显的益生菌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主要从3个方面影响动物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用7~10日龄平均体重3.0~4.0kg的健康杜洛克哺乳仔猪20窝,每窝8头,母猪胎次为3~5胎。试验分为4个处理组,根据体重采用随机单位组的试验设计,即将每批7~10日龄体重相近的4窝仔猪分别放在4个处理内,形成一个单位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分批进入预试,至14日龄正式进入试验。哺乳阶段(14~35日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5%、10%、15%的乳酸菌素,断奶阶段(35~70日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相应添加0%、0.2%、0.4%、0.6%的乳酸菌素。试验结果,(1)在哺乳仔猪饲粮中添加乳酸菌素对仔猪的生产性能、粗纤维表观消化率、腹泻、粪pH和粪中大肠杆菌数量没有明显的影响。(2)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0.4%的乳酸菌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极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增重,料重比比对照组降低5.9%(P>0.05);显著提高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其它各种养分的表观消化率有随着乳酸菌素添加量增加而提高的趋势;粪中大肠杆菌数量比对照组显著减少,粪pH比对照组下降0.2;抑制了仔猪的腹泻。(3)从整个仔猪阶段(14~70日龄)综合各方面的效果来看,哺乳仔猪饲粮中添加10%、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0.4%的乳酸菌素可极显著提高日增重;提高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明显降低粪中大肠杆菌数量,从而减少了仔猪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21,(5)
为了建立一种更有效的动物肠道微生态检测方法,试验设计了对各血清型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引物序列进行测序。分3批次采集样本,每批分别采集健康和腹泻仔猪新鲜粪样20份。提取每个粪便样本的总DNA。并对解冻后的粪便样本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与健康仔猪相比,腹泻仔猪粪便样品中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mRNA数量有所减少,说明腹泻仔猪肠道中益生菌数量下降,腹泻影响仔猪肠道内环境的健康和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从养殖的半滑舌鳎肠道中筛选乳酸菌,采用牛津杯法检测菌株抑制病原菌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并对乳酸菌的抗氧化性及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获得了三株乳酸杆菌CS1、CS2、CS4,都对氨苄青霉素钠和氯霉素敏感,发酵上清液对多株病原菌具有抑制能力。乳酸杆菌在pH 2~3和低浓度胆盐条件下均可生长。抑菌物质热稳定性好,可以被蛋白酶K降解,分子量在3~10 kDa。乳酸杆菌的抗氧化物质主要存在于发酵上清液中。在饲料中添加,乳酸杆菌和发酵上清液均可显著提高饲料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三株乳酸杆菌在水产动物养殖和饲料加工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