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紫甘蓝和普通甘蓝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早红'、'红日'紫甘蓝为试材,分别用Unispec型光谱仪和Ciras-2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紫甘蓝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并与普通甘蓝'中甘11'作比较.结果表明,两个紫甘蓝品种的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差异不大.与普通甘蓝相比,紫甘蓝叶绿素含量较高,且含有较大比例的花青素,Pn明显降低.紫甘蓝生长过程中结球初期Pn最高,后期Pn降低幅度明显小于普通甘蓝,结球中期叶绿素含量最高,花青素含量随着生育期进展而逐渐升高.紫甘蓝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型,峰值出现在10:00-11:00,其光补偿点为68.5μmol·m-2·s-1,饱和点为1 077.5 μmol·m-2·s-1,CO2补偿点为70.4μmol·mol-1,饱和点为1 140 μmol·mol-1,均略高于普通甘蓝.20℃条件下,紫甘蓝的Pn最高,其低温补偿点和高温补偿点分别为-4.4℃和51.3℃,均低于普通甘蓝.  相似文献   

2.
3个樱桃品种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以3个原产地不同的甜樱桃栽培品种佐藤锦、斯坦勒和那翁为试材, 利用CIRAS-2便携式光合测定仪, 对其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樱桃净光合速率( Pn) 日变化为典型的双峰曲线,气孔限制是光合“午休”的主要调节因素。樱桃光合作用对光照强度( PAR) 、CO2 浓度和温度等单一生态因子水平变化的响应均可以用二次方程来描述。樱桃光补偿点(LCP) 为10~82μmol·m- 2 ·s- 1 , 光饱和点(LSP) 为970~1 040μmol·m- 2 ·s- 1 , 斯坦勒较低, 佐藤锦较高。樱桃CO2 补偿点(CCP) 为90~116μmol·mol- 1 , CO2 饱和点(CSP) 为1 030~1 233μmol·mol- 1 , 佐藤锦CCP较低而CSP较高, 且羧化效率和CO2 饱和点时光合能力( Pm) 均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种。樱桃光合作用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窄,在11~36℃之间, 最适温度在23~25℃之间, 适温下佐藤锦Pn显著高于斯坦勒和那翁。  相似文献   

3.
 以20%聚乙二醇(PEG6000)处理模拟干旱,利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处理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Pamp.)Rehd.]幼苗,探讨外源NO对水分胁迫下平邑甜茶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平邑甜茶幼苗Fo显著上升,Fv/Fm、qP、ETR、Yield、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显著降低,qN在胁迫的前3 d呈上升趋势,之后大幅度下降;通过外施不同浓度的SNP(100 ~ 700 μmol · L-1)均使水分胁迫下平邑甜茶幼苗 Fo上升及Fv/Fm、ETR、q P、Yield、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明显减小。不同处理缓解作用为:300 μmol · L-1 SNP > 500 μmol · L-1 SNP > 100 μmol · L-1 SNP > 700 μmol · L-1 SNP,其中300 ~ 500 μmol · L-1 SNP处理缓解效应明显,但以300 μmol · L-1 SNP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陈大印  刘春英  袁野  郑国生 《园艺学报》2011,38(10):1939-1946
 以‘肉芙蓉’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Roufurong’)叶片为材料,研究了100、700和1 400 μmol · m-2 · s-1光强下不同温度(15、20、25、30、35和40 ℃)处理对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强增加,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下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显著下降,其中强光1 400 μmol · m-2 · s-1下最低。与室温(25 ℃)处理的叶片相比,低温(15 ℃)和高温(40 ℃)处理叶片Fv/Fm、ΦPSⅡ、Fv′/Fm′、qP急剧下降。同时,随光强增加,PSⅠ激发能分配系数α显著性降低,PSⅡ激发能分配系数β却显著升高,激发能分配严重偏离平衡。强光高温胁迫下,虽然叶片热耗散(NPQ)能力迅速增加,但是由于光化学效率的下降,光化学反应对激发能的利用大幅度下降,同时,由于两光系统激发能分配严重偏离平衡状态,过多的激发能分配给PSⅡ,导致PSⅡ激发压(1–qP)增大,加剧了PSⅡ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龙眼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在田间和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龙眼叶片的光合作用特性。结果表明:龙眼叶片光合速率(Pn)的季节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在6月,次高峰在8月,5~9月Pn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春季(5月)Pn的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高峰在正午,夏季(7月)Pn的日变化为双峰型,高峰在10时,16时有一小高峰;晴天Pn的日变化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多云天“午休”现象不明显,阴雨天pn较低,且无“午休”现象;Pn由负转正的叶龄为7~10天,30~40天叶龄叶片的Pn最高,60天后Pn缓慢下降;Pn的最适温度范围比较狭窄;环境温度为27℃和22℃时的光合最适温分别为28±2℃和25±2℃。龙眼的光合作用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600~800μEm-2s-1和30~40μuEm-2s-1。最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8%~84%。灌水临界期为土壤相对含水量38%~42%。  相似文献   

6.
鲜食枸杞新品种‘宁杞6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娅丽  王锦秀  常红宇 《园艺学报》2011,38(5):1015-1016
 ‘宁杞6号’是从宁夏枸杞天然杂交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具有生长旺盛,发枝力强,产量高,果粒大,果肉厚,含籽量少,口味甘甜无异味,适宜鲜食等优点。鲜果平均单果质量1.29 g,果实横径9.29 mm,纵径22.73 mm,果肉厚2.03 mm,含籽数20.96个;枸杞多糖含量12.6 mg · kg-1,氨基酸总量89.1 mg · kg-1,胡萝卜素1.5 mg · kg-1;在宁夏海原、中宁、银川、惠农、平罗等地区与‘宁杞1号’(授粉树)合理混栽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7.
 ‘南红梨’为‘南果梨’红色芽变新品种,果面鲜红色,片红,着色指数0.89,比‘南果梨’高0.70;平均单果质量84.6 g。果肉白色,果实后熟后肉质细腻多汁,风味酸甜,香气浓,石细胞少;含可溶性固形物17.3%,总糖11.5%,可滴定酸0.41%,维生素C 0.02 mg · g-1,花青苷35.9 μg · g-1,是‘南果梨’的1.65倍。  相似文献   

8.
钙对盐胁迫下西瓜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振兴  孙锦  郭世荣  童辉 《园艺学报》2011,38(10):1929-1938
 采用营养液水培方式,以小型西瓜(Citrullus lanatus Mansfeld)品种‘秀丽’为试材,研究了营养液增补Ca2+对盐胁迫(100 mmol · L-1 NaCl)下西瓜幼苗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花粉萌发,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营养液中Ca2+浓度由4 mmol · L-1升高到6 mmol · L-1时:①显著提高盐胁迫植株叶片的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净光合速率(Pn)、PSⅡ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降低气孔限制值(Ls)和光抑制(1–qP/qN);②显著提高盐胁迫果实质量及果实中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降低有机酸的含量;同时降低果实中Na+含量,提高果实中Ca2+、Mg2+、Fe、Cu、Mn含量;③明显促进盐胁迫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表明Ca2+可有效降低盐胁迫对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缓解盐胁迫对光合器官的伤害,使叶片保持较高的光合性能;促进盐胁迫下西瓜的生殖生长,有利于果实的生长发育及矿质营养平衡,进而改善果实品质。因此,Ca2+可通过调节光合代谢和生殖代谢来提高西瓜植株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9.
 ‘砀山新酥’是从‘砀山酥梨’中优选出的中熟梨新品种。成熟期比‘砀山酥梨’提前15 d左右。果实近圆形,果形指数0.95;平均单果质量37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总酸0.079%,去皮硬度6.4 kg · cm-2,果肉石细胞团(直径 > 0.25 mm)含量为1 778 mg · kg-1,果肉白色,质地细腻,酸甜,具微香,口感好,品质佳。适应性强,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
钾素对水培大蒜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乡白皮蒜’为试材,采用设施水培试验探讨了钾素对大蒜生理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K+水平,分别为0、3.0、6.0、9.0和12.0 mmol · L-1。结果表明:在营养液K+浓度0 ~ 9.0 mmol · L-1范围内,叶片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蒜薹和鳞茎干、鲜质量随K+浓度升高而增加,至K+ 9.0 mmol · L-1时达最大,当K+浓度达到12.0 mmol · L-1时呈下降趋势。蒜薹和鳞茎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及大蒜素含量在营养液K+浓度9.0 mmol · L-1时最高,与不施钾相比,蒜薹中分别增加67.0%、31.22%、79.38%和76.38%,鳞茎中分别增加91.51%、45.61%、91.47%和99.26%。  相似文献   

11.
缺镁对菜薹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缺镁对菜薹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菜薹叶片净光合速率( Pn) 、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变化, 且均随缺镁程度的加大而降低, 缺镁还使Pn的高峰提早出现; 缺镁降低了叶片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饱和光强下的Pn max; 缺镁使叶片的CO2 补偿点提高, CO2 饱和点下降(Mg 1 mmol·L - 1 ) 或提高(Mg 0) , 饱和CO2 下的Pn max下降。菜薹叶片细胞间隙CO2 浓度的日变化、对光强和外界CO2 浓度的响应受缺镁处理的影响很小, 表明缺镁菜薹光合作用主要是受非气孔限制。  相似文献   

12.
幼年梨树品种光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利用CIRAS-1光合仪, 分别于5月下旬和10上旬田间测定了19个梨品种幼树叶片净光合速率( Pn) , 结果表明, 新梢中部叶片Pn值较高且稳定, 不同品种功能叶片平均Pn值以‘中梨1号’最高,达13.13μmol·m- 2 ·s- 1 , 秋月最低, 仅8.08μmol·m- 2 ·s- 1 , 其余大多数品种Pn值介于二者之间。分析影响梨树光合作用因素的结果表明, 叶片Pn值并不与枝条长短有直接关系, 而是与其生长状态有关, 未封顶的长梢叶片Pn明显高于已封顶的中梢和短梢。叶片背面受光时的Pn明显低于正面受光, 叶龄长的春梢叶片(约150 d) Pn明显低于健壮的秋梢叶片(约50 d) , 叶片上午Pn值明显高于下午。利用相关分析计算出梨树叶片光合作用的理论光补偿点为59.40 μmol·m- 2 · s- 1 , 表观量子效率0.038, 暗呼吸速率2.25μmol·m- 2 ·s- 1 , 最低叶温为13.77℃, 最适叶温为26.86℃, 最高叶温为39.96℃, 最适大气相对湿度为26.50% , 最高为84.23% , CO2 补偿点为42.17μmol·mol- 1。  相似文献   

13.
扁桃与桃光合作用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在田间条件下对扁桃和桃的光合生理生态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 扁桃和桃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 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型, 峰值在11 时, 次峰值在15 时, 11~14 时有“午休”现象; 在10~15 时扁桃叶片的Pn 显著高于桃, 14 时差值最大。(2) 扁桃和桃的光合生理生态参数有显著差异: 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7 ℃、23 ℃, 适宜温度范围分别为20~35 ℃、15~30 ℃; 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分别为54mol·m-2·s-1和1 714μmol··m-2·s-1、23μmol··m-2·s-1和1 479μmol·m-2·s-1; CO2补偿点和饱和点分别为68μL·L-1和838μL·L-1、55μL·L-1和717μL·L-1; 光合作用适宜空气湿度分别为≤0. 89 kPa、≤1. 31 kPa (相当于20 ℃下相对湿度38 %和56 %) 。(3)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显示: 扁桃叶片的Fv’/ Fm’、qP 和ΦPS Ⅱ均大于桃; 而扁桃叶片的qN 小于桃。说明在当地条件下, 扁桃叶片PS Ⅱ光化学效率、PS 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以及通过光化学猝灭转换光能的作用均显著高于桃; 而以非光化学猝灭方式耗散光能的作用小于桃。  相似文献   

14.
紫心大白菜花青素积累特性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岩娇  张鲁刚  何琼  张明科  石姜超 《园艺学报》2012,39(11):2159-2167
 利用徒手切片法、pH差计法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观察和测定紫心大白菜与同源非紫心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Lour)Olsson]花青素在叶片中的分布和总含量变化,比较叶片中花青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及其转录调控因子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紫心大白菜花青素不均匀分布于叶片中,尤以叶表皮细胞及临近表皮的叶肉细胞内最为丰富,并且内层球叶含量高于外层球叶。紫心大白菜心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为0.79 mg · g-1 FW,对照09S17混合样的叶片中花青素总含量为0.01 mg · g-1 FW。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上游关键酶基因CHS、CHI、F3H、F3′H及下游修饰基因UFGT、转运酶基因GST与转录因子MYB0在紫色大白菜心叶中上调表达,下游关键酶基因DFR、ANS、LDOX与转录因子MYB2、MYB4、MYB12和MYB111的表达在整个紫心大白菜中大幅上调,推测这可能是紫心大白菜花青素积累的重要原因,其中MYB2和MYB4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河北核桃( Juglans hopeiensis Hu)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北核桃‘艺核1号’等为试材, 利用CI-301PS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河北核桃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 ‘艺核1号’光饱合点为1643 μmol·m- 2 ·s- 1左右, 光补偿点为50 μmol·m - 2 ·s- 1左右, 最适温度为29℃; 光合速率日变化为“中午降低型”的双峰曲线; 净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为双峰曲线, 第1峰出现在5月中旬, 第2峰出现在8月上旬; 影响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依次是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叶温、胞间CO2 浓度和蒸腾速率。河北核桃净光合速率低于普通核桃, 接近于核桃楸。  相似文献   

16.
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的温度补偿点与光合启动时间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英国PP system公司生产的CIRAS-1型便携式光合仪并配置有关设备,在控温、控光条件下,对黄瓜叶片的光合起动时间、温度补偿点及其某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瓜低温温度补偿点约为3.3 ℃ ,高温温度补偿点为48.9~50.7℃。日光温室品种新泰密刺的高温温度补偿点低于露地品种津研4号。低温下老叶的温度补偿点明显高于新叶。黄瓜功能叶的光合作用的起动时间一般在42~45 min,而老叶则相对较长,约54~60 min。  相似文献   

17.
树莓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美国红树莓为试材,对其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莓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但光合速率变化与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并不完全同步;光合速率季节性变化也呈双峰曲线变化;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光照强度和湿度;光合作用的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为750 μmol·m-2·S-1 和21.4 μmol·m-2·S-1 。  相似文献   

18.
冷凉气候区‘寒富’苹果及其亲本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寒富’苹果及其亲本‘东光’和‘富士’为试材,应用CIRAS-1型便携式光合系统,研究了天气、季节和叶位对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寒富’苹果及其亲本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晴天呈典型的双峰曲线,最高峰均出现在10:00左右(13.47μmol·m-2·s-1,12.46 μmol·m-2·s-1和11.21 μmol·m-2·s-1),次高峰出现在14:00左右(11.92 μmol·m-2·s-1,9.84 μmol·m-2·s-1和10.94 μmol·m-2·s-1,中午有明显的“午休”现象,阴天Pn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左右(11.0 μmol·m-2·s-1,10.2 μmol·m-2·s-1和10.3 μmol·m-2·s-1),日平均Pn分别比晴天低2.28 μmol·m-2·s-1,2.73 μmol·m-2·s-1和2.86 μmol·m-2·s-1;Pn的季节变化呈不对称双峰曲线,主峰出现在7月上旬,次峰出现在9月上旬;新梢不同节位叶片的Pn呈抛物线型变化,枝条中上部的叶片Pn较大。‘寒富’苹果及其亲本的光补偿点(LCP)分别为5.9±1.8 μmol·m-2·s-1,21.1±1.4 μmol·m-2·s-1和9.05±2.1μmol·m-2·s-1;饱和光强(SL)分别为1 665±20 μmol·m-2·s-1,1 418±131 μmol·m-2·s-1和1300±56.6 μmol·m-2·s-1;CO2补偿点(CCP)分别为87.5±1.4 μmol·mol-1,84.2±5.9 μmol·mol-1和59.5±7.5 μmol·mol-1;饱和CO2(SC)分别为2 961±41 μmol·mol-1,1 572±166 μmol·mol-1和1 381±23 μmol·mol-1。‘寒富’苹果利用强光和弱光的能力均强于其亲本,表现出喜光耐荫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以早春拱棚栽培‘菊锦’大白菜为试材,无色棚膜为对照,研究有色棚膜对春大白菜光合特性、生长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光量子通量密度(PFD)下,紫膜和红膜处理的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低;蓝膜和绿膜的气温较低,而空气湿度略高。各处理大白菜叶片光合速率(P_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型,紫膜和红膜的P_n显著大于对照,而蓝膜和绿膜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早春棚栽大白菜的光饱和点(LSP)为1133.4~1217.5μmol·m~(-2)·s~(-1),紫膜和红膜的明显高于对照,蓝膜和绿膜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各处理大白菜的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效率(AQY)、CO_2补偿点和饱和点差异不大,但紫膜的羧化效率(CE)显著高于对照,绿膜的明显低于对照。晴天中午红膜和紫膜的光呼吸速率(P_r)低于对照,光能利用率(LUE)高于对照。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ase)和转酮醇酶(TK)的活性多以紫膜和红膜较高,绿膜较低。与对照相比,紫膜和红膜的生长量较大,而绿膜的较小,蓝膜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紫膜和红膜的经济学产量分别比对照高15.1%和7.8%,而蓝膜和绿膜的比对照低6.4%和15.5%。可见,紫膜和红膜可提高大白菜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增强光合碳同化能力,从而促进植株生长,产量明显提高;绿膜处理的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