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腰椎间盘 突出症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治疗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牵引推拿治疗,对照组单 纯采用牵引推拿治疗〔14 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 疗组总有效率为92.1 %,对照组总有效率79.40I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疼 痛程度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 减配合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能明显缓解患者腰腿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一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操作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关系,为提高治疗质量提供更有效的措施.方法对手术治疗的4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出现术后并发症而再次手术的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性研究.结果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近期因素有髓核摘除不彻底、椎间盘炎、椎管内血肿形成等;远期因素有神经根粘连、椎间盘再突出、腰椎不稳、医源性椎管狭窄等.结论为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效果不佳,应术前充分准备,注重术中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七叶皂甙钠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创伤性肿胀的应用效果。方法 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按传统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七叶皂甙钠20 mg溶于5%葡萄糖250 mL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7~10 d为一疗效。创伤性肿胀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按骨科对症抗感染治疗,并予甘露醇和地塞米松用于抗炎及消肿;治疗组则用七叶皂甙15 mg溶于5%葡萄糖250 mL中静滴,两组均用10~14d。结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11.39,P〈0.01);在创伤性肿胀患者中,治疗组的痊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0%(χ2=11.39,P〈0.01)。结论叶皂甙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创伤性肿胀的效果显著,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3D拉钩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用2012年1月-12月接受3D拉钩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5例,1~6月手术42例为对照组,7~12月手术43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在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基础上,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治疗护理方法,沿用传统的病历书写模式及护理记录;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首次功能锻炼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均优于实验组,其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3D拉钩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缩短住院天数、术后患者首次功能锻炼时间及首次下床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强化了医护的分工合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中年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则少见,且其症状和体征与成人有较大差异易误诊或定位困难。本院自1989~1998年共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现就其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等作一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13例,女3例,发病年龄15~19岁,病程2~32个月,平均13.5个月。有外伤史11例,其中抬重物后发病6例,体育活动扭伤腰部3例,高处跌落和骑自行车跌倒各1例,其余5例无明显诱因。所有患者均经腰椎管造影和CT确诊。1.2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单节段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节段单间隙、特殊类型(巨大突出、脱出、钙化、极外侧型)LDH患者32例,在接受经皮椎间孔镜微创切除腰椎间盘术(PTED)治疗后,根据患者自觉症状,于术前1d、出院时及术后末次随访按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定疗效。结果:32例患者中,术中因椎间孔穿刺失败改为开放手术1例,余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TED),平均手术时间75min,平均术中失血10~20mL,平均住院时间5.3d,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1例患者出院后症状加重择期行半椎板切除、椎间隙植骨内固定术,1例患者3月后复发,择期行半椎板切除、椎间隙植骨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时间均1年以上,术前1d、出院时及术后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分别是(7.75±0.21)、(3.83±0.21)、(2.65±0.24分),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分进行评价优良率93.75%(30/32)。结论:采用PTED手术切除突出椎间盘,以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织受损范围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安全且可取得相当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捏脊和穴位按压结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综合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取腰背肌锻炼、直腿抬高等方法进行康复,综合组则在对照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中医捏脊和穴位按压。治疗2周后采用JOA评分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2周康复治疗后,两组的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以综合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采取强化康复并结合中医捏脊和穴位按压可明显缓解术后早期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1例采用P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L4/5节段22例,L5/S1节段14例,联合5例,其中合并椎管狭窄25例,合并腰椎滑脱8例。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月、末次随访的JOA评分、VAS,测量手术前后的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椎间隙高度比值(Interventebral disc height ratio)。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JOA评分、VAS、LL、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P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达到充分减压,缓解症状,稳定融合,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总结分析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326例患者施行椎间孔镜腰椎问盘切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资料。结果:术后住院时间5~10d,平均(5.67±0.78)d。对患者腰疼及下肢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术前(7.58±1.65)分,术后为(1.53±1.25)分,疼痛明显减轻(P0.01)。以患者下肢直腿抬高体征消失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愈后,结果直腿抬高体征消失率89%。改良Macnab标准随访,优256例,良40例,可20例,差10例,优良率90.80%。结论: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靠的方法。椎间孔镜术前准备与护理、术中观察与处理、术后适宜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44例,术前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进行分析,明确诊断后,均行突出椎间盘摘除及侧隐窝扩大减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4例患者通过9个月~4年随访,疗效优39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达97.7%。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综合分析而定,手术除椎间盘摘除外,应行侧隐窝扩大减压,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牵引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腰椎牵引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椐患者BMI分为正常体重组(BMI< 24kg/m2) 40例,超重及肥胖组(BMI≥24kg/m2) 32例,比较BMI对腰椎三维电动牵引配合针炙、蜡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的影响.结果 正常体重组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有效率及VAS评分明显优于超重及肥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超重及肥胖会影响腰椎三维电动牵引配合针炙、蜡疗治疗效果,控制体重应列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治疗及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症腰腿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腰椎间盘膨出症的腰腿痛患者,采用中医的传统按摩、牵引、针灸、中药汤剂结合西医的硬膜外腔注射消炎止痛混合液的综合疗法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共112例,痊愈93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4%。无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疗效满意。结论腰椎间盘膨出症的腰腿痛患者,经中医的传统按摩、牵引、针灸、中药汤剂结合西医的硬膜外腔注射消炎止痛混合液的综合疗法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MED为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系统,是近年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因其损伤轻,疗效确切,受到欢迎.由于开展的时间短,迄今为止,其手术和适应症和禁忌症尚不明确.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一般对使用该技术治疗,心存疑虑.我科于1999年12月~20002年1月间采用美国sofamor DANKESHEN 公司生产的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系统治疗46例,近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激光汽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决定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 203例采用PLDD治疗的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结果 916例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恢复正常工作和活动;120例偶尔有疼痛,能做简单工作;102例疼痛改善,不能工作;65例有神经根受压表现,需要手术治疗。2例感染,0例神经损伤。术后4~6个月随访,依据MacNab标准判定疗效,优916例,良120例,可102例,差65例,优良率86.12%。结论PLDD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疗效好,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理机制精确定位,多点低剂量激光汽化突出髓核及肥大增生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减压与重建稳定平衡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6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减压与重建稳定平衡手术智力,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放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相应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明显,其中观察组腰椎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手术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缩短,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并发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减压与重建稳定平衡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1995年6月至2003年6月手术治疗的62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术后随访05~3.5a,优40例,良1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7.7%。结论: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中,既要做到充分减压,又要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脊柱生物力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16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以TLIF手术治疗,术中先行椎弓根钉内固定,通过椎弓根钉撑开间隙,切除患侧上下关节突和椎板,由健康组织进入复发椎间盘间隙,经椎间孔显露切除椎间盘组织并处理椎间隙,行软植骨后,45°植入PEEK材料融合器。结果手术平均时间90.2min,术中平均出血236.5mL。术后1例脑脊液漏,经俯卧位2d后愈合,无神经系统损伤、无大出血休克、无感染等并发症。全组病例JOA评分优良率为81.3%,术后症状及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融合固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医院骨科收治的已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牵引、按摩、理疗等非手术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融合固定法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腰椎功能障碍指数等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治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年随访的VAS、ODI评分分别为(2.13±1.14)分、(19.2±3.8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7±1.06)分、(36.9±5.75)分(P0.05)。结论:融合固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患者,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不易复发,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得到广泛的开展, 但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及其两者并存 的关系至今仍未引起临床工作者的足够认识,因而往往手术效果欠佳,甚至需要再手术。本文是对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123例手术的回顾和14例再手术的分析,供同道参考,共同提高其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20.
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一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观察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对F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并对治疗前后的肌电图及F波传导速度作检测。结果:本组显效30例(60%),有效12例(24%),无效8例(16%),总有效率为84%。治疗有效病例的F波传导速度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该疗法安全、简便、有效,且能改善F波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