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湖北荆州周边地区3个猪场所使用的饲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吸水纸检测法对饲料中的真菌种类进行了调查,并采用真菌毒素ELISA试剂盒对饲料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进行了检测,分析了饲料被污染的程度。结果表明,所检测的配合饲料、全价饲料、玉米和豆粕普遍受到了以上6种霉菌毒素的污染。饲料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的检出率高达100%,黄曲霉毒素B_1和T-2毒素的检出率平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天津及周边地区养猪场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及污染情况,笔者于2016年9月—2017年8月从天津市9个区县及周边的河北部分地区采集265份猪饲料及饲料原料,利用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呕吐毒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猪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检出率为23.77%~96.98%,且96.98%的猪饲料及饲料原料受到2种及以上霉菌毒素污染。4种霉菌毒素中,呕吐毒素污染最为严重,超标率为29.81%;其次为玉米赤霉烯酮,超标率为2.26%;黄曲霉毒素B1污染较轻,超标率仅1.13%;样品中未检出T-2毒素超标。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玉米酒糟粕中多种真菌毒素类物质(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玉米赤霉烯酮)的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法。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提取液经Qu ECh ERS吸附剂净化,以C18色谱柱(150 mm×4.6 mm,3.5μm)分离,乙腈和0.1%乙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正负模式同时扫描;以保留时间和化合物精确分子离子质量对真菌毒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0种化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8。定量限(S/N≥10)为3~20μg/kg。3种水平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51.6%~111.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1%~14.7%。该方法利用精确质量数匹配和自建标准谱库检索,实现快速筛查,并使用多级特征碎片离子进行确证,具有简便、快速、高效、准确等优点,适用于玉米酒糟粕中多种真菌毒素类物质的快速筛查和测定。  相似文献   

4.
2013年四川省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2013年四川省饲料原料受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采集四川省饲料原料120个,采用酶联试剂盒和液质联用仪两种方法,测定其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四川省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超标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污染程度相对较重,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超标率为0。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简便易行、快速准确检测中药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方法,对107个中药样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在5~1 00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LOD)为25.7μg/kg,回收率82.4%~92.8%,RSD2.4%~8.8%。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简便快速、通用性强、结果准确可靠,可满足不同基质中药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西安地区羊奶的成分和霉菌毒素污染状况,采集了西安市70批次生鲜羊奶样品和30批次羊奶粉样品,利用Milkscan乳成分测定仪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羊奶的质量指标(蛋白、脂肪和体细胞数)和霉菌毒素污染状况(黄曲霉毒素M1、赭曲霉毒素A、α-玉米赤霉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结果表明:1)生鲜羊奶的乳蛋白、乳脂肪和体细胞数平均为3.6%、4.1%和116.9万cells/mL;2)黄曲霉毒素M1、赭曲霉毒素A、α-玉米赤霉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在生鲜羊奶中检出率和平均含量分别为98.1%和12.4 ng/kg、80%和96.6 ng/kg、77.1%和74.5 ng/kg、80.0%和36.2 ng/kg,在羊奶粉中检出率和平均含量分别为100%和57.3 ng/kg、37.0%和37.1 ng/kg、60.0%和59.8 ng/kg、100%和97.1 ng/kg,所有样品中霉菌毒素含量都处于痕量水平,远低于黄曲霉毒素M1的国家限量(500 ng/kg);3)黄曲霉毒素M1显著影响乳蛋白含量(P<0.01),α-玉米赤霉烯醇也显著影响体细胞数(P<0.001),玉米赤霉烯酮和α-玉米赤霉烯醇、乳蛋白与乳脂肪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结果显示,目前西安地区羊奶质量在安全范围,但霉菌毒素污染的风险还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7.
真菌毒素产生菌的分子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类毒素、伏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棒曲霉素等真菌毒素产生菌的分子鉴定研究进展。与传统的形态学和生理学鉴定方法相比,分子鉴定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优点,可为产毒真菌危害的早期预警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对有效防控真菌毒素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分析了影响玉米质量安全的几种主要真菌毒素(包括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危害及当前的限量标准,指出了真菌毒素污染玉米的途径及原因,并提出了保障玉米质量安全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玉米及玉米加工品中的真菌毒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菌毒素(Mycotoxin)是由真菌产生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人畜误食带有毒素的粮食或饲料,就会发生中毒现象或称为真菌中毒症(Mycotoxicoses)。介绍了美国玉米及玉米加工品中常见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和两种镰刀菌毒素(Fusarium toxins):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及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nchothecenes)。重点概述了黄曲霉毒素和镰刀菌毒素在玉米原粮及玉米加工品的不同组分中的分布情况;讨论了真菌毒素的检测和化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快速、简单、灵敏、有效的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将玉米赤霉烯酮与羧甲氧基胺半盐酸盐反应,合成半抗原ZEN-oxime,通过活泼酯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玉米赤霉烯酮人工抗原,以人工抗原ZENBSA免疫BALB/C小鼠,取该鼠脾细胞与SP 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和克隆,得到了1株能稳定分泌抗玉米赤霉烯酮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3D10。3D10的抗体类型及亚类均为IgM,其轻链为Kappa链。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腹水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效价在1×10-6以上。该单克隆抗体对玉米赤霉烯酮的IC50为225 ng/ml,除与玉米赤霉烯酮结构类似物有一定的交叉反应外,与其他参试真菌毒素均无交叉反应。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初筛和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云南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FB1-FB3)、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T-2毒素、HT-2毒素以及杂色曲霉毒素等16种真菌毒素便捷准确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采用有机溶剂(甲醇-水-甲酸体积比为70∶29∶1)提取,通过PriboFast®Multi-Toxin IAC免疫亲和净化柱净化,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多反应监测进行测定分析,采用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6种真菌毒素的回归方程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84.2%~102.7%,相对标准偏差为2.18%~4.78%。16种真菌毒素在174件云南普洱茶叶检测中,有53件茶叶检出DON,检出率为30.63%,96件茶叶检测出FB1,检出率为55.17%,12件茶叶检测出FB2,检出率为6.90%,12件茶叶中检测出FB3,检出率为6.90%,其他真菌毒素均未检测出,且检出的4种真菌毒素含量在0.2~6.0 μg·kg-1,均未超过国际食品安全规定的真菌毒素限量标准。说明云南省普洱茶叶中真菌毒素的检出率低,含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该检测方法准确、可靠、便捷,适用于茶叶特别是批量茶叶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真菌毒素可污染农产品和动物源性食品,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毒性强、危害大,建立AFB1快速、高灵敏和便捷的检测方法对于监测相关产品中AFB1污染水平,保障人和动物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侧向层析技术原理,采用竞争模式,优化建立免疫层析检测方法,以实现AFB1的快速定性检测和定量分析。  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粒径金颗粒标记抗体效果,优化确定免疫层析各组分材料类型、相关缓冲液配方及最佳使用质量浓度,建立AFB1高灵敏定性定量免疫层析检测方法。  结果  优化建立的AFB1免疫层析检测法在实际样本中的定性和定量检测限分别为2.5和0.5 μg·kg?1,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与其他常见真菌毒素无交叉反应,加标回收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准确稳定,且对AFB1天然污染样本的定量检测结果与商品化试剂盒及LC-MS/MS一致性较好。  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免疫层析检测法可用于样本中AFB1污染的快速定性检测与定量分析,适合缺乏实验条件的基层检验检疫机构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大量样本进行快速筛查,样本检测结果疑似阳性再采用仪器法进行确认,可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检测效率,同时为建立其他病原微生物免疫层析检测方法提供参考。图9表2参26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长三角地区市场小麦、玉米、稻谷、番茄和桃等常见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水平和特征,为农产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从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的超市、农家和农贸市场等抽样采集农产品720份,包括120份小麦、150份玉米、150份稻谷、150份番茄和150份桃。谷物样品先后经水和含1%(V/V)甲酸的乙腈溶液提取,果蔬样品经含1%(V/V)甲酸的乙腈溶液提取。提取液通过氯化钠和无水硫酸镁盐析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准确测定其中40种重要真菌毒素的含量。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检出率和含量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对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与产地温、湿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720份农产品中共检测到36种真菌毒素,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链格孢霉毒素、伏马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修饰物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等,总检出率为75.3%。其中,伏马毒素B1(FB1)检出率最高(49.0%),其次为细交链孢菌酮酸(TeA)(37.5%)、伏马毒素B2(FB2)(35.7%)、腾毒素(Ten)(29.6%)、伏马毒素B3(FB3)(29.3%)、ZEN(22.6%)、DON(21.4%)、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DON)(10.7%)、赭曲霉毒素A(OTA)(10.4%),赭曲霉毒素B(OTB)(8.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葡萄糖苷(D3G)(7.2%)、赭曲霉毒素C(OTC)(6.4%)、黄曲霉毒素B2(AFB2)(5.8%)和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DON)(5.4%)。59.5%的农产品样品受到2种或2种以上真菌毒素污染,同一份样本中被检出毒素数量最多达到23种。根据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有1份玉米样本黄曲霉毒素B1(AFB1)超标,1份稻谷样本OTA超标,6份小麦和2份玉米样本ZEN超标,总超标率为1.4%,整体污染水平不高。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水平表现出一定的类型和地区差异。小麦中,Ten、TeA和DON污染最严重;玉米中,伏马毒素污染较普遍;稻谷中则主要为Ten、TeA和伏马毒素;果蔬中伏马毒素、赭曲霉毒素和链格孢毒素等真菌毒素检出较多。从地区来看,浙江省小麦样品中DON和ZEN污染水平最严重,安徽省玉米样品FB1污染浓度较高,而江苏省稻谷样品中DON和ZEN的检出率和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相关性分析表明,谷物中Ten、TeA、FB1、DON和ZEN等毒素的含量与产地温、湿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果蔬中毒素的含量与温、湿度均无相关性。【结论】长三角地区市场农产品被多种真菌毒素污染,总体污染水平相对较低,但单一样品受到多种毒素混合污染的情况较多,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真菌毒素是由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给人类和禽畜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且其对农产品的污染 给全球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控制毒素污染、毒素检测和降解的相关技术研发尤为迫切。目前农产品中真 菌毒素检测和大规模筛查的常用手段是以抗体为核心材料的免疫分析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单克隆 抗体和多克隆 抗体,新兴的纳米抗体具有体积小、易于体外表达、稳定性高等天然优势,因此其在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研发中 广受重视。系统总结了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菌素、玉米赤霉烯酮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常见真菌 毒素检测相关纳米抗体的研发进展,重点综述抗真菌毒素纳米抗体和抗独特型纳米抗体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生物发光酶联免疫分析、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免疫测定等不同免疫分析方法中的应用。通过 比较不同检测方法中纳米抗体的半数抑制率、检测限和线性范围等性能参数,分析基于不同类型纳米抗体的检 测技术的优缺点。探讨新抗体研发难度大、检测毒素种类少等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指出纳米抗体和真菌毒素 结合机制分析、理性设计、定向进化、结合多肽的筛选和设计等前沿技术在纳米抗体设计研究中的重要方向, 以期 为进一步开发基于纳米抗体的真菌毒素检测技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产毒真菌极易对食品造成污染并产生真菌毒素,尤其是谷物在生长及加工过程中,其中对人体危害较大的为黄曲霉毒素,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高效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保护消费者免受黄曲霉毒素毒害的有力手段.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  相似文献   

16.
以中医药传统药物猪胆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MS/M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作为测定方法,分别通过免疫亲和柱法及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通过考察方法的稳定性、重复性、回收率、检测限,对两种前处理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前处理方法所制样品中杂质对四种黄曲霉毒素峰均无干扰,能专属的测定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法处理效果更佳,杂质较少。两种方法对黄曲霉毒素G族回收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对黄曲霉毒素B族则QuEChERS法回收率更高。重复性、检测限对比结果,免疫亲和柱法优于QuEChERS法。因此两种前处理方法各有优劣,但整体而言,从操作简便,节约成本的角度来讲,QuEChERS法更优。此研究可为快速高效测定中药中的黄曲霉毒素提供思路,准确快速检验国药,对于“三农”中家畜猪的养殖,充分利用家畜副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霉菌毒素严重危害动物及人类健康,毒素检测已成为评价农产品、食品、饲料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毒素检测有一定危险性,建立新的毒素检测手段意义重大.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设计精巧、具有极强分离多肽功能的生物学技术.综述了此项技术的发展和在筛选霉菌毒素模拟表位肽中的作用及模拟表位肽在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in agro-food systems has been a serious concern globally during the last few decades. Mycotoxins are toxic secondary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fungi when they grow in agro-food products and feedstuff. Several detec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to detect mycotoxins in the food and feed effectively. HPLC based techniques are very common in usage in the laboratories for the testing of mycotoxins. In recent years,immuno-based assays is widely used and have been reported at large due to its sensitivity and limited detection time. Immuno assay-based kits were developed effectively to be used in the fields and in storage systems to detect the mycotoxin levels. Microarray-based immunoassays developed in the recent years could simultaneously detect aflatoxin,ochratoxin,and zearalenone with the higher sensitivity. Aptamer-based assays could target the detection of ochratoxin and aflatoxins and fumonisins at high specificity in food products. In recent years,several assays reported for the simultaneous multiple detection of different mycotoxin was based on HPLC and LC-MS/MS. There is a need for the use of these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 the commercial scale.  相似文献   

19.
基因工程技术在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成  贾如  赵丽红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7):3422-3428
黄曲霉毒素具有强致癌性、致突变性和致畸性,影响动物生产性能,降低饲料转化效率,减少产肉量、产蛋量和产奶量,增加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黄曲霉毒素通过肉、蛋、奶食物链传递给人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黄曲霉毒素的防控已经成为全球性高度关注的问题。目前,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脱毒方法主要采用物理吸附,如蒙脱石、活性炭、酵母细胞壁等,但物理吸附仅是吸附了黄曲霉毒素,并不能减少毒素的量,最终饲料中被吸附的毒素在体内解吸附后排出体外,可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另外吸附剂效果不稳定,可能会吸附饲料中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造成饲料品质下降。其中,生物降解法具有解毒彻底、专一性强,不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且能够避免毒素的重新产生等优点,从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真菌、细菌及其代谢产生的酶能够降解黄曲霉毒素,而鲜有关于降解黄曲霉毒素重组酶的报道。基因工程技术在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中的运用,可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复合解毒酶中分离纯化出特定的蛋白。但因微生物降解酶分离纯化过程复杂、酶活不稳定、酶作用条件苛刻,较难用于实际生产。因此,人们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活性高的解毒酶基因进行基因克隆,实现降解酶基因在原核或真核工程菌种的异源高效表达,为酶制剂在降解霉菌毒素的实际生产中作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文章就基因工程技术在黄曲霉毒素降解中的运用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为饲料和食品中霉菌毒素生物降解酶的运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致癌性极强的真菌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常存在于发霉的粮油制品中。概述了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学特性、化学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并着重阐述了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作用机制,综述了近年来黄曲霉毒素的理化脱毒措施,以期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脱毒技术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