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为探究高寒地区建植的一年生禾豆混播草地对土壤可持续利用效率及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以小黑麦(Triticale)、燕麦(Avena sativa)、饲用豌豆(Pisum sativa)为试验对象,设置不同混播组合及比例,对牧草营养品质及土壤养分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燕麦+饲用豌豆(5∶5)、(3∶7)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单播燕麦提高7.09%、11.94%,燕麦+饲用豌豆(5∶5)处理土壤全氮、全钾含量比单播燕麦提高59.80%、44.14%;小黑麦+饲用豌豆(5∶5)处理粗蛋白含量比单播小黑麦提高1.14%,燕麦+饲用豌豆(5∶5)处理粗脂肪、可溶性糖含量比单播燕麦提高6.72%、21.78%,燕麦+饲用豌豆(7∶3)处理NDF含量比单播燕麦降低8.67%,燕麦+饲用豌豆(5∶5)处理ADF含量比单播燕麦降低10.90%;通过灰色关联度评价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及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判定,燕麦+饲用豌豆(5∶5)混播比例建植时,牧草营养成分可达最优状态,适合在三江源区一年生混播草地建植应用。  相似文献   

2.
燕麦是一种一年生禾本科作物,具有耐瘠薄、耐盐碱、抗旱耐寒、适应性广等特性,可广泛种植于欧洲、北美洲和亚洲的北纬40°以北的温带地区。同时,燕麦产草量高、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消化率高、适于青贮和调制干草,因此,燕麦是一种粮饲兼用的重要杂粮作物。根据燕麦籽粒是否被麸皮包裹可分为皮燕麦和裸燕麦。目前,我国多种植不带麸皮的裸燕麦,主要用于食用,而国外以种植带麸皮的皮燕麦为主,主要用于饲喂牲畜。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的今天,我国的饲用燕麦品种是严重不足的。因此,我国制定并实施了“草牧业”“粮改饲”“引草入田”等系列政策,促进了饲用燕麦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国家政策和产业需求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饲用燕麦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对新品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对饲用燕麦的育种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饲草燕麦的:1)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和鉴定评价;2)常规育种的4个发展阶段;3)分子技术在燕麦科研与育种中的利用。基于以上研究的梳理总结,明确当前饲用燕麦的育种需求,分析饲用燕麦育种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为我国饲用燕麦育种的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日粮纤维的类型和数量对生长猪的表观消化率、大肠食糜中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以及消化道各节段的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半纯制基础饲粮,其中纤维以大豆壳、羽扇豆壳、豌豆壳、小麦麸、玉米皮、玉米芯、燕麦皮和苜蓿茎的形式供给. 结果表明,饲粮中纤维的类型和数量明显地影响中性洗涤剂纤维(NDF)及其各组分的表观消化  相似文献   

4.
在成都平原地区,以5个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品种与5个饲用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作为参试品种,对其产草量、叶茎比、生长速度与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利用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品种间总体生长速度差异较小,"阿坝"燕麦与"科瑞登"多花黑麦草的生长速度最高,达到0.70 cm·d~(–1);叶茎比方面,多花黑麦草显著大于饲用燕麦(P 0.05);鲜、干草产量都以"小马"燕麦最高,达到76 989和23 766 kg·hm~(–2);多花黑麦草的粗蛋白含量略高于饲用燕麦,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饲用燕麦(P 0.05)。综合评价表明,多花黑麦草品种排名整体高于饲用燕麦品种,"科瑞登"与"邦德"多花黑麦草排名最靠前,"小马"燕麦次之,这3个品种适合在成都平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对河北坝上地区种植的坝莜8号饲用燕麦不同生育期养分含量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使用澳大利亚进口燕麦干草的检测标准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如果将饲用燕麦调制成干草,最佳刈割期为抽穗中期;该地区生产的燕麦干草质量可达到澳大利亚检测标准的平均水平,燕麦干草中蛋白含量占有很大优势,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略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略低。  相似文献   

6.
禾豆混播具有改善土壤理化特性、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的效应,是栽培草地建植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本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地区不同播种方式(混播、间作和单播)和播种行距(30、25、20和15 cm)下,燕麦(Avena sativa)/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混播草地土壤理化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探究研究区较适宜的燕麦和饲用豌豆种植模式。结果表明:燕麦和饲用豌豆间、混作草地较单播草地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增加。与燕麦单播比较,间、混作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14.60%和16.27%,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0.13%和11.39%;与饲用豌豆单播比较,间、混作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10.42%和12.02%,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3.73%和15.03%。燕麦和饲用豌豆混播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养分含量均高于间作草地,且混播与间作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养分含量随播种行距增大而增大。DTOPSIS模型综合评价表明,燕麦和饲用豌豆混播且行距30 cm处理可显著提高草地土壤肥力,是研究区燕麦和饲用豌豆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饲用燕麦(Avena sativa)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适宜种植行距,本研究设置35,30,25,20与15 cm共5个种植行距,探求行距对饲用燕麦产量、饲用价值、土壤水分及养分的影响,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17个饲用价值和土壤特性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饲用燕麦株高及鲜干草产量随着行距的增大先增后减,其中,25 cm行距燕麦草产量及饲用价值最优,15 cm最低。行距增大,土壤含水率逐渐降低,20 cm行距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达到45.82,37.60和82.10 mg·kg-1,显著高于其它行距(P<0.05)。对17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累计贡献率为90.36%,20 cm行距综合得分最高,25 cm行距其次,可作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地区的推荐种植行距。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北方沙化地区选育高产高效饲用燕麦品种提。【方法】在科尔沁沙地种植10个饲用燕麦品种,在孕穗期进行覆膜高温处理,以未处理为对照,测定叶片的荧光参数和叶绿素SPAD值。【结果】高温胁迫下的各饲用燕麦品种SPAD值、可变荧光值和潜在光化学效率低于对照;利用隶属函数分析不同饲用燕麦品种抗高温能力,从大到小排序为莫妮卡>骏马>科纳>贝勒>甜燕1号>燕王>梦龙>牧王>牧乐思>枪手。【结论】莫妮卡、骏马和科纳为适合科尔沁沙地种植的耐高温品种。  相似文献   

9.
莜麦麸水溶性β-葡聚糖的提取及初步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燕麦是我国的古老农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草饲料作物。我国种植的主要是大粒裸燕麦种(AvenanudaL)俗称莜麦;少数地区种植普通栽培燕麦(AvenaSativaL)俗称皮燕麦,皮燕麦主要做为马匹的饲料。莜麦是种植区的传统主食,也是饲料的一部分。和其它粮食相比,莜麦不仅蛋白质、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0.
引进国外优质、高产的饲用燕麦品种是促进我国草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但在使用进口饲用燕麦品种进行大规模商业化连作种植的地区,由禾谷炭疽菌引致的炭疽病呈爆发流行特点。为筛选抗病能力较强的饲用燕麦品种,明确炭疽病造成的危害,本研究选择我国广泛推广种植的15个进口饲用燕麦品种,采用反应型法、病情指数法和聚类分析法评价了其田间抗性,测定了不同发病程度下科纳品种的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分析了对草产量和饲用价值造成的损失。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鉴定出相同的4个抗病品种,分别为太阳神、爱沃、领袖和蒙特;其余品种黑玫克、大富翁、莫妮卡、摄政王、海威、三星、牧乐思和魅力为低感材料,燕王和梦龙为感病材料,科纳为高感材料;科纳品种饲用燕麦病株的叶片干重、茎秆干重、穗干重和株高均随发病程度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草产量损失率(y)为7.5%~28.1%,与病情指数中值(x)的回归方程为y=0.3023x+1.6822(R2=0.9837, P<0.05);与健康植株相比,中度发病植株的粗蛋白、总氨基酸、粗灰分和磷含量分别降低了7.2%、26.5%、9.0%和12.8%(P<0.05),...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秋冬闲田种植多花黑麦草、燕麦、紫云英、饲用豌豆(晚熟型)、饲用豌豆(早熟型)、绛三叶在2种刈割次数处理下对冬闲田种植牧草干草产量以及地下根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处理2刈割1次中,干草产量饲用豌豆(晚熟型)燕麦多花黑麦草紫云英绛三叶饲用豌豆(早熟型),在处理1刈割2次中,干草产量多花黑麦草燕麦紫云英黄皮豌豆饲用豌豆(晚熟型),同一牧草处理1的干草产量小于处理2(P0.05);(2)在相同的刈割处理下,0~25cm土层,多花黑麦草根系干重最重,显著高于其它牧草(P0.05),其次是燕麦、紫云英、饲用豌豆(晚熟型)、绛三叶。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山西燕麦、甘肃燕麦和澳洲燕麦(Avena sativa)干草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常规方法和近红外检测法(NIRS)测定养分并评估其饲用价值。结果表明,NIRS测定粗灰分(Ash)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澳洲燕麦干草的Ash含量最低;NIRS测定燕麦干草的粗脂肪(EE)含量表现为山西燕麦甘肃燕麦澳洲燕麦,且差异显著(P0.05)。两种方法测定粗蛋白(CP)、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结果相似,其中山西燕麦干草的CP含量最高,澳洲燕麦干草的CP含量最低;澳洲燕麦干草的WSC含量最高,但NDF、ADF含量最低,同时澳洲燕麦干草的4种矿物元素(Ca、P、K、Mg)含量均最低。通过养分数据计算总可消化养分(TDN)、相对饲喂价值(RFV)、相对牧草品质(RFQ)和奶吨指数(MT),进而评估燕麦干草饲用价值。结果表明,澳洲燕麦干草的TDN、RFV和RFQ均最高;两种方法均显示澳洲燕麦干草的MT最高;甘肃燕麦干草的TDN、RFV、RFQ以及Ton DM均最低。综上所述,虽然山西燕麦干草和甘肃燕麦干草的燕麦干草CP含量较高,但是因为NDF和ADF含量高,品质与澳洲进口燕麦尚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评估饲用酸化剂对1~63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肠道损伤和盲肠微生物菌群变化的影响,同时探讨壳寡糖对饲用酸化剂的增效作用。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对照组(Con.)、饲用酸化剂(Trt.1)和饲用酸化剂+壳寡糖(Trt.2)共3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饲养周期为63天。试验结果表明,从零日龄开始持续在黄羽肉鸡日粮中添加饲用酸化剂、饲用酸化剂+壳寡糖后,对1~21d和22~42d阶段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未达显著(P0.05)水平;但在43~63d阶段时,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饲用酸化剂、饲用酸化剂+壳寡糖组的耗料增重比分别降低0.11和0.14,具有极大的生产意义;且饲用酸化剂添加组盲肠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值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饲用酸化剂+壳寡糖添加组盲肠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值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和饲用酸化剂添加组。说明饲用酸化剂可通过维持肠道健康,促进养分消化吸收,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而壳寡糖在平衡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健康方面对饲用酸化剂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氮肥施用水平对饲用燕麦品质的影响,确定饲用燕麦的最适施氮量范围。[方法]选用燕麦草为供试材料,设置0(N0)、175(N175)、200(N200)、225(N225)、250(N250)、275(N275)、300(N300) kg/hm2共7个氮肥施用梯度,在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分别追施氮肥用量的15%、35%、30%、20%。采用大田小区下的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区组设置3个重复,分别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测定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以及饲用燕麦的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结果]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升高,并出现积累的现象;与不施氮肥组相比,不同施氮水平下拔节期和抽穗期各土层的土壤碱解氮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饲用燕麦的品质并不会随着可利用的氮素养分含量的增加而一直提高,存在峰值;施氮水平N225时,饲用燕麦在拔节期和抽穗期的蛋白质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55%、16.13%,增幅分别为38.15%、53.62%。饲用燕麦的分蘖数在施氮水平N175时达到最大值(分蘖中位数=8);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随施氮水平...  相似文献   

15.
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欢  慕平  赵桂琴 《草业学报》2012,21(4):116-124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42个有代表性的饲用燕麦品种及6个裸燕麦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8个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144 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6.1%。由Nei’s指数(h)估测,应试皮燕麦、裸燕麦品种平均变异分别为0.203 6和0.201 5,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估计值为0.325 9和0.305 8;48个燕麦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83 3~0.941 7,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是 0.060 1~0.539 0。结果表明燕麦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皮燕麦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裸燕麦。根据ISSR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48 份燕麦材料分为五大类,来源相同的品种大致聚在一类,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皮燕麦与裸燕麦在遗传相似度0.66处被明显分为2类,与形态学及其他标记分类结果一致,由ISSR揭示的品种间遗传关系与品种实际来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结合气相色谱仪,利用乙炔还原等方法对高寒地区重要饲用植物——燕麦(Avenasativa)根际联合固氮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燕麦根际联合固氮菌株较少(8株),菌株分布以根系表面(RP)最多,根表土壤(RS)次之,距根系较远的土壤(NRS)和根内(HP)最少,即:RP>RS>NRS≥HP;菌株固氮酶活性相差较大(C2H4112.5~1147.9nmol/mL·h),具有较高固氮酶活性的菌株较少(C2H4大于500nmol/mL·h只有2株);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菌,经鉴定分属Azotobacter(3株)、Pseudomonas(3株)和Azospirillus(2株)3个属。相对于其它生境和植物,高寒地区燕麦根际联合固氮菌种类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用于西南地区“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饲用玉米(Zea mays)”轮作系统最佳种植组合,本研究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饲用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副因素为不同多花黑麦草+燕麦前作混播组合,测定饲草生产性能和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燕麦”前作混播组合及后作青贮玉米种植密度的交互效应对玉米的干物质产量、粗蛋白产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等指标有显著的影响(P<0.05);利用熵权法计算饲用玉米产量和营养成分权重,再利用灰色关联法综合评价轮作系统结果表明,前作单播燕麦(Y0),后作饲用玉米种植密度为78 400株·hm-2(D1)时,后作玉米的总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表现最优;前作组合为100%多花黑麦草+25%燕麦(M1)和后作饲用玉米种植密度(D1)组合下“多花黑麦草-饲用玉米”系统总饲草产量最高,可为西南地区的“多花黑麦草-饲用玉米”轮作系统推广可利用的组合。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筛选适宜阴山沿麓地区生长的高产优质饲用型燕麦品种。试验分别在抽穗期和乳熟期测定6个燕麦品种的产量、品质相关指标,以熵值赋权DTOPSIS法对各品种饲草生产性能进行综合排序。结果显示,在阴山沿麓地区进行饲草燕麦生产收获时,乳熟期刈割产量及质量最佳。乌燕3号在阴山沿麓地区的生产性能综合评价相对接近度(Ci)值和产量最高,饲草生产性能最佳,可视为高产优质饲用燕麦品种。性状指标中,旗叶面积、干重叶茎比、粗蛋白(CP)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株高、单株叶面积、鲜重叶茎比、鲜草产量的累计权重为82.34%,表明这8个指标在本研究的综合评价中影响最大。研究表明,经综合评价,乌燕3号适宜在阴山沿麓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宜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种植推广的播种方式及播种行距,本研究以燕麦(Avena sativa)和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为试验材料,探求其在混播、间作及不同行距下的生产性能及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混播处理生产性能优于间作处理,30 cm处理优于其他行距。混播草地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具有混播优势,混播草地中燕麦与饲用豌豆的种间相容性较好,两者间促进作用大于竞争作用,行距为30 cm与25 cm时,燕麦的竞争能力大于饲用豌豆。综合评价显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燕麦/饲用豌豆混播行距30 cm时效果最佳,干草产量最高,适于建植应用。  相似文献   

20.
燕麦(Avena L.)是禾本科燕麦属的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属于粮饲兼用作物,具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为比较不同燕麦品种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以7个饲用燕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15%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等8个生长指标,并对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加权隶属函数法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与燕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关系最密切的评价指标有种子萌发指数、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鲜重、胚芽长、胚根长和发芽势;在15%PEG-6000干旱胁迫下,燕麦品种贝勒抗旱性综合评价值最高,D值为0.710;品种Haywire的抗旱性最差,D值为0.103;饲用燕麦萌发期抗旱性强弱依次为:贝勒>坝莜6号>定燕2号>蒙饲草2号>蒙燕1号>冀张燕4号>Haywi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