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渗水地膜穴播对谷子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水地膜穴播对谷子根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谷子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51.30%、47.89%、48.39%、41.63%.产量增加48.57%,产量与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于物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发达的根系是渗水地膜穴播增产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夏播旱地谷子渗水地膜穴播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渗水地膜穴播栽培技术对夏播谷子产量的影响机制,测定并分析了谷子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植株农艺性状以及抽穗期功能叶光合性能等生理指标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不浇水、降雨量356 mm的情况下,渗水地膜穴播栽培较对照露地条播增产48.57%。渗水地膜穴播栽培在各生育时期的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对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表现为株高略高于对照,茎秆粗壮,穗子较大;抽穗期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和主要功能叶片的叶面积高于对照,说明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抽穗期个体和群体叶面积较大,有效光合面积增加,光合能力增强,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合成,是增产的关键;在群体亩穗数和出谷率相当的基础上,个体产量要素单穗重、穗粒重显著提高,使产量大幅提高。渗水地膜穴播栽培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提高了45%以上。渗水地膜保水、保肥、抑制杂草生长,穴播既保证了群体顶土出苗,又减少了多余谷苗对水肥的浪费,因此,渗水地膜穴播栽培可提高水分和肥料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了谷子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宁夏谷子栽培技术,探索适宜宁夏不同生态区的栽培模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研究4种种植模式下不同生态区谷子生育期、株高、穗长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各生态区,渗水地膜波浪式穴播、普通地膜波浪式穴播、普通地膜膜侧穴播均可不同程度增加谷子株高、穗长和产量,并且缩短了生育期;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谷子种植宜采用渗水地膜波浪式穴播模式;在宁夏六盘山区宜采用普通地膜膜侧穴播、普通地膜波浪式穴播模式,干旱年份宜选择渗水地膜波浪式穴播模式。  相似文献   

4.
渗水地膜穴播技术促进谷子等作物生长发育,是一项旱作高产技术,研究其推广范围与相应的扶贫效应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介绍谷子渗水地膜穴播技术及增产效应,调查其推广区域及扶贫效果,发现该技术在山西省推广种植过程涉及大多数地区,贫困县占比为50.0%~100.0%;该技术使农民增产又增收,典型贫困县增产幅度为37.4%~89.0%,贫困人口人均收入显著增加。渗水地膜机械化高产穴播谷子免间苗技术将科技创新与特色杂粮产业相结合,随着其推广范围的不断扩大和规模的发展壮大,将带动贫困群众依靠科学技术,开辟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脱贫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谷子渗水地膜覆盖机械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陟 《农民致富之友》2014,(10):180-180
谷子渗水地膜机械穴播技术是一项节水、省工、增产的技术。可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具有较好的渗水、保墒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谷子进行渗水地膜机械穴播每亩播7000穴,3-4万左右苗,从而达到谷子少间苗的一项技术。该技术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和间苗困难的问题,可以起到减少繁重间苗工作量,对谷子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及产业化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连作对马铃薯根系形态及吸收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连作年限对马铃薯根系形态和养分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降低了马铃薯根系活力、活跃吸收面积和总吸收面积,连作3年、4年和5年的根系活力比轮作分别下降了53.71%、66.84%和66.69%,活跃吸收面积分别下降了57.6%、75.7%和75.6%,总吸收面积分别下降了51.4%、67.9%和67.6%;连作明显增加了0~0.5 mm和0.5~1.0 mm直径范围内的总根长、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连作3年、4年和5年在0~0.5 mm直径范围内的总根长和根尖数比轮作分别显著增加了24.9%、35.0%、35.4%和13.4%、21.0%、23.1%;连作1年和2年地块的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但连作3年后块茎产量较轮作下降了45%以上。由此可见,在当地生态环境和栽培及品种条件下连作的阈值年限可能 为2年,马铃薯根系吸收能力的下降是导致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系生长增加是马铃薯应对连作逆境的主动性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1渗水地膜穴播谷子技术推广,带动贫困户增收明显忻州市耕地中约有三分之一是旱坡地,无霜期短、温度低、干旱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持续干旱,直接影响到了谷子的播种,影响了渗水地膜项目的实施进度;五台县渗水地膜覆盖与普通地膜相比,增产率为13~19%,今年渗水地膜谷子3万亩,受益贫困户9500户;代县全县地膜覆盖技术推广面积13万亩。主要推广了渗水地膜穴播谷子种植技术,示范地点胡峪乡望台村,面积150亩,平均亩产谷子310公斤,亩收入1240  相似文献   

8.
摘要:为探明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在谷子上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挖掘谷子生产潜力。本试验从谷子生育期、光合特性、农艺性状、产量等方面进行研究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对谷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播种相比,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能提前谷子生育期3~5d,显著增加谷子灌浆期光合作用,提高叶片SPAD值,对谷子农艺性状作用明显,产量达到3885.69kg/hm2,较露地处理分别增加86.57%、32.63%,穗重、穗粒重增加显著。同时,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在谷子抽穗开花以后要优于普通地膜,产量较普通地膜增加8.81%。可见,生物降解渗水地膜效果较好,可进一步在该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不同菌种对苗期番茄生长的最佳处理,以番茄幼苗为材料设置LB培养基、枯草芽孢杆菌、PD培养基、绿色木霉、PD和LB混合培养基、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共计6组处理。分析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番茄苗期根系形态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显著增加总根长、分枝数、平均根系直径、总根表面积、总根投影面积(P<0.05),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单独施加枯草芽孢杆菌,显著增加分枝数、根尖数、平均根系直径、总根表面积、总根投影面积、总根体积,显著提高土壤中铵态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单独施加绿色木霉,显著增加总根长、根尖数、分枝数、平均根系直径、总根表面积、总根投影面积、总根体积,增幅分别为119.56%、225.00%、98.30%、80.60%、58.21%、77.74%、312.28%,显著提升土壤中铵态氮、有效磷的含量,增幅为63.13%、104.00%,综合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0.
谷子旱地渗水地膜全覆盖精密穴播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山西普通地膜旱地谷子产量不断降低,渗水地膜由此发明并运用于旱地谷子种植。渗水地膜和2MB-1/4型铺膜穴播机组装配套形成的渗水地膜波浪形全覆盖精密穴播技术,是旱地谷子高产示范模式。连续2 a在山西省神池县红崖子村进行了渗水模式和普通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渗水地膜波浪形全覆盖精密穴播技术模式增产效果明显,水分利用率、地积温、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等综合微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合理的非均衡群体结构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旱地谷子生产中连作障碍现象严重,本研究设置长期定位试验田(2006年至今),测定长期定点连作及单序轮作种植制度中谷子的光合特性、根系构型和产量效应,以期为旱地谷子连作障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轮作种植模式中谷子产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较长期定点连作分别增加了22.02%、20.58%、15.34%,均显著高于长期定点连作种植模式。相比于连作处理,轮作种植使谷子根系在不同直径范围内生长发育状况更好,根系的比根长、比表面积、根体积与根尖密度均较长期定点连作处理显著升高(0.5 mm≤直径≤1.0 mm:各指标分别增加了92.17%、62.94%、72.73%、75.08%,直径≥1.0mm:各指标分别增加了 44.09%、86.32%、86.37%、181.71%)。综上,本研究发现,轮作会改善谷子叶片的光合指标参数及根系发育指标参数,减轻连作障碍,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不同基因型花生品种根系形态发育特征和根系生长发育规律.[方法]采用土柱栽培法,研究不同基因型花生品种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层根系形态发育特征及其差异.[结果]两品种单株总根长、根系总生物量、根系总体积、根系总表面积均随生育进程呈先增后减的“抛物线”型变化趋势,根系总生物量在播种后46d达最大值,而单株总根长、根系总体积、根系总表面积峰值则滞后到播种后68 d.两品种0~20cm、20~40cm土层中根系生物量均表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40~100 cm土层则随生育进程呈渐增趋势.唐科8在各生育时期单株总根长、根系总生物量、根系总体积、根系总表面积均大于花育23,在播种后68d达峰值时,唐科8的根系总体积、单株总根长是花育23的1.66、1.65倍,40~10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增加速率大于花育23.[结论]唐科8品种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吸收水分、养分及抗逆能力;唐科8比花育23有更好的根系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施肥方式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处理对油松苗木根系构型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1年生油松菌根苗(混合接菌,HJ)和非菌根苗(未接菌,WJ)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指数施肥(EF)、2倍指数施肥(DEF),对比分析苗木根系的形态(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系功能(比根长、比表面积、根组织密度)及生物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接种菌根真菌处理显著影响1年生油松苗木菌根侵染率;各施肥处理下,菌根侵染率均为HJ高于WJ处理。2)施肥处理显著影响苗木直径0~0.5 mm根系的形态指标;2种接菌处理下,EF处理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均最高。3)各施肥处理下,油松苗木比根长、比表面积均为HJ低于WJ处理,而根组织密度及根系总生物量为HJ高于WJ处理。接种菌根真菌处理下,苗木根系生物量变化规律均为EF>DEF>CF>CK。综上所述,指数施肥结合接种菌根真菌处理有利于促进油松苗木根系形态构建。  相似文献   

14.
谷子,属禾本科作物。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是很好的抗旱作物。谷子营养全、品质好、价格高,是浑源县主要的特色杂粮之一,可是由于间苗用工多、产量低,种植面积一直不大。随着渗水地膜和与之配套的铺膜播种机的推广应用,实现了谷子免间苗、高产优质。文章从各个技术环节,总结了旱地谷子覆盖渗水地膜穴播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草铵膦(Phosphinothricin,PPT)在生产上使用后易在土壤中残留,但其对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国内尚无报道.在温室内水培条件下用不同浓度PPT处理棉花幼苗根系,研究PPT对棉花根系发育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当PPT浓度为1 mg/L时,植株根系的总长度、面积和体积显著减小,随着PPT浓度的上升,棉花根系的总表面积、根长和体积的受抑制程度增大,当处理浓度大于5 mg/L时,根系的总表面积、根长和体积的受抑制程度达到最大.随着PPT处理浓度的增加,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的活力也显著下降,从而导致铵积累,这可能是草铵膦抑制根系生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宁夏海原地区位于干旱地带,谷子是当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当前谷子种植面临水资源不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索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宁夏海原地区“张杂谷13号”谷子进行3种不同类型地膜(渗水地膜、生物降解膜和全降解生物智能地膜)、不同覆盖技术(半膜覆盖、全膜覆盖)的处理,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谷子生长发育、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常规地膜全膜覆盖栽培技术的谷子根系发育快,植株生长健壮,产量显著高于其它技术。因此宁夏海原地区谷子进行常规地膜全膜覆盖栽培后增产明显,经济效益高,可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氮素对油菜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砂培试验,以3个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种不同供氮水平对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供氮水平的增加,3个油菜品种的根质量、根体积、根总吸收面积、根活跃吸收面积、侧根数、根长、根系活力及籽粒产量均增加,表现出根系各项指标与籽粒产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根系干质量、根系体积、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对油菜籽粒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一级侧根数,根长和根系活力的作用最小。开花期根系指标对产量形成的影响大于苗期根系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已成为大力发展旱地谷子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技术。文章阐述了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技术的优势,着重介绍了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技术的栽培技术要点,为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技术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叶面喷施的形式研究甜菜碱对抵御低温冷害的水稻秧苗期生长的影响,旨在为寒地水稻培育壮苗、齐苗技术提供依据。以稻花香为试验品种,设置甜菜碱0、10、20、30、60 mmol/L浓度,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一定浓度范围内甜菜碱,能缓解低温胁迫对水稻的危害,并提高水稻秧苗期的各项农艺指标;以甜菜碱浓度20 mmol/L最优,成苗率提高18.19%,苗高提高3.67%,SPAD值提高16.40%,根长提高8.82%,根系平均直径提高34.74%,须根数提高14.41%,根长密度增长率16.92%,总根系体积增长27.17%,根尖数增长34.18%,根总表面积增加16.13%,根系活跃面积增加43.39%;而当叶面喷施较高浓度甜菜碱(60 mmol/L)时,则对水稻秧苗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光强对细叶云南松幼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搭建一层遮荫(50.3%NS)、二层遮荫(15%NS)、三层遮荫(4.2%NS)以及自然光照(100%NS)分别设置4种不同的光强,研究细叶云南松幼苗一月生苗与半年生苗成活率及根系生长发育在不同光强下的特征。结果表明,细叶云南松一月生和半年生苗期生长的存活率、地径增长量在100%光照下最大,且随遮荫强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在50.3%光照下,细叶云南松一月生和半年生苗木的苗高增长量达到最大。不同光强对细叶云南松根系生长有显著影响,幼苗的根系总长度、总根尖数、根系总表面积和根系总体积均随光照强度减弱而降低,全光照有利于细叶云南松根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