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红螯螯虾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红螯螯虾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结果表明:该虾的出肉率平均为31.5%,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无氮浸出物分别占鲜重的79.92%,17.49%,0.42%,1.28%,0.89%。肌肉蛋白质由19种氨基酸组成,其中有8种人体必需期。  相似文献   

3.
虾塘种稻模式可在保持池塘养殖规模的同时,有效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实现虾塘养虾与利用水面种植水稻的双增产双丰收,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本研究从虾苗投放、水稻品种、水稻栽种、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捕捞上市、水稻收割等方面将该技术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在共6 670 m2的虾塘内放养体长1 cm的红螯螯虾苗,每667 m2放养5 000尾,养殖6个月后每667 m2产出商品虾126 kg,获得收益12 600元。通过浮板的形式共种植水稻480 m2,产出水稻349 kg,米200 kg,稻米售价20元·kg-1,共获得收益4 000元。若以池塘面积计算,每667 m2产出稻米为400元。若以浮板面积计算,每667 m2产出稻米为5 558元。667 m2总成本为7 700元。即该养殖模式不影响虾的产量,667 m2可增收5 300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1.69(若以浮板面积计算,则增收更高)...  相似文献   

4.
红螯螯虾精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螯螯虾精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表明;雄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历经: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不同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的发育是不同步的。依据精巢的组织结构和所含细胞种类及数量的不同,可将精巢依次分为:未发衣期,发育期,成熟期和休止期。  相似文献   

5.
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血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的血相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的血细胞均由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组成 ;其血细胞数量分别为 7.0 2× 10 6个 /ml和 1.6 5× 10 6个 /ml。 2种螯虾的血细胞大小与核质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量的百分比在克氏原螯虾为 10 .2 1%、74 .4 1%和 15 .4 8% ,在红螯螯虾为 13.72 %、6 8.84 %和 17.5 4 %。  相似文献   

6.
红螯螯虾的养殖 1985年始于澳大利亚。由于该虾食性杂、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食率高 (腹部占总体重的 4 2 %~4 7% )、耐长途运输、鲜活上市、人工繁殖设备简单、成本低、技术条件难度不大 ,引起世界各国水产界的广泛兴趣 ,现已扩展到美国、法  相似文献   

7.
红螯螯虾对3种药物耐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红螯螯虾虾对二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和福尔马林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4~25℃时,虾苗对二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和福尔马林在24h的LC50分别为16.30mg/L、17.50mg/L、1067.37mg/L;48h的LC50分别为15.36mg/L、49mg/L、743.70mg/L;安全浓度分别为4.09mg/L、3.16mg/L、108.31mg/L。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水温对澳大利亚红螯螯是摄食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30℃之间,红螯螯虾的摄食率和生长速度随着温度的高而增加,并且在25-30℃之间增加最快;在34℃时呈下降趋势,低于10℃就停止摄食。因此,红螯螯虾的最适生长水温为25-30℃。并初步证实红螯五角星是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适温范围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发掘和研究红螯螯虾功能基因SSR标记奠定基础。【方法】对红螯螯虾肝脏、精巢以及卵巢转录组测序选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 Seq 2000,同时借助生物信息学法展开基因表达谱探究及功能基因预测。【结果】肝脏组织获得47 629 414条clean reads,精巢组织获得47 018 968条clean reads,卵巢组织获得53 267 362条clean reads。所有reads组装后获得了67 369个Unigene。通过GO分类,16 989个Unigene被分为3个种类,即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通过COG分类,4 697个Unigene被分为25个种类。通过KEGG分类,9 842个Unigene分属331个代谢途径。【结论】通过对红螯鳌虾肝脏等3个组织转录组的测序,获得了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图谱及其功能分类。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红螯螯虾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测定了不同规格红螯螯虾在17℃和26℃条件下的耗氧率以及17℃、20℃、22℃、24℃、26℃的窒息点。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单位体重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体重增加而下降;在大小相近的个体中,单位体重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17℃时,体重0.11~2.34g的个体,耗氧率0.090~0.198mg/(g·h);26℃时,体重0.030~48.900g的个体,耗氧率0.081~0.883mg/(g·h);体重0.031~2.3408的红螯螯虾窒息点的范围在0.152~0.663mg/L之间。同时,红螯螯虾夜间的耗氧率高于白天。  相似文献   

11.
红螯螯虾虾苗对四种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重金属对各种虾类影响的研究约始于70年代初,Chinnayya(1971)报道了铅、锌、铜、汞可降低淡水虾(Caridinarajadhari)的耗氧速度[1];Mandelli(1971)指出铜对桃红对虾(Penaeusduorarum)和褐对虾(P.aztecus)的各期幼体阶段的致死浓度为0.05mg/L,并会影响对虾的渗透能力[2];Nimmo(1977)、Couch(1977)报道了镉对桃红对虾的影响,指出其半致死浓度为0.0065mg/L[3,4]。吴彰宪等(1988)报道了23种有…  相似文献   

12.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热带水域,是世界最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目前国内对其养殖模式的研究比较少,没有充足的理论基础支持红螯螯虾在生产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产量及质量优势。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秉承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先进生产理念,对推动红螯螯虾国内养殖规模扩大化、产品优质化、养殖模式绿色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生物学特征、生态养殖、病害防御等方面介绍红螯螯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3.
红螯螯虾对高锰酸钾,敌百虫和漂白粉耐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了红螯螯虾虾苗对主锰酸钾。,敌百虫,漂白粉的耐受性和幼虾对高锰酸钾,敌百虫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3-24℃时,虾苗对高锰酸钾,敌百虫,漂白粉在48h的LC50分别为2.38,g/L,0.11mg/L,106.41mg/L,安全浓度分别为1.79mg/L,0.016mg/L,28.39mg/L;幼虾对高锰酸钾,敌百虫在48h的LC50分别为15.77mg/L和0.12mg/L,安全浓度分别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螯蜂科Dryinidae,常足螯蜂亚科Aphelopinae,常足螯蜂属Aphelopus一新种:何氏常足螯蜂Aphelopusheisp.nov,本新种与常足螯峰A.orentalisOlimi1984相似,主要区别是后者:唇基、脸和额全部黑色;触角第1节褐黄色,第2~10节褐色.模式标本藏于浙江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混养密度对中华绒螯蟹与红螯螯虾生长特性及养殖效益的影响,为提高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空间利用率及增加单位面积产出提供参考。【方法】在密度为1 000只/667m2的中华绒螯蟹养殖塘中混养不同密度(低密度600只/667m2、中密度900只/667m2、高密度1 200只/667m2)红螯螯虾,分析混养状态下红螯螯虾和中华绒螯蟹的生长特性及经济效益。【结果】红螯螯虾混养密度600只/667m2、900只/667m2、1 200只/667m2的回捕率分别为83.58%、81.17%和73.04%,高密度组显著低于其他2组;红螯螯虾平均体质量随混养密度增大呈减小趋势,低中高3个混养密度组红螯螯虾体质量分别为55.27 g/只、45.47 g/只和31.82 g/只,各密度组间差异显著;红螯螯虾平均产量分别为27.72 kg/667m2、33.22 kg/667m2和27.89 kg/667...  相似文献   

16.
红螯螯虾转录组中的SSR位点信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螯螯虾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分析,并开发引物通过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检测,进行了引物多态性和通用性分析。从67 369条Unigenes中共检测到22 727个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并对包含SSR序列的Unigenes进行功能注释。结果表明,红螯螯虾转录组中微卫星序列的类型较为丰富,其中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类型出现频率较多,分别占总SSR出现频率的52.67%和44.25%;四核苷酸、五核苷酸和六核苷酸重复类型出现频率较少,分别占总SSR出现频率的2.62%、0.23%和0.24%。SSR重复类型共有68种,其重复次数的范围为5~84次。筛选出SSR引物5对,对浙江本地及台湾2个群体的60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每对引物平均产生5.6个多态性片段。本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发红螯螯虾功能性SSR标记奠定了基础,也为开展红螯螯虾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是一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淡水螯虾,具有良好的养殖前景。为了从多角度提高对红螯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认识,通过PCR扩增了其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并进行了克隆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红螯螯虾ITS序列长度为722~942 bp, ITS1长度短于ITS2,5.8S和ITS2的GC含量较高。其中ITS1长度为157~166 bp,平均GC含量为42.3%~42.9%,是迄今为止甲壳类中发现的最短的ITS1序列;5.8S除了有一条序列长度为159 bp外,其余479条序列均为165 bp,平均GC含量为55.6%~55.9%;ITS2长度为394~614 bp, GC含量为53.6%~54.0%。序列比对显示,整个ITS中微卫星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共有4处,其中ITS1中有1处,为(CAT)n类型;ITS2中有3处,分别为(AGGC)n、(TGC)n和(TAA)n。个体内差异分析表明,红螯螯虾ITS个体内存在...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红螯螯虾抱卵率和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进  温海深 《现代农业科学》2009,(4):193-194,196
侧重研究了温度对亲虾抱卵率和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红螯螯虾的抱卵率有明显增高;在22~32℃温度范围内,进行红螯螯虾孵化时,尽量提高水温,但要经常换新水,并保证充足的溶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采自广西南宁市柑檑园的异螯蜂属一新种:金氏异螯蜂AdryinusjiniXuetYangsp.nov。  相似文献   

20.
对同一苗种来源、同样饵料投喂的红螯螯虾,分别采用池塘和稻虾综合种养2种模式进行养殖,对其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定。结果表明:池塘组红螯螯虾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池塘养殖红螯螯虾异亮氨酸和组氨酸、精氨酸均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红螯螯虾,池塘组红螯螯虾肌肉中二十二碳五烯酸(D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均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显著低于稻虾共作组,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2种养殖模式的红螯螯虾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池塘组红螯螯虾肌肉中K、Zn和Fe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稻虾共作组,Mg、Se和Cu矿物元素含量,池塘组红螯螯虾均显著低于稻虾共作组。2种模式养殖的红螯螯虾肌肉营养成分存在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主要是由池塘养殖和稻虾共作环境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