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进行了放牧制度对主要植物种群有性繁殖能力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制度对群落植物种群的有性繁殖能力有影响;与自由放牧相比,轮牧有利于群落种群实生苗的存活和成丛,但不及禁牧的效果好;种群的有性繁殖与水分因子关系密切,降水充沛,有性繁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2.
不同放牧制度大针茅草原植物种群有性繁殖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放牧制度对锡林郭勒大针茅草原植物种群有性繁殖能力有一定影响,对适口性不同的植物其影响结果不同。大针茅草原适度放牧利用能显著降低植物种群单位面积生殖枝数、种子数及其萌发力。划区轮牧与连续放牧相比,划区轮牧有利于提高适口性好的糙隐子草种群结实生殖枝数、种子雨和种子萌发力;连续放牧有利于提高适口性差的大针茅种群结实生殖枝数、种子雨及其萌发力。  相似文献   

3.
放牧制度对锡林郭勒大针茅草原植物种群有性繁殖能力有一定影响,对适口性不同的植物其影响结果不同.大针茅草原适度放牧利用能显著降低植物种群单位面积生殖枝数、种子数及其萌发力.划区轮牧与连续放牧相比,划区轮牧有利于提高适口性好的糙隐子草种群结实生殖枝数、种子雨和种子萌发力;连续放牧有利于提高适口性差的大针茅种群结实生殖枝数、种子雨及其萌发力.  相似文献   

4.
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群落植物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桂林  卫智军等 《中国草地》2002,24(3):15-19,51
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进行了不同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碱韭三个主要植物种群地上生物量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禁牧能够提高群落种群的地上生物量,与自由放牧相比轮牧有利于种群地上生物量的恢复和提高;不同放牧制度下群落种群的地上生物量结构均呈金字塔型,其干鲜重比值差异不大,季节动态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不同放牧制度大针茅草原群落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牧制度是调控草地植物群落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提高草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有效措施。根据锡林郭勒大针茅草原划区轮牧和连续放牧的比较,分析两种放牧制度对草地植物群落种类丰富度、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变化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在适度牧压下,划区轮牧的群落植物种类丰富度、多样性都高于连续放牧,群落内种群数量结构关系比连续放牧复杂,群落植物均匀度下降幅度小于连续放牧。  相似文献   

6.
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群落植物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进行了不同放牧制度对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碱韭三个主要植物种群地上生物量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禁牧能够提高群落种群的地上生物量,与自由放牧相比轮牧有利于种群地上生物量的恢复和提高;不同放牧制度下群落种群的地上生物量结构均呈金字塔型,其干鲜重比值差异不大,季节动态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放牧对草原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78,自引:23,他引:55  
从退化演替与恢复演替、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种群繁殖特性、生殖分配对策、植物组织养分分配和氮素循环以及生产力等方面综述了放牧对草原植物的影响,指出了草原生态学研究中不仅杨研究放牧影响下群落的演替过程及演替方向,而且还应加强对放牧影响下草原植物的生态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苏军虎  南志标  纪维红 《草业学报》2016,25(11):136-148
本文综述了截止2015年国内外文献,分析了家畜放牧对啮齿动物的影响。放牧家畜的践踏和排泄物等引起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影响了啮齿类空间利用等,家畜采食影响了啮齿类食物资源及其丰度,采食还引起植物营养成分改变及次生防御化合物的产生,而植被高度变化导致了啮齿动物捕食风险的增加和生活史策略的改变。这些方面的影响与综合作用改变了啮齿动物的微栖息环境、分布、食性,以及领域、采食和挖掘等行为,繁殖和生活史特征;影响了啮齿动物的种群结构、种群数量消长及其调节过程;改变了啮齿动物的群落结构和种间相互作用,引起其群落演替。在综述上述各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放牧对啮齿动物影响的作用途径及其方式,放牧条件下草-畜-鼠耦合机制,不同放牧制度对啮齿动物的影响以及整合现代学科发展的相关探索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放牧强度对羊草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25  
刘颖  王德利  王旭  巴雷  孙伟 《草业学报》2002,11(2):22-28
通过小区控制放牧实验,研究了放牧强度对松嫩平原羊草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种群的高度、密度和生物量随季节的变化趋势不同,草地高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降低;一定程度的放牧可增加禾草在群落中的比例,提高牧草质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群落密度有增大的趋势,植物多样性指数先增高后降低,即中度放牧下多样性指数最大,有利于多样性的维持,多样性增加又增强草地对放牧的缓冲力。植物种数与多样性指数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设轻度(0.87头牛/hm2)、中度(1.42头牛/hm2)和重度(1.94头牛/hm2)三种放牧强度,以不放牧作为对照,采用样方法对三江平原小叶章草甸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牧1年,三种放牧强度均能增加群落的物种数,增加的物种多为禾本科、菊科、蔷薇科和蓼科植物。其中,在中度放牧强度下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最优。放牧降低了多年生植物的重要值,一年生植物的重要值有小幅增加。放牧对草地主要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存在差异,三种放牧强度下小叶章、苣荬菜种群的密度降低,蒲公英种群的密度升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与验证放牧强度对草地植物种群及群落密度的影响,试验采用野外观测方法,测定了荒漠草原草地植物种群及群落密度,利用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与草地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密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利用和占百分比信息及特征向量对应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密度的总体变化规律为零放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即放牧强度增加会导致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密度下降。说明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种群密度的影响最小,对冷蒿种群密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草甸草原不同放牧制度群落物质动态及植物补偿性生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邢旗  双全  金玉  松梅 《中国草地》2004,26(5):26-31
在草甸草原家庭牧场比较研究了不同放牧制度对群落物质动态变化规律及植物补偿性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划区轮牧较自由放牧可提高现存量、生长量、生产力;与对照相比2001年两种放牧制度下群落均表现为欠补偿生长;2003年划区轮牧区群落表现为等补偿生长,自由放牧区群落表现为欠补偿生长;两种放牧制度草群营养物质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放牧条件下大针茅种群的形态变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草原生态系统顶级群落羊草样地(1979年围封)为对照,研究了同一生境下长期放牧后围封2年的新羊草样地的大针茅种群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的变异,结果表明,新羊草样地大针茅植株变矮,丛幅显著减小,营养枝和生殖枝减少,且生殖枝减少更为显著,说明大针茅放牧后个体小型化,有性繁殖降低,新枝条形成时间提前,但也提前结束。此外,其种子长变短,芒柱变短,变细,芒针变弱但长度基本没有变异。  相似文献   

14.
放牧对草地植物及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放牧强度对草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植物多样性,植物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提出适度放牧是提高草地生产率,保持群落稳定性,使草地可持续利用的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放牧梯度试验,研究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5种优势植物在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的影响,探讨大针茅(Stip grandis)对放牧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个体水平,中轻度放牧对以大针茅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为代表的丛生禾草株高影响较小,对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黄囊苔草(Carex korshinskyi)和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noi)为代表的根茎型禾草株高影响较大,植物株高的降低与个体地上生物量减少呈显著正相关。种群水平,大针茅种群生物量对放牧的响应迟缓,羊草、米氏冰草、糙隐子草和黄囊苔草种群生物量的减少与多度减少呈显著正相关。群落水平,大针茅的耐牧性使其成为资源重配的获益者,轻中度放牧干扰下,其地上生物量的补偿生长缓冲了放牧对群落的影响,对维持群落生产力与功能稳定性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温性灌草丛类建群种--白羊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优良牧草及水土保持植物———白羊草的种群分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白羊草为建群种的群落类型划分、群落组成、种群植物量动态,营养动态,放牧利用,特别是牛在采食时的草地植物营养特性与草地生产性能,不同氮源、不同施氮量对草地生产性能影响等作了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放牧是草地最有效、最经济的利用方式。草地植被的群落特征,如盖度、高度、密度、生物量、多样性(Shannon-weiner指数)、丰富度(Richness指数)和均匀度(Pielou指数)等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趋势,并在轻度或适度放牧的条件下达到最优化,符合Connell等提出的"中度干扰假说"的发展规律,而草地植物通过调解资源的重新分配、光合作用和渗透、内源激素等方式,促进植物降低高度、改变生殖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积累更多的内含物质和抗逆激素,增加对采食的耐受性,以提高种群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形成对放牧压力的进化对策,以保证种群的延续。但是由于受到气候、土壤及季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研究背景下,草地植被的生理变化与群落特征之间的变化关系产生差异。因此,关于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的生理指标与植被群落特征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对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和群落地上现存量及其比例关系进行研究以探讨放牧对荒漠草原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对主要植物种群和群落地上现存量的影响大于对其比例关系的影响,放牧区3个主要植物种群地上现存量占群落地上现存量的比例最高可达94.40%;受放牧影响,主要植物种群对群落稳定性的主导作用变为决定作用;放牧对建群种短花针茅的影响强烈,导致其对水分的需求表现更为强烈,同时对高温的耐受性下降。自由放牧导致荒漠草原退化的原因可归结为:自由放牧使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对降水的需求程度和对高温的耐受程度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和干扰后的可恢复能力下降,最终表现为群落植被稳定性降低,草地发生逆行演替。  相似文献   

19.
放牧对松嫩草原碱化羊草草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王仁忠 《草业学报》1997,6(4):17-23
松嫩草原碱化羊草草地放牧场植物多样性的研究表明,放牧改变群落内物种的竞争力和环境条件,导致群落类型和种群分布的变化,从而引起植物多样性的变化。随放牧逆行演替的进行,植物种丰富度、植物多样性及均匀度都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适牧阶段最高,极牧阶段也有较大提高。在植被垂直结构方面,由下至上,植物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均呈递减趋势。在上层,过牧和极牧阶段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对主要代表群落的研究表明,羊草群落、角碱蓬群落和羊草-寸草苔群落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都较低,羊草-匍枝委陵菜+寸草苔群落植物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最高。  相似文献   

20.
放牧优化假说研究述评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探讨了放牧利用对草地年地上净生产力的影响;(1)放牧对被采食植物个体或构件的生长速率和生产存在着正负两个方面的直接影响,是否增加生物量积累取决于这两种正负机制的平衡;(2)除对被采集个体有直接影响外,放牧还间接影响着群落中其他未采集同种个体或其他种群的生长和生产力。(3)放牧对草地地上净生产力的生产是否有刺激作用,即假说是否成立取决于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综合作用,而它们又与草地放牧前后的状况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