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钱学智  徐巧琴 《中国家禽》2002,24(24):21-22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疫苗接种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方法.由于中等毒力型疫苗抗母源抗体干扰能力强,因而目前在生产中中等毒力型疫苗被广泛使用.但国外一些研究工作者又相继发现中等毒力疫苗的毒力有很大差别,有些毒力强的疫苗可引起法氏囊的损害,甚至致鸡死亡.  相似文献   

2.
《北方牧业》2012,(23):22
<正>1鸡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后常常引发呼吸道病该怎么解决?答:事实上,在7日龄接种新城疫疫苗时就可能埋下了呼吸道病的祸根。吴延功研究员曾做过试验,发现传染性法氏囊疫苗毒株的毒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因此,要解决鸡呼吸道病问题的关键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疫苗倍量的多少,建议使用一倍量;二是接种疫苗后要及时投喂抗病毒中药。  相似文献   

3.
《中国家禽》2004,26(5):42-42
由扬州大学刘秀梵教授主持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NF8株)”课题研究成果获得了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NF8株)”主要用于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具有突破母源抗体能力强而对鸡产生坚强免疫,对超强毒攻击也能提供良好保护。该疫苗正式批准生产近3年来,已生产销售近60亿羽份,用户使用后减少经济损失近15亿元人民币。据悉,建国来兽医学领域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的仅3项。扬大“法氏囊疫苗”喜获国家大奖  相似文献   

4.
1 发病病因 1.1免疫抑制病的影响许多农户使用了非SPF(无特定病原体鸡)蛋制备的疫苗,而带来的网状细胞内皮增生症等免疫抑制病;使用中等毒力偏强的法氏囊疫苗.虽不再发生法氏囊病,但因其对法氏囊这样一个免疫中枢器官的损伤和破坏而造成体液免疫受阻,导致非典型新城疫继发或并发大肠杆菌病及支原体免疫失败,这是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1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预防中应注意的问题1.1目前我国普遍应用的传染性法氏囊中等毒力的几种疫苗都能够产生有效保护,但免疫后对法氏囊、胸腺等有不同程度的损伤。1.2禽白血病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共同感染可显著延缓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疫苗诱发的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株的存在导致传染性法氏囊病时有发生。为了预防超强毒株引起的传染性法氏囊病,在黄羽肉鸡中多使用中强毒力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但这一类疫苗会影响雏鸡免疫系统的发育,导致免疫抑制现象。HVT+IBD二联疫苗(威力克)是梅里亚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疫苗,是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主要免疫保护抗原VP2基因插入火鸡疱疹病毒HVT中获得的载体疫苗,1日龄皮下注射免疫之后.可以同时预防鸡马立克氏病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本研究探讨了这种新型疫苗对黄羽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保护效果,综合实验室免疫试验结果和田间免疫试验结果,威力克免疫对黄羽肉鸡法氏囊发育不会造成损伤;威力克免疫组在21d时IBD抗体水平高于法倍灵免疫组,特别是在21~28d时尤其如此。实验结果表明,威力克免疫能为黄羽肉鸡提供更好的免疫保护,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主要症状为下痢、寒颤和极度虚弱,主要病变为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及肌肉出血等。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法氏囊疫苗有弱毒疫苗和灭活苗两大类。弱毒疫苗又包括有中等毒力的疫苗和低毒力的疫苗两种。不同类型的疫苗适用对象一般不同。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目前危害养鸡业较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为了防止该病的暴发,近年来人们开始更多地选用中强毒力的IBD疫苗。特别是在肉鸡中使用这种疫苗更为普遍。在收到很好效果的同时。人们也开始对这类疫苗的安全性表示出担心,主要考虑的是疫苗接种后对法氏囊的损伤及相应的免疫抑制。本实验尽量模仿与实际生产相同的各项条件,选取一定数量的、带有不同母源抗体水平的肉鸡,  相似文献   

9.
<正>仅靠免疫接种并不能完全解决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问题。疫苗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控制中的确是一种很有效的工具,但更为有效的方法必须有一个全面的控制策略。全面的控制策略包括:选择正确的疫苗类型、正确的免疫接种时机,以及强化生物安全和科学的饲养管理等。1正确选择疫苗根据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致病性,可以分为弱毒、中等毒力、中强毒力、强毒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双RNA病毒科,包括两个血清型。根据毒株的致病性,IBDV可分为无致病力(血清II型)、弱毒力(疫苗株)、经典强毒、变异株和超强毒株。血清II型株不引起鸡的法氏囊损伤和鸡只死亡。弱毒力株不引起死亡,但根据其毒力的差异对法氏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经典强毒株引起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BD)活疫苗是一种中等毒力的疫苗。这种疫苗具有毒力强、对家禽的侵害程度较大以及安全性差等缺点,在临床免疫时常常诱发家禽多种不良反应,如:呼吸道症状、肠炎、新城疫等,有的还直接引起家禽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由于多数养殖户兽医知识基础较差,对疫苗诱发疾病的机理不清楚,导致临床中对各种疫苗反应的预防和治疗都存在一定的误解。本文就鸡IBD活疫苗免疫后常引起的几种反应原因进行逐一分析,并结合临床经验对各种疫苗反应的预防和治疗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90年代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中国流行以来,由于中等偏强毒力疫苗的广泛应用,传染性法氏囊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局部地区的传染性法氏囊病又死灰复燃,并对家禽生产造成了困扰。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危害我国养禽业最严重的禽病之一,该病不仅引起患病鸡只死亡率增加,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损伤鸡免疫器官法氏囊,导致机体免疫抑制,带来更大的间接经济损失。在对该病的疫苗免疫预防方面,国产的低毒力A80株活疫苗与中等毒力B87株活疫苗都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导致免疫抑制.因此如何选择免疫效力高、不产生免疫抑制、毒力适中的IBD疫苗,是目前防制法氏囊的关键[1~5].本研究通过测定3种IBD商品活疫苗在病理致病性上的差异以及免疫效力,来确定毒力适中、免疫效力高的IBD疫苗株,从而为防制IBD提供首选疫苗,这对于目前防制IBD的发病、流行以及避免鸡群免疫抑制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为中等毒力高免疫力无免疫抑制的IBD疫苗的研制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在体内抗体水平、免疫时间、疫苗毒力这三者之间有一个动态的衔接平衡。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主要根据母源抗体水平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方案,达到最佳的免疫预防效果。1雏鸡免疫的时间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由双股RNA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此病主要损害鸡体淋巴器官造成免疫抑制,从而导致多种疫苗免疫无效及对其它疾病如新城疫、球虫病等的易感性增高而引起经济损失。IBD于1957年首次发生于美国Delware州南部Gumboro地区,我国于1979年相继在广州、北京、上海发现本病,随着不同毒株疫苗的使用,该病已得到,基本控制。但是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特别是在法氏囊母源抗体高低不齐的蛋鸡和肉鸡饲养区,屡有传染性法氏囊病(IBDV)的发生和流行。这些自然发病时死亡率达10~30%的鸡群,即使使用中等以上毒力的疫苗或含有…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幼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用于防治IBD的疫苗有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其他疫苗。我国已经批准新兽药注册和进口注册的IBD活疫苗很多,包括低毒力株活疫苗、中等毒力株活疫苗和中等偏强毒力株活疫苗。中等毒力株活疫苗NF8株既具有一定毒力,可突破一定水平的母源抗体,又不引起法氏囊不可逆的损伤。在制苗用毒液的制备工艺环节中,由于毒种不同的稀释倍数、鸡胚不同的培养时间,对鸡胚死亡的高峰时间、收获单产结果都不同。为了得到更稳定的产品质量,适应大规模生产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疫苗的生产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商品蛋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的免疫程序,对MB株活疫苗、G606株活疫苗和B38株活疫苗3株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进行了疫苗毒力、免疫效果及对新城疫疫苗免疫影响的观察。结果表明,MB株活疫苗毒力最强,G606株活疫苗次之,B38株活疫苗毒力最弱;突破母源抗体能力强弱依次为MB株活疫苗、G606株活疫苗、B38株活疫苗,其中B38株活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最高,MB株活疫苗次之,G606株活疫苗最低;MB株活疫苗可降低新城疫疫苗产生的血凝抑制抗体滴度,G606株活疫苗和B38株活疫苗对此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低聚异麦芽糖对IBD中等毒力疫苗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两种在山东省普遍使用的中等毒力IBD疫苗,将试验分成12组,分别在12日龄和19日龄两次免疫商品鸡,同时在10日龄时用低聚异麦芽糖饮水,连用7d,二免后13d人工接种vvIBDV,连续观察14d。根据血清学检测指标、囊指数、BBIX值、病理组织学检查、临床保护率和病理保护率结果,都充分表明低聚异麦芽糖对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而且对提高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的保护作用及疫苗对其损伤后的修复作用也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文利  高崧 《中国家禽》2004,8(Z1):52-56
选用两种在山东省普遍使用的中等毒力IBD疫苗,将试验分成12组,分别在12日龄和19日龄两次免疫商品鸡,同时在11日龄时用低聚异麦芽糖饮水,连用7天,二免后13天人工接种vvIBDV,连续观察14天。根据血清学检测指标,囊指数,BBIX值,病理组织学检查,临床保护率和病理保护率结果,都充分表明低聚异麦芽糖对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而且对提高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的保护作用及疫苗对其损伤后的修复作用也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