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解国内、外两类猪种肌肉生长发育及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差异,以我国特有的藏猪和国外杜洛克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6月龄藏猪、杜洛克猪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含量及肌纤维面积(CSA)。结果显示:藏猪血清中IGF-1含量及CSA均极显著低于杜洛克猪(P0.01),IGFBP-3含量极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1);CSA与IGF-1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IGFBP-3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IGF-1对猪背最长肌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而IGFBP-3可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3个不同体重梯度(90、110和130 kg)的川藏黑猪配套系和DLY猪血清中生长激素(GH)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了其与肌纤维面积(CSA)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90、110和130 kg体重梯度川藏黑猪配套系和DLY猪血清中GH含量分别为14.25、14.61、14.11及17.86、16.98、16.77 μg/L,GHRH含量分别为22.88、23.98、24.33及27.72、27.47、28.39 μg /L,除DLY猪90和130 kg血清中GH含量差异显著(P<0.05)外,品种内不同体重梯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 >0.05);不同猪种间,除110 kg梯度GHRH水平差异不显著(P >0.05)外,其余川藏黑猪配套系均显著低于DLY猪(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H、GHRH水平与CSA呈显著正相关(P< 0.05),与IMF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结果表明GH和GHRH可能通过血液对猪肌纤维的生长和肌内脂肪的沉积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国内、外两类猪种肌肉生长发育及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差异,以我国特有的藏猪和国外杜洛克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6月龄藏猪、杜洛克猪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含量及肌纤维面积。结果显示:藏猪血清中IGF-1含量及肌纤维面积均极显著低于杜洛克猪(P&lt;0.01),且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IGF-1是促进猪生长发育特别是背最长肌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3个不同体重(90、110、130 kg)的川藏黑猪和DLY猪血清中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CFBP-3)4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了其与肌纤维面积(CSA)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川藏黑猪和DLY猪血清中GH、GHRH、IGF-1和IGFBP-3含量在同品种不同体重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猪种间,除110 kg体重GHRH、IGFBP-3含量差异不显著外(P0.05),川藏黑猪的GH、GHRH和IGFBP-3含量均显著低于DLY猪(P0.05),而IGF-1水平在90、130 kg体重差异不显著,在110 kg体重极显著低于DLY猪(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猪血清中GH、GHRH、IGF-1和IGFBP-3含量均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除IGFBP-3外,其余3种细胞因子均与肌纤维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显示,这4种细胞因子可能通过血液对猪肌纤维生长和肌内脂肪沉积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脂肪型的藏猪和瘦肉型的杜洛克猪肌内脂肪(IMF)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了两猪种背最长肌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基因、肉碱脂酰转移酶Ⅰ(CPT1B)基因在180日龄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与IMF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80日龄藏猪SCD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1),而藏猪CPT1B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D、CPT1B mRNA表达量均与IMF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大约克、杜洛克及长白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出生日期相近、生长发育良好、体重100 kg左右的大约克、杜洛克及长白猪各10头屠宰,测定其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背最长肌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长白猪胴体直长比杜洛克高3.31%(P0.05),平均背膘厚大约克比长白低27.48%(P0.01),胴体瘦肉率以杜洛克猪最高(61.17%),分别比大约克和长白猪高3.49%(P0.05)、4.44%(P0.05)。杜洛克a值最高(15.30),分别比大约克和长白猪高12.58%(P0.01)、11.76%(P0.01);a24值杜洛克比长白高7.27%(P0.05);背最长肌剪切力以杜洛克最小(3.15 kg),分别比大约克及长白猪低25.36%(P0.05)、24.28%(P0.05);肌纤维直径以长白猪最细(70.30μm),比杜洛克低12.52%(P0.05);肌内脂肪含量以杜洛克猪最高(2.13%),分别比大约克和长白猪高65.12%(P0.01)、19.66%(P0.05),长白猪比大约克猪高37.98%(P0.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和4种脂肪酸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养猪》2016,(3)
为了揭示脂肪型的藏猪和瘦肉型的杜洛克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的表达差异,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了两猪种背最长肌中IGF-2基因在180日龄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肌纤维面积、肌内脂肪(IMF)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80日龄藏猪IGF-2 m 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杜洛克猪(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GF-2 m RNA表达量与肌纤维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IM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以上结果初步揭示了两猪种在180日龄IGF-2基因表达的品种差异,为深入研究肌纤维生长及IMF沉积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莱芜猪、大约克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按照NY/T821-2004的方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与杜洛克和大约克相比,莱芜猪肌肉肌苷酸含量显著提高58.96%~57.09%(P<0.05),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miR-222在藏猪和DLY猪背最长肌和腰大肌中的差异表达情况,试验选用雌性藏猪和DLY猪各6头,采用RT-PCR法检测miR-222和PGC1α在背最长肌和腰大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藏猪和DLY猪中miR-222在背最长肌的表达量均显著(P 0.05)高于腰大肌,而藏猪和DLY猪背最长肌的PGC1α表达量均显著(P 0.05)低于腰大肌。miR-222在猪背最长肌和腰大肌的表达特性,提示miR-222与猪的肌肉发育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养猪》2016,(4)
为了揭示脂肪型的藏猪和瘦肉型的杜洛克猪肌肉生长及嫩度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了两猪种背最长肌中钙蛋白酶3(CAPN3)基因在180日龄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与肌纤维面积(CSA)、肌肉剪切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80日龄藏猪CAPN3 m 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APN3 m RNA表达量与肌纤维面积、剪切力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以上结果初步揭示了两猪种在180日龄CAPN3基因表达的品种差异,为深入研究猪肌肉生长及剪切力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择肉质优良地方品种金华猪、金华猪与引进瘦肉型猪杂交品种以及国外瘦肉型品种大约克等,屠宰测定其背最长肌中肌苷酸、肌内脂肪以及氨基酸含量,探讨不同品种对肌肉风味物质以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品种金华猪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国外瘦肉型品种和杂交品种(P0.05),肌内脂肪酸含量则是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在测定7个猪品种背最长肌的16种氨基酸中除亮氨酸外,品种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金华猪背最长肌中16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以及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均高于国外瘦肉型品种大约克;杜洛克×金华和长白×金华的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均高于金华猪,但是3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7个品种中杜金×长大猪的谷氨酸含量为最高,显著高于长×大猪(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  相似文献   

12.
《养猪》2017,(5)
为比较持续选育4个世代后的大约克、杜洛克和巴克夏猪肉质及肉成分之间的差异,在3个品种肥育试验结束后,每个品种分别选择4头猪进行肉质和肉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巴克夏猪大理石纹等级评分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5)。宰后24 h,巴克夏猪背最长肌pH极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P0.01);杜洛克猪a~*值极显著高于巴克夏(P0.01),显著高于大约克(P0.05);而巴克夏猪的b~*值极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品种(P0.01)。杜洛克猪的失水率极显著低于大约克猪(P0.01);巴克夏猪熟肉率最高,分别比大约克猪、杜洛克猪高3.80(P0.05)和4.53(P0.01)个百分点。背最长肌总氨基酸、风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3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杜洛克猪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低于其他两个品种(P0.05)。杜洛克猪背最长肌镁、锌含量均最高,其中镁含量比大约克和巴克夏分别高10.25 mg/kg(P0.05)和40.75 mg/kg(P0.01),锌含量比大约克和巴克夏分别高0.97 mg/kg(P0.05)和1.97 mg/kg(P0.05)。  相似文献   

13.
将96头体质量约65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按体质量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猪1组设为对照,饲喂基础饲粮,其余3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来源于氯化铬、吡啶羧酸铬,纳米铬的含200 μg/kg铬试验饲粮.试验猪充分饲喂,自由饮水,试验为期40 d.饲养试验结束前1 d,从每组中选择6头猪,间隔15 min颈静脉采血1次,连续3 h,制备血清用于生长激素动态分泌模式研究.饲养试验结束后,按体质量相近原则从每组中选择8头猪进行屠宰,测定背膘厚和背最长肌面积;并各采取3头猪的脑垂体,RT-PCR法测定生长激素mRNA水平.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200μg/kg三价纳米铬使肥育猪日增重提高了6.31%(P<0.05),料重比降低了4.61%(P<0.05),背膘厚降低了24.32%(P<0.05),背最长肌面积提高了20.22%(P<0.05).生长激素动态模式分析结果显示,纳米铬组试验猪生长激素总体水平、最低值、峰值和峰持续时间分别提高了42.62%(P<0.05)、87.94%(P<0.05)、26.60%(P<0.05)和17.19%(P<0.05),吡啶羧酸铬组试验猪生长激素总体水平、峰值分别提高了36.58%(P<0.05)和27.18%(P<0.05).垂体生长激素基因RT-PCR分析结果显示,纳米铬组试验猪垂体生长激素mRNA水平提高了27.63%(P<0.05).研究结果提示,三价纳米铬可提高肥育猪垂体生长激素mRNA水平,促进机体生长激素分泌,从而促进生长和改善胴体特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研究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GH/IGF-Ⅰ)轴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12只3月龄东北细毛羊与德国肉用美利奴羊杂交一代育肥羊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组羊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1和试验组2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500和800 mg/kg的GSH,试验期为60 d.测定谷胱甘肽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血清中GH和IGF-Ⅰ浓度及组织中IGF-Ⅰ 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GSH显著提高了试验组育肥羊的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试验组育肥羊的料重比(P<0.05),但对育肥羊的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20、40和60 d时,试验组育肥羊血清中的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羊肝脏和背最长肌中IGF-ⅠmRNA的表达量有所提高,当GSH添加量达到800 mg/kg时,育肥羊背最长肌中IGF-Ⅰ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本试验初步得出,日粮中添加GSH促进了肝脏IGF-Ⅰ的分泌,提高了肌肉中IGF-Ⅰ mRNA的表达量,提高血清中GH与IGF-Ⅰ浓度,从而促进了育肥羊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选择肉质优良地方品种金华猪、金华猪与引进瘦肉型猪杂交品种以及国外瘦肉型品种大约克等,屠宰测定其常规的肉质性状以及背最长肌中脂肪酸含量,探讨不同品种猪常规肉质性状以及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测定的6个品种中,金华猪的pH、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系水力都是最高的,都显著高于国外瘦肉型品种大约克猪(P0.05);嫩度和失水率都是最低的,都显著低于大约克猪(P0.05)。在测定的6个品种猪背最长肌13种脂肪酸中除棕榈油酸外,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金华猪背最长肌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之和以及饱和脂肪酸和总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都是极显著高于外来品种大约克猪的(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大约克(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极显著低于大约克猪(P0.01)。杜洛克×金华猪的饱和脂肪酸以及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之和均高于长白×金华猪、杜×长金猪和大约克猪,但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金华猪杂交品种中,杜×长金猪的亚油酸含量是最高的,极显著高于杜洛克×金华猪和长白×金华猪(P0.01)。  相似文献   

16.
小型猪生长激素基因启动子区SNPs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4种小型猪(五指山猪、巴马猪、香猪和藏猪)和2种中大型猪(达兰猪和长白猪)生长激素(GH)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发现小型猪中有3处碱基突变发生在5′-调控区,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4种小型猪生长激素5′-侧翼区基因位点中,等位基因A和D为优势等位基因,与达兰猪和长白猪中的分布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猪品种间的体型差异可能与GH基因5′-调控区的基因突变和前导肽中的氨基酸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岔路黑猪肌肉中营养风味物质的特点,分别对岔路黑猪和杜长大(杜洛克×长白×大白)三元猪背最长肌中的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检出的12种脂肪酸中,岔路黑猪背最长肌中的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硬脂酸和花生一烯酸含量与杜长大三元猪的相比差异极显著(P <0.01),岔路黑猪背最长肌中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与杜长大三元猪的相比差异显著(P <0.05)。岔路黑猪背最长肌中的16种氨基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杜长大三元猪的(P <0.01)。结果表明:岔路黑猪肉质鲜美,与杜长大三元猪肉质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用体重(12.6±0.7)kg的健康莱芜猪、鲁莱和大约克夏仔猪各12头,每个品种随机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头。试验组腹膜注射200μg/kg体重的脂多糖(LPS),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注射前、后采血,测定血浆中白介素-1β(IL-1β)、皮质醇和生长激素(GH)含量。结果表明:用LPS刺激后2、4h和7h每个品种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中IL-1β和皮质醇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GH含量均降低,且LPS刺激后2h的GH水平显著降低(P0.05)。3个品种猪相比,莱芜猪在LPS刺激后2h时IL-1β、皮质醇的升高幅度和GH降低幅度均最小,与大约克夏猪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果显示,用LPS进行免疫应激,不同品种猪抗应激能力不同,莱芜猪相对于引进品种、地方品种有较强的抗免疫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莱芜猪、大约克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按照NY/T821-2004的方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与杜洛克和大约克相比,莱芜猪肌肉肌苷酸含量显著提高58.96%-57.09%(P〈0.05),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莱芜猪、大约克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按照NY/T821-2004的方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与杜洛克和大约克相比,莱芜猪肌肉肌苷酸含量显著提高58.96%-57.09%(P〈0.05),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