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水稻品种分蘖特性对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不同肥力水平条件下水稻品种分蘖特性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穗数型品种分蘖力强,高肥栽培时单茎增多、叶面积增大、茎秆细弱、倒伏、结实率降低,不适于高产再高产的要求;2)高肥栽培时,分蘖力偏弱但有效分蘖期长,在较长分蘖期内逐渐产生分蘖的品种类型,可协调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的矛盾,从而获得高产;3)具有矮秆、中等分蘖能力、有效分蘖期长、有效分蘖率高、叶长而直立的穗重型品种,可协调高肥栽培时群体和个体的矛盾,有望实现超高产.  相似文献   

2.
供试品种在超稀植下若想继续大幅度高产只靠增加肥力是无法实现,关键决定于品种类型,产量构成因合理分配及穗型结构等,认为适合超稀值的超高产品种应解决提高品种耐肥性,增大耐肥品种库容量,解决单株颖花数和结实率的矛盾,并调整穗部结构为上中位优势穗型。  相似文献   

3.
不同穗型寒地水稻高产栽培肥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水稻超高产生产目标,采用小区对比法研究了不同肥密水平对不同穗型寒地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其高产结构。结果表明:加大施肥量,进一步稀植后,与理论产量相比,穗重型品种松粳9号的实际产量仍有提高空间。中间型品种松粳5号和穗数型品种松粳3号的实际产量在3个密度下都有提高空间。松粳9号穗粒数随施肥量增加穗粒数增加幅度较大,说明靠穗重增加而增产;松粳5号和松粳3号穗粒数增加幅度较小,是靠增加穗数而增产。穗重型品种适宜密度20穴·m-2,中间型和穗数型品种适宜密度均为23穴·m-2。  相似文献   

4.
通过穗肥对直穗型、穗重型、穗数型水稻品种的效应研究发现,穗肥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作用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施用钾肥有利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增产;氮、钾肥同时施用直穗型品种增产最显著,穗重型品种次之,穗数量品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近10a育成的水稻不同生育类型品种产量构成进行剖析与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1)吉林省的各类型品种主要以穗业型为主:(2)不同类型品种的株高与产量与显著的正相关;(3)中旱熟和中熟类型品种是降低了每公穗数适当提高了每穗的粒数和千粒重,而中晚熟和晚熟类型品种每公穗数较对照相对增多,穗粒数减少;(4)不同炻  相似文献   

6.
北方粳稻品种一次枝梗密度变异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北方粳稻一次枝梗着生密度与产量性状的关系,以东北地区的代表性品种以及参加辽宁省水稻区域预试的品系共44份材料为试材,进行了品种类型间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水稻一次枝梗着生密度,可将试验材料分为密穗型、中间型、稀穗型3类,3类群一次枝梗密度差异显著.中间型品种和密穗型品种理论产量显著高于稀穗型品种;密穗型品种的产量与一次枝梗长、千粒重、二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轴长呈显著负相关;中间型品种的产量与枝梗密度、一次枝梗长显著负相关,与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播期对油后直播杂交稻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选用30个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设计6 种不同播期种植。结果表明,推迟播期对每株穗数、每穗着粒数、单株产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对结实率和千粒重产生了正面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基因型水稻品种的千粒重和结实率降幅较小,每穗着粒数和每株穗数降幅较大,导致单株产量表现出随播期的推迟而显著降低。根据水稻单株产量在不同播期下的极差和变异系数,对参试的30个基因型水稻进行聚类分析,分为钝感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类。从中选出单株产量对播期推迟反应不敏感的6个品种院宜香3724,B优827,C优725,B优0301,宜香2308,红优2009。  相似文献   

8.
本次主要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进行试验,分析产量构成和产量之间的关联,为水稻种植提供参考。主要材料为超级稻品种、非超级稻品种。水稻的产量和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超级稻来说,其与穗数、千粒重呈正相关,与穗粒数、结实率呈负相关。对于非超级稻来说,其与4个因素(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负相关,尤其是与穗粒数、结实率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和产量之间的关联进行明确,可为制定优良的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玉米品种对肥力反应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玉米品种对肥力反应的敏感性有差别,主要表现在低肥力条件下产量降低,绿叶面积和单株叶面积下降,生育延迟等方面变化幅度上,株高、穗位高、叶片数等受肥力影响均都较小。在低肥条件下绝对产量高的类型,耐瘠薄。单交种对肥力反应的敏感性,与其双亲自交系的表现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产量性状的结果表明:直立穗品种的 生物产量高于弯曲型品种,经济系数低于弯曲型品种。在低氮条件下,两品种的经济系数均提高,且 弯穗型品种的经济产量略高于直穗型品种,在高氮条件下则相反。在相同肥力下,抽穗前两品种的物 质生产差异不大,但抽穗后直穗型品种的物质生产明显高于弯穗型品种。同时发现在低氮条件下,两 品种的穗数明显减少,但穗粒数增多,结实率提高,一、二次枝梗的千粒重均高于高氮处理。  相似文献   

11.
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早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K型、D型等七种不同的雄性不育细胞质的同核异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分别与两个早熟恢复系杂交,研究胞质对杂种一代单株稻谷产量、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胞质对这些性状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同一胞质对不同性状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多数胞质都有使这些性状变劣的效应,但K型和D型两种胞质对单株产量和每穗总粒数均不表现负效应,对其他性状的变劣效应也较小。并探明了杂交早稻结实率低的原因是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负效应。可以通过筛选和利用优良胞质来减小或消除胞质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选用5个不同类型和熟期的典型水稻品种,设置6个肥力水平,研究水稻穗型构成性状对肥力反应的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增肥使穗粒数增加主要是因为二次枝梗上着生粒数的增加;二次枝梗上粒数增加又集中在其分布的优势部位.由此提出超高产水稻品种应具有中位、偏上位或上位优势穗型.  相似文献   

13.
Spikelets per panicle and grains per panicle (also known as filled spikelets per panicle), directly contributing to rice yield, are two imperative traits that need to be evaluated in yield-related research. Current determination of total spikelet number and filled spikelet number are generally measured manually, which is tedious and subjective.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ethod of counting total spikelets and filled spikelets simultaneously, based on automatic discrimination of filled and unfilled spikelets by combining visible light imaging and soft X-ray imaging. Visible light imaging was applied to measure the projected area of the spikelet hull, while soft X-ray imaging yielded the projected area of the inner brown rice kernel. The filling rate, defined as the area ratio of rice kernel to hull, was used to discriminate the filled and unfilled spikelets. 29 panicle samples were tested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unting efficiency was approximately 2000 spikelets/min. The root mean squared error (RMSE) was 0.42 for total spikelet number and 0.77 for filled spikelet number. The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s (MAPE) were 0.22% and 0.80% for each, respectively. The method shows great potential i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rait evaluation in plant breeding and genetic research, as well as serving for crop phenomics.  相似文献   

14.
臭氧胁迫对不同敏感型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不断升高的近地层臭氧浓度,研究臭氧胁迫对不同敏感类型水稻生长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抗臭氧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3年,利用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以23个水稻品种或株系为供试材料,设置对照(10 n L·L~(-1))和臭氧浓度增高(100 n L·L~(-1))处理,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根据供试材料地上部最终生物量对臭氧胁迫的响应从小到大依次分为A类(低度敏感型)、B类(中度敏感型)和C类(高度敏感型)3个类别,分析不同敏感类型水稻株高和分蘖动态、籽粒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子对臭氧胁迫的响应及其与成熟期生物量响应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相比,臭氧胁迫使A、B和C类水稻地上部生物量平均分别下降19%、39%和52%,B和C类达极显著水平。除首期外,臭氧胁迫使其他测定期株高下降,降幅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但不同类型水稻的降幅相近。与此不同,臭氧胁迫对分蘖发生的影响因不同水稻类型而异:全生育期平均,臭氧胁迫对A类水稻分蘖数没有影响,但使B类和C类水稻分别下降17%和23%,均达极显著水平。臭氧胁迫使水稻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其中单位面积穗数(A类水稻没有响应,B和C两类水稻分别下降16%和26%)、每穗颖花数(A、B和C类水稻分别下降16%、19%和27%)和单位面积颖花数(A、B和C类水稻分别下降11%、31%和46%)的降幅在不同类型水稻间差异明显,但在饱粒重、饱粒率和最终产量方面,3类水稻的降幅差异较小。臭氧胁迫导致的产量损失主要与饱粒率和总库容量大幅下降有关,其次亦与穗数和饱粒重的下降有关。臭氧胁迫下,水稻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的响应与生育中后期分蘖数和最终穗数、每穗颖花数以及单位面积颖花数的响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各期株高、饱粒率、饱粒重和最终产量的相关性均不密切。【结论】100n L·L~(-1)臭氧浓度矮化水稻植株,使分蘖发生和颖花形成,特别是灌浆结实明显受抑,进而使最终产量大幅下降,其中生育中后期分蘖数和最终成穗数、每穗颖花数以及总颖花量的变化与水稻敏感类型关系密切,可作为抗臭氧品种选育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粳稻品种,设置4个氮肥水平,用3次重复的裂区设计,研究了粳稻数量性状遗传力与氮肥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氮肥水平不仅影响一些重要性状的表现型,还影响其遗传力。不同性状的遗传力对氮肥水平的响应度和响应模式有别,生育期的响应度很低,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相对较低,其余性状则较高。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株高和千粒重的遗传力有线性降低的趋势,而分蘖力、成穗率、结实率和籽粒产量的遗传力有线性增加的趋势。因此,在粳稻育种中,应将育种材料置于能使性状遗传力达最大值的合适氮肥水平下,以利提高育种效率或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秆隐性籼稻Grlc与籼、粳稻品种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秆稳性籼稻Grlc与4个矮籼、粳亲本杂交,配制正反交F_1代,分析杂种优势表明:Grlc所配杂种一代优势普遍存在,而株高全为负优势;籼籼组合的单株粒重、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单株穗数、千粒重等性状为正优势;籼粳(广亲和)组合的单株粒重、单株穗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等为正优势,单株粒重优势与籼籼组合相当,单株穗数、千粒重优势越过籼籼组合,而每穗实粒数为负优势;普通籼粳组合的每穗总粒数,单株穗数和千粒重为正优势,而每穗实粒数、单株粒重为负优势,单株粒重优势远低于籼籼、籼粳(广亲和)组合。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泰丰优组合在漳州2010—2011年晚稻区试中表现增产的原因,分析泰丰优组合与对照种博优253的特征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比较两类组合的差异。结果表明,泰丰优组合比对照种博优253增产达2.97%以上,名列前茅;平均生育期比对照种迟熟2 d左右;中感稻瘟病以上,抗瘟性强于对照种;米质外观优,与对照种相当;具有良好的株叶型态,优于对照种;泰丰优组合属于大穗大粒型组合,博优253属于多穗小粒型组合,泰丰优组合通过大穗大粒来弥补穗数不足,获得比博优253高的产量。同时对适合漳州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的三系杂交稻选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穗肥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迟熟中粳稻品种和杂交中籼稻汕优组合 ,进行穗肥施用时期试验。结果表明 :合理施用穗肥 ,利于控制抽穗期群体干物质适宜值、提高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生产量 ,利于提高有效、高效叶面积率 ,增加根系活力 ,提高颖花根活量 ,最终提高结实率和实粒数 ,获得高产。在当前推广品种中 ,在取得适宜穗数条件下 ,迟熟中粳稻在倒 3叶 1次施肥或倒 4倒 3叶分次施肥 ,确保提高群体质量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氮肥调控对粳稻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施氮量300.00kg/hm2的条件下,采用基蘖肥与穗肥不同的配比,研究了氮肥调控对粳稻穗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肥氮与穗肥氮配比为6∶4的处理,千粒重和一、二次枝梗的饱粒数最多,强弱势粒质量均大于其他处理。单穗总粒数与一、二次枝梗数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二次枝梗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单穗实粒数与一次枝梗饱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一次枝梗粒数和着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单穗结实率与一、二次枝梗数呈显著负相关,与一、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与二次枝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型指数与单株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着实粒密度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