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吉粘6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1997年采用品种间杂交方法,经多代选择及特性鉴定育成的中熟糯稻新品种,生育期136天,主要优点是穗大粒多,丰产性较好,抗稻瘟病性强,米质优良,粘性好,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2.
吉粳 78 (吉丰 10号 )是以玉丰为母本 ,北陆 12 8为父本杂交育成。生育期 138d ,需有效积温 2 80 0℃左右 ,属中晚熟类型品种 ,株型紧凑 ,叶片直立 ,茎叶颜色较浅。 3年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 8853 0kg ,比对照品种农大 3号增产 4 9%。 2年省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 816 6kg ,比对照品种农大 3号增产 2 0 %。抗病虫性强 ,抗早霜耐寒冷 ,活秆成熟 ,稻米品质优良 ,主要指标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吉林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平均单产达7000kg/hm2以上,总产达到45亿kg,极大地满足了吉林省城乡居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长白10(吉丰8号)生育期130d左右,需活动积温2600℃。该品种主要优点表现为:①耐盐碱性强,在盐分(Na2CO3)浓度0.3%~0.4%条件下仍能正常发芽成苗;②耐肥抗倒、高产稳产,省区试3年平均比对照品种长白9号(吉89-45)增产3.46%;③稻米品质优良,有7项指标达到国家优质米一级标准;④抗逆性强,耐稻瘟病性强,抗纹枯病和稻曲病,耐旱,抗早霜耐寒冷,活秆成熟不早衰;⑤适应性广,不同年份、不同栽培方法的产量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5.
6.
再论吉林省优质稻米生产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吉林省优质米品种品质、栽培技术和优质米生产区划的现状分析得出 :①目前推广的优质稻米品种的商品品质、直链淀粉含量、食味需进一步改良 ,才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②吉林省优质稻米生产栽培技术要规范。③优质稻米品种区划不仅要以特征特性为依据 ,更要以品质变化规律为区划的依据 ,才能生产出优质稻米。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施氮水平下参试品种主要性状及整齐度的分析结果表明,与中等肥力(纯氮125kg/hm2)相比,高肥(纯氮225kg/hm2)时多数品种表现空秕率显著上升,谷草比明显下降,单株穗数增加,产量降低,茎变高,穗粒数增加,出穗期延迟,着粒密度增大,穗子略微变长。高氮后各性状的整齐度也发生了不同方向的变化,平均变化幅度最大的是穗长,然后依次为穗粒数、茎高、穗一次枝梗数和单株穗数。从品种来看,吉粳63、下北和通35在高氮后绝大多数性状的整齐度明显下降,产量也大幅度降低,说明这3个品种不宜在高氮水平下栽培,而玉丰、北陆128和长白九号与上述品种相反,高氮后多数性状的整齐度反而提高,产量亦持平或略有增加,因而适宜在较高氮素水平下种植。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插秧苗数条件下主要性状及整齐度的分析结果表明,与丛插(5苗/穴)相比,单苗插秧时,参试品种均表现单株穗数大幅度减少,穗粒数较大幅度增加,出穗期明显延迟,着粒密度增大,产量显著降低,而其它性状各品种表现之一。单苗插秧后各性状的整齐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平均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单株穗数。各品种的整齐度均明显下降,其变化幅度依次为出穗日数、戏高、穗长、一次枝梗数和穗粒数。  相似文献   
9.
采用地理远缘、多亲本复交的育种方法,育成了优良中早熟水稻新品种长白15和长白16,长白15的主要优点一是高产,预试、区试平均产量8160kg/hm2,比对照品种长白9号增产5.85%,生产试验产量8281.5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5.7%;二是优质,主要品质指标均达二等食用粳稻品质标准,同时食味佳;三是抗逆性较强,其中耐冷性和耐肥抗倒伏性表现突出。而长白16的丰产性、稻米品质略低于长白15,但在抗逆性方面则明显强于长白15,抗稻瘟病性和抗纹枯病性表现优异,对穗瘟和纹枯病的抗性均达到抗(R)的水平,而且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0.
长白10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针对吉林省中西部推广品种长白9号(吉89-45)品质差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