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5~9月于岗更湖取得803尾鲫标本,研究了其生长及生活史类型.用鳞片鉴定年龄,鳞径(R)和体长(L)的关系为L=3.667R-1.737;用特殊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一般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和灰色动态生长模型共4种生长模型拟合了岗更湖鲫的生长,根据各模型拟合残差平方和的大小判断,特殊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根据r-选择和k-选择的典型特征及7个生态学参数值,判断出岗更湖鲫偏向r-选择,应用平衡产量模式计算改变瞬时捕捞死亡率(F)和渔业补充年龄(tc)对应的产量变化,同样证实岗更湖鲫偏向r-选择.作为渔业管理对策,岗更湖鲫的捕捞年龄应在3龄以上,捕捞强度不应超过2.0.  相似文献   

2.
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的生长模型和生活史类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特殊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特殊VBGF)、一般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一般VBGF)、Logistic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Brody生长方程和指数生长方程等6种常用动物生长模型拟合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Esox lucius Linnaeus)的生长,根据各模型拟合残差平方和的大小判断拟合程度.结果表明,特殊VBGF生长模型对白斑狗鱼体长生长的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一般VBGF.以14种已知生活史类型鱼类为参照物,选择渐近体长(L∞)、渐近体质量(W∞)、生长系数(k)、自然死亡系数(M)、初次性成熟年龄(Tm)、最大年龄(Tmax)和种群繁殖力系数(PF)等7个生态学参数作指标,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判断白斑狗鱼为偏r-选择类型鱼类.应用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计算改变起捕年龄(tc)和瞬时捕捞死亡系数(F)的产量,分析产量变化曲线,结合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的资源现状,建议其起捕年龄至少应定为4龄,F不超过0.25.  相似文献   

3.
陆化杰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12,36(7):1049-1056
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2008和2010年在西南大西洋作业期间采集的3 462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其中2007年308尾、2008年262尾、2010年2 892尾),利用耳石微结构研究了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的日龄、生长和种群结构。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生命周期大约为1年,渔获物主要由冬生群(6—7月)和秋生群(3—5月)组成,不同年份捕捞群体有差异。不同产卵群体、不同性别的阿根廷滑柔鱼胴长和体质量生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冬生群,雌、雄个体胴长的生长方程分别用指数和线性函数来拟合为最适,体质量生长方程则分别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来拟合最适;秋生群,雌、雄个体的胴长生长方程分别用指数和对数函数拟合为最适,体质量生长方程分别用指数和对数函数拟合为最适。随着日龄增加,阿根廷滑柔鱼胴长和体质量相对生长呈现下降趋势,绝对生长率则呈增加趋势,同一日龄段内,雌性个体的胴长与体质量生长率都稍大于雄性个体生长率。  相似文献   

4.
2015年在西藏墨脱县布裙湖采捕到252尾全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integrilabiatus样本,通过耳石磨片观察分析其年龄组成,采用特殊Von Bertalanffy(VBGF)、Logistic、Gompertz和幂指数四个生长方程分别模拟全唇裂腹鱼的生长,利用最大似然法估计各模型的参数。结果表明:采集的样本共分为7个年龄组(即1~7龄),以2龄组数量最多。各模型的AIC(赤池信息量准则)和BIC(贝叶斯信息准则)值检验模型的拟合效果显示,VBGF生长方程最适合模拟全唇裂腹鱼的生长,其次为Gompertz、幂指数生长方程,而Logistic生长方程拟合效果最差。VBGF生长方程为:Lt=28.36×[1-e~(-0.14·(ti+0.57))]。由模型间AIC差值可知: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之间的模拟效果差别不太大,都能较好模拟全唇裂腹鱼的体长生长。  相似文献   

5.
对2008年从怒江采集到的172尾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进行了生长与食性的研究。并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Logistic生长方程以及三项式方程分别拟合了细尾高原鳅的生长。实验结果显示,耳石适合于细尾高原鳅的年龄鉴定。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0.9996×10-5L2.9762(R2=0.9680)。体长与耳石半径间关系式为L=0.0027R1.7230(R2=0.9542)。四种生长方程均能反映其生长规律,其中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达式为Lt=246.9430(1-e-0.05964(t-0.1689));Wt=132.0300(1-e-0.05964(t-0.1689))2.9762。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为18.45龄。食性分析表明:细尾高原鳅为杂食性鱼类,食物组成主要是水生昆虫幼虫,着生藻类,原生动物及有机碎屑等。  相似文献   

6.
鱼类生长的幂指数生长方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陆小萏 《水产学报》2002,26(3):281-284
研究鱼类生长往往需要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来处理实际数据以表征生长的某些特点 ,或用于比较生长速度 ,或用于消除随机因素的影响 ,使生长曲线圆润化 ,以显示生长的趋势。其中受到高度重视并被广泛应用的是贝特朗菲方程 (vonBertalanffyequation)。然而该模型在理论上有不足之处 ,适用范围也不够理想。为此 ,取陆文杰[1] 对林木生长研究中提出并命名的数学模型———幂指数生长方程 ,用大量的鱼类生长数据[2 -6] 验证结果 ,证实该方程比贝氏方程更适于研究鱼类生长规律。1 材料与方法1 .1 数据及其来源共 12 4份 ,75…  相似文献   

7.
黄海中南部小黄鱼当年幼鱼生长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8年7~12月黄海中南部(120°12′~122°E,32°30′~35°N)小黄鱼当年幼鱼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12月,小黄鱼当年幼鱼的体长月均增加13.22±5.65mm,体重月均增加4.34±0.65g,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3.76×10-5L2.8303,幂指数b接近于3,生长接近匀速。通过研究耳石的长度、重量与体长、体重的关系,发现耳石的长度和重量与体长、体重关系密切,在3种回归方式(Liner,Power,Quadratic)中,乘幂函数的相关性最好。采用7种生长方程对小黄鱼当年幼鱼的生长进行拟合,从决定系数R2及残差平方和RSS的数值来看,VBGF(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LGF(Logistic生长方程),GGF(Gompertz生长方程)3种数学模型的拟合度较为接近,而Logarithmic,Inverse,Quadratic以及Cubic4种生长方程的拟合度较为接近且拟合效果明显好于VBGF,LGF,GGF。7种拟合模型中,Cubic生长方程对小黄鱼当年幼鱼生长的拟合度最高。  相似文献   

8.
北太平洋东部柔鱼群体角质颚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信息。本文根据2010年5~6月和2012年5~7月我国鱿钓船在北太平洋海域(170°E~172°W、38°N~41°N)采集的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样本,对柔鱼东部群体的角质颚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利用耳石推测的柔鱼日龄建立其生长方程。主成分分析认为,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和上侧壁长(ULWL)为柔鱼上颚的主要形态参数,下喙长(LRL)、下喙宽(LRW)和下侧壁长(LLWL)为柔鱼下颚的主要形态参数。AIC(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准则认为,6项角质颚主要参数与日龄的关系均以自然对数建立的生长方程为最适。分析发现,上颚生长方程的系数均大于下颚,说明上颚的生长速度大于下颚,而喙部生长方程的系数相近且最小,说明喙部生长速度较慢;上下颚比较发现,上颚头盖脊突较下颚的生长快,而喙部和翼部的生长相似。  相似文献   

9.
长江干流圆口铜鱼的年龄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鳞片材料对采自长江干流宜昌和重庆江段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的年龄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方程、生长拐点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江段圆口铜鱼的年龄组成以1、2龄个体为主;体长(L)和鳞径(R)呈线性关系,L=15.327R+71.349;体重(W)与体长(L)呈幂指数关系,W=0.00002L2.9942;体长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为Lt=730.15[1-e-0.12(t+1.01)];体重生长方程为Wt=7493.05[1-e-0.12(t+1.01)]2.9942;其生长拐点年龄为8.13龄。圆口铜鱼体长生长3龄前为快速期,之后生长减缓。为了保护长江干流圆口铜鱼资源,建议以278mm为最小捕捞个体的体长。  相似文献   

10.
东海发光鲷的年龄与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8月-2006年7月在东海采集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样本共848尾,测定其渔业生物学参数,观察耳石的生长轮,分析性腺成熟系数(GSI)的变化,采用yon Bertalanffy、逻辑斯谛(Logistic)、Ricker生长模型分别拟合其生长方程,研究发光鲷年龄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东海发光鲷叉长范围在14~110 mm,平均叉长为54.16 mm;群体年龄组成由当龄鱼和1龄鱼构成,并以当龄鱼为主,占63.31%,当年冬季形成年轮;产卵高峰期为8月.8月为其新世代的起始月,9月为1月龄,依次类推.叉长(L)与体质量(W关系雌雄间无明显差异,其表达式为W=2.73×10-5L299(R2=0.937,P<0.001:);叉长与耳石轮径(r)关系雌雄间无明显差异,其表达式为L=8.10+25.3r(R2=0.850,P<0.001).生长方程拟合结果以Ricker指数生长模型效果最佳,东海发光鲷生长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9-12月,为发光鲷世代发生后的快速增长期,生长方程为Wt=0.100×e1.26(t-1)(1q≤4,R2=0.834,P<0.001);第2阶段:12月-翌年4月,为发光鲷世代生长过程中的相对缓慢期和年轮形成期,生长方程为Wt=4.32×e0.14(t-4)(4<t≤8,R2=0.967,P<0.001);第3阶段:4-8月,为发光鲷世代的摄食高峰快速增长期,生长方程雌性为Wt=8.70×e0.189(t-8)(8<t≤12,R2=0.987,P<0.001),雄性为Wt=8.70×e0.17(t-8)(8<t≤12,R2=0.754,P<0.001).因此,用Ricker生长方程来表达东海发光鲷的生长规律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渤海黄海北部鲈鱼的生长做了粗浅的研究。鲈鱼是一种较匀速生长的鱼类,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该鱼生长迅速,体长(本文用全长)生长第一年最快,以后各年依次减缓;体重增长以Ⅲ、Ⅳ、Ⅴ龄最快,体重增长的理论拐点值为4.3龄。  相似文献   

12.
黄鳝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明生 《淡水渔业》1993,23(1):43-45
本文对黄鳝的年龄和生长进行了研究。首次提出用基舌骨和上舌骨作为年龄鉴定的材料,包括年轮特征和形成时间,年龄结构,生长指数,全长、体重与年龄的关系,全长与体重的关系,指数方程为W=0.001487L~(3.0861)。  相似文献   

13.
安康地区松浦镜鲤四种养殖模式下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松浦镜鲤(Matsuura mirror carp)的生长特性,2013年6月5日至11月5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进行了夏花培育、高密度主养、低密度主养以及套养四种模式的池塘养殖实验。养殖期间对试验鱼的体重、体长、全长、头长、体高五个生长参数进行了定期测定。结果表明,在夏花阶段松浦镜鲤体重、体长与日龄均呈指数函数关系,其生长方程分别为W=0.064e0.121t(R2=0.968)、L=1.356e0.037t(R2=0.967),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为W=0.024L3.263(R2=0.999 6);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鱼种体重和体长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生长方程分别为W=16.465e0.016t(R2=0.958)、L=7.66e0.006t(R2=0.983),体重与体长之间呈指数关系,生长方程为W=1.379e0.325L(R2=0.973);在低密度养殖条件下鱼种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分别为W=21.792t0.35(R2=0.991)、L=8.003t0.130(R2=0.980),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为W=0.085L2.669(R2=0.997);而在套养条件下体重与体长之间总体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为W=0.045L2.970(R2=0.974)。松浦镜鲤体长/头长、体长/体高分别为3.23±0.04和2.54±0.13,体型未发生改变,性状稳定。研究结果将为北方地区松浦镜鲤养殖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生长时期锦绣龙虾(Panulirus ornatus)月生长指标的测定,建立了1龄锦绣龙虾的生长模型。锦绣龙虾的体长(L)—体质量(W)的相关式为:W=0.034 8L3.066 3;体长(L)和头胸甲长(CL)的相关式:L=2.772 2CL+0.337 9,得出锦绣龙虾的体长生长方程:Lt=37.498×(1-e-0.076 77(t-0.055 84)),体质量生长方程:Wt=2 333.24×(1-e-0.076 7 7(t-0.055 84))3.066 3,体长生长速度方程为:dL/dt=2.879 8×e-0.076 77(t-0.055 84),体质量生长速度方程为:dW/dt=549.244 3×e-0.076 77(t-0.055 84)(1-e-0.076 77(t-0.055 84))2.066 3。计算出其拐点年龄(Tr=ln3/k+t0)为14.65个月。说明锦绣龙虾体长在前期生长较快,而后期生长缓慢;体质量前期生长较慢,后期较快;体质量增长速度曲线呈不对称的S曲线,并具拐点,在拐点处其体质量增长速度能达到最大值79.24 g/月。本研究旨在为锦绣龙虾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01,(8):55
深圳康达尔集团家禽育种中心毛国祥等用隆昌鹅、太湖鹅和新太湖鹅(隆昌鹅作父本,太湖鹅作母本所培育的后代)各60只,在粗放条件下饲养到70日龄,测定了三种鹅各周龄的体重及双周体尺,并用Richards生长曲线方程拟合了鹅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太湖鹅4周左右为生长高峰,而隆昌鹅和新太湖鹅生长高峰分别在6周龄和7周龄.新太湖鹅生长速度已基本接近隆昌鹅.Richards生长曲线方程能很好地拟合鹅的生长发育规律,拟合精度(R2)均大于0 9988.6周龄是新太湖鹅骨骼、胸宽、胸深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应在饲粮中注意矿物质的含量,特别是钙、磷含量及比例,以满足骨骼生长发育的需要并预防腿病的发生.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1(2):11~13  相似文献   

16.
于2018年3月、7月,在雅鲁藏布江墨脱江段采集黄斑褶鮡(Pseudecheneis sulcatus)203尾,其中183尾可用脊椎骨作为鉴定材料对其进行年龄鉴别,并对其进行生长特征分析。通过对比发现,脊椎骨比微耳石更适合做为黄斑褶鮡的年龄鉴定材料。所采样本的年龄范围为1~9龄,其中2~5龄为优势群体,占样本总数的73.22%。雌、雄个体生长无显著性差异,样本体长分布范围为50.0~144.0 mm,平均体长为(99.1±18.67)mm,体重分布范围为3.8~65.6 g,平均体重为(26.0±14.7)g。脊椎骨半径与体长的直线关系式:L=62.88R+40.69(R2=0.89,n=183)。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W=3×10^-5L^2.9292(R2=0.96,n=183),通过对比Compertz GF、Logistic GF、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GF)三种生长方程的拟合效果,选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进行描述黄斑褶鮡生长特性,生长方程:Lt=189.56[1-e^-0.118[t+1.981]],Wt=155.45[1-e^-0.118[t+1.981]]2.9292;生长速度方程:dL/dt=22.37e^-0.118(t+1.981),dW/dt=53.57e^-0.118(t+1.981)(1-e^-0.118(t+1.981))1.9292;生长加速度方程:d^2L/dt^2=-2.639e^-0.118(t+1.981),d^2W/dt^2=6.34e^-0.118(t+1.981)(1-e^-0.118(t+1.981))0.9292(2.9292e-0.118(t+1.981-1)。黄斑褶鮡体重生长拐点为7.1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24.6 mm和45.5 g。黄斑褶鮡属小型,中速生长鱼类。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江段的黄斑褶鮡资源已遭到破坏,需加大力度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7.
2018年6月—2019年5月,使用3层流刺网、地笼等渔具逐月调查汉江支流堵河梯级水库(龙背湾水库、松树岭水库、潘口水库)4个采样点马口鱼的种群资源,即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比较梯级水库间马口鱼的生长特性。调查期间,共采集马口鱼619尾,雌、雄比例为0.82∶1;鳞片鉴定年龄表明,雌、雄最大年龄分别为3龄和4龄;由4个年龄组构成,其中2龄为优势年龄组,占样本总数的56.4%。不同水库和性别间体长、体质量差异显著,体长(m)-体质量(L)关系式差异不显著。种群合并后的体长-体质量方程为m=0.0169L2.981,表明马口鱼生长方式属匀速生长类型;von Bertalanffy拟合的体长和体质量生长方程分别为:Lt=18.38[1-e(-0.8093(t+0.079))]和mt=99.27[1-e(-0.8093(t+0.079))],梯级水库及雌、雄个体间在生长方程无显著差异。体长和体质量的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方程分别为:dL/dt=14.8731e(-0.80...  相似文献   

18.
实验所用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为全人工繁殖所得的幼鱼,其初始体长为(7.04±0.32)cm,初始体重为(4.54±1.80)g,实验周期35 d。实验设计了5个温度处理组,水温分别为12℃、17℃、22℃、27℃和32℃。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水温环境条件下的幼鱼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用指数方程[W=b×exp(a d)]分别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的西伯利亚鲟的体重生长进行拟合,12℃、17℃、22℃、27℃和32℃不同温度下体重的生长系数a值依次为:0.037、0.057、0.061、0.050、0.020,养殖在22℃温度条件下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体重生长系数最大,而32℃温度条件下的体重生长系数最小。采用直线方程(L=a d+b)对不同温度条件下体长生长进行拟合,12℃、17℃、22℃、27℃和32℃不同温度下体长的生长系数a值依次为:0.104、0.188、0.248、0.186、0.068,养殖在22℃温度条件下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体长生长速度最大,32℃温度条件下的体长生长速度最小。水温对西伯利亚鲟的体重增长率(BWGR)、体长增长率(BLGR)、日增重(DWG)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有显著地影响,用二次回归曲线分别对上述生长参数与水温(T)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拟合,其中体重增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为:BWGR=-1 391.5+185.9T+(-4.347)T2(R2=0.991),体长增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BLGR=-174.4+25.46T+(-0.583)T2(R2=0.978),特定生长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为:SGR=-8.642+1.378T+(-0.032)T2(R2=0.962),日增重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式为:DWG=-2.511+0.312T+(-0.007)T2(R2=0.909)。根据回归方程,求得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体重、体长增长水温分别为21.38℃和21.84℃,最适特定生长水温为21.53℃,最适日增重水温为22.29℃,可见,21~23℃为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综合来看,西伯利亚鲟幼鱼在相对宽广的温度范围(12~32℃)内均可生长,在22℃时生长最快,其次为17℃和27℃,在12℃和32℃时生长最慢,低温和高温均不利于西伯利亚鲟的生长,尤其是在高温时生长最慢,故在西伯利亚鲟养殖过程中进行适当的低温调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养殖条件下施氏鲟(♂)×达氏鳇(♀)杂交后代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2011年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杂交后代(俗称大杂交)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7龄大杂交体长、体重相对增长率及生长指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呈"异速生长-等速生长-异速生长"的变化趋势。不同年龄大杂交的体长与体重均呈幂指数关系,R2值变幅为0.95~0.99。其中,1~3龄大杂交a值3,呈强异速生长。此后随年龄的增加,异速生长减弱,发育趋向均匀。5龄时a值为2.94接近3,7龄a值为2.633。大杂交肥满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大,其与体重的相关性(R2=0.94)高于与体长的相关性。采用7种生长方程对不同年龄大杂交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进行拟合,其中Gompertz、Quadratic、VBGF和Cubic 4种生长方程式对大杂交体长生长的拟合效果较好,除Cubic生长方程外,其它6种生长方程对其体重生长的拟合度均较低。7种生长模型中,均以Cubic生长方程对大杂交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的拟合R2值最大,RSS值最小,说明Cubic生长方程对不同年龄大杂交的生长具有最好的拟合效果,拐点体重、体长和年龄分别为28.53kg、82.11cm和4.22龄。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矢耳石不同切面年龄鉴定和生长方程年龄反演的准确性,选取2018年4月采自黄海南部吕四渔场和2019年9月采自大沙渔场的共45尾小黄鱼进行分析,对小黄鱼矢耳石开展年龄鉴定,并系统归纳国内近30年来的小黄鱼生长方程,同时以其体长为生长参数进行年龄反演。结果显示:以轮纹清晰、年轮直观为最高标准,3个切面的年轮清晰度评分分别为纵切面最低(53.33%)、水平切面居中(66.67%)、横切面最高(73.33%);经酸蚀处理,3个切面的年轮清晰度均有所提高。通过比较纵切面、水平切面、横切面的年龄鉴定结果与19个生长方程的年龄反演结果,3个切面相似度较高的方程为:Lt=366[1-e(-0.117 77(t+1.764 29))],相似度水平分别为纵切面53.33%、水平切面86.67%、横切面86.67%。以耳石为材料对小黄鱼进行年龄鉴定时,所选矢耳石切面以横切面为最佳、其次为水平切面;针对黄海海域小黄鱼群体,以体长为参数快速反演年龄时宜以生长方程Lt=366[1-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