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的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病原体随着病猪咳嗽、打喷嚏的飞沫以及呼气排出体外,健康猪吸进这些病原体后而引起传染,如猪气喘病、流行性感冒等。消化道传染,很多病原体都是随着猪的吃食、饮水和拱土等进入体内,如猪瘟等。伤口传染,当皮肤或黏膜破伤时,病原体由伤口侵入,如破伤风、猪丹毒等。生殖道传染,有的公猪或母猪配种时互相传染,如猪传染性流行病等。昆虫携带传染,如蚊子、虱子、跳蚤等吸血昆虫的传播,如猪附红细胞体病等。  相似文献   

2.
对宁夏区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发病区和非发病区(黄河灌区、中部干旱区、南部山区)的3个不同气候类型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的不同与吸血昆虫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发病区、黄河灌区、中部干旱区和南部山区(六盘山阴湿地区)猪的感染率分别为100%、71.67%、36.67%和51.57%。发病区与非发病区差异极显著(P〈0.01);发病区、黄河灌区在昆虫活动季节与昆虫越冬季节的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中部干旱区、南部山区昆虫活动季节与昆虫越冬季节的差异不显著(P〉0.05)。体外药敏试验和临床治疗试验证明,庆大霉素、长效土霉素、强力霉素、地霉素、贝尼儿、青蒿素、磷酸伯胺喹啉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皆有效,尤以磷酸伯胺喹啉、青蒿素和强力霉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提高从国外引进种猪繁殖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引进了大量的国外猪种。这些猪在国内的饲养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人们发现猪不论是属于父系或是母系的猪种,在繁殖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新华网2011年12月22日消息称,首批生态有机猪——“藻花香猪”在海口面世,“藻花香猪”采用高效生态循环和零排放养殖工艺养殖,是高科技工艺与原生态无疫区的成功结合。“藻花香猪”实为海南五指山黑猪与海南野山猪、英国良种猪品种结合改良而成,并以螺旋藻、构树叶、茉莉花、昆虫等高营养价值饲料喂养,生长周期超过12个月。  相似文献   

5.
几种昆虫饲料值得开发昆虫的蛋白质含量高,司替代精饲料喂禽畜,以降低饲养成不。目前以下几种昆虫饲料可开发。黄粉虫。其幻虫、蛹及成虫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1%、57%和61%,既是喂食禽的优良精饲料,又是饲养蝎、蛇、蜈蜒的上等佳品,家庭可以培育。血蛆虫。用猪...  相似文献   

6.
猪痘是由猪痘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温和的皮肤损伤性传染病,在农村养猪场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夏季天气炎热、高温高湿的环境里,蚊子、苍蝇和有害昆虫大量滋生,极易发生此病。猪痘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传播速度快,负面影响大,严重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加养猪成本,给养殖户带来很大困惑,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和生产实践中,对一例猪痘病的病因、诊断和综合防治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般情况下。二者混合感染是由于猪只受猪瘟病毒感染后,猪抵抗力降低,以至于在气候突变、阴雨潮湿或吸血昆虫繁殖旺盛季节,尤其是夏季,极易造成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混合感染,若误诊或不及时治疗,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与常规大豆饲料相比,昆虫蛋白饲料对猪的生长性能并无显著影响。未来5年,立法很可能会批准猪生产者使用以昆虫蛋白为基础的猪饲料。  相似文献   

9.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感染猪瘟病毒的猪,抵抗力降低,尤其是在天气骤变、阴雨潮湿、饲养管理较差、卫生不良、吸血昆虫繁殖旺盛的季节.极易并发猪附红细胞体病,而造成猪只的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附着在猪的红细胞上或游离于血浆中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本病传播主要通过吸血昆虫、猪疥螨及未消毒针头等途径。另外,病原体也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本病可引起新生仔猪贫血、腹泻、高度致死,架子猪及成年猪常呈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1.
猪附红细胞体病不同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而架子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低。妊娠母猪出现不食、中热、早产、死胎。患病猪及隐性感染猪是重要传染来源。该病可通过吸血昆虫、疥螨虫、污染的器械(注射针头、耳号钳、断尾器、打牙器、阉割器械)等水平传播和通过胎盘  相似文献   

12.
以含猪IL-2基因的重组质粒pGEM-pIL2为模板,PCR扩增猪IL-2成熟蛋白基因。将猪IL-2成熟蛋白基因定向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 Dual中,转化含穿梭载体Bacmid的感受态细胞DH10Bac,经抗性及蓝白斑筛选得到含猪IL-2基因的重组质粒rBacmid-IL2,转染昆虫细胞。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重组猪IL-2在Sf9昆虫细胞中获得了表达,SDS-PAGE可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0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证实该重组蛋白可与兔抗猪IL-2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重组猪IL-2经纯化后能明显促进猪T淋巴细胞转化。结果表明,重组猪IL-2在昆虫细胞中得到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一定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开发研制新型免疫佐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流行病学 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无地域分布特征,主要以接触性、血源性、垂直性和媒介昆虫四种方式传播,并以吸血昆虫中的蚊、蛰蝇、虱、蠓等为主要传播媒介。本病呈散发,临床病例大多发生在夏季。不同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其中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而架子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低。  相似文献   

14.
李伟 《养殖技术顾问》2013,(11):102-102
1原因僵 猪形成的原因有许多,其中包括2个方面,一个是先天陛的,一个是后天形成的。先天性就是猪自身形成的,不受外界环境或是其他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后天形成的僵猪往往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生长环境,食用的饲料,细菌疾病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5.
猪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发热性溶血性疾病,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该病主要特征是贫血,也能和其它疾病混合感染,表现不同交叉症状。本文综述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其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猪弓形体病是弓浆虫侵入机体而引起的一种高度发热性疾病,多种动物和昆虫可机械性传播本病。  相似文献   

17.
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将编码成熟的猪干扰素-γ基因插入供体质粒pFastBacTM1polyhedrin启动子控制下的多克隆位点,引入昆虫细胞可识别的蜂素信号肽(Honeybee melittin signal peptide)取代猪干扰素-γ原有信号肽以实现在昆虫细胞中分泌型表达,并在C端融合6个组氨酸标签以利于纯化。将构建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穿梭载体质粒,转染对数生长期的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重组蛋白通过SDS-PAGE、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blot证明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昆虫细胞中获得分泌表达。通过在猪肾细胞(PK-15)上抑制水泡性口炎病毒(VSV)致病变作用检测重组蛋白的抗病毒活性是1.38×106U/mL。  相似文献   

18.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Mycoplasma suis,M.suis)引起的一种以发热、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发生于猪的各个阶段,仔猪和架子猪的死亡率较高,母猪感染后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患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重要的传染源,其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血源性传播、接触性传播、垂直传播和媒介昆虫传播。  相似文献   

19.
周云林  周利 《中国动物保健》2008,(7):49-50,52,54
附红体以吸附在动物血液中的红细胞上生存而得名。因此,红细胞上的营养除直接被附红体消耗外,还会因附红体吸附的数量及状态不同。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其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达动物肌体的各组织器官,交换后,又顺便带走CO2等代谢产物的生理功能,加上附红体随时可以使猪发病,可以说感染了附红体的猪呈现一种亚健康状态。因此,猪的组织系统的生理功能也会随之不同程度地减弱,诱发或并发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等病毒性疾病和链球菌、传染性胸膜肺炎、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疾病,或是零星发生、或是成片发生。致使养猪户都感觉到:现在的牲猪难养。笔者按祖国医学中辨证施治理论,采用中西药治标治本,持之以衡的药物保健措施,加上消毒和无害化处理以及灭鼠、灭蚊等措施,相信一定会防控好猪附红体病,最后达到净化猪附红体病。  相似文献   

20.
猪α干扰素具有抗病毒作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获得重组猪α干扰素,本研究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将编码成熟猪α干扰素基因插入供体质粒pFastBac~(TM) Ⅰ多克隆位点,置于pH启动子控制下,在C端融合6个组氨酸标签以利于纯化.将重组转移栽体质粒转化DH10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穿梭质粒rBacmid,转染对数生长期的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重组蛋白通过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blotting证明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昆虫细胞中获得表达.镍亲和层析柱纯化的重组蛋白经SDS-PAGE电泳相对分子质量为19 000.通过在猪肾细胞(PK-15)上抑制猪水泡性口炎病毒(VSV)致病变作用检测其抗病毒活性为9.67×10~4 U/mL.昆虫培养上清及细胞裂解液经2~8稀释在Mare-145细胞上能够抑制猪蓝耳病病毒增殖.从而为进一步作为抗病毒药物应用于猪疫病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