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系列优化实验,选出了适合于牙鲆淋巴囊肿病毒检测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包埋切片法;运用牙鲆淋巴囊肿病毒单克隆抗体的问接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技术,首次用PEG切片成功地对牙鲆淋巴囊肿组织中的病毒进行了检测;并与新鲜组织冰冻切片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另外,还对石蜡切片、PEG切片及冰冻切片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将制片温度控制在52℃以下时,PEG切片中的淋巴囊肿病毒的抗原性能够得到较好的保存,经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后,囊肿细胞的细胞质内观察到强阳性绿色荧光,与冰冻切片中的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别,表明PEG切片同冰冻切片一样能很好地保存病毒的抗原性。另外.PEG切片与石蜡切片一样对组织细胞的形态保存良好;而冰冻切片的细胞形态变化大,细胞质发生弥散、皱缩。因此,聚乙二醇包埋切片法能够同时保存病毒的抗原性和组织细胞良好的形态结构,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病理等研究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鱼类组织蜡切片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淡水鱼类组织的石蜡切片中常迂到的技术障碍问题进行了探讨。经过多次返复试验总结出多种方法,使的各类组织切片都能得到满意的效果,同时减少了试剂的致毒做用和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轮虫个体微小、组织柔软,对外界环境刺激反应较强烈,同时体表覆盖有角质层,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技术,难以切出完整的切片。通过对传统制片技术的改进,可以使标本接近自然状态,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淡水鱼类组织切片及定向包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对淡水鱼类各组织的常规石蜡切片中常迂到的技术障碍进行了探讨性的研究。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总结出了多种有效方法,使各类组织切片都能得到满意的效果,同时减少了试剂的致毒作用和环境污染。在此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光镜—电镜的定向包埋技术,使光镜的局限性扩展到超微结构使微观与超微结构能有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采用组织切片染色、冰冻切片染色、组织涂片染色和粪便涂片染色这四种观察包涵体的方法,对中国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病进行诊断。四种诊断方法结果的比较表明,冰冻切片诊断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不易漏检的优点,可弥补组织切片诊断法时间长、组织涂片诊断法不可靠和粪便涂片诊断法易漏检的缺点。  相似文献   

6.
国内名虾片生产单位所使用的切虾片机,分别有带墩子切片机、链式间歇切片机以及连续切片机这几种形式。最近,大连水产公司试制成功了一种连续式切虾片设备,它具有:可以实现无墩子切片,也可带木墩切片;切片时噪音小;切片圆整、两侧面光洁;能连续切片;操作省力、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毛蚶组织切片的制作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蚶组织为试验材料,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对毛蚶组织结构进行固定、切片、染色。将制作的组织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特点,探讨贝类组织切片制作的各个技术要素。  相似文献   

8.
研究非洲鲫鱼的性别转化试验中,要求有一种简易的鉴别方法。过去对精巢的鉴别,一般采用石腊切片法,但切片标本翩作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的时间长。而采用乳酸醋酸地衣红压片法,鉴别鱼类性腺,是一种较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内部切片法测定淡水贝类的年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丹 《水产学报》2001,25(5):413-418
采用外部生长线估算法测定淡水贝类年龄具有局限性,对年龄偏大或生长较慢的品种不适用。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方法-内部切片法,是精确和准确测定贝类年龄的有效方法。通过对美国的两种淡水贝类扇贝和厚实珍珠贝进行内部切片法和外部生长线估算法的研究和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证明内部切片法的结果更代表贝类的实际年龄。同时,还分析了淡水贝壳类年龄、长度、高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黄鱼肝脏病变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法,对不同生存条件下的大黄鱼以及肝脏病变的大黄鱼肝组织进行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酸水解法测定不同生存条件下以及患肝肿大的大黄鱼肝脏的脂肪含量,了解其变化情况。以野生大黄鱼的肝组织细胞结构为参照,初步探明了小网箱养殖大黄鱼的脂肪肝、肝肿大、肝胆汁淤积、肝淤血的组织病理变化情况,讨论了大黄鱼肝脏病变的原因和病变致死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江苏启东文蛤大面积死亡原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启东文蛤发病地区的养殖海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并对感染文蛤做了细菌分离和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结果表明,此次文蛤大面积死亡非化学污染和细菌感染所致;发病文蛤外套膜电镜超薄切片中发现了病毒包涵体和散在病毒颗粒,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60~80 nm,无囊膜.其他感染组织也有明显的病理变化,如核固缩、线粒体溶解、微绒毛脱落、细胞器空泡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组织切片染色,冰冻发片染色,组织涂片染色和粪便涂片染色这四种观察包涵体的方法,对中国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病进行诊断。四种诊断方法结果的比较表明,冰冻切片诊断方法具有快速,简便,不易漏检的优点,可弥被组织切片诊断法时间长,组织涂片诊断法不可靠和粪便涂片诊断法易漏检的缺点。  相似文献   

13.
湛嘉  杨先乐等 《内陆水产》2002,27(10):43-45
水产动物的疾病的诊断方法多种多样,传统的方法有直接培养法、组织切片观察法及超薄切片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免疫学方法包括了血清学反应、单克隆抗体检测、多克隆抗体检测等,以及其衍生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这些方法对疾病诊断暴露了不少弊端,或是费时费力,或是准确性不甚满意。免疫学方法虽比传统方法在许多方面有了较大进步,也存在不少问题。血清学反应特异性不甚满意,容易出现交叉反应。抗体在体内的形成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抗体检测很难用于早期诊断,而且抗体一旦产生,即使病愈后还可能长时间存在,阳性结果还不能做出确…  相似文献   

14.
利用戊二醛作固定液,通过对脱水、透明、透蜡、染色技术的改进,在海水鱼卵子石蜡切片过程中,省略了卵膜剥离程序,获得了良好的切片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用组织切片和显微技术对3日龄至11日龄泥鳅的肠道进行组织切片研究。结果表明,泥鳅的消化系统至3日龄时已基本能进行摄食,至5日龄时肠道呼吸出现雏形,至8日龄、9日龄时肠道消化发育进行完善,至11日龄时消化及呼吸系统几乎完善,可进入成鱼饲养阶段。  相似文献   

16.
鼠尾藻生殖托和气囊的形态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鼠尾藻的生殖托气囊的构造和精、卵子的形态与放散是研究鼠尾藻有性繁殖过程的基础内容之一。本文以青岛太平角沿岸潮间带的性成熟野生鼠尾藻为对象,采用活体切片、组织切片以及显微照相等方法对鼠尾藻生殖托的形态、内部结构以及挂卵现象进行了观察,并对精子、卵子和气囊的形态做了观察描述,特别是观察到了鼠尾藻精子的鞭毛、雌性生殖窝的结构、气囊的花纹与构造等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17.
乌鳢精巢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肉眼观察和组织切片相结合的方法,就乌鳢精细胞的发生和精巢发育周期等问题进行了描和探讨。性成熟的乌鳢以Ⅳ期精巢越冬。精巢的成熟系数很小,大者仅0.407%。切片观察,发现有4尾雄性雌雄嵌合体。  相似文献   

18.
野生红花鱿鱼是南方山沟河畔生长的小规格鱼,利用红花鱿鱼进行深加工是在鱿鱼体内装入糯米、精肉、胡萝卜、枸杞、米仁、甜玉米等,既可当早点,又可切片熟食。笔者现将其深加工的生产工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长江刀鲚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文银 《水产学报》2006,30(6):773-777
在长江的南通及安庆江段捕捞刀鲚样本,对样本进行各种常规生物学数据的测量,并对解剖标本的性腺用Bouin氏液进行固定保存后,将性腺制作成组织切片,通过切片观察,了解洄游至南通及安庆江段的刀鲚性腺发育的状况。切片观察表明,刀鲚自当年2-3月洄游入长江后,不断溯江而上,在南通江段性腺发育处在II-III期,历经3-4个月洄游到达安庆江段,其性腺由入江时的Ⅱ-Ⅲ期,逐渐发育到Ⅳ-Ⅴ期。切片观察还表明,在不同洄游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卵巢发育程度不一致,有些发育的较快,有些稍慢,但对于雄性个体来说,洄游到安庆江段后,90%以上已达到成熟阶段。此外,文中还对发育中的卵细胞形态结构进行了详细描叙。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虾复眼的结构及生理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中国对虾复眼进行切片制作,通过对其纵、横切面构造的比较分析,发现中国对虾小眼的横切面是正方形结构,并据此绘制了中国对虾小眼及复眼的纵切面结构图,对对虾眼的固定、脱水、透蜡及组织切片过程中的特殊性作了说明。通过结合视网膜电图的分析,讨论了虾眼的生理作用及如何在育苗生产、养殖及配饵中合理利用虾眼的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