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试验针对沙柳混合发酵的发酵品质变化进行研究。按不同沙柳比例(36.44%和67.08%)调制成2组混合发酵饲料,分别用FF1和FF2表示,在各组中添加等量的复合菌剂,考察发酵饲料在贮藏1、3、5、7、10、12、15、22、30、45、60 d时发酵饲料的感官品质、pH值、有机酸含量及组成、氨态氮/总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FF1和FF2组感官品质无明显变化,均属于优良发酵饲料;经过60 d的贮存,干物质(DM)和pH值显著降低(P0.05);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FF1组和FF2组分别在贮存15 d和45 d后检测到丙酸,且增长缓慢;整个发酵过程中均未检测到丁酸;FF1组和FF2组的氨态氮/总氮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先升高后降低,FF1和FF2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感官评定和发酵品质指标,确定在贮藏30 d后沙柳混合发酵饲料趋于稳定,且FF2组的发酵效果与FF1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全混合发酵饲料对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27只健康无病的小尾寒羊按组别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的原则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发酵Ⅰ组饲喂秸秆发酵饲料,发酵Ⅱ组饲喂葵花盘发酵饲料,预饲期为7 d,正试期为180 d。结果表明:生长性能指标中,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屠宰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的背膘厚度和眼肌面积比对照组有所改善。肉的各项物理指标中,发酵Ⅰ组肉的色差黄度(b*)值与对照组、发酵Ⅱ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常规营养成分中各组别营养成分、氨基酸、肌肉常规脂肪酸组成以及肾脂中的棕榈酸、亚油酸及亚麻酸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肾脂中的硬脂酸和油酸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用全混合发酵饲料饲喂试验羊,育肥效果可达到或接近对照组,有提高背膘厚度、眼肌面积、熟肉率、氨基酸、硬脂酸及亚麻酸的趋势,羊肉营养丰富。综合肉品质评定指标,发酵Ⅰ组有优于发酵Ⅱ组的趋势(P0.05)。  相似文献   

3.
晾晒时间对初花期紫花苜蓿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卉玲  刘慧  马春晖 《草业科学》2013,30(8):1278-128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晾晒时间对3个品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初花期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在刈割后经2、4和6 h晾晒的紫花苜蓿青贮原料中加入青贮添加剂进行裹包青贮180 d,然后通过现场感官评定和实验室分析评价紫花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晾晒4~6 h可以提高3个品种的紫花苜蓿的青贮发酵品质;晾晒6 h与2 h相比丁酸、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1),可溶性糖的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粗蛋白含量在晾晒4 h时能很好地保存(P<0.01);加入添加剂可显著降低青贮饲料中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1)。3个品种的紫花苜蓿均在晾晒4~6 h时青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不同晾晒时间和青贮时间对全株青贮玉米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玉米(Zea mays L.)青贮品种“曲辰9号”为试验材料,将乳熟末期的青贮玉米全株收获粉碎后,在阴凉处分别晾晒0(对照,CK)、1、2、3、4 d,然后在塑料桶(5 L)中分别进行青贮,待青贮60、90、120 d时进行发酵品质的评定。结果 青贮玉米的含水量随着晾晒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晾晒2、3、4 d后含水量显著(P<0.05)低于CK;用晾晒2、3、4 d的全株青贮玉米原料进行青贮,pH值显著(P<0.05)高于CK,晾晒2 d青贮120 d处理除外。晾晒时间对乳酸、丁酸、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产生显著(P<0.05)影响,青贮时间仅对乳酸、丁酸产生显著(P<0.05)影响,其中,乳酸含量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丁酸含量在原料晾晒之后明显增加。CK处理中,青贮90、120 d的NDF含量显著(P<0.05)高于青贮60 d处理。利用氨态氮、乙酸、丙酸、丁酸开展V-Score分析,晾晒导致青贮玉米发酵品质降低,试验中品质较优的青贮为原料粉碎后未经晾晒的处理(CK)。结论 在未经晾晒处理下进行青贮60 d的青贮玉米,综合品质较高。在青贮玉米原料含水量为74%时,不建议粉碎之后通过晾晒降低含水量再青贮。  相似文献   

5.
以分别晾晒4h、8h、12h和24h后调制的紫花苜蓿青贮为主要原料,添加8%豆粕和22%玉米粉后进行二次青贮,室温贮藏45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添加豆粕和玉米粉能显著改善晾晒4h、8h后青贮的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再次青贮的发酵品质(P<0.05),而对于晾晒12h、24h后青贮的紫花苜蓿青贮饲料,添加组的发酵品质普遍较差;第二次青贮后,氨态氮占总氮的百分含量随着晾晒时间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晾晒4h、8h后青贮的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再添加玉米粉和豆粕调制混合发酵饲料是可行的,其中以晾晒4h后青贮的紫花苜蓿青贮饲料为原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开发香蕉秸秆饲料资源为目的,探讨了香蕉秸秆与黑籽雀稗按一定比例混合青贮的效果,研究了混合青贮对青贮原料的发酵品质和其营养成分的影响。将收割后的黑籽雀稗和香蕉秸秆进行一定程度风干萎蔫,切碎成1~3 cm小段,分别按照100%黑籽雀稗、100%香蕉秸秆、75%香蕉秸秆+25%黑籽雀稗、50%黑籽雀稗+50%香蕉秸秆的比例设置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经过35 d青贮发酵处理后,对青贮饲料进行感官评定及试验室检测。结果表明:黑籽雀稗单独青贮感官评定最优,混合青贮处理稍次之,香蕉秸秆单青贮处理较低,但各处理青贮饲料感官鉴定均为优级。随着黑籽雀稗比例增加混合青贮饲料的p H值升高但乳酸菌菌落数降低(P0.05),各组乳酸和乙酸含量均低于香蕉秸秆单独处理(P0.05)。各处理组均检测出丁酸,但含量极低,对青贮品质影响不大;香蕉秸秆单独青贮初水分含量显著高于黑籽雀稗单独青贮(P0.05),随着黑籽雀稗比例增加初水含量降低;各处理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P0.05),而干物质、粗纤维、NDF、ADF等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感官评定与实验室检测结果可知,黑籽雀稗与香蕉秸秆混合可以降低香蕉秸秆水分含量,减少营养成分流失,有效提高香蕉秸秆青贮品质,黑籽雀稗混合青贮比例达到50%时青贮效果最好。香蕉秸秆单独青贮时最好经过萎蔫失水或与水分含量低的原料混合青贮,以提高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晾晒时间(0h,2h,4h,6h)对菊芋青贮品质的影响,分别在不同时间(8∶00,10∶00,12∶00,14∶00)取样,在相同的条件下常规青贮50d后,对不同的处理从感官评定与发酵指标测定两个方面来分析评价不同晾晒时间的菊芋青贮饲料品质。结果表明,晾晒2h的菊芋茎叶青贮后,芳香味较浓,色泽与原料色较接近,茎叶结构保存尚好,感官评定得分较高;晾晒2h的菊芋茎叶青贮pH值最低,为4.27,显著低于对照(P<0.05),更有利于青贮长时间贮存;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表明,晾晒2h的饲料粗蛋白(CP)保存尚好,粗脂肪(EE)含量最高,为8.6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灰分(CA)含量最低,为13.58%,酸性洗涤纤维(ADF)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均最低。综上所述,晾晒2h的菊芋茎叶青贮饲料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和裸燕麦混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鲜及晾晒后的紫花苜蓿和裸燕麦为原料,分别设计紫花苜蓿单贮、裸燕麦单贮、裸燕麦∶紫花苜蓿=1∶1、裸燕麦∶紫花苜蓿=2∶1及裸燕麦∶紫花苜蓿=1∶2混贮等5个处理,青贮60 d后,对其感官评分、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鲜贮苜蓿在感官评定、V-Score及Kaiser评价体系中表现一般,而晾晒及混合青贮各处理组均能不同程度提高青贮评分。晾晒和混合青贮对发酵品质产生影响,两者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H值、 PA(丙酸)、AA(乙酸)、BA(丁酸)和AN/TN(氨态氮/总氮)含量(P<0.01或P<0.05),显著或极显著升高LA(乳酸)含量(P<0.01或P<0.05),其中以裸燕麦∶紫花苜蓿=2∶1降低或升高最明显。晾晒对青贮饲料的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粗灰分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对其他养分含量影响不大(P>0.05)。混合比例对青贮饲料的所有发酵项目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粗蛋白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对其他养分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晾晒和混合青贮的交互作用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但对养分含量影响不明显。因此,从青贮后感官评价、发酵品质及养分含量来看,紫花苜蓿和裸燕麦混合青贮品质优于单独青贮,且晾晒相对于鲜贮更易于青贮,而无论晾晒和鲜贮,当裸燕麦∶紫花苜蓿=2∶1时,青贮品质均优于其他各组。  相似文献   

9.
张庆  玉柱  田吉鹏 《草地学报》2013,21(1):196-201
研究乳酸菌和晾晒时间对干燥过程中羊草(Leymus chinensis)淋雨后青贮的影响.将晾晒12 h的羊草人工模仿雨淋,设定降雨量为20 mm,晾晒4h后再次对羊草进行20 mm的人工模仿雨淋,分别在第1次人工雨淋后晾晒第0h,2h和4h,第2次雨淋后晾晒4h和8h时取样切短,与乳酸菌混合后袋装密封青贮,室温贮藏60 d开封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晾晒时间的推移,羊草青贮饲料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乳酸菌可以显著降低青贮饲料的pH值,显著增加乳酸含量(P<0.05),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2种乳酸菌对青贮饲料品质影响差异不明显,羊草淋雨后应当及时调制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0.
籽用葫芦瓜瓤与麦草1∶1混合后进行厌氧发酵60 d,研究籽用葫芦瓜去籽后瓜瓤和麦草微贮后的营养成分变化。试验结果显示,微贮发酵后的干物质含量显著低于发酵前的干物质含量,同时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pH值、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显著低于发酵前;而粗蛋白、半纤维素和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发酵前,虽然粗脂肪含量高于发酵前,但差异不显著;发酵后混合物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低于发酵前;感官评定,发酵后产物酸度、得分和评级都优于发酵前。说明籽用葫芦瓜瓤和麦草进行微贮后的营养价值得到改善,更适宜作为食草家畜饲料。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登海605玉米品种为材料,于蜡熟期2/3乳线时进行刈割,乳酸菌制剂的添加量分别为0,10,20和30 mg·kg-1,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在室温条件下发酵45和90 d,取样测定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等指标,旨在研究不同乳酸菌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物质(DM)受乳酸菌添加量和发酵时间的影响较小,差异不显著(P>0.05);随乳酸菌添加量的增加,发酵90 d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线性降低(P=0.018),而相对饲喂价值(RFV)显著线性增加(P=0.006)。发酵90 d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和pH值较45 d显著降低(P<0.01),而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随乳酸菌添加量的增加,乳酸含量显著线性增加(P<0.05)。24 h的DM和NDF消化率受乳酸菌添加量和发酵时间的影响较小,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90 d时,48 h DM降解率随乳酸菌添加量的增加显著线性增加(P=0.034),48 h NDF降解率较45 d显著增加(P=0.022)。发酵90 d时,20 mg·kg-1组的RFV、总可消化养分(TDN)和有机酸含量最高,而pH值最低。综上所述,乳酸菌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和DM瘤胃降解率均有显著影响,全株玉米青贮在发酵90 d且乳酸菌添加量为20 mg·kg-1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2.
不同添加剂对笋壳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的青贮剂研究其对笋壳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共5组,即对照组(CK),原料直接青贮;A组:加玉米粉10%;试验B组:玉米粉和乳酸菌(10+0.001)%;C:添加3种酸(甲酸∶乙酸∶丙酸=80∶11∶9),混合液0.3%;D组:甲酸和甲醛混合液3%(85%~90%甲酸和37%~40%甲醛混合比为1∶1),塑料袋抽真空密封青贮45 d。并于青贮第3,5,8,15,23,30和45天分别取样。结果表明,笋壳单独青贮时pH值均达4.50以上,氨态氮占总氮比例高达22.83%,营养物质损失大,青贮效果不理想。添加玉米粉,玉米粉+乳酸菌,有机酸,甲酸+甲醛后笋壳青贮的pH值、氨态氮占总氮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种添加剂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粗蛋白、干物质及乳酸含量(P<0.05),可使笋壳青贮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得到改善。各处理中乳酸含量均高于乙酸、丙酸和丁酸,各添加剂均可显著提高乳酸含量并降低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P<0.05),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各处理组优劣顺序为B>A>D>C>CK;青贮前8 d是影响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3.
我国啤酒生产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麦糟和废酵母,而屠宰行业也会产生大量的禽畜血液副产物,两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适合作为发酵饲料的原料加以利用。以麦糟为主料,加入血粉辅料,混合接种不同益生菌,通过测定发酵产物蛋白质含量、糖含量及总酸含量等指标,分别评价不同主辅料配料比、发酵时间、酵母菌及乳酸菌接种方式及接种量等因素对混合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筛选生产发酵蛋白质饲料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血粉辅料添加量为15.00%、发酵温度为30 ℃、接种酵母菌单一菌种且接种量为2.00%、发酵时间为5 d的条件下,获得的发酵产物品质较好,蛋白质含量达到50.36%,与初始样品的蛋白质含量相比,提升幅度达到75.53%;利用酵母菌及乳酸菌混合发酵时,先接入1.00%乳酸菌发酵2 d后,再接入1.00%酵母菌继续发酵至7 d时,产物的蛋白质含量达到59.27%,与初始样品的蛋白质含量相比,提高幅度达到106.59%。利用上述2种发酵方式得到的产品可作为良好的蛋白质饲料。  相似文献   

14.
以青刈苎麻(Boehmeria nivea)与玉米(Zea mays)、水稻(Oryza sativa)秸秆为原料,调制鲜苎麻∶玉米秸∶水稻秸重量比分别为1∶1∶0(ZY)、1∶0∶1(ZD)、2∶1∶1(ZH)、1∶1∶1(ZL)及苎麻∶蔗糖重量比为99∶1(ZT)的混合青贮饲料,并以全苎麻青贮为对照(ZQ),通过感官评定和营养品质分析,探讨苎麻混合青贮的可行性及其饲用价值。结果表明:1)苎麻可单独调制青贮饲料,并可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显著提高干物质摄入量(dry matter intake,DMI)和相对饲料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但造成23.6%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CP)损失,且因pH高、饲料质地差,导致发酵品质较低;2)单独添加外源糖分(蔗糖)可减少CP损失但整体饲用价值下降;3)添加玉米、水稻秸秆可显著减少CP损失、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均衡养分结构,但提高NDF、ADF含量,整体降低饲用价值;4)苎麻与水稻秸秆混贮饲用价值优于与玉米秸秆混贮,但苎麻与玉米秸秆混贮对保存CP效果更为明显;5)苎麻、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三类原料混合青贮劣于苎麻与其中一类秸秆混合效果。本研究认为与鲜苎麻混合青贮是挖掘南方青粗草料饲用价值的有效途径,但需针对NDF、ADF含量调控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日喀则地区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茎叶为原料制作青贮饲料,分别与玉米(Zea mays)面、小麦(Triticum aestivum)麸、聚合草(Symphytum officinale)、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青饲玉米、燕麦草(Arrhenatherum elatius)、干青稞(Hordeum vulgare)秸秆、干油菜(Brassica napus)壳等材料混贮,以甲酸、尿素、食盐和6种生物菌剂(A,活性乳酸菌冻干粉;B,益加益秸秆发酵剂;C,千牧EM菌原种;D,百益宝EM菌种;E,微特美益生菌种;F,粗饲料降解剂)为添加剂,聚乙烯袋真空包装分别于发酵30、60、90d后进行感官评定及生化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青贮品质。结果表明,日喀则地区马铃薯茎叶青贮饲料在制作后30d已经基本完成发酵进入青贮稳定阶段,能长期有效保持饲料的水分及营养物质。单独的马铃薯茎叶青贮效果差,添加生物菌剂、甲酸、麦麸、玉米面、青饲玉米秸秆、燕麦草可以改善青贮品质,其中添加麦麸的效果优于玉米面,添加青饲玉米优于添加燕麦草。聚合草含水量高、紫花苜蓿营养丰富,但是与马铃薯茎叶混贮发酵效果差。干油菜壳不适于与马铃薯茎叶混贮。菌剂A、B的青贮效果要优于E、F。研究得出,马铃薯茎叶+30%麦麸,马铃薯茎叶+0.3%尿素+0.4%食盐+30%麦麸+D,茎叶+30%麦麸+B这3个青贮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混合菌株发酵豆粕生产复合蛋白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虾壳发酵液和豆粕为原料,根据影响发酵效果的几个因素,设计6组实验,通过测定系列指标,比较不同处理组豆粕的发酵效果。结果表明,发酵豆粕(复合蛋白粉)与原料豆粕相比,感官良好,带有酒香的浓郁酸香味,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酸溶蛋白、游离氨基酸、小肽含量显著升高(P<0.05),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说明经过混菌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得到极大提高。在各实验组中,以实验5组效果最佳,该组的发酵参数是:发酵原液pH值6.5,添加未灭菌豆粕,料液比为1:1.8,酿酒酵母接菌量为豆粕质量的15%,发酵后12 h添加豆粕质量10%的葡萄糖,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48 h。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半干旱山地草原天然混合牧草为原料,通过添加不同的乳酸菌添加剂进行青贮对比试验,探讨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天然牧草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乳酸菌添加剂.结果表明:5种添加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天然牧草青贮品质,经过感官评定,乳酸菌添加剂青贮饲料优于对照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综合分析表明,在提高乳酸含量,降低氨态氮含量、pH值、酸性洗涤纤维等方面表现最佳的是中农1号乳酸菌,其次是中农3号,中农2号、4号和8号添加剂青贮效果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青贮时间对巨型稻秸秆青贮发酵感官评分与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青贮发酵时间.试验测定3个不同青贮时间(7、14、28 d)巨型稻秸秆的感官评分以及营养品质.结果 表明,青贮时间为7d时,巨型稻秸秆含水量约50%,青贮品质评分最高,评定为优等;此时,青贮料的粗蛋白含量达到最高,为6.83%,粗脂肪、灰分、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