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为了提高巨大芽胞杆菌的芽胞形成率及芽胞数量,为巨大芽胞杆菌芽胞制剂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单因子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巨大芽胞杆菌JD-2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最适培养基组成为:玉米淀粉10.0g/L,蛋白胨5.0g/L,酵母膏5.0g/L,NaCl5.0g/L,CaCO31.0g/L,MgSO4·7H2O0.5g/L。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后起始芽胞浓度控制在106CFU/mL,初始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0℃,200r/min摇瓶培养,250mL三角瓶中最适装液体积为25mL。在15L自动发酵罐中扩大培养,控制溶氧在30%以上,培养22h,菌体浓度可达3.50×109CFU/mL,芽胞数量可达3.40×109CFU/mL,芽胞率达97.2%。[结论]试验获得的最佳培养条件可进一步应用于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益生菌T-70-1胞外产抗菌蛋白的产量,试验采用单因素分析法,以抑制大肠杆菌能力为指标,分别考察碳源、氮源、无机盐种类对T-70-1菌株发酵产抗菌蛋白的影响,再结合正交试验法对该菌株胞外产抗菌蛋白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利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确定最佳发酵产抗菌蛋白的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葡萄糖2.5%、蛋白胨2.0%、Mg SO40.08%、KCl 0.10%;初始p H值为6.5,种子液按照4%接种量接种于装液量为30 m L/250 m L的锥形瓶中,30℃发酵培养32 h。优化后胞外产抗菌蛋白相应的抑菌圈面积增大至525.5 mm2,较优化前增幅达60.7%。说明通过优化发酵条件获得了菌株T-70-1发酵产抗菌蛋白最佳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抗菌蛋白产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棉籽饼脱毒菌株M-4菌剂的工业化生产工艺,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对棉籽饼脱毒菌株M-4摇瓶发酵产芽孢条件进行优化,初步确定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采用10 m3发酵罐发酵考察种子液培养方式与通气量等芽孢杆菌菌剂发酵生产工艺参数,并考察发酵液浓缩及菌体干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菌株M-4菌剂生产用培养基碳源为5.0 g/L蔗糖,氮源为10.0 g/L蛋白胨,无机盐为Mn SO4·H2O 1.0 g/L和Mg SO4·7H2O 0.5 g/L;培养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30℃,p H值7.2;种子液培养方式选择斜面菌悬液进罐方式,发酵过程通气量为1∶0.8 V/(V·min);碟片式离心机进料流速以0.5 m3/h为宜。闪蒸干燥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30℃,料液比1∶1,进料速率80 kg/h,麸皮粉细度60目。以此工艺所得干燥菌粉含水量为3.02%,芽孢存活率为88.6%,含菌量达3.05×1010cfu/g。说明此为适宜的棉籽饼脱毒菌剂工业化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4.
生防细菌SF-16为土壤中筛选得到的1株细菌,研究表明,其对多种植物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为了提高生防细菌SF-16的芽胞形成率及芽胞数量,以及为工厂化生产生物菌剂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摇瓶发酵对芽胞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SF-16菌株产芽胞条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摇瓶发酵最佳条件为:乳糖0.5%、黄豆饼粉2.0%、MnSO4·5H2O0.30%。在该优化条件下,发酵液中颉颃菌的出芽率达到98.3%,最终生物量达到2×109个/mL。  相似文献   

5.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生物量酵母菌株 1 2 Y- 5,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生产菌体蛋白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发酵条件为 :萄糖 4% ,蛋白胨 2 % ,酵母 1 % ,培养温度30℃ ,培养起始 p H6.0 ,溶氧为 50 0 ml三角瓶装液量 1 0 0 ml(摇床偏心距 1 .5cm、1 50 r/ min)。在优化条件下生物量 2 3.0 g/ L,转化率 0 .575(g细胞 / g可利用糖 )  相似文献   

6.
《饲料工业》2017,(14):52-55
试验优化得到了降解豆粕芽孢杆菌Z-1生长的最优发酵条件,并对发酵后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进行了测定。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在摇床培养的基础上对β-葡萄糖苷酶芽孢杆菌的生长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其中包括发酵培养基的C源、N源、无机盐、p H值、接种量、发酵时间等。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对各因素的浓度和组合以及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该菌株产酶的最适条件为:糊精5.0%、蛋白胨1.0%、Cu SO4·5H2O 0.1%、Fe SO4·7H2O 0.01%、接种量3%、p H值为7、培养时间72 h。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发酵,在产酶活性上比优化前提高了35.5%,抗营养因子数量下降了61.6%。  相似文献   

7.
<正>在微生态制剂的生产中,发酵是进行推广应用的前提。而培养基的组分配比以及培养条件都会影响菌株的产芽孢率以及生物量。很多学者对枯草芽孢杆菌的产芽孢发酵条件做过优化,结果发现,即使同为枯草芽孢杆菌,不同菌株间最优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都具有很大的差异[1-2]。试验对所筛选枯草芽孢菌YZ-1菌株进行发酵产芽孢条件优化,通过系列试验,为菌株的深度开发及应用提供科学的试验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扩大生产奠定基础,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甜高粱秸秆汁为主要的发酵原料,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对热带假丝酵母SG-1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热带假丝酵母SG-1产单细胞蛋白的较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甜高粱秸秆汁220 mL/L、工业葡萄糖37.5 g/L、工业蛋白胨37.5 g/L、MgSO4.7H2O 3.75 g/L、KH2PO43.75 g/L。该优化条件下单细胞蛋白产量达15.38 g/L,比初始发酵培养基(甜高粱秸秆汁120 mL/L、工业葡萄糖20 g/L、工业蛋白胨20 g/L、MgSO4.7H2O 2.0 g/L、KH2PO42.0 g/L)单细胞蛋白产量(10.77 g/L)提高了42.80%。  相似文献   

9.
以甜菜糖蜜为唯一碳源筛选酿酒酵母高密度有氧发酵条件,以实验室选育的酵母菌为试验用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实验室摇瓶发酵的条件,优化后的培养基为12%糖蜜,培养条件为温度30℃、初始p H值5.0、接种量4%、培养时间48 h、装液量1/5(v/v)、转速180 r/min,在此培养条件下菌体干重可达到9.63 g/l。  相似文献   

10.
《饲料工业》2019,(20):44-49
探讨一株刺参"腐皮综合征"拮抗菌株CN101的发酵条件,为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本试验以菌体生物量OD_(600)值为检测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试验方法对拮抗菌进行发酵培养基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的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及其组合对拮抗菌株CN101的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适宜的复合碳源为乳糖.蔗糖3.1、复合氮源为蛋白胨.豆饼粉1.2、无机盐组合为MgSO_4+MnSO_4+NaCl,复合氮源含量对菌体生长的影响最大;菌株CN101最适宜的发酵温度为25℃、初始pH值为7.5,供氧量对菌体生长的影响显著。拮抗菌CN101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乳糖15g、蔗糖5g、蛋白胨2.5g、豆饼粉5g、MgSO_(4)0.25g、MnSO_40.25g、NaCl0.25g、蒸馏水1000ml,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装瓶量10%~20%、温度25℃、初始pH值为7.5。研究结果为利用CN101菌株研发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及生产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猪源益生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 Z-27进行发酵条件优化试验。以芽孢产率和生物量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摇瓶发酵的最佳条件:玉米粉1%、豆饼粉1.5%、MnSO40.03%、NaH2PO4.2H2O 0.2%、Na2HPO4.2H2O 0.4%,初始pH值7.0,250 ml三角瓶装量50 ml,接种量2%,摇床转速220 r/min,发酵温度37℃。优化后发酵液的生物量为2.33×1010 cfu/ml,芽孢产率达96.0%,为该菌株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分离自少数民族传统乳制品中的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6菌种的增殖培养基进行优化,并对其高密度发酵条件进行探索。通过测定不同组成培养基中菌体在600nm波长下的光密度和发酵液在不同发酵条件下的活菌数,得到最适增殖培养基配方及其高密度发酵条件。增殖培养基配方为:蔗糖62.0g/L、酵母粉35.5g/L、大豆蛋白胨12.0g/L、柠檬酸1.35g/L、柠檬酸钠22g/L、MgSO4·7H2O2g/L、MnSO4·5H2O100mg/L、Tween-801g/L。在5L发酵罐中,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6经优化发酵条件,其活菌数可达到2.30×1010CFU/mL,加入保护剂经冷冻干燥后活菌数可达到1.45×1011CFU/g,存活率为79.11%。中试培养液中活菌数可达1.02×1010CFU/mL,存活率为58%。以上优化的增殖培养基和高密度发酵条件为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6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开菲尔是一种由开菲尔粒发酵的功能性酒精性的乳制品.在开菲尔粒发酵培养期间,对外加营养元素进行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以研究其对开菲尔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菌灭菌乳中添加3%麦芽糖、4%蔗糖、4%葡萄糖时,开菲尔多糖的产量最高,达到1.92 g/L;在无菌灭菌乳中添加酵母膏0.2%、蛋白胨1%、L-酪氨酸0.004%时,开菲尔多糖的产量最高,达到2.07 g/L;在无菌灭菌乳中添加0.4% KH2PO4、0.08% MgSO4·7H2O、0.02%CaCO3、0.25%NaC1时,开菲尔多糖的产量最高,达到2.01 g/L.  相似文献   

14.
一株饲用枯草芽孢杆菌CCAM080032固态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一株饲用枯草芽孢杆菌CCAM 080032的芽孢产量,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该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优培养基为:稻草粉:麸皮2:8、葡萄糖50 g、胰蛋白胨20 g、NH4NO3 15 g、KH2PO4 10 g、H2O 1 500 g,37℃培养48 h,芽孢产量达到7.90×1010 CFU/g。  相似文献   

15.
以分离自西藏那曲县罗玛镇传统发酵酸牦牛奶中的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Cremoris)IMAU60064为试验菌株,研究其最佳的培养条件。对碳源、氮源、缓冲盐等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响应面法对优选的碳源、氮源和缓冲盐类的组成含量进行优化,得到IMAU60064的增殖培养基为:葡萄糖23g/L、大豆蛋白胨11g/L、牛肉膏11g/L、胰蛋白胨5g/L、NaAC1.8g/L、K2HP041.2g/L、柠檬酸钠1.2g/L、MgSO4·7H200.4g/L、MnSO4·5H2O54mg/L、L-半胱氨酸盐酸盐0.5g/L、吐温80为1g/L。Lactococcus lactis subsp.cremorisIMAU60064在此增殖培养基中经30℃,14h培养活菌数可达到3.26×10^8cFu/mL,比在MRS中(6.54×10^7CFU/mL)提高近5倍。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为了降低枯草芽孢杆菌SR096的工业生产成本和提高发酵液的芽孢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试验设计对菌株SR096的培养条件和发酵培养基组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7.5 g/L、玉米粉15.7 g/L、黄豆粉45.0 g/L、柠檬酸钠4.5 g/L、碳酸钙2.0 g/L、硫酸镁1.0 g/L,经验证在5 L发酵罐中以接种量3%、37℃、250 r/min条件下培养30 h,枯草芽孢杆菌SR096发酵液的活菌含量为1.67×10^10 CFU/mL,芽孢含量为1.56×10^10 CFU/mL,芽孢率为93.3%,为枯草芽孢杆菌SR096后期的产业化放大和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1株饲用益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7(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7,B.amyloliquefaciens B7)为研究对象,为了增强其在液态条件下的发酵水平,提高其芽孢发酵工艺优化效率,拟采用测定芽孢吡啶二羧酸(dipicolonic acid,DPA)浓度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平板芽孢计数法,以探讨此测定方法在芽孢发酵优化工艺中的可行性。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对菌株产孢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因子,进一步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蛋白胨、玉米粉、大米蛋白粉和Mn2+组合的最优水平。结果表明,发酵液中的芽孢浓度与测定的DPA荧光强度呈线性相关,在蛋白胨20 g/L、玉米粉10 g/L、大米蛋白粉20 g/L、Mn2+1.0 mmol/L时发酵48 h,检测到DPA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其相应的芽孢浓度达到7.0×109 CFU/mL。与实验室常用的LB培养基相比,芽孢浓度提高了3.3倍;与工业生产用培养基相比,芽孢浓度提高了2.2倍。本研究为芽孢杆菌发酵过程中芽孢浓度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方法,为工业菌株B.amyloliquefaciens B7的发酵提供了一种成分简单且高产芽孢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开发利用吸水链霉菌BS-112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防治家蚕真菌病,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BS-112菌株分泌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优化后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18.0g/L葡萄糖,12.0g/L玉米粉,35.0g/L黄豆饼粉,0.4g/LKH2PO4,0.8g/LMgSO4。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后的菌株发酵液对家蚕病原绿僵菌的抗菌效价达到4916.85μg/mL,较基础培养基提高了3.08倍。分别以价格低廉的玉米粉和豆饼粉作为发酵培养基的缓效碳源和有机氮源,有利于该菌株在蚕用抗生素产业化开发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固体发酵大量生成芽孢的方法,就固体发酵的不同底物(麦麸、糠粉、玉米粉和谷草粉)、湿度、初始pH值和添加物质(碳源、氮源和盐类)等因子进行单因素试验,探索芽孢形成的最佳的培养条件;其次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固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结果表明底物的理化性质对固体发酵生产芽孢影响明显,其中以麦麸为底物进行固体发酵时,促进芽孢形成的能力最强.在以麦麸为底物,温度37℃,湿度为60%,初始pH7.5,添加外源物质为葡萄糖1.00%、蛋白胨2.00%,KH2PO40.50%,MnSO40.05%所形成的固体培养条件下进行48 h的发酵,芽孢生成进一步提高,优化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凝结芽孢杆菌的芽孢产量可以达3.80×1010个/克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2.98×109个/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