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对两种凤仙花种间嫁接组合(Impatiens walleriana/Impatiensolivieri)的形成过程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进行了系统观察。接穗与砧木间形成隔离层。隔离层两侧细胞内呈现一系列变化。愈伤组织不仅在形成层附近产生,皮层、维管束区和髓部所有活组织都参与愈伤组织的形成。隔离层首先在维管束区开始解体。接穗与砧木细胞直接接触,形成次生胞间连丝。在愈伤组织中出现形成层以前,首先由薄壁细胞分化出木质部桥连接砧木与接穗。韧皮部分子与木质部分子在愈伤组织内的分化可不依赖于形成层而独立进行。对隔离层的动态、形成层对于嫁接成功的作用、接穗与砧木细胞之间胞间连丝的次生形成和细胞内各种变化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马尾松嫁接后,穗砧嫁接面的愈伤组织不仅来自于形成层,而且射线薄壁组织、幼嫩木质部、髓部、皮层和树脂道等部位也能产生。嫩梢接穗削至髓心,与当年嫩枝砧形成层相接合,接面愈伤组织7d可达4~5层,18d后穗砧形成层相应位置的愈伤组织分化为联络形成层,嫁接痕21d后消失,愈合面大,不易分离,嫁接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山核桃嫁接愈合过程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23  
山核桃嫁接经过了愈伤组织形成、对接、维管束桥的形成及维管分化等过程。休眠的形成层薄,只有3层左右细胞,嫁接后9d,愈伤组织首先发生于形成层,再在皮层和韧皮部处发生;14d后,愈伤组织对接,呈点状分布,隔离层也逐渐消失;接后24d,维管束桥形成,并进一步分裂分化产生输导组织,实现嫁接体的完全愈合。山核桃形成层薄,嫁接时很难与砧木准确对接,这是山核桃嫁接成活率低的原因,以化香为砧木嫁接山核桃则存在不亲合现象。图1参10。  相似文献   

4.
雪岭云杉嫁接愈合过程可分为:接面薄膜形成,愈伤组织分化,穗砧形成层连接,接部维管功能完善4个阶段。通过对其嫁接愈合过程的切片观察,笔者认为,嫁接后11~12周可进行剪砧,14周以后可实施松梆  相似文献   

5.
番茄与黄瓜远缘嫁接愈合口形成过程的组织解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番茄/黄瓜远缘嫁接不亲和时愈合口的形成过程,为后期砧穗间信息互作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以黄瓜‘新泰密刺’、黑籽南瓜和番茄‘中杂9号’为试材,采用下胚轴斜靠接方法远缘嫁接番茄/黄瓜(接穗/砧木),嫁接组合黄瓜/南瓜、黄瓜/黄瓜作为嫁接亲和性的对照。观察嫁接后第2、5、8和15天嫁接苗生长形态变化并统计成活率,对比分析黄瓜的近缘及远缘嫁接的嫁接口愈合过程。结果表明:1)嫁接接口处石蜡切片结果显示,对照黄瓜自嫁接和黄瓜与南瓜的嫁接均经历了相同的愈合过程,并最终成功地建立了形成层与输导组织,得以正常生长;2)分别用经木质部运输的品红溶液、经韧皮部运输的HPTS染料标记嫁接苗,结果显示远缘的番茄与黄瓜嫁接后,砧木与接穗虽然可以各自分化出愈伤组织,但二者愈伤组织的薄壁细胞无法真正地融合,机械性地对接在一起的木质部可以运输水分,使得番茄接穗不萎蔫,但韧皮部并未连通,无法进行其光合及同化产物运输、维持其生命活动,初步解释了远缘嫁接不亲和的解剖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夜温对辣椒套管嫁接苗砧穗愈合速率和质量的影响,以辣椒砧木品种‘格拉夫特’和接穗品种‘中椒6号’为试材,通过显微观察等方法研究不同夜温处理(18、23和28℃)后辣椒嫁接苗砧穗的愈合情况。结果表明:夜温18℃,嫁接苗愈伤组织细胞层数少,维管束连接时间长,嫁接愈合进程缓慢;木质部输导能力弱,叶绿素含量低,干物质积累少,嫁接愈合质量差。夜温23和28℃,接合部隔离层薄、消失时间短,维管束连接快,且嫁接成活率高,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多。其中,夜温23℃与夜温28℃相比,愈合质量较高,嫁接后6d木质部输导能力提高了37%;12d砧/穗接合力提高了19%,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昼温28℃不变的情况下,夜温23℃最有利于辣椒嫁接苗砧穗愈合。  相似文献   

7.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榛子绿枝插条生根部的解剖构造,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发生在形成层或初生木质部与次生木质部分界处。不定根的根原基,或由次生木质部的活细胞形成,或由形成层的薄壁细胞形成。未发现愈伤组织诱导生根。  相似文献   

8.
杏离体根愈伤组织诱导及起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离体根段为试材,研究了创伤、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发生的影响及愈伤组织发生过程。结果表明,以离体云皮根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较为适宜。愈伤组织是多起源的,但主要源于形成层。残存的韧皮部也可以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此外,还存在愈伤组织源于木质部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分析不同葡萄柚嫁接组合愈合过程中砧穗生理物质含量的差异,探究砧穗生理物质与嫁接成活率的关系,为研究葡萄柚嫁接亲和性的早期预测以及砧穗组合选择奠定基础。以火焰、哈路比、瑞路比、星路比作接穗,本地酸柚作砧木,测定4个嫁接组合愈合过程中砧穗代谢物质的含量以及酶活性,并统计嫁接40 d时的成活率。结果表明,本地酸柚与瑞路比组合的嫁接成活率为73.33%,显著高于其他的嫁接组合,且嫁接后愈伤组织形成的时间最早。在嫁接愈合过程中,4个嫁接组合接穗和砧木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分别呈降低—升高—降低、升高—降低—升高趋势;淀粉含量变化均呈下降—升高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分别呈降低—升高、降低—升高—降低趋势;POD活性均表现为升高—降低趋势;PPO活性分别表现为升高—降低、降低—升高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嫁接后6 d,接穗的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与嫁接成活率呈显著正相关、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除去2 d,砧穗的PPO活性与嫁接成活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本地酸柚与瑞路比葡萄柚的亲和性较高,愈合过程中砧穗的POD和PPO活性以及嫁接后6 d时接穗的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以作为...  相似文献   

10.
以黑子南瓜为砧木,以"津寒3号"黄瓜品种为接穗,对嫁接苗第1d、第2d、第3d、第4d、第5d、第6d、第7d、第8d、第12d嫁接苗愈合部位组织进行解剖观察及接穗、愈合面和砧木3个位点的SOD、POD和CAT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1阶段:嫁接后1d和2d隔离层形成;第2阶段:嫁接后3d和4d愈伤组织形成;第3阶段:嫁接后5d和6d愈伤组织分裂增殖、抱合、连接;第4阶段:嫁接后7d和8d形成层恢复、输导组织的连接。黄瓜苗嫁接后第12d愈合部位形成了新的维管束。此时嫁接苗已经成活,经过逐渐放风的嫁接苗可以去掉嫁接夹。嫁接苗的愈合面SOD、POD和CAT的活性高于嫁接苗的接穗和砧木;嫁接苗的3个位点的SOD、POD活性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嫁接后6d出现峰值;嫁接苗的3个位点的CAT活性最大峰值出现在10d。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光镜观察发现:在离体条件下,嫁接后3 d 在自体嫁接假酸浆/假酸浆愈伤组织细胞中分化出管状分子和筛分子;贯通接穗和砧木的维管组织桥在嫁接后5 d 形成,整个嫁接发育过程约在嫁接后15 d 完成。用~(14)C 标记的蔗糖检验了同化物自接穗向砧木的输导,发现在嫁接后5 d 自接穗进入砧木的输导量有一个飞跃,揭示韧皮部桥在此期产生对同化物的输导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影响果树春季枝接成活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砧穗形成层对齐程度和接后接穗养分消耗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主要枝接方法按砧穗形成层接触面积从大到小为插皮舌接、双切接、三刀切接、双舌接、切接、劈接,根据砧木的粗细和嫁接成活的难易选择适宜的嫁接方法;枝接时砧穗形成层的活跃状态、枝接前后的气候状况两大因素对枝接成活率影响很大.将砧木增温催芽提前枝接是较好解决砧木形成层活跃、接穗休眠的新思路;用植物物候期把握最佳枝接时间简单、准确;枝接前的天气状况对成活率的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梨NAC结构域蛋白基因克隆与mRNA嫁接传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梨NAC结构域蛋白基因NACP,验证其mRNA是否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嫁接传递。【方法】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分别克隆‘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 Yali)和杜梨(Pyrus betulaefolia Bunge)的NACP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以‘鸭梨’为接穗,杜梨为砧木进行微嫁接。从接穗茎尖、叶片、茎段韧皮部,嫁接口及砧木韧皮部、木质部组织中提取RNA,进行RT-PCR扩增。用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ScrFⅠ对其扩增产物进行酶切鉴定。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NACP基因在植物体内的表达部位。【结果】获得‘鸭梨’和杜梨NACP基因全长序列,长度均为1377bp,编码350个氨基酸,包含两个内含子,大小分别为111、96bp,分别命名为YL-NACP和DL-NACP。酶切鉴定结果表明,在接穗‘鸭梨’茎尖、叶片、茎段韧皮部中都有砧木DL-NACP基因的mRNA表达,同时砧木杜梨韧皮部中也有接穗YL-NACP基因的mRNA表达,而木质部中则没有发现该基因表达。通过原位杂交进一步证明,NACP基因只定位于韧皮部。【结论】成功地从‘鸭梨’和杜梨中克隆了全长的NAC结构域蛋白基因NACP,并进一步证明了梨内源性的NACP基因mRNA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传递,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果树砧木与接穗的互作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沙蓬茎的异常次生结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蓬成长茎中,正常维管柱的周围具有2轮以上呈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及其间的厚壁木质化的结合组织。在茎的发育过程中,初生结构和早期次生结构是正常的,但后来在维管柱的外围以离心顺序先后产生2轮以上的异常形成层。第一轮异常形成层由发生在韧皮部外缘的弧状片段和维管形成层的束间片段共同构成。后一轮异常形成层在前一轮异常维管束韧皮部外的薄壁细胞中发生,有一些区域与前一轮的部分片段相连。各轮异常形成层首先向内分化木质部,而韧皮部较晚在异常形成层外缘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不同梨矮化中间砧对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以杜梨为基砧,嫁接23种不同中间砧与黄金梨砧穗组合为试材,于第4个生长季调查了嫁接口周长、中间砧周长、接穗新梢长度、新梢叶片数、以及叶片卷曲度等指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BA29、OHF97、K6矮化中间砧对黄金梨的致矮效果最好;中间砧嫁接亲和性与砧木周长、枝梢及叶片生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性顺序依次为基砧周长>新梢节间长度>上接口周长与接穗周长的比值(D/E)>下接口周长与中间砧周长比值(B/C)>新梢叶片卷曲度>新梢长度,在亲和性早期鉴定中可用新梢叶片卷曲度来判断亲和力的大小,以上接口与接穗周长的比值(D/E)来表示亲和力更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断根嫁接苗和打顶双干或多干嫁接苗日益广泛用于番茄栽培,丰产作用显著.了解断根与打顶对番茄嫁接愈合的作用机制,可为番茄嫁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硬粉8号'为接穗品种,'砧爱1号'为砧木品种,观测断根和打顶后番茄嫁接愈合进程、成活率和木质部连通性等,同时测定嫁接接合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及愈合相关基因的...  相似文献   

17.
嫁接茶树新梢生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嫁接茶树春季茶芽的萌发期、生育动态,与接穗品种相似;嫁接茶树第一年抗冻能力比其接穗品种弱且易受冻害侵袭;5 月20 日嫁接的龙井43/鸠坑、乌牛早/鸠坑、浙农113/鸠坑、福建水仙/鸠坑均表现为芽梢萌发后,生长势强,日平均生长量达1 cm 左右。四个嫁接组合中,以乌牛早/鸠坑接后愈合生长最快,35 d 后新梢开始抽生,生长量最大.嫁接茶树接后三个月内,就有侧枝发生,这对树冠的培养有利,但不同接穗品种间的分枝差异甚大,其中浙农 113/鸠坑的侧枝发生量最多,其次是乌牛早/鸠坑、龙井43/鸠坑,福建水仙/鸠坑基本无分枝发生。因此,对现行的嫁接改造初期的茶树修剪、采摘制度应考虑重新制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