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又称黄叶病、巴拿马病,是危害世界香蕉产业的严重植物性病害,是国际植物检疫对象。该病害已传入我国多年,在台湾,广东中山、番禺都造成了区域性香蕉毁灭性灾害。现在广西、福建、云南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疫区;海南的三亚市,乐东县,海口红旗镇;澄迈县大拉基地、福山镇、美亭乡等地都有蕉区发病;有的蕉区镰刀菌枯萎病与细菌性青枯假单胞菌枯萎病交互发生,严重地危害着蕉农的利益。有的蕉农种了2万多株香蕉,有50%的香蕉发病,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2.
香蕉品种资源抗枯萎病的鉴定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香蕉品种资源抗枯萎病的鉴定曾惜冰,王碧青,韩路,黄秉智,杨护(广东省农科院果树所,广州五山510650)香蕉枯萎病(又称巴拿马病、巴拿马枯萎病、黄叶病)是香蕉的一个毁灭性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香蕉产区。50年代,该病在中、南美洲的巴拿马、哥斯达黎加、...  相似文献   

3.
廖静  廖倩 《果农之友》2013,(6):22-23
粉蕉又称糯米蕉.它的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所以比较耐寒、耐旱,但抗风性却很差.而且易感枯萎病(巴拿马病)。粉蕉的皮薄,肉质滑,味甜且微香.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其价格一般比香蕉高1~2倍。  相似文献   

4.
目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研究人员已选育出抗病害的转基因香蕉植株。虽然澳大利亚香蕉种植户反对在本国推广种植转基因香蕉,但此抗病植株将对非洲贫困地区的香蕉生产带来帮助。昆士兰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将抗香蕉巴拿马病(又称香蕉枯萎病)的单个基因植入香蕉基因中,结果此基因有效阻止了感病香蕉植株内的细胞死亡。据澳大利亚香蕉种植者协会称,香蕉巴拿马病对澳大利亚北领地香蕉业影响很大,一旦枯萎病暴发.对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也会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广西蕉类枯萎病发生及为害情况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蕉枯萎病,又称巴拿马病或黄叶病,是香蕉上一种土传毁灭性检疫病害。其病原菌为古巴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 Snyder etHansen。1904年该病在美国夏威夷首次发现,1910年巴拿马因该病造成很大损失。我国台湾自1967年首次发现此病一个新的生理小种4号为害Cav-e  相似文献   

6.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规律与综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香蕉镰刀菌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又称黄叶病、巴拿马枯萎病,是一种侵染香蕉植株维管束的毁灭性病害,属国际植物检疫对象。福建省漳州市是我国香蕉主产区之一,全市香蕉面积2.8万hm2,产量74万t。该病20世纪70年代在广东首次发病,漳州市20世纪90年代零星发生后,近几年发展很快,并有扩展趋势,极大制约着香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水杨酸诱导香蕉抗枯萎病生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枯萎病又称巴拿马病,是一种具毁灭性的检疫性病害,其病原菌为古巴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E.F.Si mth)Snyder et Hansen]。1904年该病在美国夏威夷首次发现,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香蕉主产区,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和海南等省(区)也有分布[1]。该病为土  相似文献   

8.
美蕉又称粉蕉,是芭蕉科,芭蕉属丝蕉类植物,具有抗逆性强,稳产,果实酸甜可口等优点,是闽南内陆山区农业结构调整中主要发展的作物之一,我县现有面积达1000hm^2。美蕉巴拿马病,又称镰刀菌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菌存在多个生理小种,为害美蕉的隶属于第1生理小种(race1),是福建省补充的植物检疫对象。近几年来,福建省美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忽视检疫防治工作,造成该病害发生蔓延,极大地制约着美蕉产业的发展,成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三个野生香蕉株系的PCR-RFLP分析及其对枯萎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于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的PCR-RFLP标记和RAPD技术对采自深圳的3种野生蕉遗传背景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与香蕉枯萎病连锁的RAPD标记及苗期接种鉴定对其枯萎病的抗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蕉1号和3号为AA类群;野生蕉2号为BB类群。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32处,可将同属AA的野生蕉1号和3号,与贡蕉(AA)和巴西蕉(AAA)聚为一类;野生蕉2号(BB)与粉蕉(ABB)和大蕉(ABB)聚为一类。与香蕉枯萎病连锁的RAPD标记分析以及香蕉枯萎病的早期诊断结果均表明野生蕉2号和3号感香蕉枯萎病,而野生蕉1号抗枯萎病。  相似文献   

10.
3个野生香蕉株系的PCR-RFLP分析及其对枯萎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于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的PCR-RFLP标记和RAPD技术对采自深圳的3种野生蕉遗传背景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与香蕉枯萎病连锁的RAPD标记及苗期接种鉴定对其枯萎病的抗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蕉1号和3号为AA类群;野生蕉2号为BB类群.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32处,可将同属AA的野生蕉1号和3号与贡蕉(AA)和巴西蕉(AAA)聚为一类;野生蕉2号(BB)与粉蕉(ABB)和大蕉(ABB)聚为一类.与香蕉枯萎病连锁的RAPD标记分析以及香蕉枯萎病的早期诊断结果均表明野生蕉2号和3号感香蕉枯萎病,野生蕉1号抗枯萎病.  相似文献   

11.
《山西果树》2009,(4):5-5
据《农产品加工》2009年1期报道.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沈其荣教授和他的团队利用分离到拮抗巴拿马枯萎病原真菌的拮抗菌,经液体发酵并接种到不同配方的堆肥中,进行二次固体发酵,生产出了克服“蕉癌”的微生物有机肥。在海南香蕉种植基地开展的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这种微生物有机肥料能将香蕉的巴拿马枯萎病发病率控制在4%以下。而对照地块的发病率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香蕉枯萎病严重威胁着我国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推广是病害防控的关键。‘粉杂1号’植株中大,新植蕉生育期13~15个月,宿根蕉11~12个月;新植蕉每667 m2产量1 680 kg,宿根蕉每667 m2产量2 800 kg,丰产性好;在未种植粉蕉的香蕉枯萎病轻至中等蕉园种植时,枯萎病发病率在5%以下,是值得在香蕉枯萎病地区应用推广的香蕉新品种。并根据多年试种经验,从建园、定植、土肥水管理、果穗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粉杂1号’粉蕉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枯萎病是西瓜上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又称萎蔫病、走藤死等,经常会引起连片发病,导致绝收,除了为害西瓜外,还为害甜瓜、黄瓜等其他瓜类蔬菜。本文重点讲述西瓜枯萎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1 发病症状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枯萎病,以开花至结瓜期发病率最高。该病的典型症状就是萎蔫。发病初期,部分或一个侧蔓的叶片,从下向上,缺水状似的逐渐萎蔫下垂(图1);中午烈日下萎蔫尤为明显,早晚时分萎蔫叶片尚可恢复舒展。而后,萎蔫部位或叶片从下向上逐渐增多(图2)。  相似文献   

14.
香蕉抗枯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香蕉枯萎病 ,又称巴拿马病 ,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其病原菌为古巴尖镰孢菌 [Fusariumoxysporumf sp cubense(E F Simth)SnyderetHansen],曾在中、南美洲毁灭大片蕉园。该病现分布于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南太平洋及热带美洲的香蕉产区[1] 。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2 ] 和海南[3 ] 等省 (区 )也有分布。该病为土传病害 ,药剂防治困难 ,选育抗病品种被认为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4] 。为此 ,国内外相继开展了香蕉抗枯萎病育种研究。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并对我国香蕉抗…  相似文献   

15.
香蕉茎腐病 (俗称臭脚脊 ) ,是一种严重为害香蕉茎干的腐烂性病害 ,常发病于香蕉假茎的中下部距地面 1m处。该病常年均可发生 ,轻者发病率 5%~ 10 % ,重者可达 70 %~ 80 %。多雨的春夏季是该病害发病高峰期。一般留头蕉发病率高于新植蕉 ;特别是土壤pH值小于 5以下、缺钾较严重、阴湿度大的蕉园和洪水易淹的河边蕉园更易罹病。1 病状  最先在香蕉假茎基部外围的叶鞘处出现黑褐色小斑点 ,然后病斑逐渐扩大连成大斑块 ,从外、向内腐烂 ,患处表面呈凹型 ,感病后植株抽生的新叶发白。叶片越抽越短小 (似束顶病株 ) ,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止 …  相似文献   

16.
香蕉枯萎病也称黄叶病、巴拿马枯萎病,是世界性的毁灭性土传病害。20世纪50年代曾在中南美洲的巴拿马等国家爆发,使当时风糜世界的第一大国际贸易香蕉品种‘大蜜舍’绝产。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台湾省发生香蕉枯萎病,之后的菲律宾、澳大利亚、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17.
1症状 甜瓜枯萎病又称萎蔫病、蔓割病,甜瓜上发生较重。典型症状是萎蔫,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多以抽蔓期到结瓜期发病最重。播种后发病出现烂种,苗期造成子叶或全株萎蔫,茎基部变褐缢缩呈猝倒状。进入开花至坐瓜期发病,植株叶片从基部向顶端逐渐萎蔫,中午尤为明显,初期早晚尚能复原,  相似文献   

18.
由于担心真菌病害危害香蕉种植,菲律宾当地香蕉种植户要求菲律宾政府帮助种植户抗击巴拿马病(亦称香蕉枯萎病),以挽救菲律宾出口收入。菲律宾是中国、日本、韩国和新西兰市场最大的香蕉出口国,香蕉出口成为菲律宾第二大出口创汇产品,仅次于椰子。  相似文献   

19.
9种杀菌剂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枯萎病是香蕉上的一个重要病害,1874年Joseph Bancroft在澳大利亚首先报道了该病的发生,1904年该病在美国的夏威夷首次发现,1940年Snyder和Hansen将该病命名为Fusarium oxys- porum f.sp.cubense (E.F.Smith)Snyder et Han- sen。现在所有香蕉种植区都有该病的发生。1967年我国台湾报道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我国大陆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引种的粉蕉上发现了枯萎病;1983年广东省中山、新会等地出口蕉种"过山香",因感染枯萎病而全部毁灭。香蕉枯萎病发病率轻的在10%左右,严重的在30%~40%之间。  相似文献   

20.
在广西香蕉枯萎病重病区种植"宝岛蕉""桂蕉2号""南天黄""中蕉9号""桂蕉9号"等5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系),调查其枯萎病发病率、生育周期、主要农艺性状及果实特性。结果表明,桂蕉9号、宝岛蕉、桂蕉2号、南天黄对香蕉枯萎病都表现为抗病,中蕉9号抗性最高。桂蕉9号生育周期最短、假茎高度最低,与其他几个品种(系)相比差异显著;桂蕉9号的果实特性和单穗产量与桂蕉2号、宝岛蕉、南天黄差异不显著。说明桂蕉9号更适合作为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系)在广西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