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分析现行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方案的特点,提出适合平附种的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方案的改进意见。以超几何分布为基本数学模型,从抽样检验原理对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农业行业标准散卵种方法具有以高概率拒收不合格批和检验工作量少的优点,存在较高概率拒收合格批,生产方风险过大的不足;农业行业标准平附种方法具有抽样简便易行、样本具有代表性、单位统一、能对号淘汰检验不合格蚕种的优点,存在没有概率保障、发生"两类错误"概率同时存在和检验工作量大的不足;广西地方标准方法除具有农业行业标准散卵种方法的特点外,还存在标准执行不对称、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和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方风险的不足。提出采用分层抽样、二次检验、检验风险控制、增加集团个体数、以集团为单位和采用1%病蛾率指标的适合平附种生产实际的检验方法改进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增加家蚕微粒子病母蛾抽样检查集团蛾数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在农村原蚕区不断扩大 ,蚕种检验批增多的情况下 ,研究在不影响检种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检种工作量的抽样检查方法十分必要。提出了在家蚕微粒子病母蛾集团检查中接收概率的近似公式 ,以及增加集团母蛾数 ,减少镜检次数的设想。通过接收概率和平均检查次数的计算、计算机模拟、实际检查操作 ,以及与现行方法的比较 ,证明了接收概率的近似公式的适用性 ,同时也表明集团母蛾数为 6 0蛾的抽样方案与现行集团母蛾数为 30蛾的抽样方案的生产方风险和使用方风险基本相同 ,而平均检查次数大大减少 ,从而证明了其可行性。在检验错误较多情况下 ,这种方法的风险也较大 ,使用时应谨慎。  相似文献   

3.
广西现行的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了病检疫方法执行的是农业部行业标准《散卵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磨蛾检验标准与实施方法》,笔者认为,此标准是针对江浙地区品种(高丝量)和散卯种的情况而制定的,而广西品种特点及制种方式(平附种)与江浙不同,目前仍套用这一标准,不太合适,有待今后改革。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近年来集团抽样检查接收概率函数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家蚕一代杂交种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抽样检查在信赖度的估算、集团检出率的考虑和样本量大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抽样检查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和相应的改进方案。新方案考虑了集团检出率、样本的代表性等问题,通过增加检验集团内的个体数减少了检验工作量,使消费者风险和生产者风险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高伟 《中国蚕业》2011,32(3):60-63
运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了广西地方标准DB 45/T 80—2003《桑蚕种检疫技术规程》与行业标准NY/T 327—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中平附种母蛾微粒子检疫一些相关的数理关系,说明了广西的地方标准平附种母蛾微粒子检疫指标要比行业标准中规定的平附种母蛾微粒子检疫指标要严。同时,结合家蚕母蛾胚种传染率平均30%来分析,2个标准只要执行的好,都能保障桑蚕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家蚕微粒子病母蛾检查五次抽样方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保证蚕种质量 ,提出了家蚕微粒子病母蛾抽样检查的五次抽样方案。理论计算、计算机模拟和实际检验的结果证明 ,通过适当的设计 ,可以找到与现行二次抽样方案抽样特征曲线相近的五次抽样方案 ,即具有相近的生产方风险和使用方风险 ,而使平均镜检次数明显减少。五次抽样方案的操作步骤相对繁琐 ,但可以采用计算机抽样检查软件弥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国现行基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药品抽样和检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方法:依据文献研究和现场访谈,对我国现行药品抽样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我国基层的药品抽样检验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能最大程度上控制药品质量。结论:建议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订更科学的抽样检验方案,以确保药品质量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汪萍  李桂芳  李奕仁  李龙 《蚕业科学》2007,33(3):473-476
依据1999-2006年全国蚕种质量监督抽查的测试成绩,将家蚕一代杂交种实用孵化率的检验情况与行业标准《桑蚕一代杂交种》(NY326-1997)中的质量指标比较发现,现有行业标准中家蚕一代杂交种的实用孵化率≥90%的质量指标偏低,平附种和散卵种的实用孵化率都采用同一个质量指标来衡量而不够合理。分析8年的检验数据认为,平附种和散卵种的实用孵化率应采用不同的质量指标来衡量:散卵种实用孵化率质量指标可提高到≥94%,平附种实用孵化率质量指标可提高到≥92%。  相似文献   

9.
家蚕成品卵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改进抽样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统计学理论指出了NY/T32 7- 1997家蚕成品卵微粒子病抽样检验行业标准的缺陷 :不同批次蚕种的控制标准不一 ,不能很好地控制“弃真”错误的概率。运用概率统计方法 ,提出了改进的抽样检验方案。用此方案进行的抽样检验不仅可保证将不合格蚕种判为合格蚕种的概率控制在 1 5 %以内 ,而且可减少将合格蚕种判为不合格蚕种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2020年起,西昌市蚕种场所制的夏秋用即浸、冷浸一代杂交种均采用以化纤白布作为蚕卵产附材料,进行脱粒浸酸、散卵冷藏、散卵浸渍处理.经过留样调查和蚕种质检部门抽样检验,成品检验各项指标与常规连纸蚕种无明显差异,均达到或超过农业行业标准.但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即浸产卵布蚕种伤卵多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原蚕分户制种微粒子病检疫抽样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村原蚕分户制种微粒子病抽样检查方法是近年来家蚕微粒子病检疫急需解决的新课题。在全面分析农村原蚕微粒子病批内分布状况的基础上 ,提出了农村原蚕分户制种微粒子病抽样检查方案 ,包括并户检查和分户检查两个步骤。通过对实际调查数据进行计算机模拟抽样检查证明 ,该方案在保证检验批质量符合部颁标准的前提下 ,既兼顾了丝茧育农户的利益 ,又兼顾了蚕种场和种茧育农户的利益 ,同时显著减少了集团镜检次数 ,兼顾了蚕种检验部门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家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数、良卵率是蚕种品质检验的2项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检验效率,利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建立检测家蚕一代杂交种良卵数、良卵率的新方法。分别利用这种图像处理方法和人工计数方法检测12个家蚕品种的蚕卵样本每克蚕卵的良卵数、总卵数,采用新方法检测获得的结果数据的相对误差均<1%。对2种方法获取的每克蚕卵良卵数、总卵数数据进行t测验,其t值均小于t0.05(22)=2.074,说明2种检测方法获取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利用2种检测方法对每克蚕卵良卵数、总卵数的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9、0.9982,2种检测方法获得的结果数据间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与人工计数检测方法相比,采用ImageJ图像处理技术的检测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可用于生产上家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数、良卵率检测。  相似文献   

13.
从抽样检查原理谈家蚕微粒子病母蛾检查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潘沈元  彭会  李爱玲 《蚕业科学》2003,29(3):281-285
在蚕种生产和家蚕微粒子病母蛾抽样检查过程中 ,部分蚕种生产者和蚕种检验者由于对抽样检查的原理和现行的抽样检查方案不甚理解而擅自调整抽样方案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 ,通过介绍计数抽样检查的接收概率、抽样特征曲线和两类风险 ,对蚕种生产上减少袋蛾数量 ,调整抽样方案和以样本毒率判断蚕种是否合格等错误观点做了分析和讨论 ,指出了这些做法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家蚕一代杂交种成品卵(散卵)良卵率检验标准明确规定了良卵数或不良卵粒数平均值的计算方法,但其检验误差的允许值未做规定,因而无法评判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以极差值估计检验误差,分析了影响成品卵良卵率检验误差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成品卵检查中良卵率的允许极差标准,以此作为衡量和控制蚕卵检验质量的指标,并通过对江苏省近几年成品卵检验的原始数据的统计分析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5.
杨玉梅  李健  潘沈元 《蚕业科学》2010,36(3):544-548
蚕种质量检验中需要根据家蚕微粒子病集团检验的结果对检验批次的病蛾率进行合理估计。推导了一个根据检验集团带毒率估算检验批次母蛾的病蛾率的公式,并采用计算机模拟抽样检验方法对该公式的无偏性、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检验批次大小、检验集团数量、检验集团大小、实际病蛾率、带毒集团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公式对检验批次病蛾率的估计具有统计无偏性,估计误差主要受到检验集团数量、带毒集团检出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