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原原母种繁育是家蚕良种繁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原原母种繁育不仅影响着以下各级蚕种繁育的质量,影响一代杂交种在丝茧育中的表现,甚至影响到新品种的使用年限,保持和提高种种性是延长品种使用年限的有效方法,本人经多年的繁育工作中得出:选择是保持和提高原原母种种性的关键,而卵期和茧期的严格选择加合理的组合交配方式及建立品种内小系是提高原原母种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速蚕种生产和提高蚕种质量,以适应蚕桑生产的发展,对蚕种生产技术问题,提出几点不成熟意见,供大家讨论。 1.改革家蚕良种繁育制度当前我国的家蚕良种繁育制度是三级养蚕、四级制种。即饲养原原种、原种、一代交杂种;制原原母种(从原原种中择优选留)、原原种、原种、一代交杂种。为了保持和发挥优良品种遗传特性,生产原原母种、原原种采用蛾区育。为了大量繁殖优良品种,生产原种,采取1克或2克育(至种茧调查合格后,并区制种);生产一代交杂  相似文献   

3.
加强选原种技术管理 确保品种纯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国的家蚕良种繁育制度为:“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制度,这一繁育体系与其它农业种子的繁育相比较为先进和完善,它对保持品种纯正、防止混杂退化、提高蚕种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第一级繁育为原原母种、原原种的生产,这是家蚕繁育体系中最关键的一级,其繁育技术要求高,管理要求严,饲育、种茧调查和选择以及制种方法等都与新品种选育相似,所以,常将这一级繁育称为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家蚕蚕种繁育制度是采用三级繁育(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四级制种(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普通种即一代杂交种)的形式。各级蚕种的生产计划性强,技术要求严格,蚕种质量要求高。为了加强职工干部的工作责任感,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我们在科学管理生产方面进行了多方面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们的做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菁松、皓月是通过国家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春用多丝量蚕品种。我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引进原原母种进行繁育推广,由于90年代末压缩选原种繁育规模,取消了本品种的选原种繁育,通过购买原种繁育一代杂交种。新世纪初,随着蚕业区域重心的转移及用户对该品种需求量的增加,我场于2001年春季从四川省阆中、三台种场重新引进了该品种的原原母...  相似文献   

6.
桑蚕原原母种繁育既是桑蚕种生产的基础,又是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为提高原原母种繁育质量,充分发挥品种的资源优势,在繁育过程中,通过加强管理,规范饲育技术,良桑饱食;合理确定选育方向,注重选择结果;做好防微、防病等工作,实现母种种性维持较好,质量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介绍广西蓖麻蚕三级繁育(原原种、原种,普通种)和四级制种(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普通种)的良种繁育制度以及各级繁育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8.
阮鹏  张军妮 《四川蚕业》2005,33(1):25-26
目前家蚕良种繁育制度是三级繁育四级制种,由原原母种择优选留母种同时生产原原种,由原原种生产原种,再由原种生产一代杂交种。所以原原种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原种生产质量。我所近年来,始终注重原种质量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繁育数量逐年增加,蚕种质量不断提高。生产的陕蚕系列原种品种纯正、卵质充实、不良卵少、孵化率高、无毒。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四川蚕业》2017,(3):33-35
本文结合种茧育小蚕共育实际,就加强共育前蚕室蚕具消毒、小蚕饲养各个环节技术要点、提高种茧育共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为科学有效地饲育种茧育小蚕,提高蚕种繁育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桂蚕N2"原原种繁育的过程中单蛾产卵量偏少的原因,调查"桂蚕N2"4个亲本NC99R、NC9C、NJZ、NJ7的单蛾产卵数和遗腹卵数。结果显示:NC99R单蛾平均造卵数仅476粒,与其余品种相比明显少,是导致该品种单蛾产卵数低的重要原因;NC9C单蛾平均产卵率仅有67.43%,导致了该品种单蛾产卵数偏低。分析表明,"桂蚕N2"的两个中系亲本的单蛾产卵数明显偏少,是导致该品种原原母种单蛾产卵量少的主要原因。认为可以通过改善原原母种蚕期饲养、蛹期种茧保护以及延长交配时间等措施来提高中系品种的产卵率。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家蚕良种繁育,1955年建立了比较先进的完善的四级繁育制度;1958年为加速繁育良种,改四级繁育为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即原原种、原种、一代杂交种三级繁育,制原原母种(从原原种中择优选留)、原原种、原种和一代杂交种。到1980年我省才弥  相似文献   

12.
正蚕种场要想提高蚕种质量和繁育系数,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技术措施,落实包括原蚕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养好原蚕,种茧保护以及蚕种保护等各个环节。制种繁育工序多,工作量大,时限性强,一环紧扣一环,技术要求高,必须按品种分组,合理安排人力,明确分工,专人负责,确保制种工作忙而不乱。1削茧削茧是制种的第一步工作,要求制种主管管理好削茧人员,认真做好岗前培训,贯彻落实削茧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3.
罗梅兰 《广西蚕业》1996,33(2):53-53
1982年,我曾在南宁地区蚕种场从事繁育桑蚕普通种工作。1989年调到广西蚕业指导所工作后,从事的仍是养蚕制种——繁育桑蚕原种工作。关于收蚁定量大小问题,由于太普通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为了提高种茧的产量和质量,我比较注意每匾中的收蚁量,并观察其对收茧量的关系(制种量因普通种和原种的繁育形式不同,不好比较,故对制种量未做比较)。发现用小定量法饲养蚕比大定量饲养蚕,茧大且克蚁产茧量高。现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家蚕蚕种繁育制度,采用三级繁育(原原种、原种、普通种)四级制种(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普通种)形式。我场近年来主要繁育“两广二号”四元杂交种,大部分原种依靠农村饲养。由于农户饲养较粗放,而日本系统品种“7532×湘晖”(以下简称日系品种)的特性要求饲养管理技术较高,往往不易养好,这是一个难题。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并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5.
1.1养好原蚕。生产优质种茧是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的基础。蚕种场、站要有计划地安排好原蚕饲育,按照蓖麻蚕的饲育技术要求养好原蚕。目前我区采用南一、白黄杂交一代原种蚕混区自交制种和蚕种场、站在农村建立原蚕区,养原蚕、收种茧回站制种的繁育形式。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云蚕7和云蚕8原原种的品种性状,结合对云蚕7、云蚕8原原种蚕的发病情况和种茧调查成绩的分析,提出云蚕7和云蚕8原原母种的保育措施。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家蚕5龄全龄喂食防微灵不同浓度药桑对两广二号2个中系原原母种的毒性影响,结果经统计分析表明:5龄连续添食2000mg/L(生产推荐使用浓度)、3000mg/L、4000mg/L浓度防微灵药桑对家蚕两广二号原原母种932和芙蓉的茧质有一定的影响,但对蚕体生命力和产卵没有显著不良影响,对制种无显著药物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广西蚕业》2021,58(3)
为进一步了解经复壮改良后形成的两广二号新品系的繁育性能,对两广二号新品系进行一代杂交种繁育试验,比较新品系的发育经过、种茧调查成绩及繁育成绩。结果显示,两广二号新品系原蚕发育比较快,日系7532×湘晖(新)的龄期经过比7532×湘晖缩短2 h,中系932×芙蓉(新)的龄期经过比932×芙蓉缩短3 h。两广二号新品系原蚕体质强健,日系7532×湘晖(新)种茧的死笼率比对照降低2.82个百分点,中系932×芙蓉(新)种茧的死笼率比对照降低2.22个百分点,经配对样本t值检验,差异显著。两广二号新品系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茧质指标与对照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杂交种繁育性能优良,两广二号新品系的繁育系数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反交种的公斤茧制种量和克蚁制种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42%和5.41%,正交种的公斤茧制种量和克蚁制种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34%和7.02%,经配对样本t值检验,反交种的公斤茧制种量、克蚁制种量及正交种的克蚁制种量差异显著。因此复壮改良后的两广二号新品系一代杂交种良繁性能优异,适宜亚热带地区蚕种繁育单位开展蚕种繁育。  相似文献   

19.
张原种收茧量是衡量原蚕饲养成功率高低的重要指标,而张原种制种量和公斤茧制种量则是制种成绩的主要指标,因此,如何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系数即张原种制种量和公斤茧制种量是蚕种场所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2010年很多蚕种场蚕种繁育系数比较低,质量差,张原种制种量在40张以下,公斤茧制种量3.0张以下,蚕种不受精卵及生种多。横县...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持品种种性,稳定原原母种性状,需要进一步认识各项数量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片面提高某一项成绩,致使打破某一水平上的平衡而影响种质和增加良繁难度;选择当选蛾区时,要综合考虑虫质、匀整度、茧质成绩等项,且需针对品种特性有所侧重.要重视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和饲养技术,改善个体称量设备.对夏秋品种要侧重于秋繁,以保持抗逆能力.对茧丝质鉴定要定期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