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黑木耳液体菌种的制备条件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丽君  王芳  张玉萍 《食用菌》2009,31(6):25-26
以菌丝生物量为主要指标,对黑木耳液体菌种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其适宜的培养基为麸皮10%,葡萄糖2%,玉米粉2%,KH2PO4 0.2%、MgSO4 0.1%,蛋白胨0.1%,VB1 10mg/L;适宜摇瓶培养的最佳条件为:装量150mL,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200r/min,接种量10%。栽培试验表明,使用液体菌种做中间种既能缩短原种和栽培种制种周期,也能缩短黑木耳栽培周期,并能提高黑木耳产量。  相似文献   

2.
张文隽  雷萍  孙悦迎 《食用菌》2010,32(3):32-33
研究了白灵菇菌种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发育和出菇等情况。结果表明:最佳的母种培养基为棉子壳综合培养基,最佳原种培养基为麦粒培养基,最佳栽培料培养基为配方①培养料(棉子壳80%,麸皮13%,玉米面4%,石灰1.5%,蔗糖1.5%).生物效率可达58.60%。  相似文献   

3.
用木屑及麸皮为原料设计10个配方、再选用11种不同树种树枝分别对树舌灵芝进行栽培试验,测定菌丝体生长速度、子实体形成情况、产量、物料消耗。结果表明,在10种麸皮添加量的配方中,树舌灵芝栽培培养基的麸皮最适添加量为5%-10%,树舌灵芝菌丝体、子实体生长及生物学效率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木屑95%,麸皮5%;在11种树枝培养基中,菌丝体生长最快的树种是苦楝树,子实体产量最高的是枫树。  相似文献   

4.
1配方 1.1栽培包配方组成 配方①(高氮培养基):粗料为木屑17%,甘蔗渣20%,玉米芯20%;精料为麸皮20%,玉米粉10%,豆粕10%,其他包括轻质碳酸钙1.5%,石灰1.5%。配方②(低氮培养基):粗料为木屑24%,  相似文献   

5.
蔗渣栽培赤芝的配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白玉  郑传进  柯野 《食用菌》2006,28(3):27-28
以甘蔗渣为主要原料进行赤芝栽培实验的结果表明:赤芝最佳栽培培养基配方:甘蔗渣38%,棉子壳30%,麸皮30%.石膏1%,过磷酸钙1%。通过实验得出纯蔗渣也能栽培灵芝,配方为:甘蔗渣68%.麸皮30%,石膏1%,过磷酸钙1%。  相似文献   

6.
工厂化栽培北虫草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北虫草栽培中最常用的两种培养基主料、蛹粉含量和营养液添加量进行了对比试验。根据出草时间、北虫草产量、质量以及生长周期各项指标对不同培养基配方进行了比较。得出以下结论:最适宜工厂化栽培北虫草的培养基为:每盘300g麦粒培养基,蛹粉15%和料液比为1:1.7。营养液配方:葡萄糖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用自来水配制。  相似文献   

7.
杨小琦 《食用菌》2008,(2):44-44
1供试菌株供试菌株为C888、C22、陕耳1号。均引自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2试验配方原种培养基:棉子壳45%,杂木屑40%,麸皮10%,玉米粉4%.石膏粉1%。栽培培养基:①同愿种;②棉子壳85%,麸皮10%,玉米粉4%.石膏粉1%。  相似文献   

8.
灵芝高产栽培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石启田 《食用菌》1998,(6):30-31
我国栽培和利用灵芝历史悠久,近年来灵芝的消费量增长较快,但传统的灵芝栽培产量低,为了提高产量,我们对灵芝的栽培方法作了研究,现简报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菌种为赤芝,引自三明真菌研究所。母种培养基为PDA。原种培养基:棉子壳87%,玉米粉10%,石膏粉2%,蔗糖1%,料水比1∶1.6。栽培料培养基:①阔叶树木屑70%,棉子壳18%,玉米粉10%;②棉子壳70%,木屑18%,玉米粉10%;③木屑44%,棉子壳44%,玉米粉10%。各配方均要加石膏粉、蔗糖各10%,pH自然,料水比1∶1.6。 1.2 试验方法 各种培养基的制作、灭菌、接种(两点接种)按常规法进行。原种瓶装200g,17×33cm的栽培袋装400g干料,接种后在25~28℃室内培养。试验设计:①瓶栽与袋裁;②不同开洞数(2、4、6)对比;③注水、覆土与墙式栽培对比;④不同配方袋栽对比。共13个处理,每个处理50袋(瓶)。生物产量以总袋(瓶)数作统计进行平均。接种后在25~28℃室内培  相似文献   

9.
对日赤芝进行不同分离部位比较试验,对分离筛选获得的两菌株(延特1号、延特2号)进行培养基筛选及栽培比较,结果表明:灵芝最佳分离部位为菌柄基部;最适培养基为营养液培养基;延特1号为试验筛选出的最佳灵芝菌种。  相似文献   

10.
白灵菇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及栽培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白灵菇液体培养条件,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0%(w/v)麸皮,1%蔗糖,0.3%蛋白胨,0.1%KH2PO4,0.05%MgSO4;最佳培养条件为pH7.0,温度25℃,接种量10%(v/v),培养基装量100mL/250mL,培养时间7d。栽培试验表明,液体菌种制种时间比固体菌种的少13~18d,头潮菇出菇时间缩短了10-20d。  相似文献   

11.
黑木耳液体培养基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黑木耳液体菌种培养基最佳生产配方和最适条件。结果表明:黑木耳深层发酵培养基碳源以蔗糖为最好,氮源以豆粉为最好,最佳培养基配方为:5%蔗糖,0.15%豆粉,0.2%KH2PO4,0.25%MGS04,土豆汁20%,VB1 0.001%。初始pH值6.0;装液量10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1,3斜面;菌龄7~11d.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的原种、栽培种及栽培料培养基对平菇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菇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最健壮的原种培养基为荞麦粒培养基:平菇培养料的最适水分含量是60%,菌丝生长快而健壮: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迭162%的栽培种及栽培料培养基为配方1。  相似文献   

13.
以紫花苜蓿品种“甘农1号”的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浓度激素对紫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NSH+2,4-二氯苯氧基(2,4-D)4 mg/L+6-苄氨基嘌呤(6-BA)0.4 mg/L+3%蔗糖+0.7%琼脂;最佳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MS+2%蔗糖+0.7%琼脂;最佳诱导无根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萘乙酸(NAA)0.2 mg/L+1%蔗糖+0.7%琼脂;再生植株适宜的移栽基质为营养土∶草炭∶蛭石=1∶2∶1.该研究建立了一个紫花苜蓿稳定的高频再生体系,为其作为转基因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猴头菇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88’猴头菇菌株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猴头菇菌丝生长速度、生长态势,装料量对猴头菇产量和覆土栽培模式对猴头菇品种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猴头菇生长的最佳配方为配方A(棉籽皮50%,杂木屑20%,玉米芯15%,麦麸10%,石膏粉2%,过磷酸钙2%,蔗糖1%),成本低且搭配合理;装袋量为每袋400g时,猴头菇转化率最高;双排袋泥垛式单向出菇模式栽培的猴头菇菇型好,个大刺密,高品性好。  相似文献   

15.
以绒毛白蜡带腋芽茎段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法,并进行组培苗驯化移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消毒时间对外植体、不同植物激素种类及浓度对腋芽增殖、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的影响,以期建立完善的绒毛白蜡组培快繁体系,为绒毛白蜡优良无性系繁育及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最佳外植体消毒处理为70%酒精消毒30 s+2%次氯酸钠消毒10 min,污染率仅4.44%,存活率最高为90.00%,死亡率为5.56%;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5 mg· L-1BA+1.0 mg·L-1 IAA,增殖系数达5.52;最佳壮苗培养基为MS+0.5 mg·L-1IAA,平均苗高5.83 cm;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5 mg· L-1NAA,生根率达98.89%,平均每株根条数5.62条;生根后自然光下驯化炼苗1周,移栽到草炭:蛭石:珍珠岩=1∶1∶1基质中,存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金叶络石离体培养植株再生及其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叶络石茎段为外植体,分别接种于添加不同浓度6-BA、NAA的MS培养基中,设置不同的温度环境、光照强度、肥料、基质栽培试验,观察生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最佳的培养基为MS+BA 3.0 mg/L+NAA 0.2 mg/L+蔗糖3%+琼脂0.5%;丛生芽分化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 1.5 mg/L+NAA 0.2 mg/L+3%蔗糖+0.5%琼脂;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蔗糖3%+琼脂0.5%。栽培观赏研究表明:盆栽最佳温度为20~30℃;最佳光照强度为80%;最佳基质为纯泥炭或者泥炭+蛭石(3∶1);最佳肥料配比为N∶P∶K=1∶1∶1。  相似文献   

17.
以桑黄菌株(Inonotus linteu)S-1为试材,采用人工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初始pH、桑叶提取物浓度对菌丝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桑黄菌株S-1人工栽培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桑黄菌株S-1最适斜面培养基为PDA,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H为5.0~5.5;优化条件下,在培养基中添加0.05%~0.30%的桑叶提取物,对试验菌株菌丝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以添加浓度为0.25%时促生长作用最为明显;在人工栽培培养基上,桑黄菌株S-1具有良好的子实体形成能力,其最适栽培培养基为木屑78%、麸皮18%、豆饼粉2%、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蔗糖0.2%,生石灰1%、石膏粉1%、桑叶提取物0.25%,含水量65%.  相似文献   

18.
以2种花色、花型良好,长势优异的雄性不育百合'5-4,与'5-35,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法,研究不同消毒时间、激素浓度及不同基质配比对2种雄性不育百合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影响,以期建立快速繁殖体系,为无花粉百合的大量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灭菌方式为75%乙醇消毒20 s,10%NaClO处理8 min,和75%乙醇消毒30 s,10%NaClO处理6 min;最佳诱导培养基为 MS+NAA 1.0 mg·L-1+6-BA 0.5 mg·L-1和 MS+NAA 1.5 mg·L-1+6-BA 0.5 mg·L-1;最佳增殖培养基均为 MS+6-BA 1.5 mg·L-1+NAA 0.5 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 1/2MS+IBA 0.1 mg·L-1+NAA 0.1 mg·L-1+蔗糖40 g·L-1 和 1/2MS+IBA 0.2 mg·L-1+NAA 0.1 mg·L-1+蔗糖40 g·L-1;最佳移栽基质比例为蛭石:珍珠岩:草炭=1 ∶1∶1.  相似文献   

19.
灵芝多因子优化栽培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筛选灵芝(Ganodermalucidum)最优的栽培方式及配套的栽培技术,我们于1995年进行了多因子正交优化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灵芝栽培场所为半地下式塑料大棚。母种培养使用PDA培养基,原种培养基为:棉皮88%、鼓皮10%、蔗糖1%、石灰1%、水130%。根据灵芝的栽培情况,选择品种、配方、栽培容器、栽培种接种时间四个因素参加试验,每个因素设三个位级(见表1)。表1因素位级表表2灵芝正交试验方案与分析表以上培养基中均加人8%鼓皮、l%蔗糖、回%石灰及Iki%水,搅拌均匀。试验方法采用正交法。本试验属四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利用杏鲍菇菌糠栽培香菇配方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杏鲍菇菌糠(指经栽培出菇后的培养基)以10%、30%、50%不同添加比例栽培香菇武香一号试验,结果表明,最适配方为:菌糠30%,杂木屑48%,麸皮20%,石膏2%。可降低成本10%,增收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